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兵拼刺刀為什麼要退子彈?

一德格天1


影視劇的渲染和自媒體推文的推波助瀾,讓許多觀眾和讀者以為日軍在拼刺刀時,都要咔嚓咔嚓地退出步槍內的子彈,還煞有其事地說日本陸軍《步兵操典》有規定拼刺刀前,必須退出槍膛內的子彈。

說是日軍退出步槍內的子彈,是為了防止拼刺刀時步槍走火,誤傷己方士兵,其實,是以訛傳訛,脫離戰時的真實情況。

不論是6.5毫米的三八式步槍,還是7.7毫米的九九式步槍,都是5發橋夾彈倉供彈手動步槍,拼刺刀前打出一發子彈,不用拉大栓不就得了。

非得咔嚓咔嚓地退出槍膛內的子彈,天皇陛下的子彈不要錢啊!對戰時資源非常緊缺的日本,豈不是極大地浪費,這麼簡單的道理,怎麼就沒有人想到呢。

還煞有其事的羅列了一大堆日軍退出步槍內子彈的理由,什麼三八式步槍射程遠打得準、彈丸初速高質量好,因此命中之後往往易於貫通,創口光滑,一打兩個眼。

白刃戰中,雙方人員往往互相重疊,使用三八式步槍,貫通後經常殺傷自己人,而且貫通後彈丸速度降低,二次擊中後彈丸會形成翻滾變形,造成的創傷更為嚴重,而被貫通傷的對手未必當場失去戰鬥力,等等。

明明日軍並不存在拼刺刀時退子彈的現象,偏偏想當然地發揮想象力,編織一些必須退子彈的理由,如同56 式自動步槍,由於軍工和軍方限於當時掌控的知識,確實搞不清楚步槍和衝鋒槍的真正原理和區別,將仿製AK-47自動步槍的國版步槍命名為56式衝鋒槍,照樣有許多推文莫名其妙地羅列一些理由開脫,有異曲同工之妙。


國平軍史


這應該是真實的戰場寫照!

我是聽我父親講過的:

我的父親是膠東軍區十六團的一個參謀,一個大字不認識的農民,在國家危難之時立馬投身入許世友的膠東軍區,打過無數次的戰鬥!身負重傷。

他說:日本人在拼刺刀的時候的確是退出子彈。他們的個人單兵素質相當的高!我們的兵基本受過正規訓練的很少,沒有條件,很艱苦,尤其是八路軍!單兵拼刺刀根本就不是他們的對手。當然,他們的武士道精神也提倡這一點。

我父親參加八路軍的時候是一九四一,正是抗日戰爭最困難的時候!那時能有一根削的尖尖長長的竹杆子就不錯了!一個班能有一把還經常卡殼的步槍、幾發子彈,更別說有正規的訓練了!所以,跟日本人拼刺刀我們根本不佔優勢,更多的時候,我們的人在後面偷偷打冷槍!所以,有時,俘虜的日本人常常會比劃著說:“你們地,不行。”,就是說我們拼刺刀技術不過關!他們根本不害怕跟我們直接交手!

當然,後來看了軍事方面的題材書籍,也才瞭解到,他們退出了子彈,也有防止誤傷自己人的目的!


孫肖飛先生


日本軍人在白刃戰的時候,不是像題主所說的那樣在退子彈,而是在關保險,但目的是一樣的,都是為了防止槍走火傷到自己人。

二戰時期,論單兵作戰能力,日本軍人的戰鬥力在全世界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在日本侵華期間,由於我國士兵大多數出自於普通農民,沒有豐富的作戰經驗,跟日本士兵交戰時損失慘重,戰鬥死亡人數跟日本兵比起來,竟然高達四比一至六比一之間,而在白刃戰的時候,這個比例反而會下降的二比一左右。最終究其原因,竟是日本兵開槍誤殺自己人機率過高造成的。

由於日本士兵裝備的三八大蓋,彈頭過尖,更適合遠距離作戰,在白刃戰中開槍,往往會給對方來個洞穿,彈頭反而在第二個中彈人的身體裡開花,造成第二個人直接死亡。由於白刃戰的時候,雙方士兵交織在一起,隨時都可能誤打到自己人。所以在後期的白刃戰中,日本軍方規定士兵必須按圖上操作的那樣關保險。

