诸葛亮和吴用相比,谁更厉害?为什么?

绝世神僧大轮明王


如果把吴用与三国演义中的诸葛亮相比,乍一看还真像那么回事,两个人都是创业型团队的智囊人物,又深得领导的信任。

但是,智多星吴用怎么能与诸葛亮媲美呢?诸葛亮是大智慧,而吴用只是小聪明,恰恰是他的小聪明为他的职业发展埋下了隐患。吴用在梁山上不光是第一谋士,他还分管招兵买马的工作。

柴进与殷天锡之间存在金钱纠纷,李逵在柴进家避难,本来是可以好好坐下来谈的一件事,谈不拢再想别的办法。可是,李逵一下子打死了殷天锡,事情的性质发生了变化,给了高廉收拾柴进提供了口实。柴进本是帝子皇孙,从小家里就有矿,衣食无忧,打死也想不到自己会被“逼上梁山”。谁曾想,这个逼自己上梁山的人竟然是口口声声与自己称兄道弟的智多星。

在吴用的鼓动下,李逵打死殷天锡逼得柴进上了梁山。又指使李逵摔死小衙内,害得朱仝好人不能做,只得投奔梁山。

阮氏兄弟以打渔为生,自从他们跟着吴用混之后,虽然有过一段吃香的喝辣的生活,但是乌龙岭之后,阮小二和阮小五战死他乡,阮小七九死一生,也没有享受所谓的荣华富贵,最终化名萧恩深藏功与名。

为什么要提这些人呢?这些人因吴用而上梁山,虽然大难不死,但他们还是向往上梁山之前的生活。





海学390


吴用是《水浒传》里的虚拟人物,自号“加亮先生”,很有几分与诸葛亮隔空相比的意思。但是无论是《三国演义》中被神话的诸葛亮还是正史中的诸葛亮,都全方位吊打吴用。


比格局

诸葛亮一生都在为匡扶汉室而劳心劳力,他辅佐刘备建立了蜀汉政权,并身居宰相之职,将蜀地治理地井井有条。刘备去世后,诸葛亮又成为托孤大臣,刘禅也喊他“相父”,成为蜀汉的灵魂核心人物。


虽然六出祁山都没有取得成功,最终病逝于五丈原。但是终其一生,诸葛亮都在用生命报答刘备的知遇之恩,明知不可为而为之,终成为万世之楷模,忠臣和智者的代表人物。


如果说诸葛亮做到了一个割据政权的宰相,力图统一中国,吴用就是彻头彻尾的小打小闹。本质上,梁山充其量就是一群山大王,只有几万兵马,依靠地利打退了朝廷的几次进攻而已。


虽然被宋廷招安后,梁山一伙人身份被洗白,但是事实证明也只是高俅等人的驱虎吞狼之计。吴用后来被封了一个武胜军承宣使,听着挺唬人,也只是一个正四品的虚衔而已,这样的小格局,如何能比诸葛孔明相比?

比谋略

诸葛亮被称为卧龙先生,吴用号称智多星,二人都是以足智多谋著称。但是两相比较,就会发现二人的谋略是云泥之别。



诸葛亮未出山之前,就以隆中对为刘备指明了三分天下之路。事实证明,刘备先后夺取荆州和益州,天下已成三足鼎立之势,诸葛亮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至于后来关羽丢荆州,蜀汉仅以益州对抗曹魏,实非孔明之过。


吴用自始至终,未能给梁山提出一个可行的战略规划。最终,梁山等人的悲惨结局,也足以印证吴用着实“无用”矣。


大的战略层面比不过,小的谋略方面,吴用也是被诸葛亮完爆。伪造蔡京书信时候出的纰漏,放走高俅之后的马后炮,都说明了吴用谋事不周。打祝家庄、曾头市以及大名府等,吴用只有一招,通过内应里应外合,颇有黔驴技穷之感。


