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兵拼刺刀为什么要退子弹?

一德格天1


影视剧的渲染和自媒体推文的推波助澜,让许多观众和读者以为日军在拼刺刀时,都要咔嚓咔嚓地退出步枪内的子弹,还煞有其事地说日本陆军《步兵操典》有规定拼刺刀前,必须退出枪膛内的子弹。

说是日军退出步枪内的子弹,是为了防止拼刺刀时步枪走火,误伤己方士兵,其实,是以讹传讹,脱离战时的真实情况。

不论是6.5毫米的三八式步枪,还是7.7毫米的九九式步枪,都是5发桥夹弹仓供弹手动步枪,拼刺刀前打出一发子弹,不用拉大栓不就得了。

非得咔嚓咔嚓地退出枪膛内的子弹,天皇陛下的子弹不要钱啊!对战时资源非常紧缺的日本,岂不是极大地浪费,这么简单的道理,怎么就没有人想到呢。

还煞有其事的罗列了一大堆日军退出步枪内子弹的理由,什么三八式步枪射程远打得准、弹丸初速高质量好,因此命中之后往往易于贯通,创口光滑,一打两个眼。

白刃战中,双方人员往往互相重叠,使用三八式步枪,贯通后经常杀伤自己人,而且贯通后弹丸速度降低,二次击中后弹丸会形成翻滚变形,造成的创伤更为严重,而被贯通伤的对手未必当场失去战斗力,等等。

明明日军并不存在拼刺刀时退子弹的现象,偏偏想当然地发挥想象力,编织一些必须退子弹的理由,如同56 式自动步枪,由于军工和军方限于当时掌控的知识,确实搞不清楚步枪和冲锋枪的真正原理和区别,将仿制AK-47自动步枪的国版步枪命名为56式冲锋枪,照样有许多推文莫名其妙地罗列一些理由开脱,有异曲同工之妙。


国平军史


这应该是真实的战场写照!

我是听我父亲讲过的:

我的父亲是胶东军区十六团的一个参谋,一个大字不认识的农民,在国家危难之时立马投身入许世友的胶东军区,打过无数次的战斗!身负重伤。

他说:日本人在拼刺刀的时候的确是退出子弹。他们的个人单兵素质相当的高!我们的兵基本受过正规训练的很少,没有条件,很艰苦,尤其是八路军!单兵拼刺刀根本就不是他们的对手。当然,他们的武士道精神也提倡这一点。

我父亲参加八路军的时候是一九四一,正是抗日战争最困难的时候!那时能有一根削的尖尖长长的竹杆子就不错了!一个班能有一把还经常卡壳的步枪、几发子弹,更别说有正规的训练了!所以,跟日本人拼刺刀我们根本不占优势,更多的时候,我们的人在后面偷偷打冷枪!所以,有时,俘虏的日本人常常会比划着说:“你们地,不行。”,就是说我们拼刺刀技术不过关!他们根本不害怕跟我们直接交手!

当然,后来看了军事方面的题材书籍,也才了解到,他们退出了子弹,也有防止误伤自己人的目的!


孙肖飞先生


日本军人在白刃战的时候,不是像题主所说的那样在退子弹,而是在关保险,但目的是一样的,都是为了防止枪走火伤到自己人。

二战时期,论单兵作战能力,日本军人的战斗力在全世界也算得上是首屈一指的。在日本侵华期间,由于我国士兵大多数出自于普通农民,没有丰富的作战经验,跟日本士兵交战时损失惨重,战斗死亡人数跟日本兵比起来,竟然高达四比一至六比一之间,而在白刃战的时候,这个比例反而会下降的二比一左右。最终究其原因,竟是日本兵开枪误杀自己人机率过高造成的。

由于日本士兵装备的三八大盖,弹头过尖,更适合远距离作战,在白刃战中开枪,往往会给对方来个洞穿,弹头反而在第二个中弹人的身体里开花,造成第二个人直接死亡。由于白刃战的时候,双方士兵交织在一起,随时都可能误打到自己人。所以在后期的白刃战中,日本军方规定士兵必须按图上操作的那样关保险。