隨著戰爭的深入,百般遭受欺壓的中國人,終於像一隻沉睡的大象逐漸甦醒了過來,常年在戰火中磨礪的農民,最終都成了身經百戰的老戰士,憑著小米加步槍的裝備,硬是跟小鬼子周旋到了無條件投降。


用戶5446401805


首先,日軍拚刺刀前退子彈是一個誤傳,在日軍《步兵操典》中,是沒有拚刺刀前要退子彈的規定的。日軍《步兵操典》只是要求在“突擊”衝鋒時和“白刃戰”中,要將步槍關保險、不要隨便開槍。

(日軍的步兵操典)

日軍擅長拚刺刀是有傳統的。因為自“甲午戰爭”後,小日本看到了侵略中國的希望,所以,在日本國內掀起了所未有的軍國主義浪潮,全民軍訓就是其中一個舉措。當時日本規定,所有中小學生都必須學習一門武藝,其中劍道、步槍刺殺(槍道)就是必選的項目之一。日軍《步兵操典》中,也將刺殺術作為訓練的必選內容。所以,日軍剛入侵中國時,與中國軍隊拚刺刀,中國軍隊經常吃虧的。

但是,日軍確實是沒有拚刺刀前退子彈的規定的。

一、對當時的中國軍隊而言,日軍更喜歡與中國軍保持捎遠一點距離作戰(其實也沒有什麼軍隊喜歡一開打就上刺刀拚殺的)。因為日軍的武器、士兵的槍法普遍比中國軍隊好,保持稍遠一點距離作戰,更能更好地控制戰場的態勢。事實上也是如此,許多中國軍隊經常與日軍一接觸,一輪炮火之後,中國軍隊就崩潰了,根本用不著拚刺刀。

(兇殘的鬼子正用活人做刺殺訓練)

二、抗戰時,拚刺刀其實不是日軍喜歡的戰術,倒是中國軍隊喜歡的戰術。因為中國軍隊武器不如人,比如中國軍隊常用的最好的步槍--中正步槍,射程就比日軍的三八大蓋短,大炮也沒有日軍多。所以,中國士兵為了戰勝鬼子,常奮不顧身衝向鬼子展開近身拚殺,以抵消日軍的武器上的優勢。

三、日軍《步兵》操典上要求士兵拚刺刀時不開槍,是因為當時的步槍穿透力普遍較大,近身作戰時開槍,很要容易誤傷自己人的。其實,三八大蓋只要一關保險,就不會走火了,根本不需要退子彈這樣麻煩。不要把日本人想得這樣愚蠢,不然,我們不會要打十四年才能把小日本打出去了。


50後男人


我認為這是國內抗日劇中一種錯誤的渲染。



不知道表現日本兵退彈是彰顯他們“講究”,還是影射他們的“武士道精神”,相反,我方“偷著”放槍就顯得有些“不體面”。雖說表面上看我方是一種智慧,但背後總覺得“贏得”有些“不光彩”。

而據說實際情況是:在影片中看到日軍退子彈,其實並不是在退子彈,而是在給槍關保險,一是以防誤傷隊友,二是隨時準備擊發。所以,初期階段,這個誤解動作使我方在白刃戰中吃了大虧(向前按壓機尾並向右旋轉到定位,即為保險狀態。向前按壓機尾並向左旋轉到定位,即為待擊狀態),因為我方若要拼了,基本是彈盡了。

另外,日本兵也不喜歡換刺刀,他們作戰有個“百年不變”的死規鉅……



炮兵轟完步兵衝,步兵衝完炮兵轟。你躲炮不理他們吧!人家步兵衝,你理他們步兵吧,步兵退後炮兵轟。真正用刺刀、我們拼刺刀的時候,大家想想就一目瞭然了。《亮劍》中就有一段,很真實。



“去你媽的,幹掉一個夠本,幹掉倆個攥一雙”!

而這種鏡頭在“美劇”上就看不到,因為不到萬不得己的情況下,美國大兵不會讓自己的身體變成魚網。而真正拼命的時候,日本兵的刺刀往往是一針見血。

相反,日本兵只在“彈盡”糧絕的情況下才發起自殺性白刃攻擊,且槍裡都留著子彈,打光了,寧願挨美軍衝鋒槍、步槍的掃射(美軍有的步槍也可連擊)。所以,美軍意義上不拼刺刀,雖然M1加蘭德步槍有刺刀,但美國士兵一般不裝,強調火力壓制、制勝論。所以,在太平洋上戰場上經常會出現這樣的情況:日軍上好了刺刀準備來個豬突把美國人打回去,但美軍不觸那個黴頭,往往都是成梭子的集成掃射外加大炮、追擊炮等往死了轟。