反观诸葛亮,不管是赤壁之战时,说服孙权联合刘备抗曹,还是献计平定荆州四郡,乃至于病死后吓退司马懿,都能看出他的智计超群,而他的八阵图更是成为千古传说,为历代世人所推崇。


若是《三国演义》里的诸葛亮,更是有惊天地泣鬼神之才,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等等光辉事迹比比皆是,除了用错了马谡之外,称得上算无遗策。

所以不管是大的战略还是小的谋划,诸葛亮都远胜于吴用。


比道德

诸葛亮一生品行高洁。他的《诫子书》中的“非澹泊无以明志,非宁静无以致远”成为后人修身立志的座右铭。“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则是他一生的写照。


诸葛亮死时家里只有800株桑树和15顷土地,甚至在临死前,也吩咐了下葬一切从简。蜀汉多地上书请为诸葛亮立庙,百姓也纷纷在道路两旁私自祭奠他。而他的儿子和孙子,也一同为了蜀汉战死在沙场,没有辱没他的名声。


反观吴用,毒计百出,根本没有道德约束。最典型的就是为了逼朱仝上山,故意唆使李逵杀害一个四岁的小孩。为了骗卢俊义上山,在他家题反诗,害得卢俊义后来家破人亡,不得不逼上梁山。

总结

比格局、比谋略、比道德,吴用与诸葛亮实在是差得太远。诸葛亮是大智慧,吴用只能说是小聪明。前者是人们心中智慧的化身,后者只是结局悲惨的梁山好汉中的一员,甚至不如武松、鲁智深等角色深入人心。


机智的小熊猫


之前正好写过一篇评价他俩的文章,全文如下▼

有很多名著的爱好者总喜欢拿《水浒》中的吴用去与《三国》中的孔明做比较,讨论谁更高明,似乎连《水浒》的作者施耐庵老先生也写过类似于这样的话。

通天彻地,能文会武,广交四海豪英。胸藏锦绣,义气更高明。……聚义处,人人瞻仰,四海久驰名。韵度,同诸葛,运筹帷幄,殚竭忠诚。有才能冠世,玉柱高擎……梁山泊,军师吴用,天上智多星。

这是《水浒》中施老写吴用的诗词。

本无意以二人做比较,但施老既然说“同诸葛,运筹帷幄,殚竭忠诚”,就引发了我的兴趣,先在此列出两人的各项数据对比,供各位参考。我们从

出身、功绩、人品、下场这四个方面去作为衡量的标准。

蓝方吴用

出身:乡村教师,一个落榜秀才

功绩:智取生辰纲、计赚玉麒麟、让宋江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帮助梁山好汉成功招安、成功剿灭了方腊,让梁山好汉正名。

人品:

差,很差,非常差。为了拉人入伙简直不择手段,毫无底线。在此举两个例子:

①骗卢俊义时。他先化妆成算命先生,忽悠卢俊义去往东南方向1000里外避难,然后等卢俊义途经梁山时,用计绑了他。弄上山去以后“软禁”起来了,再教唆卢俊义的管家李固向官府举报卢俊义谋反,最后派大军攻打北京城,硬生生把卢俊义“抢”上山去了。

还自作主张把他家里所有值钱的都拉回了梁山,最后一把火把他家的房子也给烧了。

②骗朱仝时。朱仝因私自救了雷横,而被充军沧州。沧州知府见朱仝仪表不凡,便让他在自己家里帮忙干活。知府小儿子特别喜欢朱仝,知府就索性让他整日陪着小孩玩耍。

吴用要赚朱仝上梁山,又怕他不同意,便用计引开他以后,让李逵一斧子劈开了知府小儿子的脑袋,随后还命人把朱仝家人连夜弄上了梁山。

这两次手断之卑鄙无耻,让人深恶唾弃。基本上被吴用用计弄上梁山的人,都“享受”了这种“待遇”,断了别人后路,让别人想当良民都当不了。

下场:被奸臣猜忌,最后吊死在宋江坟前。

红方诸葛亮

出身:农民,但周边的朋友都是很有文化的人,可见如果当时有科举,他当个秀才应该轻而易举。

功绩:茅庐里便定下“连吴抗曹”这种远大战略方针、在东吴舌战群儒、草船借箭、巧借东风、又计取荆州、气死了周瑜、让刘备建立了蜀国、七擒孟获、平定南蛮、制作诸葛连弩、孔明灯、木牛流马、打得司马懿一直不敢主动进攻…等等

