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是從多少歲開始學習理財的?有什麼感悟?

D丶Lei


70年代我剛10多歲的時候,那個時候在農村居住,大人去地裡幹活兒,我就在家做飯收拾屋,菜米油鹽兒什麼的,一般的花銷都是我支配的。

一直到中學高中階段同學涉及財務管理的我基本都參與。直至工作家裡同事要這方面的事也都愛找我和他們商量。理財應該從娃娃抓起。收入和支出實際從道理上來說應該挺簡單,但是增收趨勢方面還是有文章可做的。如果我們不管收入也不管支出,到時候財務方面肯定存在一定的問題,你還不知道出現了什麼問題。

增收節制,這是一個國家和地方都要考慮的問題,況且一個家庭。麻雀雖小,五臟俱全,這裡面也涉及到收入問題,支出問題和管理問題。

如果你習慣了理財,那麼在收入方面你就會考慮,哪些有適合你創收的渠道,在支出方面哪些東西還存在一些問題,哪些支出是合理的,哪些是不合理的?於是就會在收支方面採取些措施,來控制不合理的支出,減少浪費,養成科學理財的好習慣。

我的孩子獨立性就非常強,一小他就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去選擇衣服,而不是按照大人的思想和理念,讓他悲痛的覺。現在許多大人就按照自己的意思給孩子配置服飾,其實孩子都不一定喜歡,過一陣子就把這些東西藏起來了,還會購置新的東西,相對來說這就是一種浪費。孩子要養成一種獨立的性格,必須有自己的思想和觀點,從衣食住行做起,讓他們有獨立思考的能力。他們長大以後就會有自己的思想去思考,去處理一些深切的問題,就沒有必要事事都要請示大家了。


一達驛站


我學習理財的話應該是從高一開始的,那個時候在學校讀書,生活費都是一年一年的給,讓自己去打理。

高中還沒有支付寶,那個時候的理財其實也不算大家理解中的錢生錢,那個時候只不過是勤儉節約而已,省多少錢下來就覺得賺了多少錢。

後來到了大學支付寶的餘額寶橫空出世,開始引起了幾乎所有用戶的注意,大學生也是其中一部分人。那時候的餘額寶收益率很高,那時候快樂很簡單,放1萬塊錢在餘額寶裡面每天可以有1.5元左右的收益,每天看著餘額寶裡的金額增長,心裡美滋滋。

再到現在,畢業幾年了,作為一個即將奔三的人,學會的理財開始五花八門,越來越懂得錢生錢的重要性,就是希望有一天可以提前退休。

低風險理財選擇淨值型理財產品,年化收益5%左右。中高風險理財選擇基金、股票,選擇一個好的基金經理或者一間優秀的企業投資。

同時還學會了各種薅羊毛技巧,做做自媒體薅自媒體羊毛,打新債薅可轉債的羊毛,打新股薅新股的羊毛,積少成多,慢慢變富!

覺得我的回答有價值的話,請點個贊吧。


修行路上的韭菜


從什麼時候開始理財的?我告訴你,就怕你不相信,我是66年上班,學員工資18元。那時候家庭都很困難,工資全部給老孃,那可是真當錢用,老孃再給我兩塊,自己留著用吧。

你知道嗎?那時候兩塊錢對我來說,可是一個大數目,沒上班前我見到的只是兩毛一毛,最大是五毛,我拿著這兩塊錢,不知往哪放了,放抽屜的放箱子裡都不放心,最後老孃給了一把小銅鎖,鎖上抽屜放心了。

我真不捨得用呀,到春節的時候呢,我舅舅我姥姥我小姨她們給我五毛呀兩毛呀,我又存起來了,又放在一起,差不多有五塊錢了,以後每月每月我就存兩元,存兩元,我就這樣存起來了,我在我們學員的最最幸福的,因為他們的錢都上交父母,不會有零錢的,我在家還有零錢,我說我有30塊錢了,他們都不相信,我很會存錢的,到現在70多了,每月有退休工資,我會拿出一張最新的放在佛桌上,大概有好幾千了吧!