随着战争的深入,百般遭受欺压的中国人,终于像一只沉睡的大象逐渐苏醒了过来,常年在战火中磨砺的农民,最终都成了身经百战的老战士,凭着小米加步枪的装备,硬是跟小鬼子周旋到了无条件投降。


用户5446401805


首先,日军拚刺刀前退子弹是一个误传,在日军《步兵操典》中,是没有拚刺刀前要退子弹的规定的。日军《步兵操典》只是要求在“突击”冲锋时和“白刃战”中,要将步枪关保险、不要随便开枪。

(日军的步兵操典)

日军擅长拚刺刀是有传统的。因为自“甲午战争”后,小日本看到了侵略中国的希望,所以,在日本国内掀起了所未有的军国主义浪潮,全民军训就是其中一个举措。当时日本规定,所有中小学生都必须学习一门武艺,其中剑道、步枪刺杀(枪道)就是必选的项目之一。日军《步兵操典》中,也将刺杀术作为训练的必选内容。所以,日军刚入侵中国时,与中国军队拚刺刀,中国军队经常吃亏的。

但是,日军确实是没有拚刺刀前退子弹的规定的。

一、对当时的中国军队而言,日军更喜欢与中国军保持捎远一点距离作战(其实也没有什么军队喜欢一开打就上刺刀拚杀的)。因为日军的武器、士兵的枪法普遍比中国军队好,保持稍远一点距离作战,更能更好地控制战场的态势。事实上也是如此,许多中国军队经常与日军一接触,一轮炮火之后,中国军队就崩溃了,根本用不着拚刺刀。

(凶残的鬼子正用活人做刺杀训练)

二、抗战时,拚刺刀其实不是日军喜欢的战术,倒是中国军队喜欢的战术。因为中国军队武器不如人,比如中国军队常用的最好的步枪--中正步枪,射程就比日军的三八大盖短,大炮也没有日军多。所以,中国士兵为了战胜鬼子,常奋不顾身冲向鬼子展开近身拚杀,以抵消日军的武器上的优势。

三、日军《步兵》操典上要求士兵拚刺刀时不开枪,是因为当时的步枪穿透力普遍较大,近身作战时开枪,很要容易误伤自己人的。其实,三八大盖只要一关保险,就不会走火了,根本不需要退子弹这样麻烦。不要把日本人想得这样愚蠢,不然,我们不会要打十四年才能把小日本打出去了。


50后男人


我认为这是国内抗日剧中一种错误的渲染。



不知道表现日本兵退弹是彰显他们“讲究”,还是影射他们的“武士道精神”,相反,我方“偷着”放枪就显得有些“不体面”。虽说表面上看我方是一种智慧,但背后总觉得“赢得”有些“不光彩”。

而据说实际情况是:在影片中看到日军退子弹,其实并不是在退子弹,而是在给枪关保险,一是以防误伤队友,二是随时准备击发。所以,初期阶段,这个误解动作使我方在白刃战中吃了大亏(向前按压机尾并向右旋转到定位,即为保险状态。向前按压机尾并向左旋转到定位,即为待击状态),因为我方若要拼了,基本是弹尽了。

另外,日本兵也不喜欢换刺刀,他们作战有个“百年不变”的死规钜……



炮兵轰完步兵冲,步兵冲完炮兵轰。你躲炮不理他们吧!人家步兵冲,你理他们步兵吧,步兵退后炮兵轰。真正用刺刀、我们拼刺刀的时候,大家想想就一目了然了。《亮剑》中就有一段,很真实。



“去你妈的,干掉一个够本,干掉俩个攥一双”!

而这种镜头在“美剧”上就看不到,因为不到万不得己的情况下,美国大兵不会让自己的身体变成鱼网。而真正拼命的时候,日本兵的刺刀往往是一针见血。

相反,日本兵只在“弹尽”粮绝的情况下才发起自杀性白刃攻击,且枪里都留着子弹,打光了,宁愿挨美军冲锋枪、步枪的扫射(美军有的步枪也可连击)。所以,美军意义上不拼刺刀,虽然M1加兰德步枪有刺刀,但美国士兵一般不装,强调火力压制、制胜论。所以,在太平洋上战场上经常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日军上好了刺刀准备来个猪突把美国人打回去,但美军不触那个霉头,往往都是成梭子的集成扫射外加大炮、追击炮等往死了轰。