人品:非常之好,让人赞不绝口,只要认识他的朋友没有一个不说他好的。水镜先生反复在刘备面前夸他“伏龙、凤雏,等一可安天下”;徐元直也当着曹操的面说诸葛亮的才能十倍于他。

另外诸葛亮招降黄盖,亲自上门下跪请求,招祥姜维也是以礼待之,让他心悦诚服。

下场:劳累而死,病逝于五丈原。

以上是两人的部分数据对比,孰高孰低,大家应该有数了。

再补充一个我个人的观点:

诸葛亮从一开始就知道他要什么。

在茅庐里就定下了刘备集团一生的战略方针,并且坚定不移的去执行,把刘备从一个不入流的织席小儿辅佐成了一个号令一方的君王。

而吴用,他压根不知道自己到底想要什么。

带着晁盖等人劫了生辰纲以后,被官府抓捕。不得已逃往梁山;发现王伦不容他们以后,就设计弄死了王伦让晁盖当了老大;看到宋江的领导才能与志向在晁盖之上时,便转投了宋江。

等兄弟们都凑齐了,才想到要招安;最后还被朝廷拿着当枪使;拼死拼活剿灭了方腊以后,也没落得什么好下场。

诸葛亮是怀着目标在往前走,而吴用是在往前走的路上才找目标;诸葛亮从没出山之前就知道他自己要往哪儿走,而吴用一直到打完方腊了都不知道自己能往哪儿走。

至此,我要讲的都说完了。谁高谁低?各位看官心里应该有数了。


公子小龙


三国与水浒当中,都有一个非常出色的军师,只要是稍微文学常识的,就是到是诸葛亮与吴用。虽然没能并立于世,两人的特点却是惊人的相似。首先就是相貌,都是书生样子,羽扇纶巾,其次就是智谋,都是各自名著当中的第一人。诸葛亮自比管仲乐毅,吴用也称智多星,两人相比,到底谁胜过谁?

一、成就 诸葛胜,两人出身都是草民,最后的成就却是不一般。诸葛亮位至蜀汉丞相,写《出师表》,大治川蜀,在后世的评价当中,也是令人倍加赞叹,自己死后也被封为武侯。而反观吴用,是个没考上的秀才,以诡计多端出名,最后成就是梁山的三号人物,也就是土匪窝子的老三。没有留下任何功绩,所以从这一点上面讲,诸葛胜。

二、计谋 诸葛胜,说起谋士,最为重要的就是计谋。这次我们先说吴用的计谋,智取生辰纲,使得是迷魂药的手段,赚取卢俊义,人家活得好好地将其逼得妻离子散,最后走投无路上梁山。当然,吴用使出的计谋很多,但大多数都是鬼点子,其中还不乏黑暗手段。但是丞相这边就不一般了,火烧新野、赤壁之战,无论是哪一个,都是拿得出手的大战役,大智慧。所以单单从智谋上来比较两人,吴用就落下诸葛亮不止一个档次。

三、忠诚 诸葛胜,作为军师,就要对于自己的君主忠诚,这一点诸葛亮完胜吴用,在位几十年,每天都鞠躬尽瘁,不仅在刘备时期任劳任怨,到了阿斗时期,即使知道自己的主子无能,依然兢兢业业,恪守一个丞相的本分。反观吴用,与晁盖本是一村之人,有过几十年交情,却没想到宋江刚上梁山没有几天,吴用就忘了以前与晁盖的交情,直接跟着宋江混了,而且晁盖身死,中间估计也有吴用等人的影子。