我們那個年代真正的戰場上,並沒有像我們想象的那樣,動不動就刺刀見紅、大快人心。笨人都會想到,如果幾百個日本兵都退掉五發子彈,何不把這一千多發打出去?那所剩無己的我方還能有掄大刀片子的機會?除非把他們幹掉三分之二。



還有,日軍的子彈是相當精貴的。據我們當地一位老抗聯講,偽滿洲國期間,進山討伐抗聯和山林隊的日本討伐隊後期並不帶足彈藥,當無功而返或註定敗亡時,他們會把子彈打光後再返回駐地或拼刺刀。前者是防止有落單兒的被殺死後搶去彈藥,後者是玉碎時也不留給對方一粒子彈和手雷。(初期討伐時,日本鬼子在這方面就吃了大虧,所以後期就學奸了,老人說)



不過,這方面說法不一。日本《步兵操典》中也沒有退彈一說,裡面只提到槍和子彈是步兵的命根子,並沒提到拼刺刀時須退掉子彈,以防傷到自己人。

大概意思吧!

都是文獻,看法不同,還請見諒。


驍勇34


日軍在拼刺刀時退子彈並非出於自信,而是受制於其三八式步槍的缺點

由於三八式步槍口徑小、初速高;近距離命中對人體組織殺傷力較小,極易貫穿。肉搏戰中,雙方人員相互混雜,子彈貫穿後彈道不穩,一旦誤傷自己人反而會造成更為嚴重的傷害。

日軍步兵操典並未明文規定,而且並非所有情況下都需要退子彈

需要注意的是,與網上廣泛流傳的不同。事實上“日軍步兵操典”中並未明確要求肉搏戰前必須退出子彈。這種做法只是日本軍隊中約定俗成的戰鬥慣例,而且並非所有情況下都需要退子彈。

事實上日軍步兵發起衝鋒時,大部分時間是在行進中射擊,也就是邊衝邊打。只有在接近肉搏距離時,才會視情況決定是否退子彈。同時日軍還會將輕機槍等自動火力前推,用來火力壓制。

日軍雖然一根筋,但還不至於傻到刺刀都戳到眼前了,還有心思退子彈。

老式栓動步槍射速低、上膛慢,不適合在肉搏戰中射擊,反而是刺刀更有用

另一方面,肉搏戰中生死就在一瞬間。而老式栓動步槍打完一發之後,還需要完成拉動槍栓,推彈上膛,瞄準擊發這一系列動作。而刺刀只需要一個動作,突刺。

重新上膛在這段時間足夠被刺死好幾回了。

當然,自動火力充足的軍隊就完全沒有這方面的擔憂。太平洋戰爭中,高喊“萬歲”發動死亡衝鋒的日軍,幾乎還沒衝到肉搏距離,就被美軍的衝鋒槍、霰彈槍和火焰噴射器消滅乾淨了。

“刺刀見紅”不僅僅是一種戰術,更是軍人勇氣與亮劍精神的體現。

下圖為建國後邊境刺刀對峙。論拼刺刀,我們還真沒怕過誰。

抗戰時期的戰士們,面對火力、體力和拼刺技術更強的日軍,往往犧牲四五個中國戰士,才能拼死一名日軍。一代熱血男兒值得敬佩!

嘆一聲,從死人堆裡殺出來的老兵們現在可好啊。

上圖為年過九旬的戰士們,用自己柺杖還原拼刺刀殺鬼子,向英雄們致敬!


武器裝備秀


二戰時期的日軍,無論是美軍的回憶錄還是老八路的講述中,都會有關於日軍將“豬突衝鋒”作為戰鬥的結束的標誌。但是,又或多或少地會夾雜著“日軍在拼刺刀前還會把槍膛內的子彈退光”的講述。加之各種抗日神劇都會有這類場景的描寫,所以大眾也就把這些歸類是日軍戰術的死板而對其進行藝術加工。

圖為日軍士兵

說起來,拼刺刀前退子彈這個還是在日軍步兵操典裡面明確建議的,這只是個建議,但是很多人就歪曲事實。以為是日軍,在發起白刃戰之前必定做的。對於這個,已經很明確是建議的,在戰場上並不鼓勵這麼做。但是可能有一些被“精神注入棒”打到人格分裂的一根筋會死板死板地發起衝鋒,再作出這種腦殘的事。

圖為中國民兵

在平時拼刺刀前往往還有一段距離,在這段距離內,大多數士兵還有一輪子彈。為什麼不打完這輪子彈,給敵軍創造更多傷亡才上去呢?而且日軍使用的是三八大蓋栓動步槍,每打一發子彈就需要手動上一次膛,才能進行下一發子彈的射擊。旋轉後拉式槍機退子彈用時十分長,相比手動退子彈,為什麼不直接射擊之後再拼刺?

