挥别星空迎来朝霞守护平安

挥别星空迎来朝霞守护平安

挥别星空迎来朝霞守护平安
挥别星空迎来朝霞守护平安

“三无小区”门口的24小时值守岗,全封闭楼栋下的值守岗……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合肥有许多人舍小家为大家,在寒冷的冬夜值守,有时他们要顶风冒雪,有时他们得忍冻挨饿,但无论如何,他们只是为了守护大家的安全。哪来的岁月静好,只是有人为你负重前行。

城市守夜人

合肥市瑶海区连续两次在安徽省疫情风险等级分类中,被列为高风险地区。而与此同时,该区域一些市民却在夜里偷偷出门活动,给疫情防控带来不少不利影响。为此,瑶海区七里站街道对辖区一些“三无小区”实行封闭式管理,并自2月6日起24小时值班。

七里站街道恒通社区党委副书记龚雪是两个年幼孩子的母亲,从大年初一至今,她全身心投入到疫情防控工作中,熬夜加班值守更是常事。冬天的夜晚十分难熬,而临时设置的检查点条件却十分简陋。暖宝宝、热水袋、羽绒服、军大衣纷纷上阵,能续上一杯热水算奢侈,一桶热腾腾的泡面算是顶级豪华套餐。龚雪说,为了御寒,大家夜里蹦蹦跳跳,或把“固定岗”变“走动岗”,只为能暖和身体。“是你们在寒风中给予我们温暖,是你们在一线为我们抵御病毒,也是你们在黑夜中指引我们前行,你们就是这夜空中最亮的‘星’。”这是辖区一位居民给夜间值守人员写下的感谢信。龚雪说,再多的辛苦,最后能赢得居民的理解、换来疫情防控的胜利,都值了。

合肥市包河区同安街道朱岗社区物业办工作人员田灏和同事们一起,目前已在发现确诊病例的居民楼下,顶风冒雪连值了十多天大夜班。

田灏1994年出生,2月8日~10日,得知合肥市包河区万振逍遥苑小区的两栋居民楼内先后确诊了两例新冠肺炎患者后,田灏主动“请战”在封闭楼栋下值“大夜班”。8日晚,田灏就在简易帐篷里开始值班。大夜班时间是当日23时至次日7时。劝导封闭楼居民不要外出,对帐篷和配送生活物资的柜子消毒,及时劝离其他楼栋居民……值守工作琐碎繁杂,还不能掉以轻心。值班的首晚,封闭楼里有一位居民凌晨0时许下来遛狗,田灏立刻上去劝阻。

除了疲惫,夜晚的寒冷是值守大夜班最难熬的。因为要时刻关注居民楼周围动向,所以夜间值守时,大部分时间都在简易帐篷外坐着,配备的军大衣和“小太阳”也不能抗寒。几天前合肥下大雪的那晚,简易帐篷直接被风雪掀翻了一个。“我们的帐篷也差点被掀了,幸好我们及时抱住了支撑杆。”这两天,田灏和同事值守的两栋居民楼有望解除全封闭管理,这是他们最欣慰的事。

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80后”物业人吴穷已连续27天坚守在岗位上。四岁儿子生病了,他也无暇顾及。夜幕降临,人们陆续进入梦乡时,吴穷还在默默守护,成为星空下的守夜人。

吴穷是常青街道凌大塘社区的物业工作人员, 大年初二回到岗位,在他的带领下,小区保安、保洁及其他疫情防控工作有序开展。一个简易的帐篷、一张桌子外加两张塑料凳,就是吴穷的防疫办公室。“当时没要求封闭式管理小区,但要求24小时值守!”吴穷回忆说,从2月5日开始,望湖西苑小区开始实行封闭式管理,值班仍采取24小时制。“岗亭就我和两名保安人员,因为保安还有自己的工作,所以疫情防控值守的大部分担子就落在我头上。”

据了解,吴穷的工作时间一般从早上6:00开始,持续至次日凌晨1点。除了日常工作外,吴穷还需要负责三个小区和一个菜市的所有日常工作和疫情防护工作。“最初值夜班有点不适应,尤其到了深夜,眼睛困得睁不开。而且非常时期,夜里还买不到吃的。”不过吴穷欣慰的是,大部分居民都很配合和支持他们的工作。“我们在值守时,遇到了很多感动的事。”吴穷表示,作为一个守夜人,守护平安,挥别星空、迎来朝霞是应该的。

抽空喝口热茶 也是难得幸福

夜幕降临,在合肥合淮路与黄许路交口,三十岗乡政府党政办主任刘俊杰和“队友”依然坚守岗位,从新冠肺炎疫情暴发以来,刘俊杰在此路口从白天值守到黑夜。

三十岗乡实施封闭式管理后,刘俊杰被分配到这个路口。天色渐黑,他和另外3名“队友”轮流吃饭,方便面、面包、牛奶,供给他们消耗一夜的能量。在路口,有一个集装箱临时充当岗亭。因为不挡风,所以夜里还是冷的透骨。尽管如此,能在马路值守的空档钻到集装箱里喝口热茶,也是难得的幸福。

据悉,路口卡点分早班、中班和晚班,每个班次四人。从到岗开始,刘俊杰就一天也没休息过。“乡里的人手不多,大家都是一个萝卜一个坑。”不过让刘俊杰感到温暖的是,“有村民路过,会向我们道谢;还有村民把自家的口罩送给我们。”对此,刘俊杰说:“在共同阻击疫情的当下,乡村干部与群众间的关系被拉得很近。”

父亲的付出,儿子也看在眼里。“有天,上初三的儿子突然跟我说,‘爸爸,你站岗很辛苦,为人民做了很多事情。’”简单一句话,让刘俊杰十分感动。

本文撰写

通讯员 彭林徽 万娟 胡扬 鲍俊良 宋霄雨

安徽商报融媒体记者 武鹏 刘媛媛 周梅 郑茹

余红霞/图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