四、大局观 诸葛胜,作为军师,除了一些计谋之外,最为重要的就是能够给自己的主公制定一个正确的大局观。诸葛亮未出隆中之时,就已经对天下大势了如指掌,还给刘备制定了一个非常正确的大局观,但是反观吴用,这一方面更是差得远。朝廷本来就软弱,欺压百姓却被外族欺凌,而梁山是天下英雄集结之地,如果与官府抗争,胜算非常大。但吴用与宋江,脑子里就只有招安,最后将好汉们差不多害死了七成,罪魁祸首其实就是这个智多星。

其实从作者的给他们的名字身上就能看出两人的差距,一个是卧龙,另外一个是“无用”,所以二者之间谁优谁劣,也是一目了然。无论是现代,还是古代人对于两人的评价,差距都是非常大的。诸葛是有名的忠臣,智谋的化身,很多地方甚至为其建起了宗祠,反观吴用,碌碌无为,人们也是对他褒贬不一。不知道大家觉得诸葛亮与吴用,谁更厉害一点呢?欢迎与我们交流哦。


牧之文化


人家施耐庵都明说了;“吴用(无用)”,你还拿他和诸葛丞相比,什么意思?看不起我诸葛丞相,想我诸葛丞相“功盖三分国,名成八阵图”,小小的吴用怎能比。

既然要对比,那就来看一下。

首先我们从两个人的接触层面分析

吴用,绰号智多星,经常把诸葛亮作为自己的偶像,自己号称加亮先生,落草前,主要职位是乡村教师。

吴用每天面对的,大多数是一帮没文化的草寇,用的都是江湖计量,自己能独占鳌头,也就是总之我最有文化。

吴用在他们面前背诵一首鹅鹅鹅,曲颈项天歌,白毛浮绿水,红掌拨清波。李逵一干人都会跪在地上说好棒好棒啊。

诸葛亮每天面对的,不是曹操孙权集团的各种顶尖人才和军事强敌,就是本国内政的事务。

而吴用呢,只需要跟大家说,“来!干了这碗酒,大家燥起来!”下面的人便会说:“军师哥哥,我们都听你的!”

这方面,吴用连给诸葛亮提鞋的资格都没有。

再来看看所作的事业

诸葛出场,带着自己的三分天下论,帮助刘备实现三国鼎立,又被刘备托孤于白帝城,成为后期蜀汉的实际掌权人。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何人能比。他的战略眼光,足以和华夏史上任何大战略家直接对话。

吴用出场,手持铁链,谋划智取生辰纲。

智取之后,毫无布置,致使自己差点蹲大牢、砍脑袋。典型的小富即安,上无谋国之机,下无谋身之智。

辅佐晁盖时,三心二意,见宋江势力越来越大,就见风使舵,自动改换阵营——晁盖帅兵攻打曾头市,不点吴用随军出征,是他看出来了,吴用已经抛弃旧主,另攀高枝。

梁山前有王伦,后有晁盖,都不主张被招安,宋江反其道而行之,吴用对宋江不敢有片言只语的规劝,只敢指示下属暗地里捣乱,一辈子都在玩儿“智取”这一套把戏。

梁山大军,几次被宋徽宗安排驻扎在陈桥驿,这是赵匡胤黄袍加身的地方,换言之,是宋政权的一个兵变夺权、夺国之地。

这种明显得不能再明显的操作,只说明朝廷招安绝无诚意。身为谋士、军师,吴用和任何人一样,一点儿门道都看不出来。这洞察力,不过常人而已。

如果不是水浒故事太出名,吴用占了便宜,就这谋略水平,倒贴钱,任何不想赶快死的组织,都不敢要。

一不能为己谋,二不能为主谋,三不能为国谋。要他干嘛!