悠著點到97


本人沒專心理過財,但從小在母親的教導下,學會如何精打細算過日子,到後來細回想起來,那就是理財。

小的時候我貪吃,會把大人分給我的食物一次性吃完,沒有了搶弟的吃,再沒有就找奶奶發脾氣要吃。母親就對我說任何事情要自己按排,自力更生。她有時會把幾天要的都給我,不來管我,如我吵著要也不理會我,讓我享受沒有東西的日子裡如何去應付時光。

我16歲就開始工作了,那時家裡好窮,我爸會把我的工資全拿去。而那時母親常常偷塞給我每月15元零化錢,負責吃用,那時是筆大數目,到年底如有個50元錢,全家能過上一個年。這時,母親反而經常問我閒錢情況,要我節約著用,什麼定期活期和後一些時的貼花儲蓄我就開始嘗試了。

成年以後,本人生活大體上都很困難,但也基本上沒有到山窮水盡的地步。母親她卻在我們還不富有時間病故了。現在有房有錢了,也年齡大了,不去刻意理財了,還是很懷念年輕時過來的歷程,也更懷念母親那個時代的生活態度。


寶寶爺爺501


錢到用時方恨少,一分難倒英雄漢。

01什麼開始學習理財

大概是大二的時候吧!以前雖然父母也是一次性的把生活費全部給我,不過基本上就是還沒有到學期末,手上的錢就全部用完了。

然後剩下的日子花錢就十分拮据,或者是做十分廉價的兼職去換生活費。主要原因還是對於手上的錢完全沒有規劃。

到了大二的時候,交了女朋友。雖然說女朋友比較注意這方面不怎麼花我的錢,但是我們經常性出去玩,開銷還是會增大。按照正常的勢頭,手上的錢肯定是支撐不到學期末的,於是開始學習理財。

一方面減少不必要的開支,另一方面通過一定的方式開源。做兼職也會選擇一些時薪高一些並且對自己有所幫助的。手上的錢則存在餘額寶裡面或者是一個月的定期理財,收益不高,但是幾周的早餐錢還是可以有的。

02感悟

兩個方面的感悟吧!

其一:不要老是學習理財理論知識,還要實踐。

總是說開源節流,但是往往在花錢的時候還是沒有一點點的剋制,不管什麼有用的沒有的都一下子全買回來了。這樣一來即使開源成功了,還是無法存下來錢,因為都花出去了。

其二:注意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

不要聽到別人說炒股炒基金能掙錢,一股腦的就衝進股市了。畢竟在股市裡面大多數人都是韭菜,你能保證自己是鐮刀嗎?

所以在理財的時候一定要清楚的認知自己的風險承受能力,選擇相應等級的理財產品。不要交一些沒有必要的“學費”,甚至是交了“學費”還學不到東西。

綜上:理財可以讓我們的生活變得更好一些這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理財的道路上我們一定不能盲目的自信,覺得在投資的時候一定可以掙到大錢而投身股市甚至是期貨市場。


掙錢不易,將本求利。我是@易將學財,歡迎關注,一起解鎖更多財經掙錢知識吧!

易將學財


你好,我是從28歲才開始學習理財的,最開始就是從保險開始,然後是理財最後進入投資領域的。


至於感悟非常深刻,在28歲之前我處於負債階段,相當於破產了。

經過投資理財學習後,我走出了困境,也實現了半財務自由。

中間的過程讓我養成了投資理財的好習慣,我覺得良好的消費習慣對於一個人來說非常重要。

我們進入社會後,會面對截然相反的兩種觀點。

比如說:錢是越用越有,越花越有。

這句話在不同的人看來,他的理解就會不一樣。

我在沒學理財的時候看法就是,有錢了就要消費掉,交友、買名牌啊反正就是用了錢就會來的簡單的想法,卻沒有實際依據。

而學了理財過後的看法是,錢就應該拿去投資消費掉,比如買股票、基金和黃金等。而不是買衣服、鞋子之類的,只有這樣才是越用越有錢。

又比如沒學理財前,想的都是一夜暴富之類的,看得多的也是這類的東西;而學了理財之後,會接受慢慢變富的一種想法,其實慢有時就是快而快卻不是真正的快。


所以我覺得學習理財最重要的其實是掌握一種正確的思維。

希望我的回答能夠幫助到你!