我们那个年代真正的战场上,并没有像我们想象的那样,动不动就刺刀见红、大快人心。笨人都会想到,如果几百个日本兵都退掉五发子弹,何不把这一千多发打出去?那所剩无己的我方还能有抡大刀片子的机会?除非把他们干掉三分之二。



还有,日军的子弹是相当精贵的。据我们当地一位老抗联讲,伪满洲国期间,进山讨伐抗联和山林队的日本讨伐队后期并不带足弹药,当无功而返或注定败亡时,他们会把子弹打光后再返回驻地或拼刺刀。前者是防止有落单儿的被杀死后抢去弹药,后者是玉碎时也不留给对方一粒子弹和手雷。(初期讨伐时,日本鬼子在这方面就吃了大亏,所以后期就学奸了,老人说)



不过,这方面说法不一。日本《步兵操典》中也没有退弹一说,里面只提到枪和子弹是步兵的命根子,并没提到拼刺刀时须退掉子弹,以防伤到自己人。

大概意思吧!

都是文献,看法不同,还请见谅。


骁勇34


日军在拼刺刀时退子弹并非出于自信,而是受制于其三八式步枪的缺点

由于三八式步枪口径小、初速高;近距离命中对人体组织杀伤力较小,极易贯穿。肉搏战中,双方人员相互混杂,子弹贯穿后弹道不稳,一旦误伤自己人反而会造成更为严重的伤害。

日军步兵操典并未明文规定,而且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需要退子弹

需要注意的是,与网上广泛流传的不同。事实上“日军步兵操典”中并未明确要求肉搏战前必须退出子弹。这种做法只是日本军队中约定俗成的战斗惯例,而且并非所有情况下都需要退子弹。

事实上日军步兵发起冲锋时,大部分时间是在行进中射击,也就是边冲边打。只有在接近肉搏距离时,才会视情况决定是否退子弹。同时日军还会将轻机枪等自动火力前推,用来火力压制。

日军虽然一根筋,但还不至于傻到刺刀都戳到眼前了,还有心思退子弹。

老式栓动步枪射速低、上膛慢,不适合在肉搏战中射击,反而是刺刀更有用

另一方面,肉搏战中生死就在一瞬间。而老式栓动步枪打完一发之后,还需要完成拉动枪栓,推弹上膛,瞄准击发这一系列动作。而刺刀只需要一个动作,突刺。

重新上膛在这段时间足够被刺死好几回了。

当然,自动火力充足的军队就完全没有这方面的担忧。太平洋战争中,高喊“万岁”发动死亡冲锋的日军,几乎还没冲到肉搏距离,就被美军的冲锋枪、霰弹枪和火焰喷射器消灭干净了。

“刺刀见红”不仅仅是一种战术,更是军人勇气与亮剑精神的体现。

下图为建国后边境刺刀对峙。论拼刺刀,我们还真没怕过谁。

抗战时期的战士们,面对火力、体力和拼刺技术更强的日军,往往牺牲四五个中国战士,才能拼死一名日军。一代热血男儿值得敬佩!

叹一声,从死人堆里杀出来的老兵们现在可好啊。

上图为年过九旬的战士们,用自己拐杖还原拼刺刀杀鬼子,向英雄们致敬!


武器装备秀


二战时期的日军,无论是美军的回忆录还是老八路的讲述中,都会有关于日军将“猪突冲锋”作为战斗的结束的标志。但是,又或多或少地会夹杂着“日军在拼刺刀前还会把枪膛内的子弹退光”的讲述。加之各种抗日神剧都会有这类场景的描写,所以大众也就把这些归类是日军战术的死板而对其进行艺术加工。

图为日军士兵

说起来,拼刺刀前退子弹这个还是在日军步兵操典里面明确建议的,这只是个建议,但是很多人就歪曲事实。以为是日军,在发起白刃战之前必定做的。对于这个,已经很明确是建议的,在战场上并不鼓励这么做。但是可能有一些被“精神注入棒”打到人格分裂的一根筋会死板死板地发起冲锋,再作出这种脑残的事。

图为中国民兵

在平时拼刺刀前往往还有一段距离,在这段距离内,大多数士兵还有一轮子弹。为什么不打完这轮子弹,给敌军创造更多伤亡才上去呢?而且日军使用的是三八大盖栓动步枪,每打一发子弹就需要手动上一次膛,才能进行下一发子弹的射击。旋转后拉式枪机退子弹用时十分长,相比手动退子弹,为什么不直接射击之后再拼刺?