人品的对比

我拍案而起。

一首藏头诗,让卢俊义家破人亡,卢俊义本人,差点死在牢里。为了把朱仝弄上梁山,指派李逵砍死一个四岁的小男孩。

诸葛丞相的人品没的说吧,就算黑粉也不会从人品方面黑,因为没得黑。

人品这方面,真让人头大!

算了,就到这吧。

吴用一个虚构的人物,让他自己来,他也不敢说要和诸葛丞相一比高低。

疫情在家,随手答一发,各位看个热闹。


遨游者


诸葛亮与吴用相比,肯定诸葛亮更加厉害!

(一)诸葛亮的出身比吴用更好!诸葛亮出生于山东琅琊诸葛家族,虽然到他这一代家道中落,但是他依然受到了良好的世家教育,不论是他的长兄诸葛瑾,还是他的恩师水镜先生司马徽,或者是他的好友徐庶等人,都是一时文人豪杰。吴用按照《水浒传》的说法,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因此可以推断他出身低微,甚至不入流。因此,在文化学识和眼光眼界上,诸葛亮都更胜一筹!

(二)诸葛亮的平台比吴用更好!诸葛亮自从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就跟随刘备东征西讨,不论是在荆州还是益州,他一直都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不论是处理政务还是治理州郡,他都可以做的很好!吴用一直是水泊梁山的首席军师,但是水泊梁山只是一个山寨而已,最多只是一个乡镇而已!不论是治理范围还是治理难度,与诸葛亮相比,都不在一个水平之上!

(三)诸葛亮的水平比吴用更好!诸葛亮不论是向刘备提出的《隆中对》,还是入川之后的治理西川,无一不显示出他的战略眼光与治理水平!吴用加入水泊梁山之后,从未对梁山的长远发展提出过具体规划,整天给人一种阴谋诡计的感觉,他拉拢别人上梁山,好像从没正大光明过!

综述所述,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诸葛亮都更加厉害!




猫哥读历史


这个比法很开脑洞,虽然两个人感觉上都是在大老板身边出谋划策,我个人认为两者的谋略完全不可同日而语:

诸葛亮的智谋的智谋着眼点是天下,是以天下为己任那种胸怀,所以才有出师表“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那种境界。

而吴用则是帮着各个老板挖坑:有组织,无原则,目标是小团伙的利益最大化。

如果吴用的的能量是萤火之光,那诸葛亮堪比太阳!




石头1974


很高兴我用我的观点来回答诸葛亮和吴用相比谁更厉害这个问题。

首先,诸葛亮(181年—234年10月8日),字孔明,号卧龙,琅琊阳都(今山东沂南)人,三国时期蜀汉丞相,杰出的政治家、军事家、文学家、书法家、发明家。是实实在在改写了中国历史的人物。在罗贯中老爷子的《三国演义》中更是神通广大,可呼风唤雨,未卜先知,半人半神。

吴用(?~1124)字学究,是小说《水浒传》中登场的虚拟人物,梁山排名第三,上应天机星,山东省菏泽市郓城县车市村人。吴用满腹经纶,通晓文韬武略,常以诸葛亮自比。

两人比较的话,无论是历史中的诸葛亮还是小说中的诸葛亮要强过吴用几条街。咱就把小说中的诸葛孔明和吴学究对比一下吧。诸葛亮是三国蜀汉丞相、军师,肩负着一国的军国大事,后主时期更是一己之力支撑着国家机器运转正常,还要带兵北伐。吴用是水泊梁山首席军师,聪明过人,帮头领宋江出过很多主意,很多都是为人不齿的馊主意,自己很少带兵,用狗头军师形容他一点也不为过。且梁山不过一个山寨而已。吴用是宋江招安的铁杆粉丝,即便后期战场上吴用也仅起了个谋士的作用。

诸葛亮操控的是国家层面的战略大局,吴用是帮宋江打理山寨的小谋士。二者比较显而易见。

诸葛亮上通天文,下俯地理,可借东风,未卜先知,甚至最后还要逆天禳星改命。吴用上的了台面的事没干几回,聪明还耍的都是小聪明。

诸葛亮发明了诸葛神弩强军、木牛流马运粮、孔明灯传递信号……。吴用呢?

