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疫期下的中国,正在快速调适与自我更新中——

我们看到办公方式在演变、传统教学在调整,同时,传媒行业也在进化:

因为疫情这样的特殊场景、特殊环境、特殊条件,一个全新内容的超级品类在这个非常时期诞生了——

《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这,便是《嘿!你在干嘛呢?》。

之所以称其为新兴内容的「超级品类」,因为它不能用简单的「综艺」来概括,它融合了包括VLOG、综艺、纪录、新闻、公益宣传等在内的多种内容的属性;

《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因为它正在呈现出强大的感染力,正在观众中出现口碑传播、接力参与。

它,引领的不仅是中国传媒的内容原创,引领的亦是普通大众的生活方式。

快速进化诞生的「超级品类」

这个新品类的诞生,全程仅仅50小时——

2月3日,立项;

2月5日,开拍;

2月7日,上档;

《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以首创核心模式「Vlog+视频连线」为DNA,它产生了多种特质的重组、裂变与融合——

在类型上,它融合了VLOG的形式,综艺的主体、新闻的节奏、纪录片的功能、公益宣传的价值,它不再是一个传统定义中的综艺,而变成了一个交融着多品类、多工种、多形式的超级杂交新品;

在渠道上,它融合了传统媒体的大屏长视频与新媒体的小屏短视频,让移动互联网的VLOG产品第一次在电视综艺中被极度放大,打破短视频与长视频的渠道壁垒。

超级品类的新基因也呈现出了超级品类的新特质——

它产生了前所未有的「真」。

「真人秀」的本质是为录制者创造一个特殊条件,由此秀出特殊条件下的人物状态;「纪录片」的本质是寻找一个特殊题材,由此纪录特殊题材下的人物命运。

《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这部作品,既不是真人秀也不是纪录片,但是疫情这个特殊环境,却为节目录制创造了最为现实、最为极端的特殊实境,它提供给了影视工作者们丰富而真实的创作背景与真实状态。

它的切入是真实的,「嘿!你在干嘛呢?」不就是疫情发生之初,足不出户、宅在家中、百无聊赖之时,靠着手机联络各路亲友连线上的第一句开场白吗?它有最朴素也最地气的共鸣。

《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它的呈现是真实的,无演播厅、无妆发、无现场导演,节目中所有的主持人与嘉宾都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非营业状态、非舞台效果的「生活流」气息,所以,观众才会惊呼仿佛看到了自己,「这可不就是我吗?」

它也产生了前所未有的「亲」。

传统电视的先天属性是自上而下的话语体系,而网络媒体的先天属性则是扁平化的话语体系。

而当这档节目,通过GoPro的自助模式、Vlog的内容样态呈现出来,其实也让第一次身兼摄像、主持人、现场导演三位一体的何炅、维嘉和海涛,自然而然地把电视语言的程式化转变成了新媒体语言的新程式,所以,何炅也才会在第一期刚开录时感慨,「好奇怪的一个感觉」。

《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然而,这个起初对于何炅「奇怪的感觉」,也是对于观众「奇妙的感觉」——

沟通的方式变得更平实了,何炅会不自觉地用第二人称称呼观众朋友,「你觉得我提醒很多余」「你一定可以的」,这就是不同的镜头感带来的不同的沟通感,观众朋友的确第一次从「观众」变成「朋友」;

互动的效果变得更明显了,海涛会一边做运动一边喊话,「大家现在不要坐在沙发上,不要躺在床上,丢开手机,跟我们站在一起」,事实上,的确在播出期间有很多网友一边看电视一边做运动,还发微博与之互动。甚至有网友打趣道,他家的猫都一起做运动。

迅速蔓延中的「超级品类」

因为这档节目,微博上很热闹。

有人在跟着何老师做蛋糕,有人在跟着海涛做锻炼,有人跟着维嘉教父母玩SIRI。

《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它是一个既有带动性又有流行性的超级品类。之所以在观众中引领风潮,则是因为这个超级品类具有五大引领基因——

其一,分享生活方式的功能性。

从疫情发生至今,几乎每天我们都能看到极尽自娱自乐之能事的普通人的智慧。从早期的居家钓鱼到如今方舱医院的小品集锦,这些热转热议的背后都是疫情中的观众需要更多生活亮色的心理需求。

