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二戰時期的德國軍工究竟有多麼強大?

一國軍工的發展,必須適應特定的時代和特定的作戰需求,如此才能實現武器裝備地成功研發。德國軍工顯然深諳此道,很好的找到了這個平衡點。由此,德國也誕生了一大批知名的武器裝備。


一、最具代表性的武器裝備要數火炮和坦克

而說起這兩樣,就不得不提萊茵金屬公司和克虜伯公司。這兩個公司的產品充分體現了德國工業精益求精的特質,在世界軍工領域始終佔有一席之地。

萊茵金屬是一家始建於1889年的百年軍工老店,生產各種高性能火炮已成為該公司的優良傳統。英國在第二次布爾戰爭期間使用的15磅MK1型輕型野戰炮,就是該公司的產品。該型炮作戰性能優異,,最大射程可達6000米,最高射速20發/分,在英軍中一直服役到1916年,距今剛好100年。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二戰時期,萊茵金屬為納粹德國生產了多種主戰兵器,一種是曾與克虜伯合作的著名的88毫米高炮。雖然它是一型非常成功的中口徑高炮,但最為人津津樂道的卻是它無與倫比的反坦克能力。另一種是有著“希特勒電鋸”之稱的MG42通用機槍。88毫米高炮在實戰應用中反坦克的成功,使這種炮衍生出了一些其他的改型,例如PaK88反坦克炮,以及虎式坦克的88毫米口徑主炮。作為二戰名炮,88高炮體現了精明的德國人對武器有著天生的設計、製造與使用的天賦。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到了現代,萊茵金屬的RH120系列滑膛炮,幾乎成為了西方主戰坦克的標準配置,除本國的豹二系列主戰坦克外,美國的M1A1、M1A2,日本的90式主戰坦克以及韓國的K1A1主戰坦克所使用的主炮均為RH120-L44型的出口版本。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目前,世界滑膛炮中最出名的兩種型號,一種是RH120,另一種就是蘇聯/俄羅斯的2A46系列125毫米滑膛炮。

後者雖然列裝總數超過10萬門,但火炮的最大射程及使用壽命均不及RH120系列。RH120-L55的最大射程可達5000米,而T90坦克使用的2A46M在不使用炮射導彈的情況下,最大射程僅為3000米。

使用壽命方面,以出口美國的RH120-L44為例,其能承受的最大膛壓為710兆帕,在使用M829A2穿甲彈和M830A1多用途破甲彈時,最大壽命為1500發,而長身管型的2A46M最大膛壓僅為510兆帕,在使用3BM42穿甲彈和3BK29高爆反坦克彈時,最大壽命為500發,僅僅為前者的三分之一。

克虜伯的歷史比萊茵均屬概要悠久,創建於1810年,最初只是一家小鐵匠作坊。直到其在19世紀中期發明“灌鋼”技術後,才開始迅速發展。也正是用這種高質量鋼製造的後膛炮,讓克虜伯得以名揚四海。

在一戰時期,德國使用的“大貝莎”超重型榴彈炮,因摧毀了比利時素以堅固著稱的列日要塞,而名聲大振。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大貝莎”是以克虜伯的妻子伯莎命名的,需要200人花6個星期才能在陣地前組裝完畢。在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前的最後一刻,兩門“大貝莎”終於交付德軍,如此巨大威力的炮彈(820公斤),直接命中敵人的堡壘的威力自不待言,即使落到附近,沉重的彈頭藉助下落的動能,鑽入地下深處爆炸,引起的地震搖撼了堅固堡壘的根基,對軍心的巨大震撼更不用說了。

