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雄豪杰辈出的省份,安徽古代名人(一),看看你的家乡都有谁

安徽位于华东地区,九华山是中国四大佛教名山之一,齐云山是中国四大道教名山之首,醉翁亭是天下第一亭,安丰塘是天下第一塘,安徽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发源地,金寨县是安徽省面积最大、人口最多的山区县和旅游资源大县,也是中国第二大将军县,被誉为“红军的摇篮、将军的故乡”,是革命老区。安徽襟江带淮,沿江通海,这片物华天宝、钟灵毓秀的大地也孕育出了璀璨的文化和灿若星辰的历史名人。

英雄豪杰辈出的省份,安徽古代名人(一),看看你的家乡都有谁


1、庄子。战国中期思想家、哲学家、文学家。姓庄,名周,宋国蒙人(今安徽蒙城),代表作品为《庄子》,其中名篇有《逍遥游》《齐物论》等。其作品被称为“文学的哲学,哲学的文学”。

2、管仲,颍上(今安徽颍上县)人。中国古代著名的经济学家、哲学家、政治家、军事家,春秋时期法家代表人物,周穆王的后代,被誉为“华夏第一相“。任职期间,对内大兴改革、富国强兵。对外尊王攘夷,九合诸侯,一匡天下,辅佐齐桓公成为春秋五霸之首。

3、甘茂。下蔡(今安徽颍上甘罗乡)人,战国中期秦国名将。秦国左丞相。曾就学于史举,学百家之说,经张仪、樗里疾引荐于秦惠文王。周赧王三年(前312年),助左庶长魏章略定汉中地。在攻魏国蒲阪时投向齐国,在齐国任上卿。

4、甘罗。战国末期下蔡(今安徽颍上县甘罗乡)人。战国时期秦国名臣甘茂之孙,著名的少年政治家。甘罗自幼聪明过人,小小年纪便拜入秦国丞相吕不韦门下,任其少庶子。

5、蹇叔。居宋国铚邑(今安徽省淮北市濉溪县临涣镇),经百里奚引荐入秦,任秦穆公上大夫、右相,为春秋时著名的政治家和军事家。

6、伍奢。,楚国椒邑(今安徽省阜南县)人,生于楚国乾溪(今安徽省利辛县),楚庄王时重臣伍举之子(一说伍举之后),伍子胥的父亲,春秋后期楚国大夫,楚平王时担任太子太傅。

7、伍子胥,名员(一作芸),字子胥,楚国人(今湖北省监利县黄歇口镇),祖籍楚国乾溪(今安徽利辛),春秋末期吴国大夫、军事家。

8、陈阿娇。陈皇后,祖籍东阳县(今安徽天长)。汉武帝刘彻的第一任皇后。陈皇后为西汉开国功臣堂邑侯陈婴之裔,堂邑夷侯陈午与大长公主刘嫖之女。陈皇后在汉景帝年间嫁予太子刘彻为太子妃,建元元年(前140年)立为皇后。

9、范增。居鄛(今安徽巢湖)人。秦末农民战争中为项羽主要谋士,被项羽尊为“亚父”。公元前206(汉元年),范增随项羽攻入关中,劝项羽消灭刘邦势力,未被采纳。后在鸿门宴上多次示意项羽杀刘邦,又使项庄舞剑,意欲借机行刺,终未获成功。

10、英布 偃姓,英氏,名布,九江郡六县(今安徽六安市)人。秦末汉初名将,初随项梁起义,迎娶吴芮之女,拥立楚怀王继位,封为当阳君。项梁阵亡后,成为项羽帐下将领之一,屡破秦军,封为九江王。

11、文翁。名党,字仲翁,公学始祖,庐江舒人(今安徽舒城县)人,西汉循吏,汉景帝末年为蜀郡守,开湔江口,灌溉繁县农田1700顷,发展水利事业和农业生产。同时建立学校,兴办教育,修水利,政绩卓著。

12、桓谭(约公元前23年—公元56年),东汉哲学家、经学家、琴师、天文学家。字君山,沛国相(今安徽省淮北市相山区人)人。历事西汉、王莽(新)、东汉三朝,官至议郎、给事中、郡丞。爱好音律,善鼓琴,博学多通,著有《新论》29篇。

13、刘馥,字元颖,沛国相县(今安徽濉溪县西北)人。东汉末年名守。刘馥在汉末避难于淮南,刘馥曾任扬州刺史,单马前往建造州治合肥,又安抚地方武装与百姓,发展生产,兴修水利,并修城垒以加强城池的守备,颇有功绩,深受百姓爱戴。

