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从心理学的角度来解释儿童?


大家好!我今天从心理学的角度上跟大家分享一下如何看待孩子在成长 过程中的阶段性表现。昨天上午梦妈跟我们分享了《学记》的必要性,要求我们家长作为 孩子的第一任老师、终身的老师,在孩子的教育上要有一个正确的态度。《学记》里面讲要做到“离经辨志”、“时观而弗语”,“道而弗牵”, 我们家长一听这个就觉得很抽象。下面我就以婴幼儿的敏感期为例,说明敏感期的特点,和对孩子以 后的影响。所谓的敏感期是指儿童在成长阶段中的某些时间范围内,只对环境 中的某一项事物专心、而拒绝接受其它特征的事物。在敏感期内,儿童会没有理由地对某种事物产生强烈的兴趣,会不 厌其烦地重复这项行为,直到哪一天有了新的兴趣点出现。当另外一个新的兴趣点出现的时候,那就是孩子的智力发育又上了 一个新的台阶。儿童在这段时间内所表现出的内在活力与快乐,是根源于儿童大脑 的发育,这个阶段他有强烈与外在世界接触的要求。就是因为在0--6岁之间,孩子的大脑要完成成人大脑的60%,脑细 胞的活络程度使得儿童对环境有了浓厚的兴趣,这种兴趣迫使他们对环 境接触。这个阶段出现的各种喜爰都不是思考的结果,也不是教育的结果, 更不是情绪的结果,而是孩子大脑不断发育的先天机制所决定的。











热门精彩动漫


这个问题范围很广,我尝试从解释儿童几个常见问题来回答,希望对你有帮助。

首先,孩子是一个独立的个体,不是父母生命的延续。

孩子从在母体的时候已经开始有自己的感知觉。

从落地行走就已经离开了妈妈的怀抱,从上托班,

幼儿园就开始渐行渐远的离别。

很多时候心灵无法割断脐带联系的是父母:

父母以为自己把毕生的学识和经验传授给孩子,让孩子少走弯路,实际上是抹杀了孩子独立思考和探索的机会,因为孩子除了听到,看到,真正通过体验才真正形成自己内心世界的模型;而且随着社会和科技的进步,父母的学识也有一定的局限性,把所谓的答案给了孩子,孩子就省去了探索的努力,就少了与时俱进的认识。

父母以为帮助孩子铺路,要求孩子学习律师,医生,因为那是他们认知的有前途,而有自己独立思想的孩子很可能选择做一个安静的手艺人。

纪伯伦说,你的孩子,其实不是你的,他们是生命对于自身渴望而诞生的孩子;他们藉助你来到这个世界,却非因你而来;他们在你身旁,却并不属于你。<strong>

父母要做的只有两个阶段:

一是提供孩子成长时候所需的养分和适应社会的能力,二是在孩子成长后走出社会时得体的退出。

其二,正确解读孩子在成长的过程中一些普遍的行为。

孩子在0到1岁的时候,孩子喜欢吮手指或者把能抓到的物品都往嘴里放;这个时期的孩子如果因为大人觉得脏或者不雅观而阻止,这个需求会继续延续到未来,喜欢用牙咬,语言攻击,成年以后有机会得得贪食,异食症。

1到2岁时孩子注意力到了肛门,对自己拉大小便有兴趣。接受孩子这个阶段的特征,而不是因为训练排便初期尿裤子尿床而责备孩子。

2到4岁孩子开始对性器官产生兴趣。这些都是孩子心理发展的毕竟阶段,如果大人用自己对玩生殖器官的羞耻感强加到孩子头上,孩子以后人生中就会对性相关的事情有罪恶感。

6岁前,女孩特别粘爸爸,男孩说要娶妈妈,把孩子这些无厘头的要求看到是孩子这个阶段特有的想法,不要因为以为孩子偏爱自己,就忽略了伴侣的感受。而是用行动让孩子知道,我和爸爸/妈妈才是一对,孩子就会把注意力放在跟同性父母的学习上去,而不是竞争异性父母。

其三,家庭教育中一些父母的行为对孩子成长的影响。

父母很多时候以为孩子小,什么都不懂。从理解层面,孩子不理解父母之间发生了什么,但是父母争吵,相互攻击的时候,孩子直接接受了父母彼此之间的愤怒,变成攻击自己的力量:是不是我不够好,父母才会这么生气?孩子的血压升高,心跳加快,身体免疫力下降,继而延伸出身体的疾病。

尤其是如果孩子因为生病,可以让父母的注意力从指责对方,变成了联合关注孩子,孩子会变成经常生病来让父母减少敌对,增强合作。

或者无论孩子怎样都无法帮助父母改善关系,孩子内心感到自己,一半来自父亲,一半来自母亲,得不到爱,变得自卑,敏感。

父母吵架,也需要让孩子知道,那是父母之间意见不同,不是因为孩子的问题;

父母即使离异了,也需要让孩子知道,父母是因为彼此不适合而分开,但是作为孩子的父母,却始终是爱孩子的。让孩子知道自己是值得被爱的。

心理学上,成年人的内心冲突,心身疾病,都跟童年的经历,冲突有关。正确认识孩子,理解孩子,关爱孩子,才是帮助孩子身心健康发展的正确方法。


M亚特


儿童的孩子什么都不懂。就比方说,就知道天是蓝的,太阳是圆的之说!天真的可爱!又不失很多大人的怜悯!孩子对事物的好坏不懂。不知道是什么。越危险的地方。越想去看看。对认知诱惑很大!不管大人怎么劝阻!非要这里看看。哪里瞧瞧!随着年龄的慢慢长大。又了安全意识。才知道儿童时代的自己!好傻呀!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