揮別星空迎來朝霞守護平安

揮別星空迎來朝霞守護平安

揮別星空迎來朝霞守護平安
揮別星空迎來朝霞守護平安

“三無小區”門口的24小時值守崗,全封閉樓棟下的值守崗……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合肥有許多人舍小家為大家,在寒冷的冬夜值守,有時他們要頂風冒雪,有時他們得忍凍捱餓,但無論如何,他們只是為了守護大家的安全。哪來的歲月靜好,只是有人為你負重前行。

城市守夜人

合肥市瑤海區連續兩次在安徽省疫情風險等級分類中,被列為高風險地區。而與此同時,該區域一些市民卻在夜裡偷偷出門活動,給疫情防控帶來不少不利影響。為此,瑤海區七里站街道對轄區一些“三無小區”實行封閉式管理,並自2月6日起24小時值班。

七里站街道恆通社區黨委副書記龔雪是兩個年幼孩子的母親,從大年初一至今,她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熬夜加班值守更是常事。冬天的夜晚十分難熬,而臨時設置的檢查點條件卻十分簡陋。暖寶寶、熱水袋、羽絨服、軍大衣紛紛上陣,能續上一杯熱水算奢侈,一桶熱騰騰的泡麵算是頂級豪華套餐。龔雪說,為了禦寒,大家夜裡蹦蹦跳跳,或把“固定崗”變“走動崗”,只為能暖和身體。“是你們在寒風中給予我們溫暖,是你們在一線為我們抵禦病毒,也是你們在黑夜中指引我們前行,你們就是這夜空中最亮的‘星’。”這是轄區一位居民給夜間值守人員寫下的感謝信。龔雪說,再多的辛苦,最後能贏得居民的理解、換來疫情防控的勝利,都值了。

合肥市包河區同安街道朱崗社區物業辦工作人員田灝和同事們一起,目前已在發現確診病例的居民樓下,頂風冒雪連值了十多天大夜班。

田灝1994年出生,2月8日~10日,得知合肥市包河區萬振逍遙苑小區的兩棟居民樓內先後確診了兩例新冠肺炎患者後,田灝主動“請戰”在封閉樓棟下值“大夜班”。8日晚,田灝就在簡易帳篷裡開始值班。大夜班時間是當日23時至次日7時。勸導封閉樓居民不要外出,對帳篷和配送生活物資的櫃子消毒,及時勸離其他樓棟居民……值守工作瑣碎繁雜,還不能掉以輕心。值班的首晚,封閉樓裡有一位居民凌晨0時許下來遛狗,田灝立刻上去勸阻。

除了疲憊,夜晚的寒冷是值守大夜班最難熬的。因為要時刻關注居民樓周圍動向,所以夜間值守時,大部分時間都在簡易帳篷外坐著,配備的軍大衣和“小太陽”也不能抗寒。幾天前合肥下大雪的那晚,簡易帳篷直接被風雪掀翻了一個。“我們的帳篷也差點被掀了,幸好我們及時抱住了支撐杆。”這兩天,田灝和同事值守的兩棟居民樓有望解除全封閉管理,這是他們最欣慰的事。

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80後”物業人吳窮已連續27天堅守在崗位上。四歲兒子生病了,他也無暇顧及。夜幕降臨,人們陸續進入夢鄉時,吳窮還在默默守護,成為星空下的守夜人。

吳窮是常青街道凌大塘社區的物業工作人員, 大年初二回到崗位,在他的帶領下,小區保安、保潔及其他疫情防控工作有序開展。一個簡易的帳篷、一張桌子外加兩張塑料凳,就是吳窮的防疫辦公室。“當時沒要求封閉式管理小區,但要求24小時值守!”吳窮回憶說,從2月5日開始,望湖西苑小區開始實行封閉式管理,值班仍採取24小時制。“崗亭就我和兩名保安人員,因為保安還有自己的工作,所以疫情防控值守的大部分擔子就落在我頭上。”

據瞭解,吳窮的工作時間一般從早上6:00開始,持續至次日凌晨1點。除了日常工作外,吳窮還需要負責三個小區和一個菜市的所有日常工作和疫情防護工作。“最初值夜班有點不適應,尤其到了深夜,眼睛困得睜不開。而且非常時期,夜裡還買不到吃的。”不過吳窮欣慰的是,大部分居民都很配合和支持他們的工作。“我們在值守時,遇到了很多感動的事。”吳窮表示,作為一個守夜人,守護平安,揮別星空、迎來朝霞是應該的。

抽空喝口熱茶 也是難得幸福

夜幕降臨,在合肥合淮路與黃許路交口,三十崗鄉政府黨政辦主任劉俊傑和“隊友”依然堅守崗位,從新冠肺炎疫情暴發以來,劉俊傑在此路口從白天值守到黑夜。

三十崗鄉實施封閉式管理後,劉俊傑被分配到這個路口。天色漸黑,他和另外3名“隊友”輪流吃飯,方便麵、麵包、牛奶,供給他們消耗一夜的能量。在路口,有一個集裝箱臨時充當崗亭。因為不擋風,所以夜裡還是冷的透骨。儘管如此,能在馬路值守的空檔鑽到集裝箱裡喝口熱茶,也是難得的幸福。

據悉,路口卡點分早班、中班和晚班,每個班次四人。從到崗開始,劉俊傑就一天也沒休息過。“鄉里的人手不多,大家都是一個蘿蔔一個坑。”不過讓劉俊傑感到溫暖的是,“有村民路過,會向我們道謝;還有村民把自家的口罩送給我們。”對此,劉俊傑說:“在共同阻擊疫情的當下,鄉村幹部與群眾間的關係被拉得很近。”

父親的付出,兒子也看在眼裡。“有天,上初三的兒子突然跟我說,‘爸爸,你站崗很辛苦,為人民做了很多事情。’”簡單一句話,讓劉俊傑十分感動。

本文撰寫

通訊員 彭林徽 萬娟 胡揚 鮑俊良 宋霄雨

安徽商報融媒體記者 武鵬 劉媛媛 周梅 鄭茹

餘紅霞/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