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淮保卫战


两淮保卫战

宋军与金军作战的难点是步兵难抗骑兵。金军骑兵多,冲击力强。宋军一是利用城池作为战略和战斗的防御支撑点,二是发明了战阵。布好战阵,坚持队形,在野外也能抵御住骑兵的冲击。

绍兴四年(公元1134年),淮东、淮西防御布置后,名将韩世忠、梁红玉一军驻淮南东路的楚州,所部在三至八万人之间。宋人袁说友记载,楚州部队有中坚力量“武锋军”八千人,与家属俱在楚州,有与城池共存亡的打算。

要塞筑城,广布水寨(山寨),屯兵固淮,互为犄角。南宋的两淮这种充满智慧的防御部署直接导致了金灭宋战略的最终失败。

经典战役有宋宁宗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冬的两淮保卫战。

淳熙十六年(公元1189年)宋宁宗赵惇登位,韩侂胄大权在握。他认为蒙古正在崛起,正是伐金的大好时机,于是他发起了北伐战争。宋军不宣而战,从长江上游、中游、下游分三路攻金。这是南宋王朝惟一主动发起的战争,是宋金第四次战争。但各路宋军,一战即败,金兵反攻过来。

开禧二年(公元1206年)十月,金国平章政事仆散揆率二十余万人马向南宋三个战区同时进攻,其中两淮地区,自率兵三万出颖州和寿州,命河南路统军使纥石烈子仁率兵三万出涡口,左监军纥石烈执中率兵两万出清口。当即江淮防线告急。当时两淮最高统帅为两淮宣抚使丘密,帅府在扬州;江防最高统帅是知建康府(今南京市)兼沿江制置使叶适。

纥石列子仁一路是佯攻,以吸引宋军注意。仆散揆则一举从颖州、寿州攻淮西,在八叠滩渡过了淮河。到十一月时,淮西各要塞几乎全部被占,兵锋直接当时的路西帅府庐州(今合肥市)。纥石烈执中部则从寿春杀来,败宋军于涡口,再攻真州、滁州及盱眙军,并从清口渡淮,攻克淮阴,兵围楚州。

丘密派大将毕再增援。他知道,丢了楚州和庐州,两淮就彻底失守了。守住这两个要塞,两淮还有机会。

然而,毕部仅有兵马七千,面对的却是数万金兵,直接面对的就是纥石烈执中部的三万人马。

毕再有勇有谋。他排出的斥候侦察到,金军全力围攻楚州,在淮阴仅留三千兵丁守备军粮。毕再马上派出统领许俊部以急行军速度奇袭淮阴,于二更天时不顾疲劳发起进攻,夺得了金兵的军粮。然后返身杀向楚州。金兵只得撤兵去攻濠州、滁州、安丰。最后,两淮重镇楚州和庐州均守住了,金兵只能撤兵议和。

“宋嘉定十六年、金元光二年,金宣宗病逝,继位的金哀宗宣布‘更不南伐’,标志两淮地区战争正式结束。”周燕来先生这样总结说。

史载,嘉定七年(公元1214年),因蒙军攻击金国日甚一日,南宋乘机停贡岁币。嘉定十年,金宣宗不顾背后受敌,向南宋进兵。金宋第五次战争爆发。然而此役两败俱伤,蒙军乘机灭了金国,接着开始灭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