诸葛亮写下了《前出师表》,《后出师表》,《诫子书》……。吴用呢?

所以说吴用和诸葛亮根本不在一个层次,吴学究跟诸葛孔明差的太远,一个天上,一个地下,吴用拿什么跟改变了中国历史的一代贤相相比呢?






魂系安阳河


诸葛亮与吴用相比,肯定诸葛亮更加厉害!

(一)诸葛亮的出身比吴用更好!诸葛亮出生于山东琅琊诸葛家族,虽然到他这一代家道中落,但是他依然受到了良好的世家教育,不论是他的长兄诸葛瑾,还是他的恩师水镜先生司马徽,或者是他的好友徐庶等人,都是一时文人豪杰。吴用按照《水浒传》的说法,只是一个普通的乡村教师,因此可以推断他出身低微,甚至不入流。因此,在文化学识和眼光眼界上,诸葛亮都更胜一筹!

(二)诸葛亮的平台比吴用更好!诸葛亮自从刘备三顾茅庐之后,就跟随刘备东征西讨,不论是在荆州还是益州,他一直都是刘备集团的核心人物,不论是处理政务还是治理州郡,他都可以做的很好!吴用一直是水泊梁山的首席军师,但是水泊梁山只是一个山寨而已,最多只是一个乡镇而已!不论是治理范围还是治理难度,与诸葛亮相比,都不在一个水平之上!

(三)诸葛亮的水平比吴用更好!诸葛亮不论是向刘备提出的《隆中对》,还是入川之后的治理西川,无一不显示出他的战略眼光与治理水平!吴用加入水泊梁山之后,从未对梁山的长远发展提出过具体规划,整天给人一种阴谋诡计的感觉,他拉拢别人上梁山,好像从没正大光明过!

综述所述,无论从哪个方面来看,诸葛亮都更加厉害!


百事通达万家兴


诸葛亮无论是政治、谋略等方面军事吴用相比更胜一筹。

吴用,字学究,北宋时期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人。

  足智多谋,常以诸葛亮自比,道号“加亮先生”,人称"智多星"。与晁盖等智取了大名府梁中书给蔡京献寿的十万贯生辰纲,为避免官府追缉而上梁山。为山寨的掌管机密军师。梁山几乎所有的军事行动都是由他一手策划。


  说起《水浒传》梁山上的军师智多星吴用,书中是这样形容:“谋略敢欺诸葛亮、略施小计鬼神惊”,但笔者再阅《三国演义》后,平心而论,吴用和诸葛亮相比还是有一定的差距。


  吴用,只是在山东济州郓城县东溪村做乡村教师,只是动了劫生辰纲的念头,想发上一笔横财,就此享用一生罢了。从《水浒传》中描写吴用也没有远大的理想目标,只是生辰纲案发,吴用与晁盖不得已落草为寇。


从书中可以看出吴用和诸葛亮相比有以下几点差距。


首先,可以说吴用的战略眼光很一般。

  吴用自上了梁山后,并没有提出什么远见卓识和纲领性方略,连类似朱升那样的“高筑墙,广积粮,缓称王”的大处着眼的方略也没有,倒是宋江提出了“替天行道”这一政治纲领,可见吴用战略眼光很是平淡。

  历代著名的政治家、军事家,都有极高的前瞻性和惊人的预见性,像毛主席在抗日战争初期就预见了抗战的三个阶段等等。所以吴用从“大局观”没有战略眼光,书中也没有特别的描写,由于吴用没有远见卓识,最后导致梁山好汉以悲剧告终。


其次,吴用在谋略上疏漏也颇多。

  吴用在具体的战术谋略上疏漏也不少,比如伪造蔡京书信一节中,最后还是被黄文炳发现书信的破绽,而吴用等戴宗去了许久后,回来喝酒时才想起来其中的失误,当下拍腿后悔不迭。

