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這場疫情來看,覺得還是鐵飯碗最可靠,大家說呢?

宏常


當然了!有國家託底!不上班也有收入,真幹個什麼志願者什麼的,國家也不會讓你白乾,而且以後還有榮譽!個體或私營還有打工的不行了,疫情結束,工作崗位有沒有都不好講,有的連單位都可能消失了!!!如果這個疫情再拖上倆個月的話,真是可能出大問題!


東669


鐵飯碗來說相對還是比較可靠的。在疫情的影響下,不用擔心自己被降薪或者裁員。但是鐵飯碗也有很多崗位。比如醫生,護士,警察,社區工作人員等。這些在疫情面前也是需要加班加點,衝在第一線的。雖然工資可靠,但是也非常辛苦。


很多鐵飯碗的工作在疫情面前,都得挺身而出

疫情之下,普通崗位都是停工停產,但是醫生救死扶傷的天職讓他們不得不衝在第一線,跟病魔一起做鬥爭。


在抗擊疫情的醫生當中,有許多的90後,有些不得不隱瞞家人,去到防疫的第一線,怕家人擔心。由於病毒的傳染性,有些女醫生和護士還不的地步剃光頭髮。他們連日連夜地工作,冒著感染的危險,只為治好更多的病人。


還有社區工作人員們,在春節期間也非常辛苦,需要每家每戶進行排查,也需要加班。身上的擔子也很重。


很多中小企業在疫情面前裁員或者對員工進行降薪來緩解壓力

有網友稱,對於企業的復工時間,剛開始的時候是2月3號,之後是10號,再拖到17號直到最後通知公司已經倒閉了。在中小企業上班,就是要面對這種不確定性。不是一份工作可以幹到退休。個人的職業會隨著公司的發展而發生變化。


而且有些中小企業還特別不規範。會用一些方式來勸退員工,這樣公司就可以不用賠償。而相對於鐵飯碗的那些工作,就不用害怕突然被降薪或者裁員。


總的來說,鐵飯碗雖然有保障,但是有些崗位也承擔著更多的責任。社會上競爭也是越來越激烈,讓自己提高實力才是最關鍵的方法。


小媛筆記


作為一名國企員工,因為這次疫情,我確實感受到了在國企工作的好處。就拿大家最重視的工資和是否失業來說,我們單位在這段時間裡,工資全額照發,一分沒扣;企業資金實力比較雄厚,也不存在倒閉的風險。

公司通知的2月3號開始在家遠程辦公,坦白講,對於大多數員工而言,工作強度、工作量比平時小多了。但是,2月10號發工資時候,全額照發的當月工資。

昨天跟我媽聊語音,得知我弟春節前被廠里扣押了4000多的工資,說要去廠裡再上一個月的班,這筆錢才能拿到手裡。但疫情還沒過去,老家那邊交通管制,家裡不打算讓他再去了。我媽感慨,說還是國企好,不會扣發、少發一分錢的工資。

下面來具體說說“鐵飯碗”這個問題。

一、一般來說,“鐵飯碗”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保障性

根據百度百科,鐵飯碗通常是指通過有人事管理權的人事組織部門辦理吸收、錄用幹部審批、勞動局辦理招工等手續在黨和國家機關、軍隊、人民團體、科學、文化等部門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中擔任一定領導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具有幹部編制、工人編制的體制內工作人員。

能稱得上鐵飯碗的單位,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強穩定性、強保障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工資發放及時、程序規範,不拖欠工資、不隨意扣發工資。

  2. 不輕易裁員,員工基本不用擔心失業。比如國企,即使面臨較大的經營困難,通常也會採取重組合並、自然減員等的方式來維持運轉,對於不得不待崗的人員,通常也會發放一定標準的工資。當然,國企下崗的情況也有,只是相對外企、民企來說,比較少。

  3. 辭退員工時候,會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給予補償。原單位曾有一個女員工,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被辭退時候,公司還是照樣給了N+1補償。