14、左慈,字元放,庐江(今安徽潜山)人,汉族,道号乌角先生,东汉末年著名方士,少居天柱山,研习炼丹之术。明五经,兼通星纬,学道术,明六甲,传说能役使鬼神,坐致行厨。《后汉书》说他少有神道。

15、华佗,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著名的医学家。华佗与董奉、张仲景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少时曾在外游学,行医足迹遍及安徽、河南、山东、江苏等地,钻研医术而不求仕途。他医术全面,尤其擅长外科,精于手术。

16、曹操。魏武帝曹操,字孟德,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曹魏政权的奠基人。,对内消灭二袁、吕布、刘表、马超、韩遂等割据势力,对外降服南匈奴、乌桓、鲜卑等,统一了中国北方,并实行一系列政策恢复经济生产和社会秩序,从而使中原社会渐趋稳定、经济出现转机。

17、曹丕。魏文帝曹丕,字子桓,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曹魏开国皇帝。制订九品中正制,使其成为魏晋南北朝时期主要的选官制度。完成了北方的统一。对外平定边患,击退鲜卑,恢复在西域的建置。

18、曹植。字子建,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曹植是三国时期著名文学家,作为建安文学的代表人物之一与集大成者,他在两晋南北朝时期,被推尊到文章典范的地位。其代表作有《洛神赋》《白马篇》《七哀诗》等。南朝宋文学家谢灵运有“天下才有一石,曹子建独占八斗”的评价。

19、曹真,本名秦真,字子丹,沛国谯县(今安徽亳州)人。三国时期曹魏名将,魏武帝曹操养子。。参与镇压黄巾起义,封为灵寿亭侯。参与汉中之战。曹丕继位后,拜为镇西将军、都督雍凉诸军事,负责镇守西北边境,进封东乡侯。迁使持节、上军大将军,都督中外诸军事,成为曹魏军队的最高统帅之一。大破羌胡联军,平定河西地区。

20、夏侯渊,字妙才,沛国谯(今安徽亳州)人,东汉末年名将,擅长千里奔袭作战,常常出敌不意,官至征西将军,封博昌亭侯。初期随曹操征伐,官渡之战为曹操督运粮草,多次平定叛乱。后率军征伐关中与凉州。

21、许褚。许褚(chǔ,见辞海)字仲康,谯国谯人(今安徽亳州市古城镇),曹魏猛将,长八尺余,腰大十围,容貌雄毅,勇力绝人。后追随曹操,自典韦战死之后,主要负责曹操的护卫工作。官渡之战时发现欲谋害曹操者,将刺客全部杀掉。

22、周瑜。庐江舒(今安徽舒城)人 。东汉末年名将,出身庐江周氏,洛阳令周异之子,长壮有姿貌、精音律,江东有“曲有误,周郎顾”之语。。建安十三年 (208年),周瑜率军与刘备联合,于赤壁之战中大败曹操,由此奠定了“三分天下”的基础。又率军大破曹仁,拜偏将军领南郡太守。

23、鲁肃,临淮郡东城县(今安徽定远)人,东汉末年杰出战略家、外交家。建安五年(200年),鲁肃率领部属投奔孙权,为其提出鼎足江东的战略规划,因此得到孙权的赏识。孙权根据当时政治军事形势需要,又任命鲁肃为汉昌太守,授偏将军;鲁肃随从孙权破皖城后,被授为横江将军,守陆口。此后,东吴夺取了荆州三郡。

24、吕蒙,字子明,东汉末年名将,汝南富陂人(今安徽阜南吕家岗)。孙权统事后,吕蒙渐受重用,从破黄祖作先登,封横野中郎将。从破曹仁于南郡,破朱光于皖城,累功拜庐江太守。吕蒙是东吴攻灭关羽的最早倡议者。吕蒙针对于关羽所督的荆州,215年夺取三郡,219年再夺三郡,最终使得东吴国土面积大增,实现了“全据长江”的宿愿。

25、陶谦,丹阳郡(治今安徽宣城)人。东汉末年大臣,汉末群雄之一。曾随左车骑将军皇甫嵩对抗北宫伯玉,任扬武校尉,之后又随张温征韩遂、边章。中平五年(188年),徐州黄巾起,陶谦被朝廷任为徐州刺史,击破徐州黄巾,并推行屯田,恢复生产。

26、周泰,字幼平,九江下蔡(今安徽凤台)人。三国时期孙吴武将。孙策平定江东时与同郡蒋钦一起加入孙策军,随孙策左右,从征刘繇、严白虎、王朗等人,数有战功。至汉中太守、奋威将军,封陵阳侯。 陈寿将他列为“江表之虎臣”。