圖為日軍士兵

而且即便必須要退子彈,直接開保險,必要的時候再開保險射擊,豈不是對自己和友軍來說更為安全?這段傳言誤導了多少人。所謂的“武士道”精神,全都不存在。戰爭會毫無保留地暴露一個人的本性。


雙馬尾班長


針對這個問題,需要事實求是的去論證一下。有人說這是因為日本人的“精神”或者是“防止誤傷”才會被要求退掉子彈去拼刺刀。其實深入的想一想,戰場之上瞬息萬變,稍微一個失誤就是“命喪黃泉”,所謂的精神只是一個“口號”而已,面對生死,日本人也是怕的,難倒會留下這位所謂的“空檔”讓敵人殺掉自己?所以日本兵在拼刺刀之前,退掉子彈這個說法是不正確的。之所以各位有這樣的想法,無疑是受到了“影視劇”或者是“小說”的影響,很多影視劇趁著日本兵退子彈的空檔實現反殺,在現實中其實不存在。

考察參考日本《步兵操典》《劍術教範》

目前可以查到的日本《步兵操典》是昭和15年修訂,日本軍令陸第7號,其中有規定日本“上刺刀”的方式,是這樣描述的:保持不動,右手握槍(輕機關槍)向左傾斜,槍身稍微向右,槍口大約在身體的中央部位。左手握住刀柄,逆向拔出刺刀,注視刺刀並確定其裝配在槍口之上,兩手起槍,恢復原姿勢。

再往前追溯,講述日本軍拼刺刀相關的內容是一本叫做《劍術教範》的書籍,出版於大正4年(1915年),這個是基於明治時代的《劍術教範》修改的內容,我也看了裡面的內容,雖然是日語並非現代日語,但是從裡面的規定來看,並沒有說要“退子彈”的相關內容。所以,日本人腦子不靈活,因為教育而退子彈的說法“是不正確”的。

退子彈的“真因”

日本人退子彈並非是“武士道”尊嚴,也不是所謂的“保留面子”或者尊重對方,而是日本軍根據實戰經驗同時結合日本武器的特徵的結果。日本兵在白刃戰之前退子彈,是雙方在以“隊”“班”為單位,近距離作戰之前,如果在格鬥或者突擊的時候退子彈,那就是自殺行為。當時日本兵的方針依然是全力射擊,儘可能的壓制敵方的火力。在很多軍事作品中(非抗日神劇,比如亮劍這樣的),一般輕機關槍手會放置在第一線,充分的壓制對方的火力。

當時日本兵的配置多是“散兵線”的密集型隊形,每個隊形之間有著不同的規定,與冷兵器時代“重合兵線”的配置不同,所以不用擔心誤傷。而關於日本退彈藥的原因,可能有下面三點。

一,步兵用步槍性能所致。日本步兵在二戰中最典型的武器是“三八式步槍”,其特點是彈丸的初始速度高,瞄準基線長,槍身長。此特點註定三八步槍的射程遠,同時也適用於白刃戰。然而這個優點也是這個槍的缺點,由於初始速度高,加之彈藥有一定的重量,命中後很容易就直接貫穿敵方身體,簡單來說,進去一個洞,出來又是一個洞。在白刃戰中,兩方的戰士是重疊的,貫穿身體的子彈會變形或者翻滾,比初始命中造成的損傷更加嚴重,所以容易造成“誤傷”。

二,白刃戰戰術的理解。對於這個描述,引用了一段文字如下:

日軍標準的刺殺準備姿勢為一手握前護木,一手握槍托前段彎曲部,槍托稍下垂在支撐腿側面,半斜向面對對手,刺刀尖略與眉平。槍從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護住頸、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問題是如果擺一下這個姿勢,就會發現原來這樣一比劃,槍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對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三八式步槍太長,轉動槍口瞄準對方的力距也長,如果對方不是出現在正前方,轉動槍口的時間太長,可能槍口還未到位,自己已經被刺倒,這時候使用槍托進行打擊無疑是更為方便的作戰方法。可見,日軍白刃戰中能夠有效射擊的機會很少,保留槍膛中的子彈,取得戰果的機會微乎其微,反而影響了肉搏動作的質量。