  4. 注重職工的勞動防護,能給員工較強的職業安全感。比如國企,一般都有工會,工會會監督行政班子落實職工保障的一些措施,比如按時發工資、發放福利等。公務員、事業單位更是不用說。

二、是否適合“鐵飯碗”,因人而異

看到上邊的那些,可能有人會說了:既然鐵飯碗這麼好,大家都去吧,別考慮其他性質的企業了。

但是,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鐵飯碗。我的一個朋友,考上了廣州的公務員,但做了兩三年就辭職了。他說工資太少了,而且體制內太沉悶,一眼看到頭,沒意思。後來他去了深圳創業,不到一年時間,積累了很可觀的財富。如今,也是幾千萬的身家。他說如果當初沒跳出體制,這些財富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是否適合鐵飯碗,確實因人而異。有些人不喜歡體制內的條條框框——比如國企,要執行“三重一大”,執行嚴格的工作流程和審批制度。

再說晉升問題,鐵飯碗單位往往審核程序比較嚴格,也更看重資歷。民企會有大把20多歲的總經理、總裁、董事長,但在國企,這個幾乎是不可能的。沒有一定的資歷,幾乎沒可能做到高層領導。

三、隨著時代發展,“鐵飯碗”也會有風險

鐵飯碗的穩定、可靠,也是相對而言,並不絕對。

  1. 鐵飯碗同樣具有履職風險。比如這次疫情期間,湖北黃岡的原衛健委主任唐志紅因為抗疫工作不力、一問三不知,而迅速被免職。

  2. 鐵飯碗同樣具有失業風險。春節前,我的一個同事說他以前工作的那家央企的區域公司,因業務量萎縮,宣佈裁掉1/3的員工。


所以說,“鐵飯碗”的穩定、可靠也都是相對的,並非絕對。一個人只有努力打磨自己的能力,不斷提高在職場生存的情商,才是長久吃飯的憑仗。


聞知


我表姐是在國稅局工作已經十幾年了,老實說,作為一個女性,能在事業單位工作,似乎成了大部分女性向往的工作,原因很簡單,工作穩定,工資高且發放準時,有公積金,各種福利一樣不少,而且,下班後,還能兼顧照顧孩子,確實是一份很理想的工作。

但是,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在疫情期間,表姐單位收到當地政府通知,需要協助做好當地的防疫防控工作,去到一線崗位,在這大半個月,每天早出晚歸,甚至有時候回到家已經十點多了,孩子都睡熟了,每天和孩子見面的時間不夠1個小時,天天如此。

我表哥比較喜歡折騰,當年,他也有機會進去國企單位工作,但是,被他拒絕了,因為他不喜歡天天做著重複性的工作,太單調,因此,他自己出去廣州闖蕩,和朋友做起紅酒批發生意,已經做了七八年了,公司規模也不算太大,三十幾個人,一年賺個幾十萬很正常,平時,他也好少在公司,都是交給下屬打理,一個月也就去一次,看一下當月的報表就行了。

況且,他把這些年賺到的錢,都做理財了,雖然疫情期間,他公司不能正常營業,但是,公司目前的流動資金足夠他能撐下去,一時半會倒不了。

所以,鐵飯碗固然穩定可靠,但是,也有大家看不到的一面,應該權衡其中的利弊。

1、鐵飯碗穩定,可靠。

我想這句話,應該是我們父母說的最多了,讀大學的時候,就叫我們好好讀書,將來考上公務員,就前途無量了,哪怕找對象,都是倍有面子。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私企工作的朋友,因為延遲復工,在放假期間,其實是沒有工資的,遇上有良心的老闆,能發放基本工資,已經謝天謝地了。但是,公務員呢,這段時間,同樣是放假,但是工資是照領,確實讓不少朋友眼紅。

