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拯救大兵瑞恩》中,高塔上的狙击手在面对已经倒地的那个士兵时犹豫了一下,没有开枪,这反应了什么?

董希伟


典型围尸打援,这是二战中非常常见的狙击战术,后来的越南战争中也是非常常见。

围尸打援,意思就是击伤一名敌人,然后去打击去支援他的人。军事上还有围点打援一说,其实差不多,攻其一点,打其援军。

当狙击手面对多名敌人的时候,围尸打援的战术非常常见,击倒一名敌军,击伤,使其失去战斗能力。其他的战友在救人与不救人之间就会做出抉择,救人的话,会被狙击手击杀,不救人的话,地上那个就死定了。总之,这个战术对于狙击手来说,多数情况下稳赚不赔,至少能击毙一人。


而拯救大兵瑞恩中高塔上的这个德军狙击手,才用的就是这种策略。他没有对卡帕佐开枪,并不是他多么仁慈,看见卡帕佐受伤了,就不对卡帕佐开枪了,这根本就不可能。他要是仁慈,直接击毙或者不开枪就可以了。

很明显,这是个德军老兵,当了几年兵,上了战场,击杀过敌人,他就是躺在地上盖着毯子,杀气都在往外冒。他会仁慈么?会对任何敌人有任何恻隐之心么?不可能。

他犹豫一下,其实就是通过目视,在观察对方多少人,什么火力配置,该怎么打,打几枪的这个问题。狙击手,就是躲在角落里放冷枪的。

从这个电影的环境看,这个地方是被盟军攻陷,盟军部队在清剿残余敌人的过程,而不是拉开架势对着打。他站在高塔上,说明他想击杀更多人,孤立无援,横着心和美军拼了的人,会讲人道主义么?不可能。


这会儿其实是西线战场非常残酷的一个过程,这个电影表现了不同的人性,而这个狙击手就是单纯的杀手,背水一战。


军武文斋


我是萨沙,我来回答。

原因大概如下:

第一,没有必要补枪了。

毛瑟狙击步枪的威力,德军狙击兵是知道的。

大个子士兵卡帕佐是背部中弹,子弹穿透内脏,可能射断了脊椎。

大家注意,中弹以后卡帕佐并没有一点移动能力,至少双手还有些知觉。

德军狙击手明白,这一发子弹不是将卡帕佐打死,也必然打残,这就足够了。

对于狙击手来说,如果是狙击军官、通讯兵等重要目标,当然要一枪杀死。

然而狙击普通小兵,就没有必要一定打死,打残了也许影响更大。

死了大不了就地挖坑埋了,残了还要派人抬回后方,野战医院后方医院都要大手术,比一枪打死他麻烦多了。


第二,围点打援。

卡帕佐既然没死,就可能会有其他士兵试图来救他。

那么,狙击手可以继续干掉来救援的美国大兵。

士兵无论是拖还是背,搞走这么个大个子都是很困难的,就是绝佳的活靶子。

狙击手只要守住这点,可以继续击毙多个敌人。

第三,狙击手不能胡乱开枪。

也许大家不知道,战场老兵可以根据枪声判断开枪者的大概方向,甚至有多远。

这个德国狙击手躲在附近唯一制高点上,是很容易被发现的。

所以,非到万不得已,狙击手不能随便开枪,这很容易暴露自己。

对于狙击手,无论英军还是美军,抓住就地枪毙。

至于狙击手,谈不上什么怜悯不怜悯。

试问,狙击手是干嘛的?

说通俗点就是杀人的。

杀人是你的任务,还有什么怜悯可言。


萨沙


电影《拯救大兵瑞恩》中,当米勒上尉率领的小分队在小镇中与伞兵汇合搜索德军时,一名士兵为了救法国小女孩被德军狙击手击中倒地,狙击手透过望远镜观察着倒地受伤的士兵,但是并没有再补枪,这其实拍得非常真实。

德国狙击手没有补枪并不是因为动了恻隐之心,其实这个问题非常简单,对于一名狙击手来说,其首先要保证自身的安全,每开一枪都有可能暴露自己,所以在确定目标失去战斗力,四周又有大量敌军,没有必要再补上一枪。

另一个原因就是,倒下的士兵没有死亡,如果有其他士兵进行抢救就会暴露自己,这个时候德国狙击手就可以继续造成杀伤。

最后这个倒霉的德国狙击手还是被美军狙击手发现并且一枪毙命。


古生物探索




围尸打援!

很多读者认为这位埋伏在高塔上的德军狙击手是对受伤倒地的美军士兵起了恻隐之心,真的是这样吗?



要知道战场厮杀是你死我活的事情,对待敌人又怎么会有恻隐之心呢,此时的德军士兵是一名孤立无援的狙击手,对他来说保护自己最好的办法就是不!暴!露!