但是“大貝莎”的輝煌時間不長,在血淋淋的第一次世界大戰中最血淋淋的戰鬥凡爾登戰鬥中,4門“大貝莎”一起上,還是沒有改變德軍功虧一簣的下場。

凡爾登戰鬥結束後,德軍撤下了所有“大貝莎”不再使用,因為協約國軍隊已經大大增加的火炮射程使“大伯莎”的使用變得很危險。

到了二戰時期,克虜伯製造的多拉列車炮,在1942年6月的第二次塞瓦斯托波爾攻防戰中首次參戰。蘇軍為了抵禦德軍的進攻,特意將要塞中的一座名為白崖的巨型彈藥庫修建在地下30米處,其上至少有10米厚的鋼筋混凝土防護,結果在被多拉發射的穿甲彈連續命中9次後,彈藥庫最終殉爆,導致近千名蘇軍傷亡。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今天,克虜伯公司已完成華麗轉身,1999年,克虜伯公司與蒂森股份公司合併為蒂森-克虜伯集團。熟悉高端電梯的朋友們都知道,這個集團有多厲害!2004年,蒂森-克虜伯集團又收購了209型常規潛艇和薩克森級護衛艦的製造商HDW公司,將自身傳承百年的精工細作傳統再次延伸至軍工領域。

·穩健 創新=德國製造

有人說德國很古板,我更傾向於德國是穩健。德國堅持發展坦克,就是其文件的體現。德國是最早將坦克投入實戰的國家之一,在一戰戰場上,除了英國坦克,最活躍的就是德國A7V坦克。

該型坦克外形尺寸與英國大遊民坦克基本相當,但乘員數為18人,遠高於後者的8人。其武器系統採用一槍六炮,即1門57炮和6挺7.92毫米機槍。

A7V的裝甲防護也要好於英國坦克。不過,該坦克受制於發動機問題,產量很小。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德國A7V坦克

二戰時,納粹德國將閃擊戰發揮到了極致

二戰中,德國僅四號坦克的生產數量就超過8800輛,而且推出了包括三號、虎式、虎王以及黑豹在內的多種型號、不同類型的坦克,甚至在二戰末期還推出了鼠式重型坦克。

進入21世紀後,豹二系列主戰坦克已成為德國坦克的代名詞,這也是德國堅持發展塔克的成果的體現。

2002年,就在美國緊鑼密鼓換裝斯特瑞克裝甲車,由傳統重裝陸軍向強調快速反應的旅級戰鬥隊轉型時,德國陸軍仍在不緊不慢豹二坦克進行改進。

二、德國軍工的強大和威懾力有目共睹,最震撼的裝備是什麼?

是虎式坦克,還是Ta152(Fw190D)高性能戰鬥機?

都不是,雖然這些坦克和飛機,在剛出現的時候的確非常強大,統治了戰場,但是很快盟國也出現了能與之相比的飛機和坦克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蘇聯,軍工基礎雄厚,製造了無數雖然科技含量上無法與德國相比的飛機坦克,但是以其龐大到恐怖的數量,用“狼群”戰術活生生的拖垮了德國的軍備,導致了德國的失敗。

但是,德國在二戰時期製造的一些超級兵器,卻讓盟國諸國只能感嘆了

眾所周知,大炮越大,對技術、工藝、材質等各方面的要求都非常高,可以說,大炮的口徑每大一分,長度每長一分,對於技術上的投入就要成倍的增加。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重達數噸的炮彈,從天而降,什麼樣的防禦工事能抵擋的住?

德國為了進攻蘇聯,啟用800毫米的“古斯塔夫”列車炮。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古斯塔夫”是克虜伯兵工廠建造完成,以克虜伯家族的“古斯塔夫”前綴名命名,而後它以700萬馬克被軍方購買。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1942年夏天,德國調集237個師的兵力

,在蘇德戰場南部地區發動大規模進攻,妄圖一舉全殲部署在頓河東岸的蘇軍,進而攻佔著名的高加索石油區。

蘇軍為了抵抗德軍的進攻,在塞瓦斯托波爾戰略要地築起堅固的防禦工事和地下彈藥庫,決心進行持久防禦。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不料有一天上午,突然傳來轟隆隆的巨響,一座秘密彈藥庫發生意外爆炸

這座彈藥庫,是動員數千軍民經過長期苦戰建造起來的。為了防禦敵機轟炸或炮火襲擊,彈藥庫建造在地下30米的深處,上面覆蓋有厚厚的鋼筋混凝土,裡面儲藏了大量武器彈藥。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究竟什麼原因,引起這次爆炸?