三,日軍裝備改良,上保險裝置的一個動作,被誤認為退子彈。

結束語

其實對抗日本軍的白刃戰,最好的武器就是“手槍”,這點美軍深有體會。不過隨著時代的進展,這種作戰方式慢慢的也退出了歷史舞臺,不過日本的自衛隊依然會有訓練。

部分文章介紹:

《日本製造業“晚節末路”:真的只能淪為下游供應商?》

《雷克薩斯豪車隨意換!豐田即將推行新業務,汽車界變革來臨》

《年年虧錢,索尼為何還要堅持做手機?背後是老謀深算》


日本二三事


以訛傳訛,假的,只是動作像是退子彈

我也很想知道為什麼要退子彈,為什麼其他國家士兵不退子彈。而且當時我們的士兵很多用三八大蓋拼刺刀的,為什麼他們不退子彈?


先看下通常的解釋

1.日本《步兵操典》規定

2.展示武士道精神

3.防止誤傷



這三點中,尤其第三點流傳最廣,也是最扯淡的一個。我從小到大聽到的為什麼日軍拼刺刀要退子彈都是這個原因。甚至有說法是,拼刺打不過日本人的時候就開槍。而且還有說法是,日軍拼刺開槍直接穿過對方身體打中隊友,而中國士兵發明了一個方法,開槍打腿。


▲怕誤傷的話,這大哥一梭子下去,豈不是爽歪歪

扯淡,實在是太扯淡了。

難道三八大蓋沒保險不成?難道拼刺刀近距離,你還有時間對著腿打一槍,拼不過慌亂之下能打的中?打中也是運氣,而且是巨大的運氣,打不中,就是送人頭了。


所有國家的士兵在戰場上都是注重節省彈藥的,難不成拼刺準備衝鋒了,退了子彈之後還要撿起來不成?等你撿了兩個以後,你會很驚奇的發現,對方已經衝到你身邊給了你一刀,然後幫你把子彈撿起來,揣進自己口袋裡了。

日本《步兵操典》中沒有一點關於拼刺退子彈的要求,有的是,要求白刃戰時使槍出於安全狀態下,這個安全狀態下,指的就是保險。三八大蓋是有保險的,關保險的動作和退子彈的動作很像。

日軍有規定,這種密集情況下不準開槍,這個是防止誤傷,但還真就沒規定說退子彈,難道保險壞了麼?
而這個退子彈的要求,純粹扯淡,以訛傳訛罷了。太平洋上日軍拼刺可能槍裡真沒有子彈,那是因為他們已經沒有子彈了。

很多老兵說親眼看到日軍退子彈了,很有可能就是看錯了。《雪豹》中就有日軍一發一發退子彈的鏡頭,其實這個就是騙人的,三八大蓋可以一次性把子彈全退掉的。


軍武文齋


退彈是不可能退彈的,這輩子都不可能退彈的。也不知啥時候傳說要退彈來著...


要是彈倉內剛塞進一夾子,是不是還得全部退完啊...所以這純粹就沒依據嘛~ 為此我還特地去翻了半天的日本陸軍《步兵操典》,藉著機翻夾生的看到腦殼疼之後發現了這麼一句話。

大概意思就是在作戰中,豬突非常重要,而士兵要相信自軍的白刃戰水平很高,應當奮勇殺入,從氣勢上壓倒敵人。如果周圍沒有指揮官或者戰友,也不用等號令,合適的時機自行找機會上刺刀突入。(非日語系,錯了勿怪)反正通篇是沒扯到要鬼子拼刺之前退彈的。


至於現在不少人都開始信奉上保險以防誤擊發一論,雖然在《步兵操典》中也沒找到,但我個人理解是有可能的,而且是鎖槍機(拉機柄)的保險。(動圖為三八大蓋上保險方式)

畢竟在拼刺中,持握把的手難免手滑,而鎖死狀態下的拉機柄還能起到一個限位作用。


不過話說回來,在86年的電影《血戰臺兒莊》中,最後被圍的沙雕日軍確實有這麼一幕退掉子彈,然後板載送人頭的鏡頭。不知道是故意加戲還是什麼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