地上这名美军士兵已经倒地失去战斗力,而他的同伴正在四周隐蔽,甚至可能已经有人在寻找这个狙击手的位置,为了不暴露自己,他没有必要冒着暴露的风险对这名已经没有威胁的人再补枪了。



如果这个时候有个冒失鬼跑去救这位伤兵的话,自己还可以再放倒一个增加战果,这就是狙击手所谓的“围尸打援”。



再者,德军狙击手当时并不是犹豫,而是因为自己没有观察手配合,只能靠自己一边从瞄准镜里观察局部敌情一边用双眼观察全景情况,所以在他从瞄准模式转换为观察模式时让大家误以为他在犹豫。



其实此时的他只是在思考如何处理这个倒地的伤兵,略有所思之后最终决定“围尸打援”。所以之后的他开始使用瞄准镜搜索伤兵同伴,可惜的是这伙美军战场素养极高,似乎已经识破他的策略,为了不徒增伤亡,美军士兵硬是眼睁睁的看着自己的同袍慢慢失血而死也没有去做出任何冒失的行为。



正是因为自己过于把重点放在“围尸打援”的策略上,所以观察重心仍在倒地士兵周围,以至于敌方狙击手已经露头开始搜索自己也没有察觉,最后因瞄准镜反光暴露了位置,被美军狙击手一枪爆头。




最后我们再来分析一下这位德军狙击手的性格:满是断壁残垣的城市里巷战正酣,面对美军强大的攻下己方颓势已经非常明显,在这样险恶的形势下,这位德军狙击手毅然决定在没有助手和掩护的情况下独自一人抗争到底。




这种对危险无所畏惧的人会是对敌军士兵产生“恻隐之心”的人?他的“犹豫”并不是同情了谁,而是想杀更多的人!


兵器知识谱


我补充一些其他人没有讲到的吧:

1.有没有恻隐之心不好说,但敌人已经丧失作战能力,实在没有补枪的必要。就现场情况来看,这个倒地美军很大可能已经救不回来了。

2.此时这名德军已经被孤立,他所在的这个小镇马上会被美军包围,因此他没有后勤来源,弹药得不到补充,因此不会再浪费弹药在一个将死之人上。

3.只要其他敌军不露头,德军狙击手无论如何也不会开第二枪。狙击手在敌人眼中是巨大的隐患,也是一个有价值的目标,除掉敌方一个狙击手,也是敌方巨大的人才损失。这名狙击手深谙这个道理,不敢贸然开枪暴露。

4.典型的拖延战术,在对己方不利的战斗条件下,拖延一分是一分,这不单单会对后方战场争取更多时间战备,更有希望获得己方支援。


正野续史


狙击手在二战中是军队里面非常重要的一股力量,狙击手杀伤效果强,往往能够一枪毙命,是对敌人士气非常大的威慑。在二战时期涌现出了非常多英雄的狙击手,其中最厉害的狙击手就要数西蒙海耶,西蒙海耶一生中狙杀了五百多人,是用狙击枪杀人最多的狙击手。而在影视剧中,狙击手也是不可获取的一种存在,在《拯救大兵瑞恩》中,高塔上的狙击手无疑是敌人的噩梦,而高塔上的狙击手在看到敌人的伤兵已经倒地之后,却犹豫了一下没有选择补枪,那么是什么原因让这位狙击手没有选择补枪呢?


说到这里就要说一下在二战时期狙击手常见的作战方式了,狙击手第一枪往往不会打死敌人,除非是敌人非常重要的领袖,或者是已经到了混战的情况下,能多杀一个是一个。大部分埋伏的狙击手都喜欢先制造混乱,因为混乱更加能够让狙击手隐蔽起来,所以补掉敌人的伤员对于狙击手来说是没有好处的,狙击手最希望的就是伤兵的同伴去救助伤兵,然后狙击手趁机开枪杀死剩下的敌人。在战争中,一个伤兵远比一个死人对敌人的影响更大,伤兵需要运送,需要救治,而死人则是不需要这些。所以留着敌人的伤兵对于自己一方是有好处的,而受伤的士兵已经快要死了,补枪完全是多此一举,反而可能让狙击手暴露位置,让他自生自灭,或者被同伴救走对狙击手一方都是非常有利的。


在二战中,大部分国家在交战状态也都是讲究人道主义精神的,在战争双方,不攻击敌人在二战中,大部分国家在交战状态也都是讲究人道主义精神的,在战争双方,不攻击敌人跳伞的空军士兵,不杀死投降的士兵是一种大家都比较遵守的信条。

德国和美国都是比较遵守这一规则的,不遵守这项规则的国家代表就是日本,日本不仅屠杀俘虏,而且还屠杀百姓,更不要说受伤的士兵了。人道主义精神也是狙击手不补枪的一个重要原因,让伤员交代后事,也是一种敌人对伤员的怜悯,而补枪则会激怒对方,遭来更加猛烈的报复。不管是从哪一点来看,狙击手补枪都是对自己不利的,因此狙击手才会放弃补枪。



军武小咖


说实话,我感觉《拯救大兵瑞恩》作为电影来讲还是很经典的,现代社会大多数人都没有经历过那一段恐怖的时期,都说这部电影把二战拍的够真实,但可能真实的第二次世界大战要比这还有残酷的多吧。

