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正證券的奇葩研報,與優刻得的上市變臉

優刻得,是在1月20日剛剛上市的新股,2月22日也是這家公司剛剛滿月的時候,就發佈了一份讓人失望的業績快報,披露2019年營業額同比增長27.35%的背景下,歸母淨利潤卻同比下降了72.71%,扣非後淨利潤更是同比大幅下滑92.84%;全年扣非後淨利潤只有570.75萬元,甚至買不了北京市的一套房。

這樣的業績表現,堪稱是上市就變臉的典型,要知道,在上市前的2017年和2018年,優刻得的扣非後淨利潤同比增速還分別高達147.67%和65.81%,妥妥的高增長股票。

但是力場君(微信公號:基本面力場)倒不覺得意外,因為按照招股書披露的數據,2019年上半年優刻得的淨利潤就只剩下778.44萬元,僅相當於2018全年的十分之一。可見,優刻得的業績變臉,在上市之前就已經埋下了伏筆。

讓力場君頗感意外的是,優刻得全年扣非淨利只有570.75萬元,這比上半年的利潤還少了兩百多萬元,也就意味著這家公司在2019年下半年的持續經營利潤,是虧損的。

真是好樣的!優刻得在1月份IPO的時候,發行市盈率就高達181倍,顯著高於同行業平均水平。當時力場君就發佈過《優刻得:181倍IPO市盈率,憑什麼?!》文章,指出在招股說明書中公佈的同行業可比A股上市公司中,沒有一個是業績好的,那麼優刻得的未來又有多少值得憧憬的空間?

關於這隻剛上市就業績變臉的公司,力場君不想多說什麼,禿子頭上的蝨子——明擺著,誰願意玩誰就去玩唄。今天,力場君倒是想借著優刻得的案例,說一說方正證券。

在Wind資訊中收錄的2月份以來關於優刻得的券商研報,只有2份,都是出自方正證券之手。最近一份研報是在2月18日發佈的,題目是《優刻得應該如何估值》,研報中給出的結論是:預計20/21年實現歸母淨利潤0.5/1.0億元,對應PE852X/431X。

剛看到這份研報,力場君就嚇了一跳,先不說這家上市就業績變臉的公司,預計2020年和2021年淨利潤都翻倍的增長,這是不是現實;單說方正證券給出的2021年“合理”估值,431倍市盈率,這也太敢說了吧?!


方正證券的奇葩研報,與優刻得的上市變臉

於是,力場君詳細看了下這份奇葩研報,更有幾個問題想問一問方正證券:

問題一:選取的可比上市公司,與優刻得招股書截然不同,難道你比上市公司自己和保薦機構中金公司更懂優刻得?

在優刻得發佈的招股書中,選取的可比上市公司包括高升控股、網宿科技、深信服、奧飛數據、數據港這5家公司,但是在計算可比上市公司指標均值時,又剔除了深信服和奧飛數據。這就只剩下高升控股、網宿科技、數據港3家公司。

但是在方正證券的研報中,對標的可比公司則是浪潮信息、寶信軟件、中科曙光,與優刻得招股書選取的標的沒有任何重疊。

不知道是不是方正證券認為,優刻得的證券部、中金公司投行部、證監會發審部,都不如方正證券的投研專業呢?好大的自信呀!

方正證券的奇葩研報,與優刻得的上市變臉

問題二:無論是市盈率還是市銷率,均未比照可比公司,原因是什麼?

還是來看上面的方正證券研報中的截圖,既然選取了浪潮信息、寶信軟件、中科曙光這三家可比公司,從數據來看能夠看出,這家公司的估值還是比較接近的,大體保持在平均估值52倍市盈率(2020年)上下10%以內。

唯獨優刻得,方正證券給出了852.5倍的市盈率估值,是可比公司均值的16倍。從這個數據來看,方正證券就根本沒有參考可比公司的估值水平,那麼何必多此一舉地列出可比公司呢?既然不需要比,哪裡談得上“可比”呢?

當然,方正證券在研報中也強調了,優刻得的估值宜採用市銷率估值,但是在研報中卻刻意迴避了3家可比公司的市銷率。力場君代勞了一下,浪潮信息為1.5倍以下、寶信軟件不到9倍、中科曙光為5倍多一些,而方正證券對優刻得的估值對應市銷率為30倍左右,方正證券是不是應該給一個解釋?

方正證券的奇葩研報,與優刻得的上市變臉

問題三:前後相距時間很短的研報,給出的估值定價相差巨大,理由是什麼?

前文提到,2月份方正證券為優刻得出具了兩份研報,前一份是在2月9日、後一份是在2月18日,只相距了1周多的時間。對比兩份研報,方正證券對優刻得2020年和2021年淨利潤預估是一致的,但是對於估值的判定,卻相差不少。

前一份研報給出的2020年估值為667倍市盈率,而後一份就抬高到了852.5倍。短短一週的時間,在方正證券眼裡,優刻得的目標價就上漲了約30%。但是對此,方正證券沒有給出任何修正理由,力場君質疑,方正證券的估值體系有沒有點兒準譜?

方正證券給優刻得出具的兩份研報的作者是方聞千和陳杭,從Wind收錄的這二人的研報來看,今年以來沒少給高價次新股站臺,比如金山辦公、深信服,現在都在兩百元之上。

當然,如何對上市公司進行估值,每個人都有每個人的自由,但是對於方正證券這樣一家持牌機構而言,力場君(微信公號:基本面力場)覺得,發佈研報的評判結論需要建立在充分的邏輯之上,這也是一家持牌機構與市場中的“神棍股評”應有的區別。

方正證券的奇葩研報,與優刻得的上市變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