2、現在公務員並沒有以前那麼清閒了。

我們對公務員的印象,或許存在一些誤解,上班時間不用很準時,稍微晚點也可以;工作也不用做的太認真,能交差就行;上班時間喝喝茶,吹吹水,一天就過去了。

那種現象已經是過去式了,他們也開始業績考核,每天都有任務指標,下班前要寫工作表,對當天的任務進行一個總結。別看很簡單的樣子,當你每天去寫這些報表的時候,其實是跟企業的運作模式是差不多了。

3、一個蘿蔔一個坑。

公務員每個崗位的設置都是有規定的,就是說,上面有人退休了,有位置空出來了,下面的人才有晉升的機會。很多人在單位工作一輩子,有可能就是在同一崗位,每天做著同一件事,做著一輩子。在單位,你有能力,但是沒有多餘的位置,你怎麼升上去?唯一辦法就是等。

而企業不一樣,雖然工作不太穩定,但彈性很強,和個人能力匹配度很高,只要你有能力,你為企業創造利潤,工資拿多少,你說了算。

總之,公務員這鐵飯碗工作,固然是穩定,但是,並不適合所有人。

作家鄭淵潔曾說過,“鐵飯碗的真實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

溫少爺:專注於職場與個人成長分享,關注我,我們一起迭代,一起成為職場達人。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發。【隨手點個贊,對溫少爺是個鼓勵!】


溫少爺


大姑家有兩個女兒都上班了,表姐在前幾年考上公務員,在縣裡的財政局上班,工資收入雖然不算很高,但是穩定,嫁給了我們當地公安局的一個刑偵警察,兩人工作穩定,大姑對他們放心滿意。
只是小女兒讓大姑有點操心,去年家人都勸她也和姐姐一樣考公務員或者考個教師資格證回來當個老師,但是表妹不安於去回到自己縣城,而是直接去了大城市上海。
春節以後,表姐所在的財政單位很快復工了,並且因為疫情的突然爆發,需要協助衛生局做好防疫人員補貼工作。而在上海上班的表妹因為企業遲遲不能復工,沒有到崗上班,公司就當放假,沒有收入。宅家將近20天,在這段時間,大姑又是逼婚又總是拿她和姐姐做比較。
“你看當初讓你和姐一樣,當公務員或老師多好呀,這畢竟還是鐵飯碗呀!偏偏要跑去上海折騰”,大姑覺得,無論發生什麼事,只要能在政府部門上班,都有一口飯吃,而且說出去都有體面,左鄰右舍常常誇大女兒工作如何的好。
表姐反而不這麼認為,她覺得雖然自己是公務員,其實工作並不輕鬆,尤其疫情當下,每天都要加班,不然事情根本做不完。

表妹感覺自己在家都快被逼瘋了,準備和大姑撒謊,公司已經要提前復工,過兩天就要去上班……

所以,作為一名公務員是鐵飯碗,很可靠沒錯,但也有很多難處外界所看不到的。簡單分析下這個“鐵飯碗”的利弊:

1.公務員穩定,這個沒得說。公務員很穩定,通過這次疫情,應該看得更明顯了。疫情期間,很多企業都不能正常復工,企業受制於成本壓力, 只能給員工降薪甚至無薪,被裁員的可能性還非常大。而在政府上班的公務員,根本不會遇到類似情況。另外,公務員不僅福利好,而且越老越吃香。很多人年入幾十萬,抵不過公務員到了50多歲還有份穩定的工作。
2.公務員雖然穩定,但一點也不清閒。我們大部分對公務員的工作印象,就是上班喝茶看報紙。先不說現在報紙沒地方看了,喝茶也要看時間。即使碰到一些比較清閒的部門比較清閒的崗位,那升職表現的機會也沒有。而現在大部分公務員也需要經常寫各種報告心得,上班要提前下班要延後,天天忙的跟狗一樣。遇到一些崗位,比如執法工作,那真是天天上山下河的……
3.發展受限,一眼望到頭。百分之九十以上的人一輩子都是科員,真正能混到處級以上的非常難,所以非常少,多數人是以科員身份退休,職業發展受限,所以從一開始,基本是一眼望到頭。
總之,疫情當下,有個鐵飯碗固然不錯,但是是否真的想要這份工作,還要根據每個人的個人特點和家庭情況來參考的。如果不喜歡一份安穩工作,喜歡去外面闖閒不住的人,那公務員對他來說就如坐針氈,而家庭關係如果不能提供一些便利,那基本是一眼為望到頭。
希望我以上的分析對你有幫助!
歡迎關注@莊子說職場 ,專注職場&個人成長。【隨手點個贊,留下你的評論,謝謝】