  又如,高俅被擒上山后,假意答应回去后替宋江等在皇上面前争取招安事宜,又借口要个精细的人跟随他回去,宋江招安心切,当场派圣手书生萧让跟高俅去,吴用却又让铁叫子乐和也去。可高俅刚下山,吴用便担心的说:“我观此人,生得蜂目蛇形,是个转面忘恩之人。

  他折了许多军马,废了朝廷许多钱粮,回到京师,必然推病不出,朦胧奏过天子,权将军士歇息,萧让,乐和软监在府里。若要等招安,空劳神力!”军师吴用既然明知这样,放了高俅也就罢了,为什么不但不阻拦宋江派萧让去,自己又让乐和也跟着去?难道是怕萧让被“软监”起来太寂寞,让乐和陪他说说话、闲来解闷?



其三,吴用没有独挡一面把握乾坤的气度。

《水浒传》在描写征讨方腊之前,因朝廷猜忌,既没有封赏梁山众好汉,又出榜禁止梁山诸人不得擅自入城。一时“众将得知,亦皆焦躁,尽有反心,只碍宋江一个。”

  这时李俊,张横,张顺,阮家三昆仲来对吴用说道:“朝廷失信,奸臣弄权,闭塞贤路。……如今倒出榜文,来禁约我等,不许入城。我想那伙奸臣,渐渐的待要拆散我们弟兄,各调开去。

  今请军师自做个主张;若和哥哥商量,断然不肯。就这里杀将起来,把东京劫掠一空,再回梁山泊去,只是落草倒好。”

  在这紧要关头,吴用不敢扛起这杆大旗,更不敢做主,吴用是这样说的:“宋公明兄长,断然不肯。你众人枉费了力,箭头不发,努折箭杆。自古蛇无头而不行,我如何敢自主张?这话须是哥哥肯时,方行得;他若不肯做主张,你们要反,也反不出去!”

  吴用明知宋江不肯,又来告知宋江,宋江惊问是谁,还好吴用是有点良心的,没有把这些水军头领的“黑名单”交上去。宋江于是做出一副嘴脸来开全体梁山好汉会,将此事压了下去。


  如果这时候吴用等和张杨一样也来个“兵谏”,逼宋江造反,到时候也不由得宋江不依。 但是说起来吴用和宋江还是大不相同的,宋江对梁山其实并无感情,梁山在宋江眼里只是个借以发迹的本钱而已。宋江似乎于此。而吴用对梁山是有深厚感情的,从吴用的最后自缢的结局,


综上所述:可以看出,这一点上吴用之死相比诸葛亮的“运祚身歼军务劳”的结局更具悲剧色彩。

  最近,笔者再读三国感觉诸葛亮是所谓“庐中先生独幽雅,闲来亲自却耕稼,专待春雷惊梦回,一声长啸安天下”的豪迈人物。


无论是政治、谋略等方面与《水浒传》军事吴用相比更胜一筹,这是因为三国时期的诸葛亮有以下几点优势。


第一,

  诸葛亮具有不凡的战略眼光。诸葛亮与吴用不同,身卧隆中之时就早已将“西川五十四州”之图绘好,提出了以西蜀为根据地的战略方针,事实证明后来世事的演变也是按隆中对的大政方针发展的。

  诸葛亮料事如神,就用下围棋为喻,诸葛亮好比高手观人下棋,对局人一招坏棋落下后,旁人还都不觉得怎么样,诸葛亮就早已算出胜负已分。如公元207年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对刘备陈说三分天下之计,即著名的“隆中对”,旋即出山辅助刘备。后来罗贯中将这一事实 加以艺术描写,遂成为封建社会君臣相得的典范。诸葛亮进入刘备阵营后,被派往东吴,负责联吴抗曹,并最终成功促进孙刘联盟建立。

