淮南公安反電詐中心悉心守護市民“錢袋子”

“您好,請問您近期是否登陸過某網絡借貸平臺?”2月15日,田家庵區居民夏女士接到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96110”電話預警。原來,民警在網絡巡查中發現,夏女士欲從某網絡假冒借貸平臺借款,立即實施“點對點”預警攔截,避免其遭受財產損失。

新冠肺炎疫情發生以來,市民大多居家不出,頻繁使用手機、網絡。一些不法分子利用疫情精心設計各類騙局,實施電信網絡詐騙。為守護好市民的“錢袋子”,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及時梳理各類涉及疫情的電信網絡詐騙信息,積極開展防範宣傳和嚴厲打擊。

“抗疫還詐騙?這些騙子真是無孔不入!”“謝謝民警同志提醒,這手段還真沒見過呢!”2月20日,壽縣公安局刑偵大隊民警在縣城南門和社區防疫點發放防範宣傳單時,發現不少群眾對涉疫新型詐騙知之甚少,便向他們詳細講解相關防範知識。抗疫期間,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充分運用微博、微信、抖音等新媒體手段開展反電詐防範宣傳,組織民警在重要路口和社區防疫點發放宣傳資料,並積極聯繫外賣平臺,創新開展“墊餐紙”防詐宣傳,讓市民通過更多渠道瞭解、掌握相關防詐知識,提高自身“免疫力”。據瞭解,自1月23日以來,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已預警攔截此類詐騙信息509條,處置相關警情128條。

“如遇詐騙,要保留好聊天記錄、轉賬記錄和相關界面,並在第一時間撥打110報警或96110諮詢。”採訪中,市公安局反電詐中心相關負責人介紹說,根據梳理掌握情況,涉疫詐騙集中體現在以下方面,需格外注意:不法分子謊稱可代購或囤有醫用口罩,收款後卻找各種理由拒不發貨或拉黑;發送短信以“航班或列車因疫情取消、辦理退改簽可獲賠償”為由,誘騙受害人撥打電話或登錄網址,套取銀行卡號、密碼、手機驗證碼等信息轉走錢財;通過電話、網絡冒充慈善或民政部門,發送“防疫獻愛心”虛假信息騙取捐款;冒充政府部門或疾控、藥物機構推廣防疫“新藥”;利用受害人居家抗疫之機,誘騙兼職網絡刷單投錢;利用延期開學之機,混入家長班級QQ群或微信群假冒教師,以學校收費名義要求家長轉賬。 (記者 陳崇韌 通訊員 朱宗保)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