莊子說職場


疫情發生後,企業停工,員工不能返崗復工,工資也相應的減少或者停發,甚至出現了裁員現象。相比之下,公務員、事業編、國企這些“鐵飯碗”卻不存在這些問題,他們的穩定性由此可見。


分享兩個朋友的故事:


朋友老李,是一位鄉鎮基層幹部,是一位公務員。疫情發生後,他的工資倒是沒少,也沒遇到裁員,工作反而更多,不但沒能休息,而且每天加班加點。


今年大年初一,老李就接到了鎮政府辦公室的電話,要求取消春節休假,返崗上班。從初二開始,老李就開始上班,但是,他沒能待在辦公室裡,而是直接奔向了所包的村,和村裡的村幹部一起,設關卡,做檢查,做好村莊防疫工作。每天如此,早晨8點到崗,晚上10點下班。


這就是廣大基層公務員今年的春節。


相比之下,朋友老張,就慘多了。他是一個民營企業的員工。受疫情影響,老張的公司一直停業,老張也在家待命。待命休息是挺好的,但是,公司也下通知了,目前這段時間,公司壓力很大,工資停發, 每月發放800元的生活費。


老張很無奈,自己沒辦事,靠體力掙錢,自己找工作難,也只能聽從公司的安排了。


其實,我們應該正確的看待。


一是鐵飯碗確實很穩定。在疫情這種特殊時期,企業停工停產,員工待崗待命,一切都是在圍繞疫情防控做工作。企業出於自己利益考慮,為了減輕自己的壓力,往往採取了裁員、降薪的辦法,導致員工苦不感言。相比較而言,公務員、事業編、國企央企這些鐵飯碗單位就非常穩定了,沒有裁員風險,更是不會給你降薪。


二是鐵飯碗工作非常辛苦。今年春節, 很多的公務員、事業編都沒有春節休假,他們抗戰在防疫的一線,醫院的醫生和護士,衝鋒在最前沿。鄉鎮公務員進村入戶,查隱患,查人員,做防護,天天盯靠在村裡,加班加點,風餐露宿。警察、交警,堅守在崗位,查車輛,做檢查,盤查外地人,緻密防護網。等等,還有很多的公務員、事業編們在一線工作。他們非常辛苦,連日來,沒有休息,沒有周末,向著危險前進。


三是疫情敲響了警鐘。疫情對我們形成了強大的衝擊。疫情過後我們應當反思,怎麼讓自己平凡的工作,成為鐵飯碗呢?我們是企業員工,也可以擁有鐵飯碗,關鍵在你自己,你得有兩把刷子,有能耐,有絕活,能夠讓這個公司離不開你。企業裁掉的,永遠是那些可替代性強的員工。我們應當反思自己,如何才能讓自己在職場中立足,立於不敗?