《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如果说,网民的自发行为是散点的,那么,《嘿!你在干嘛呢?》则是将这个理念和需求做成一个体系的《疫期生活方式大全》、全面的《疫期趣味技能指南》,有黄子韬带来的「家庭游戏个展」、 有何炅发起的「零起点厨艺特训」、海涛领衔的「杜嗨操时间」,并不在于做的有多好、多专业,而在于启发也许不善于制造生活乐趣的人们,原来有这么多能让生活变得丰富的方式——

《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可以玩游戏、可以学厨艺、可以连线好友、运动PK,可以上个网课、学习音乐……

其二,家庭关系互动的情感性。

尤其在节目播出的第一期、第二期,彼时大部分年轻观众尚未复工,大家也许都是多年以来第一次有了和父母超长时间独处的机会。

维嘉家、海涛家,呈现的都是母子互动,它让我们看到了原来维嘉的好脾气是因为这么良善的一位母亲,海涛的开朗则是因为有个捧哏一样的妈妈;

它也启发了我们,除了一起看电视、一起吃饭,原来还可以做一些久违的仪式性动作,比如帮父母染发;也可以做一些更有实用性的事情,比如教父母操作手机。

《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其三,关切各地市民的社会性。

在疫情新闻中,我们时常见到连线各地专家,谈疫情、谈防护,而在这档节目中,我们也看到主持人连线各地嘉宾,谈各地情况,谈各自生活——

以长沙为原点,我们看到了来自山东的宋威龙、来自上海的周深,也看到了来自疫情最严重省份湖北的袁姗姗。

《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在这个连线中,她不是文艺工作者,而是普通疫区市民。她真实讲述了目前发生在湖北省内,一个普通市民的生活与状态。

其四,疫情安全科普的公益性。

这档节目的创作缘起,是在新冠肺炎疫情给人们生活带来诸多困难的处境之下,帮助观众调解生活心理健康问题。

《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可以说,它的创意之源,是始于国家卫健委的宅家的「五个一」建议——

制定一个计划;

钻研一件事情;

找到一种支持;

进行一项锻炼;

思考一些体验。

与此同时,各种防疫小知识也润物细无声地「植入」到节目之中,所以,它一面在科普的是抗疫心理建设的软知识;一面也在科普抗疫身体防护的硬知识。而将这些知识「植入」生活场景中、人物对话中,这样的「软广」似乎也能起到更好的科普效果。

《嘿!你在干嘛呢?》:决战疫情50小时催生的超级新品类

其五,疫情共度难关的陪伴性。

令笔者最惊喜的是,这档急中生智的节目,竟然要从一个原定2、3期的应急节目变成一档长达11期的季播节目。

这意味着,它将在一定程度上承担疫期的纪录功能,以Vlog连线全国各地嘉宾为主要手段,真实纪录从2月3日开始的疫情每一阶段全国各地人们的不同状态,直到疫情结束,直到春暖花开。

所以,也许许多年后的某一天,我们在重新回顾这档生于疫情期间的特殊节目,我们会看到疫情是如何一周一周得到控制,生产是如何一周一周得以恢复,人们是如何一周一周得以真正释然。

它陪伴的不只是观众,也是时间。

1号结语

这档节目从诞生、到传播、再到进化,其实给了1号良多思考。

它的诞生,原有一个前提——

是湖南卫视刘伟工作室内容团队快速的应变能力、主持团队强大的综合实力。

这既是一个特例,是《快本》团队常年高效运转王牌周播节目基本功的厚积薄发;也是一个缩影,是湖南卫视近些年来大力推行各种刺激举台创新计划的必然结果。

它的传播,带来一个机遇——

恰恰是疫情带来的不可抗的外力,造成的背水一战的局面,才让电视人在客观条件下打破主观世界中难以突围的「创新者的窘境」,随之往后,借由经验,大屏与小屏,长视频与短视频,将会进入一个新的融合发展阶段。

它的进化,还带来一番思考——

从应急节目到长线节目,从特别节目到季播节目,这套快速创新、快速应变的「湖南卫视模式」,是值得行业学习、尊敬与再思考的。

也许,危与机,亦是宇宙中的一种能量守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