图为日军士兵

而且即便必须要退子弹,直接开保险,必要的时候再开保险射击,岂不是对自己和友军来说更为安全?这段传言误导了多少人。所谓的“武士道”精神,全都不存在。战争会毫无保留地暴露一个人的本性。


双马尾班长


针对这个问题,需要事实求是的去论证一下。有人说这是因为日本人的“精神”或者是“防止误伤”才会被要求退掉子弹去拼刺刀。其实深入的想一想,战场之上瞬息万变,稍微一个失误就是“命丧黄泉”,所谓的精神只是一个“口号”而已,面对生死,日本人也是怕的,难倒会留下这位所谓的“空档”让敌人杀掉自己?所以日本兵在拼刺刀之前,退掉子弹这个说法是不正确的。之所以各位有这样的想法,无疑是受到了“影视剧”或者是“小说”的影响,很多影视剧趁着日本兵退子弹的空档实现反杀,在现实中其实不存在。

考察参考日本《步兵操典》《剑术教范》

目前可以查到的日本《步兵操典》是昭和15年修订,日本军令陆第7号,其中有规定日本“上刺刀”的方式,是这样描述的:保持不动,右手握枪(轻机关枪)向左倾斜,枪身稍微向右,枪口大约在身体的中央部位。左手握住刀柄,逆向拔出刺刀,注视刺刀并确定其装配在枪口之上,两手起枪,恢复原姿势。

再往前追溯,讲述日本军拼刺刀相关的内容是一本叫做《剑术教范》的书籍,出版于大正4年(1915年),这个是基于明治时代的《剑术教范》修改的内容,我也看了里面的内容,虽然是日语并非现代日语,但是从里面的规定来看,并没有说要“退子弹”的相关内容。所以,日本人脑子不灵活,因为教育而退子弹的说法“是不正确”的。

退子弹的“真因”

日本人退子弹并非是“武士道”尊严,也不是所谓的“保留面子”或者尊重对方,而是日本军根据实战经验同时结合日本武器的特征的结果。日本兵在白刃战之前退子弹,是双方在以“队”“班”为单位,近距离作战之前,如果在格斗或者突击的时候退子弹,那就是自杀行为。当时日本兵的方针依然是全力射击,尽可能的压制敌方的火力。在很多军事作品中(非抗日神剧,比如亮剑这样的),一般轻机关枪手会放置在第一线,充分的压制对方的火力。

当时日本兵的配置多是“散兵线”的密集型队形,每个队形之间有着不同的规定,与冷兵器时代“重合兵线”的配置不同,所以不用担心误伤。而关于日本退弹药的原因,可能有下面三点。

一,步兵用步枪性能所致。日本步兵在二战中最典型的武器是“三八式步枪”,其特点是弹丸的初始速度高,瞄准基线长,枪身长。此特点注定三八步枪的射程远,同时也适用于白刃战。然而这个优点也是这个枪的缺点,由于初始速度高,加之弹药有一定的重量,命中后很容易就直接贯穿敌方身体,简单来说,进去一个洞,出来又是一个洞。在白刃战中,两方的战士是重叠的,贯穿身体的子弹会变形或者翻滚,比初始命中造成的损伤更加严重,所以容易造成“误伤”。

二,白刃战战术的理解。对于这个描述,引用了一段文字如下:

日军标准的刺杀准备姿势为一手握前护木,一手握枪托前段弯曲部,枪托稍下垂在支撑腿侧面,半斜向面对对手,刺刀尖略与眉平。枪从斜上方到斜下方,正好护住颈、胸、腹要害,而刺刀一甩就可以突刺。问题是如果摆一下这个姿势,就会发现原来这样一比划,枪口根本就不是朝向对方,而是朝向斜上方的天空。三八式步枪太长,转动枪口瞄准对方的力距也长,如果对方不是出现在正前方,转动枪口的时间太长,可能枪口还未到位,自己已经被刺倒,这时候使用枪托进行打击无疑是更为方便的作战方法。可见,日军白刃战中能够有效射击的机会很少,保留枪膛中的子弹,取得战果的机会微乎其微,反而影响了肉搏动作的质量。