綜上所述, 我認為,特殊時期,反映出真實情況。我們不應該羨慕鐵飯碗,而是應該想辦法提高自己,讓自己在實力上擁有鐵飯碗。


職場百靈鳥


有一句話是:“雪崩的時候沒有一片雪花是無辜的。”


疫情發生後很多企業受到影響,無法開工,自然沒有收益,公司沒有收益,員工又怎麼可能有好的收入,這是相輔相成的,所以我們看到很多企業降薪,甚至裁員。有些小企業小公司個體工商戶直接現金流斷裂,無法支撐,只能關閉。


而我家旁邊曾經火爆的鋪面紛紛掛出了轉讓的廣告。疫情影響是大的,無論是對經濟、對社會、對家庭和個人都有巨大的影響


而在這種情況下每個人都會被影響,但也不得不承認,影響的程度的大小是有區別的。


我公務員朋友雖然最近上班非常忙,因為疫情他們被安排了很多統計、宣傳、報送工作,但是工資卻是有保障的,沒有出現(估計也不會出現)降薪,更不會說是直接裁員了,同樣在事業單位也是如此。


還有在好的國企的朋友雖然還沒復工,也沒聽到有降薪或者裁員的消息傳來,收入是有著保障的,不過可能年終獎會受到影響。


從這一點上來看,短期對比,確實鐵飯碗的工作穩定性要比企業的好,但要注意是短期來看。如果一直都是這樣,那也不會有這些拿著鐵飯碗的人跳出來的事情發生了。


這種穩定也只能相對的、短期的,因為公職人員的收入背後是什麼來支撐?如果企業不好,經濟不好,難道不會被波及嗎?答案是顯而易見的。


但是世上沒有百分百完美的工作,很多小城基層公務員收入也並不高,和一些非常好的企業相比,收入真是相形見絀了,就算當上高官也會有著巨大的壓力。


而對於飯飯碗的工作,很多人覺得進去就是一眼到退休,適合喜歡安穩工作的人,而對於喜歡闖蕩的人來說,這種安穩會讓他壓抑自己的天性,並不適合,還不如出來闖蕩一番,實現自己的理解抱負。


有時候企業和人生一樣,總會有起起落落的成長,對於企業現在的困難是短暫的,但是相信疫情很快就會過去了,我們也將迎來新的春天,那個時候萬物復甦,無論企業還是員工都會迎來新的轉機和新的發展,那個時候鐵飯碗好還是企業好?也許大家又會有不同的看法了。


沒有十全十美的工作,只有不同人針對自己的性格、喜好、理想來選擇與決定,最終成就什麼樣的人生,決定權還是在自己手上。


奈奈姐姐


說說我自己家的經歷

我老公,2019年1月底,老公被公司辭退,拿了賠償款,過年。

三月份,到老家一個工廠上班,邊考公務。

一個月後,試用期離職,專心考公務員。

5月20號,去了一家自己特別不樂意去的企業,8月20日被辭退。

九月入職一家公司,後因為收到另外一家外企offer. 入職外企至今。

我自己,紅2019年3月份公司發不出工資,扛到5月,發了一批。

7月,做了小月子,公司小,沒有產假補貼,休息一個月,沒有工資。

11月,公司欠薪和社保三個月,辭職。

然後入職一家創業公司,因為不合適,已經辭職,目前待業在家。預計下週三入職新公司。

說這麼多,我想說的是,如果你發現自己真的就是一個普通人,如果你沒有什麼野心,那麼鐵飯碗就是你最優的選擇。


張小昭


正好我就在體制內工作,算是大家眼中的“鐵飯碗”吧。說實話,的確從疫情發生到現在,我們的工資還是正常發放的,沒有受到其他的影響。

至於工作方面,也按照上級規定延後了一週在2月10號開始返崗上班,不過採取的是輪崗和錯峰的工作方式,而且針對的也是在本地的工作人員。

對於異地的在職人員,單位領導也比較通情達理,直接給大家放假了,口頭上說是“在家辦公”,其實也沒什麼太多的工作內容,基本上就算休息了。

相對體制外來說,的確不用擔心工資發放的問題,

也沒有“削減薪水”一說。最重要的是,永遠不用擔心什麼時候會“失業”,除非犯了太大的錯誤或者自己自願離職。從這兩點來看,“鐵飯碗”還是比較靠譜的。

但是,任何事情也有例外,“鐵飯碗”也分不同的職業和崗位比如現在奮鬥在一線的醫護人員、警察同志以及社區工作者等,他們從疫情開始就沒有休息,一直在前線努力工作,說良心話是真的辛苦!