長期以來眾說紛壇。有人分析是德國斯圖卡轟炸機扔下了巨型炸彈,有的說是德國派遣間諜破壞的。

直到戰爭結束後很長時間,美國某軍事刊物才披露真相,說是在清理廢墟時發現有個直徑特別大的彈坑 --- 德軍使用超重型火炮發射的巨型炮彈擊中了彈藥庫,引起鏈式反應般的彈藥爆炸,毀滅了這座無比堅固的地下建築物。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希特勒上臺後不久,處心積慮地研究征服世界的策略

為了突破法國人構築的馬其諾防線,他下令研究超重型火炮。陸軍兵工署提出,這種重炮的射程應在32千米以上,炮彈的威力要能穿透1米厚的鋼板或2.5米厚的鋼筋混凝土牆。

克虜伯兵工廠接受任務,對當時所有的野戰火炮、鐵道炮、要塞炮進行研究後認為,現有武器無法達到要求,至少要用700毫米口徑的巨型火炮才能摧毀馬其諾防線。

1936年3月,希特勒親自視察了兵工廠,決定試製800毫米的火炮。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古斯塔夫”炮管長32米,戰鬥狀態全長53米,高12米,全重1488噸

這樣的龐然大物在裝配、運輸和射擊試驗時遇到極大困難。在試驗彈道性能時,裝彈機還不太完善,只好用一臺起重機把4噸重的炮彈吊送到炮身尾部,再用一輛輕型坦克把它猛地推撞到炮膛裡。

為了把火炮運送到試驗場,特地設計了3輛構造特別的巨型運輸列車

沿途的橋樑無法承受這樣大的重量,列車只好繞過很長的彎路而行駛。到達陣地後,先用2臺巨型起重機吊裝底座,然後安裝炮架、炮管和裝彈機構,全部工作由1名少將指揮1400餘人奮戰3個星期才完成,高矗的巨炮十分雄偉壯觀。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為了預防蘇軍飛機轟炸,陣地四周部署了高炮部隊和警戒飛機,大量步兵、巡警和警犬在周圍10千米內日夜巡邏

一旦發現敵機轟炸,立即由化學兵施放煙幕掩護。參加指揮、操作、警衛的總人數達到4000人以上,它的炮彈也是駭人聽聞,每一枚穿甲彈重7.1噸,一枚高爆彈重4.8噸,推進燃料在1.8噸到2噸。

1942年底被派遣到列寧格勒,進入戰備狀態後又因蘇聯取消進攻而無所事事,1943年春被調回國內進行維修,直到德國戰敗被德國工兵炸燬。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另一超級大炮是“古斯塔夫”的姐妹炮“多拉大炮”

多拉大炮,身管長32.48米,全長42.9米,口徑800毫米,火炮全重1329噸。這是世界上重量最重、口徑最大的巨炮,炮膛內可蹲下一個士兵,德軍稱這門炮為“多拉大炮”。

它的最快射速約為每小時4發。由於炮彈的體積和重量都很大,即便有機械動力輔助,裝彈速度還是非常慢。而且,每次發射都需要大量的數據計算,包括初速、飛行時間、裝藥量、溫度、燃燒室膛壓、距離、天氣狀況以及燃燒室和膛線的磨損程度。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多拉大炮”,參戰於對蘇作戰的塞瓦斯托波爾戰役,整個圍攻期間,該炮對不同目標發射了48發炮彈。

雖然“多拉大炮”和“古斯塔夫”大炮取得了一定的成績,但是最終還是被德軍主動放棄,這是一種不切實際的武器,它的造價驚人,大約為700萬馬克,這不包括支持設備。而且,還需要消耗大量人力資源,為它服務的1720人中,大部分都是技術一流的工程人員。


超級巨炮,口徑800毫米,無人複製!二戰德國軍工究竟有多強大?


德國人似乎也不想讓蘇聯得到“古斯塔夫”大炮和“多拉大炮”,在戰敗前夕選擇了將這兩超級巨炮炸燬

雖然二戰過去了70多年了,但是時至今日能夠造出這麼巨大大炮的國家,仍然是寥寥無幾,可見當時德國的工業究竟有多麼發達。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