三,日军装备改良,上保险装置的一个动作,被误认为退子弹。

结束语

其实对抗日本军的白刃战,最好的武器就是“手枪”,这点美军深有体会。不过随着时代的进展,这种作战方式慢慢的也退出了历史舞台,不过日本的自卫队依然会有训练。

部分文章介绍:

《日本制造业“晚节末路”:真的只能沦为下游供应商?》

《雷克萨斯豪车随意换!丰田即将推行新业务,汽车界变革来临》

《年年亏钱,索尼为何还要坚持做手机?背后是老谋深算》


日本二三事


以讹传讹,假的,只是动作像是退子弹

我也很想知道为什么要退子弹,为什么其他国家士兵不退子弹。而且当时我们的士兵很多用三八大盖拼刺刀的,为什么他们不退子弹?


先看下通常的解释

1.日本《步兵操典》规定

2.展示武士道精神

3.防止误伤



这三点中,尤其第三点流传最广,也是最扯淡的一个。我从小到大听到的为什么日军拼刺刀要退子弹都是这个原因。甚至有说法是,拼刺打不过日本人的时候就开枪。而且还有说法是,日军拼刺开枪直接穿过对方身体打中队友,而中国士兵发明了一个方法,开枪打腿。


▲怕误伤的话,这大哥一梭子下去,岂不是爽歪歪

扯淡,实在是太扯淡了。

难道三八大盖没保险不成?难道拼刺刀近距离,你还有时间对着腿打一枪,拼不过慌乱之下能打的中?打中也是运气,而且是巨大的运气,打不中,就是送人头了。


所有国家的士兵在战场上都是注重节省弹药的,难不成拼刺准备冲锋了,退了子弹之后还要捡起来不成?等你捡了两个以后,你会很惊奇的发现,对方已经冲到你身边给了你一刀,然后帮你把子弹捡起来,揣进自己口袋里了。

日本《步兵操典》中没有一点关于拼刺退子弹的要求,有的是,要求白刃战时使枪出于安全状态下,这个安全状态下,指的就是保险。三八大盖是有保险的,关保险的动作和退子弹的动作很像。

日军有规定,这种密集情况下不准开枪,这个是防止误伤,但还真就没规定说退子弹,难道保险坏了么?
而这个退子弹的要求,纯粹扯淡,以讹传讹罢了。太平洋上日军拼刺可能枪里真没有子弹,那是因为他们已经没有子弹了。

很多老兵说亲眼看到日军退子弹了,很有可能就是看错了。《雪豹》中就有日军一发一发退子弹的镜头,其实这个就是骗人的,三八大盖可以一次性把子弹全退掉的。


军武文斋


退弹是不可能退弹的,这辈子都不可能退弹的。也不知啥时候传说要退弹来着...


要是弹仓内刚塞进一夹子,是不是还得全部退完啊...所以这纯粹就没依据嘛~ 为此我还特地去翻了半天的日本陆军《步兵操典》,借着机翻夹生的看到脑壳疼之后发现了这么一句话。

大概意思就是在作战中,猪突非常重要,而士兵要相信自军的白刃战水平很高,应当奋勇杀入,从气势上压倒敌人。如果周围没有指挥官或者战友,也不用等号令,合适的时机自行找机会上刺刀突入。(非日语系,错了勿怪)反正通篇是没扯到要鬼子拼刺之前退弹的。


至于现在不少人都开始信奉上保险以防误击发一论,虽然在《步兵操典》中也没找到,但我个人理解是有可能的,而且是锁枪机(拉机柄)的保险。(动图为三八大盖上保险方式)

毕竟在拼刺中,持握把的手难免手滑,而锁死状态下的拉机柄还能起到一个限位作用。


不过话说回来,在86年的电影《血战台儿庄》中,最后被围的沙雕日军确实有这么一幕退掉子弹,然后板载送人头的镜头。不知道是故意加戏还是什么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