腦洞時間:半年後,商場恢復了往日人流

腦洞時間:半年後,商場恢復了往日人流

​儘管當下拐點仍未正式到來,但從數據來看,疫情正在逐步往利好的方向發展。

一些朋友紛紛向我袒露“消費渴求”:疫情後,一定要來次劫後餘生的解放,組個火鍋唱K局、去商場狂買一頓、和朋友約跑步、登山、旅遊……

今天,關於企業如何自救的文章已經不少。不如就來開個“未來商業腦洞”。在未來3個月、半年、9個月,我們生活的社會,商業運作會是什麼樣?人們的消費需求又有如何變化?

腦洞時間:半年後,商場恢復了往日人流

當然,

首先,還是先回顧一下,我們所處的當下……


現在進行時:不停修補bug


從1月20日起,實體零售成斷崖式下降,行業的同比增長僅為0-10%;

電影院 KTV無人問津、K歌之王宣佈倒閉;餐飲幾乎 0 堂食,僅靠外賣填補營收;超市和生鮮app的生意都不錯,浙江滬竟然出現土豆難尋的現象;

各類型口罩在全國大量缺貨;N95口罩從單價3.5元提高了4倍,富士康等製造型企業工廠開始投入製作口罩;

消毒液、消毒凝膠需求量飆升,銷量增長遠高於化妝品;Switch銷量暴漲,健身環全球斷貨;

“全民直播” 正式開啟,上海某夜店一個晚上營收破百萬;

大批健身教練開始線上授課;各大商業中心也加入直播陣營

……

這個畫面,是不是很魔幻?

那讓我們再瞬移到半年後,想象一下上述的情景是否還在?

……

請閉上眼睛,

花一分鐘時間在腦海中播放一下未來世界。

然後,再往下看。

腦洞時間:半年後,商場恢復了往日人流

三個月後:各地一級響應相繼解除


當各城市宣佈連續10天無新增病例時,人們開始如潮水般重新來到街頭,脫下口罩,用力呼吸著沒有病毒的空氣。在外灘,人們相擁慶祝,有種“劫後餘生”之感。

商場裡,重餐飲因為大量的聚會需求而高朋滿座;

化妝品專櫃生意大漲,女生們享受著在櫃檯試裝,與導購攀談的感覺;

喜茶、shake shack 、%arabica 還是要排隊;

服裝零售店換上了2020春夏裝,促銷折扣打不停,

他們都希望用折扣吸引銷量,以此來彌補第一季度的空缺;

健身行業整體開始復甦,

有人第一時間想起了那位在“隔離”期間經常直播陪伴的教練,

於是,這位教練成為了當月“銷冠”……

口罩在這一期間出現了短期滯銷,

人們因不需要長期佩戴,家裡的貨可能已經備到了明年春天;

同理還有各種消毒液、免洗手液……

在中國香港,多了兩樣滯銷商品:衛生巾和捲紙。

農民工開始返工潮,但他們將遇到一個問題,不少工程因資金問題延期開工;

商場B1層的餐飲小店未能重新開張,

不少街鋪出現了空置,他們並沒捱過疫情結束;

東南沿海城市的一家服裝工廠陷入新的困境:

3個月前,老闆將大量資金和人力投入到口罩生產,

而此刻,他已沒有更多現金流開啟應急服裝製造,

生產好的口罩不知要賣給誰……

與此同時,武漢宣佈,最後一名新冠肺炎病人出院。

腦洞時間:半年後,商場恢復了往日人流

半年後:GDP 衝鴨!

2020 年10月1日國慶節,這一天有點特別,它同時也是中秋節。

在零售消費端,

人們在3個月前對“實體買買買”的渴求逐漸趨於冷靜,迴歸理性。電商與零售消費的佔比趨於平穩。這段時間給購物中心引流的,是進入國慶黃金檔的電影院線。

同樣出現回暖的行業還有旅遊和酒店

經歷了長達9個月低谷期,旅遊行業終於迎來複蘇。其中,國內景點遊、東南亞等與自然景色相關的路線,大受歡迎。

酒店業回暖,除了更注重品質服務之外,更注重客人衛生,在客房內,都會放有一張“已消毒”的提示,讓客人安心。

停下來的民宿老闆們重新審視了民宿這門生意的潛在風險,紛紛推出了除住宿之外的服務,其中一環,便是與周邊遊有關。

在城市裡,那些原本空置的店鋪被一個個連鎖型便利店、餐飲、零售店填補,背後是一位老闆,在空置時期的租金地位時做了“抄底”,租下了不少位置較好的店鋪。

在不知不覺中,全國人民迎來了第十二屆天貓雙11購物狂歡節。

天貓再次舉行了為期一個月的預熱活動,11月11日凌晨1點,阿里宣佈雙11再次打破歷屆銷量紀錄。馬雲帶大家回顧了過去一年阿里所取得成績,包括疫情期間一直在線的盒馬鮮生。在拉動全國消費類GDP,阿里依舊功不可沒。

也是這段期間,全國迎來了一次新生兒出生率高峰。

腦洞時間:半年後,商場恢復了往日人流

9個月後,新冠疫情一週年

冬日裡的上海街頭,正在被濃濃的聖誕氛圍籠罩著,購物中心迎來了最後一個衝刺季:聖誕節&跨年。

今年商場們策劃的campaign好像都要比往日更具看頭。源自於年初時市場部對直播、社群等線上概念的實踐,反而激發起了他們對如何用“線上工具反哺線下生意” 有了全新的理解與思考。

公眾號和CRM的功能角色在聖誕活動中更為突出,與外部品牌聯動比之前更為順暢。

“全國商場會師直播間”的情形,沒有再出現了,但商場中的導購,已化身主播,實現線上線下角色無縫切換。

2020年12月31日23點,上海新天地,正舉行著第19場跨年,再過幾分鐘,這異常艱辛的一年終於要結束了。

在狂歡中,

有個年輕人突然想起今年初長達1個月的隔離,空無一人的街頭,自己跟著抖音學做的飯,公司差點倒閉,並沒有買什麼的雙十一,還有如今在家還屯著好幾包的口罩。

他回過神,鴨!2021年了,

不禁吐了一口氣,活著,多好啊……

想完,舉起手中的酒杯,繼續為下半夜而狂歡。

腦洞時間:半年後,商場恢復了往日人流


腦洞時間:半年後,商場恢復了往日人流

後記:

這篇“開腦洞”選題,其實是我們在一次閒聊中迸發出的。

吳曉波老師再上週的直播間預測了幾個疫情後的時間點:夏天前疫情結束,再過半年後經濟完全復甦。那如果再往下切,每個節點會是如何的呢?於是便有了這個選題。

但未來半年究竟是什麼樣?其實沒有人知道。正因為這種不確定性,迎來了很多機遇。

對於商業零售來說,疫情更像是一把“雙刃劍”,既是一個重大危機,也讓企業重新審視自己的棋盤,及時修正佈陣,當危機褪去,也許你的棋局反而更加穩固。

此刻,不如放下手中的活,重新思考這個問題:半年後,你所在的行業鏈條是如何的呢?你的用戶究竟需要你解決什麼問題?面對逐步復甦的商業情況,你的企業應該做出哪些應對呢?

上善若水,腳踏實地,未雨綢繆,以不變應萬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