還有一點是,無論是“鐵飯碗”還是體制外的工作,現在都需要有“一技之長”,如果沒有過硬的專業能力和素質,早晚會被這個社會所淘汰,現在體制內也在進行各種改革,為的是留下真正有才能的實幹人才。

所以,不論現在處於什麼工作,還是要提高自身實力,讓自己有一定的專長。老話說的好,“靠人不如靠己”,只有把自己提高了,未來才能走的更遠。

✍🏼我是@馮阿元,分享溫暖、有料、走心的文字給大家,關注我,一起遇見更好的自己。


馮阿元


這場疫情的確是考驗人性的時刻,讓很多人啪啪打臉,法定春節假剛剛結束後,我的同學就說,他和幾個在國企工作的朋友聊天時,真的找到了久違的自卑感,平時和他們聊天時一說到工資每每都是他比他朋友高,如果他再努力一點點,加薪幅度和頻率都比他朋友們高,事實也是如此,他都做到了,然而這個春節大假在談起和薪資相關的事情時,卻戳到了他的軟肋。

因為春節假期後都到2月中旬了,在國企工作的幾位朋友不僅是上年度的年終獎按時發了,同時一月份的薪資也都發了,都快發2月份工資了,他單位連2019年12月的工資都還沒有發,領導們也沒有通知什麼時候發,並且疫情對於他們公司的影響非常大,估計賬戶裡面的資金也不能支撐企業正常存續了,所以他非常擔心這幾個月的工資大了水漂。

按照上面這種情況來說,很明顯鐵飯碗比較好,最起碼穩穩當當不用擔心工資發不出來或者企業倒閉的現象發生,無非就是有的鐵飯碗掙得少了一點,但其實平均下來鐵飯碗掙得還是要比務工人員掙得偏多的,因為外出務工人員雖然聽著平時薪資很高,但其實在外的生活花費也是不小,除了必須花費的租房、吃飯費用外還有很多需要花錢的地方,到年底也落不下多少錢,但鐵飯碗恰好相反,平時雖然發的少,但是很多都是不用自費的,比如很多國企有自己的食堂,員工不用自己花錢買房,還有單位提供的住宿,這些都在降低開銷,到了年底還有一筆豐厚的年終獎,福利好一點的到了年底發的更多,平均到每個月來說收入還是不低的,基本上是隻進不出。

但是真的就是鐵飯碗好了嗎?我覺得未必,大家想一下,像這樣的疫情影響能有多少次?上一次是2003年發生的非典,距離現在已經17年了,可見發生的幾率還是很小的,並且我們的醫學水平也在不斷的改進、提高,能很大程度的降低或者避免疫情的發生率,或者說等疫情再度來襲時我們有更強的應對能力。

疫情就像是一次小小的困難,並不能用這種個例來說明事情的原理,也不要用這次小小的困難視圖將自己打倒;是否鐵飯碗可靠無疑是在說持續收入的能力,我覺得要論收入千萬不要論是在體制內還是私營單位,而是要看自己的真實能力,在私企你有能力有一定有機會獲得高薪,但是在體制內環境比較複雜,不光是能力強就能夠收入高、職位高,而是需要經過多重關係的考驗才能到達自己想要到達的位置。

綜上所述,練達自己過硬的業務能力最重要,沒有必要在特殊情況下懷疑自己,如果鐵飯碗真那麼香,相信所有人都是擠破了頭往進鑽,那還來外出務工人員,那還來一些創業者?


感謝閱讀@筆記簿杏豆:企業培訓師,勞動糾紛諮詢師,社保專家,專注職場乾貨、社保問題分享,歡迎點贊與評論,關注向我提問!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