回答下问题,你应该问的是小分队刚进村,然后卡帕佐去救那个法国小女孩的那段吧,高塔上是名德国狙击手,一枪把卡帕佐放到后,再次搜索自己的目标,之所以没再给卡帕佐一枪,我想是因为一,卡帕佐已经失去了战斗能力,而且伤势很重,第二,如果他贸然的再补上一枪,不仅不能多消灭一个盟军的有生力量,而且还非常容易把自己的位置暴露出来,虽然他随后还是被找到并一枪爆头。

虽然我不懂,但我感觉战争时隐蔽好自己并有效杀伤敌人对双方都是通用的吧。


吃喝玩乐崔胖纸


你们想太多了,不开枪只是因为确认敌方已经失去战斗能力,没必要在将死之人身上浪费时间和子弹。战场上你跟我讲人性的光辉?那你跟我解释下他争分夺秒的把节省下来的时间和子弹用来射杀别的敌人,是何等的人道主义精神?

你们自己的心理活动脑补一下就好了,等你们上了战场,我祈祷你们不是我战友,至少不是同一个小队的,免得被猪队友害死。

剧是好剧,可以欣赏,可以反思,可以学习,但是请站直了别趴下。


慕云村树


  这位“左撇子”狙击手名叫杰克森,是影片中8人营救小队的骨干成员,多次凭借其过硬的军事素质和如有神助的射击技能击毙敌人,使全队化险为夷。可以说,如果没有杰克森的加盟,这次营救瑞恩的行动计划早就“泡汤”了。

  而且,作为一名曾经带过兵的人,慕什塔戈认为,就影片中杰克森的表现来看,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个好兵,是一个战斗团队中不可或缺的好兵。因为,在个人面对生死考验的千钧一发之际,他首先想到的不是争相逃命,而是自己的战友。他生命中的最后一战,发生在塔楼之上,居高临下的他凭借春田狙上的瞄准镜,发现虎式坦克的炮管正在抬高射角。此时,他本可以纵身一跃、跳下塔楼、逃离险境。可是,他没有,他把最后一线生的希望留给战友,用尽毕生气力向战友发出警报。随后,他那伟岸的身躯,连同身后的塔楼,在虎式坦克炮弹的轰击下,瞬间灰飞烟灭……这就是好兵杰克森!一位珍视生命、心系战友的狙击英雄!

  或许正是缘于对生命的珍视,身处高塔之上的杰克森在战斗中做出了一个令人匪夷所思的举动:他连开8枪,毙敌5名。其中,前3枪都是一枪毙敌,后5枪用于射击两名向塔楼迂回的德军士兵。由于是运动目标,射击难度较大,击毙第一名士兵时,杰克森用了两发子弹;而对第二名德军士兵,杰克森却先后发射了三发子弹,而且是在敌人中弹倒地动弹不得、只需再补一枪就可以终结其性命的情况下,杰克森迟疑了许久才最终扣动扳机。

  杰克森之所以不忍心对这名负伤的德军士兵射出致命一枪,除了珍视生命的原因之外,还反映了杰克森内心世界出现的两点变化:

  一是对任务的抵触。拯救大兵瑞恩的这项行动计划,是由美国陆军参谋长马歇尔上将亲自下达的命令。尽管这项计划看似充满了“人情味”,但对于米勒上尉、杰克森中士这批刚刚经历过诺曼底登陆的一线指战员来说,每名士兵的生命都是平等的,而且都需要得到拯救。所以,杰克森从内心里是对这项营救任务存在抵触情绪的。由此引发了杰克森在战场上出现的反常举动,他本可以一枪结束这名德军士兵的生命,可是,瑞恩的生命与杰克森枪口下的这名德军士兵的生命,二者从本质上讲并没有什么区别,尽管他是敌人。

  二是对命运的担忧。杰克森的生命绝唱,发生于一场艰巨异常的阻击战斗,以8人营救小队的血肉之躯和手中轻武器,顽强抗击一支德军坦克分队的进攻。战斗打响后,杰克森率先抢占了塔楼顶端的狙击位置,由于视野开阔,便于通览战场全局,他深知这场战斗的艰巨程度,也意识到自己极有可能葬身于此。为了挽救自己的命运,身为天主教信徒的杰克森,只能通过一遍遍地默念教义来为自己祈祷。当他把手里的春田狙最后一次瞄向那名倒地不起的德军士兵时,忽然感到自己的命运与这名德军士兵何其相似!如果放过他就可以使自己的命运得到救赎的话,他宁愿不开这一枪。但他最终还是扣动了扳机,因为自己的命运从属于营救小队全体的命运,只要还有一个敌人活着,全队人的生命都将受到威胁。


慕什塔戈


这样的情节设计正说明这个狙击手是一名经验老到的射手。战场上战友中枪倒地,一般第一时间会去抢救,狙击手正是利用这个心理,等待其它敌军士兵出来救人,就可以更多地杀伤敌人。即便是其他士兵没有贸然行动,也会被这名狙击手牵制在原地不敢动弹,而狙击手就掌握了主动,可以继续等待击杀,也可以充容撤退。所以战场上的狙击手一般第一枪都不会把人打死,而只是击伤。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