  使得赤壁之战中,孙权和刘备联军大破曹操军,从此奠定了三国鼎立格局。而吴用随手棋太多,常常自己刚落下子后,马上又挠头叹气,《水浒传》中的江州伪造蔡京家书救宋江、东平府顾大嫂协助史进越狱和杭州攻打八门趁虚而入,这些都是吴用的瑕疵计谋,最后被对方识破。


第二,

  诸葛亮精通兵法。诸葛亮精通兵法,可以说众所周知,比如诸葛亮草船借箭、三气周瑜、七擒孟获、火烧赤壁、水淹七军等一系列生动精彩的故事,使人过目不忘。书中描写的何等机智豁达、出谋划策,游刃有余,简直就是智慧的化身、而且有情有义、细节迭出。

  诸葛孔明先生一生用兵谨慎稳当,很少折损大将。而《水浒传》军事吴用用计虽有雷同,但多数都是派内应,先在内部闹将起来,然后里应外合而取胜。如攻打祝家庄是这样,曾头市也类似,闹华山大略也如此,最后征方腊还是依样画葫芦。《水浒传》中的吴用几乎不能信手拈来几处发现其大智大勇的范例。 诸葛亮还精通阵法,在《三国演义》中随便排个阵就够司马懿喝一壶的。所以吓得后来司马懿不敢交手了。而吴用呢?《水浒传》中在攻打辽国时蛮夷之族排的阵却不识得。

  倒是地煞级的朱武看出是“太乙混天象阵”,最后还是宋江做梦,梦中得九天玄女指教,方才破了“太乙混天象阵”。


第三,

  诸葛亮对农田水利建设贡献卓越。诸葛亮对包括都江堰在内的农田水利设施的修建和维护非常重视。

  以都江堰为例,《水经注》载:“诸葛亮北征,以此堰农本,国之所资,以征丁千二百人主护之,有堰官。”(卷33《江水》)诸葛亮把保护和改善都江堰等水利设施看作农业的根本,国家发展的资本,专门设置堰官,加强管理,并抽调士兵常年进行保护和修理,使大小渠道畅流无阻,为保证农业生产起到了关键作用。

  诸葛亮的农战思想是其实现北伐魏,东征吴,达到兴汉之终极目标的思想基础,因此,蜀汉在同魏、吴的长期战争夹击中能够获得较长时间的生存、发展,与诸葛亮的农战思想有直接的关联。

  而《水浒传》中宋江、吴用对发展农业生产根本没有计划,一心想着招安。当时水浒梁山在兴旺时期人马最少也有六七万之众,要养活这些人马的花费可是不小。


  每天每人吃一斤粮食一天就得支出六七万斤粮食,梁山好汉要长期盘居水伯梁山抵抗北宋官兵的围剿谈何容易?逼得众好汉没有了退路,最后只有随同宋江、吴用一起招安。 《水浒传》中108名好汉各分为36天罡,72个地煞。


  智多星吴用的智慧是梁山众好汉中一流的,书中描写真实而实在,《水浒传》还把他比作诸葛亮。笔者最近再阅《水浒传》对吴用的描写,与《三国演义》对诸葛亮的描写有着不同之处,甚至可以说二者不可相提并论:诸葛亮未出茅庐而知天下“三分”,可谓高瞻远瞩,而《水浒传》中吴用则处处因事而施计、依“主”而定策,并无战略远见;


  诸葛亮目标主张始终如一,鞠躬尽瘁、死而后已。 诸葛亮和吴用谁最厉害?从《三国演义》与《水浒传》这两部经典名著已经做出了解答。在人生目标与社会理想层面,诸葛亮是救民为国,一以贯之;吴用是由“图个一世快活”到“扶国安民”,又回归到追求“快活”。

  所以我们通过各种事情的比对,不难看出:在智慧才能层面上,诸葛亮是具有大智慧的杰出战略家,吴用则是战术家而缺乏战略眼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