青藏高原湖泊总面积占全国一半,大部分是咸水湖,资源如何利用?

蒋华浪


我国有两大湖区,分别是青藏高原湖区和长江中下游湖区。相比之下,青藏高原湖区的众多湖泊无论是在水域面积、湖泊数量、还是在蓄水量上都要数第一。



不仅如此,我国科学家还发现青藏高原上的湖泊仍然在增多,水域面积和蓄水量也在变大,近日,中国科学院青藏高原研究所的研究者们参照了近50年来的卫星遥感数据,资料来源既有我国的卫星遥感图像和数据,也有美国等国家的卫星遥感数据和图像,综合分析发现青藏高原面积大于1平方公里的湖泊的数量,已从20世纪70年代的1080个湖泊增加到2018年的1424个,40余年中增加了344个,湖泊面积更是从4万平方公里增至5万余平方公里,增加了1/4,我国最大的湖泊青海湖的面积约为4450平方公里,所以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净增面积比2个青海湖还大。


以色林错为例,这个湖泊相比于40年前面积至少增加了46%,接近于增长了一半,专家们预测这个湖泊将来很可能会超过青海湖,成为我国第一大湖泊。


青藏高原湖泊群成因一般认为有四种,分别是冰川的侵蚀作用形成的冰蚀洼地、地壳断裂或塌陷形成的断成峡谷或者洼地、山体塌陷到河流中或者山脉隆起堵塞河流形成的堰塞湖,另外还有一些小规模的热熔湖塘,是雨水融化了寒冰城的冻土形成的。

由于青藏高原上的湖泊大都是内流湖,河水注入之后很难再流出,无法形成水流转换,经过长年累月的蒸发作用,导致湖水盐度比外流湖要高一些,所以这些湖泊大部分都是咸水湖,不过测量发现,青藏高原上大多数湖泊的盐度并不是特别高,可以作为灌溉用水,而且这些水资源都十分干净,有很多都可以作为饮用水使用,因此青藏高原上的湖泊也被认为是我国宝贵的水资源宝库。



或许是受全球变暖的影响,近几十年来,青藏高原上的降水量有所增加,再加上全球变暖容易导致冰川融化,所以青藏高原上的湖泊数量、面积和蓄水量都有所增长,但是受降雨量影响作用更大,因为湖泊数量与面积的增长与降水丰沛的年份。


不过在几十年的过程中,这些湖泊并非一直在持续增加,在1970年代至1995年的25年间,大部分湖泊实际上呈现萎缩状态,但在1995年之后,青藏高原湖泊的数量和面积总体呈现持续增加趋势,而且增长速度很快,今日所统计的青藏高原湖泊增长量大都是近20年间实现的,其水资源来源主要得益于西风和印度洋季风水汽输送和当地水循环的增强,因此说青藏高原湖泊群数量和面积20年来增加1/4也不为过。青藏高原又被叫做“亚洲水塔”,可以说“亚洲水塔”蓄水量几十年来已大大增加。


但若从分布区域上来看,却并非是青藏高原上所有的地方湖泊数量和水量都在增长,因为青藏高原南部的雅鲁藏布江流域未见湖泊数量和面积增加,其他区域则均在扩张。研究还显示未来这些湖泊还将呈持续扩张态势,这一态势或将持续到2035年。


科普大世界


青藏高原湖泊众多,湖泊的成因不同,湖泊的理化性质也有很大差异,发展阶段也参差不齐。在这种独特的高原气候、复杂的地质地貌影响下,如何利用好资源,朝着什么方向发展,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大课题。下图是青藏高原的湖泊分布。


青藏高原是我国乃至世界上湖泊群最密集的地方,也是世界上许多大江、大河的发源地,据统计仅青海、西藏两省区就有大小湖泊1500多个。全区湖泊总面积为36889平方公里,占全国湖泊总面积的52%,总储水量几乎等于我国东部平原湖泊(包括五大淡水湖)储水量的7倍。

一般来说,青藏高原湖泊按照泄水状况可分为内流湖和外流湖两类,内流湖汇入水与蒸发建立了动态平衡,最后演化成咸水湖,如青海湖。外流湖指外界注入的水与流出达到动态平衡状态形成淡水湖,如扎陵湖。(下图)

就湖泊的外流湖与我们国家很多大江大河有着密切关系,是它们的重要补给水源。例如三江源地区的湖泊总面积超过 1.3万平方公里,大部分湖泊为外流湖,黄河源头的扎陵湖和鄂陵湖对黄河有很好的调节作用,这些湖泊的利用方向应当从源头的生态环境考虑,防止人类活动过度的干扰,保护好环境,防止水土流失,实施封山育林,维护那里的原生态,真正地成为13亿中国人民的“水塔”。

青藏高原内流湖分布较多,湖泊成因非常复杂,有的是因为断裂凹陷形成的构造湖,有的是第四冰川冰蚀作用形成的冰蚀湖,还有受地形因素影响形成的沉积湖。这些湖泊大多经历淡水湖---咸水湖---盐湖----盐矿,合理利用矿物的有用成份,发展化工业,利用湖泊中富含钾和锂等资源。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和新设备,开发盐湖提锂技术,加快产业布局。

如果开采条件成熟,或者咸水淡化的技术成熟,成本下降,提高咸水湖利用价值,在保护生态环境前提下,综合开发利用。

青藏高原海拨高,降水量少,蒸发旺盛,生态环境比较脆弱,开发利用好这些湖泊,在发展经济中促进生态改善和环境保护,在保护生态中实现经济发展和民生改善,努力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保护“双赢”。


地理纵横


不适宜开发的地方就不要乱开发,留下一片净土给旅游者神往,没什么不好,中国不能光是高楼,也得有大美河川!北上广三大超级湾区,外加长江黄河两岸珍珠带,已经足够14亿人工业化发展了。其他地方会有区域性中心城市,但缺水和仅靠陆运不可能成为国际大都市(血管太细),也不便发展大规模工业和处理排放(血管太细),所以别想了。中国已经过了四处造城的阶段了,大城市都缺人开始抢人大战了!

所以农业和部分服务业可以试试,海水稻、对虾、部分海藻、等等一些耐盐碱养殖。


天行健www


发展旅游业呀!而且西藏也是这么做的,又保护资源,又能带动一方致富!这边的湖都特别美,蓝的让你不相信自己的眼睛


9420摄影


养海鱼,绝对卖个好价。。现在中国的吃货太多,高品质海鱼越来越少。。


我的青春永在


受海拔和气候影响,利用率不高,不要搞啥大的发展,发展发展旅游业和生态养殖,保护好环境比发展重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