菲菲七


我從十四歲左右,就會掙錢,那時每掙一分錢都是上交給父親。每到換季時,父親會給我錢去買布做衣服。後來長大了,步入社會。女孩子都知道愛美,每到發工資,就買各種漂亮的衣服,化妝品,還學會了享受。去看電影,去舞廳。掙的也不少,就是存不了。長大以後,父母也從不要求我上交工資,有時給父親,父親都說留著你自己慢慢花。沒有壓力,也沒想過要好好理財。

從結婚以後才懂生活不容易。因為不能正常工作,掙得不夠開支。慢慢的學會理財,學會存糧,因為自己要扛起責任,有了負擔,不能在任性了。

如果從步入社會,就自覺得節約,存錢,我想我會存不小的數目。手上有資金,才有更大的想法。挺後悔的,年幼無知,不懂珍惜。

2020年不一樣的春節,提醒著年青人,要有房,有車,有存款,才能過的踏實。


無怨無悔xmm


我是從小學三年級就開始學習理財的。

我家五兄妹,我上有兩個哥哥下有兩個妹妹,那時爸爸媽媽被派外地工作,五兄妹在家上學,就餐在媽媽單位食堂解決,媽媽外出前將食堂餐券(飯、菜票)和幾兄妹的零花錢交由我管理使用,雖然當時年齡不大,但明白餐券和零花錢一直要用到媽媽下次回家,所以能不買的東西儘量不花錢。

記得有一次我二哥叫我給她錢買鉛筆,我都要他把原用的鉛筆頭給我看後,若不能繼續使用才會讓他購買。

理財不僅僅是投資理財,計劃開支,減少不必要的開支也是理財。


淡然1704253


我在大學期間就有學習炒股,畢業急於找工作停了一段時間,理財是從2017年畢業那一 年開始的,工作了小半年那時候省吃儉用留有點存款在銀行卡,覺得在銀行卡躺著不知 什麼時候才能實現財務增長,那時候便萌生了賺取收益的想法。 理財這一路也比較艱辛,心理方面不斷的是2個人思想小矮人在抗爭。 有關於理財方向,個人推崇的是指數基金,在低估值的情況下,採取定投的策略; 指數基金的收益追求的是市場的平均收益,買指數就是買國運,不會有超額收益。那要 獲得比較大的金額收益,我們從買入金額佈局,在市場底部加大買入金額,上證2800點 以下是具備安全的一個區域,可能繼續下跌,左側交易越跌越買。這樣買入是比較划算 的,適用於寬基指數。希望能幫到您

圖片內容展示的是寬基指數,場內ETF不適合新手;建議新手理財採取場內指數基金定投。


玉康的小屋


理財純屬業餘愛好。

眾所周知,理財是有風險的,面對市面上這麼多的理財產品,投資者都需要掌握一定的理財方法,否則就無法達到理財的目的-賺取收益。

大家在理財前,一定要了解理財的基礎知識,瞭解自己理財的風險承受能力,最好不要把雞蛋放在一個籃子裡,適當的分散風險:

1、存活期的資金靈活,收益低,但是資金安全,也能滿足你對資金的需求;

2、存定期或買保本的理財產品,收益較高,且資金安全,但是資金支取不靈活,不能應急;

3、投資一些高風險、高收益的理財產品,如P2P、股票,但是需確保自己有這部分本金虧損的承受能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