27、

桓温,谯国龙亢(今安徽怀远)人。东晋政治家、军事家、权臣,谯国桓氏代表人物,东汉名儒桓荣之后,宣城内史桓彝长子。桓温是晋明帝的驸马,因溯江而上灭亡成汉政权而声名大奋,又三次出兵北伐(北伐前秦、羌族姚襄、前燕),战功累累。

28、周兴嗣,世居江南姑孰(今安徽当涂)南朝大臣,史学家。博学,善于属文。梁武帝继位,拜安成王国侍郎。帝每令兴嗣为文,如《铜表铭》《栅塘碣》《檄魏文》《次韵王义之书》。每奏辄称善,官终给事中。参撰皇帝实录、皇德记、起居注、职仪等百余卷,著有文集十卷,《千字文》传诵千古。

29、何尚之,字彦德。庐江郡灊县(今安徽霍山)人。南北朝时期刘宋大臣,东晋散骑侍郎何准曾孙、南康太守何恢之孙、金紫光禄大夫何叔度之子。官至侍中、左光禄大夫、开府仪同三司,兼领中书令。曾立宅建康南城外,聚生徒讲学,一时四方名士纷纷慕名而来,谓之“南学”。

30、汪华,

歙州歙县登源里(今属安徽绩溪)人,隋唐时期割据势力,唐朝大臣。隋大业年间(605~617),汪华为保境安民,起兵统领了歙州、宣州、杭州、饶州、睦洲、婺州等六州,建立吴国,自称吴王。实施仁政,吴国境内百姓安居乐业,在群雄争霸、战火纷飞的年代,吴国安宁祥和。唐太宗李世民授予忠武大将军、参掌禁军大权,委以九宫留守,辅佐朝政,位极人臣。

31、朱温。开平元年(907年)到乾化二年(912年)在位。宋州砀山(今安徽砀山)人,后梁开国皇帝。曾任宣武军节度使,继而又进封梁王。他以河南为中心,极力扩大势力,逐渐成了唐末最大的割据势力。朱温通过禅让的形式夺取了唐哀帝的帝位,代唐称帝,建国号梁,改年号为开平,史称“后梁”。

32、杨行密,庐州合肥(今安徽长丰)人。南吴开国国君,史称吴太祖。杨行密于江淮举起割据大旗,遏止朱温南进步伐,成功避免全国更大范围动乱。其奠基之吴国,实现由藩镇向王国的转型,南方割据势力与北方中原政权并存的局面得以实现,为南唐奠定基础,开启唐宋之交政治整合和经济文化中心南渐先河,有“十国第一人”之誉。

33、包拯,北宋名臣。庐州合肥(今安徽合肥肥东)人。授龙图阁直学士、河北都转运使,移知瀛、扬诸州,历权知开封府、权御史中丞、三司使等职。嘉祐六年(1061年),升任枢密副使。包拯廉洁公正、立朝刚毅,不附权贵,铁面无私,且英明决断,敢于替百姓申不平,故有“包青天”及“包公”之名。

34、曹松,唐代晚期诗人。字梦徵。[1]舒州(今安徽安庆市潜山市梅城镇河湾村)人。生卒年不详。早年曾避乱栖居洪都西山,后依建州刺史李频。李死后,流落江湖,无所遇合。光化四年(901)中进士,年已70余,特授校书郎(秘书省正字)而卒。

35、杜荀鹤,池州石埭(今安徽省石台县)人。他出身寒微,中年始中进士,仍未授官,乃返乡闲居。曾以诗颂朱温,后朱温取唐建梁,任以翰林学士,知制诰,他以“诗旨未能忘救物”(《自叙》)自期,故而对晚唐的混乱黑暗,以及人民由此而深受的苦痛,颇多反映。

36、曹霸

,唐代画家, 谯县(今安徽亳州市)人。三国高贵公曹髦后裔(也就是魏武帝曹操的后人),早年学书,师法王羲之、卫夫人等,擅画马,尤精鞍马人物。

37、刘若宰,南直隶安庆府怀宁县(今安徽省怀宁县平山镇)人。明崇祯元年(1628年)状元,书画家。刘若宰出生于书香门第,文思敏捷,出口成章。擅长书画,楷、行、草书均精绝。他常向朝廷举荐智勇忠贞的人才,明末名将史可法由安池道监军升为巡抚,就是因为他的举荐。

每个名人都彰显着一座城市的辉煌历史,都为当地增添了几份灵秀之气,他们的故事在江淮大地上广为流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