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青水秀人家
日韓德二戰後崛起,都離不開美國的支持和扶植,在經濟技術軍事都有很重大的援助,他們都有美國的駐軍,不但心國家的安全,就可安心的發展經濟,減少了國防的開支,這筆錢也就可以安心的發展經濟了。在加上大哥美國朋友圈都是有錢的主,他們的市場也很大,為日本韓國德國商品進軍國際市場,打開了大門,所以這幾個國家經濟得到快速的恢復和發展。
雅閣居士閒逸雅居
儘管很多人不願承認,可事實終歸是事實,地處半島一隅的韓國是不折不扣的發達國家。韓國總面積不過10萬平方公里,人口超過5000萬,各種資源都非常匱乏。然而就是這樣一個天賦條件不怎麼樣的國度,卻是全球主要經濟體之一,經濟總量甚至超過體量巨大資源豐富的俄羅斯,人均GDP也位居全球前列。
韓國能夠成長為一個經濟高度發達的國家,除了其自身的奮起之外,也是韓國能夠把握住機會,佔盡天時地利。當年的韓國為了經濟的發展,的確也是動用了很多不惜代價的方法,最終韓國得以迅速完成了西方國家上百年才完成的工業化進程,成就了著名的“漢江奇蹟”。
原本的半島從古代開始就不是個物產豐饒的地方,近代又受到日本殖民掠奪,使得韓國的經濟起點就非常低。近代日本根據半島南北的特色,進行了“北工南農”的經濟佈局,經濟以農業為主的韓國一直都相當落後。直到1960年,韓國的人均GDP也只有當時菲律賓的一般而已,與北方的兄弟也是沒法相比的。
二戰與朝鮮戰爭結束以後,韓國經濟低迷百姓生活難以為繼,甚至崩潰邊緣。為了發展經濟,當時的韓國總統朴正熙不得不採取諸多非常措施來促進經濟發展。為了獲取外部支持,韓國當時放棄了對日索賠,深化與美日同盟,來自日本與美國的大量資金、技術湧入韓國,奠定了後來韓國工業化騰飛的基礎。
不得不說,韓國當時為了經濟發展也是不惜一切。青瓦臺幾乎管控著韓國內部所有的資源分配與經濟發展,一方面韓國以減稅等方法大力扶持國內企業,一方面又以關稅保護著民族企業的發展。60年代,韓國抓住機遇參與國際分工,利用韓國廉價勞動力等優勢大規模承接產業轉移,發展外向型經濟。
當時的韓國,利用勞動密集型產業引入西方技術,學習先進管理經驗並且積累了大量財富。初步奠定經濟基礎以後,上世紀七八十年代,韓國又開始佈局鋼鐵、造船、汽車、機械、化工等重點工業。工業起步非常遲的韓國,竟然也迅速建立起了相對完整的工業體系,上世紀90年代,韓國年人均GDP已經超過1萬美元,成為亞洲第二個進入“富國俱樂部”的成員。
很多人認為韓國的崛起是美國的扶持,這話對也不對,美國扶持的那麼多,能有如此成就的卻屈指可數。韓國從美國、日本引入了大量資金與技術等之外,又因其庇護獲得了相對安全的環境得以安心發展。韓國的歷史節拍踩得都很準,世界產業轉移、信息化革命、文化產業崛起等時機,韓國都及時抓住了,這不是所有國家都能做到的事,也是韓國成功的關鍵。
上世紀石油危機時,韓國大膽提出“化危機為機會、從中東賺回買石油的錢”的口號,以逆向思維應對當時的危機。從當年世界最貧窮落後國家變成如今全球主要經濟體,韓國的經歷的確堪稱奇蹟。以韓國的體量,卻是全球第七大出口國、第九大進口國,經濟總量位居亞洲第四、全球第11位。在世界半導體、造船、鋼鐵、電子、文化產業等領域長期都處於高度優勢的地位,影響力極高。
韓國得以成功,第一是能夠把握時機、抓住所有的發展機會;第二是突破固有思維限制、能另闢蹊徑。而所謂貴人相助也不盡然,畢竟世上多了去是阿斗。
澹奕
韓國原是日本的殖民地,日本走後的韓國是一個貧窮,落後,人口眾多,國土狹小的小國。朴正熙掌權後,開始了以“出口為導向”的經濟戰略,適逢美國的對越戰爭,推動了韓國的經濟發展,經過20多年,韓國由世界上最貧窮落後的國家,一躍成為中上等發達國家,被稱為“亞洲四小龍”之一,
上世紀的60年代初期,韓國的人均GDP才100美元/年,到70年代也僅320美元/年,到80年代已基本達到了2000美元/年,21世紀初已達到了9000美元/年,而現在已達到了32000美元/年。韓國的經濟發展與朴正熙的政策有關,朴正熙採取的是政府幹預政策,他並沒完全照搬西方社會所謂的民主和市場經濟原則,他其實採取的是政府積極主導。
他的具體辦法是“選擇和集中”,即在各領域選擇個別民間企業,然後在選址,公路,資金,稅收等方面給於優惠和大力支持,迅速造就了韓國的財閥集團,韓國的三星,LG,SK,現代,樂天就是這樣造出來的。所以,韓國的歷任總統總也逃不了“青瓦臺魔咒”,應該和過些財團的生成和政府的運作有關,但這確實使韓國的經濟改換了面貌,儘管韓國民眾端起碗來肉很少,用餐以泡菜為主,但韓國的經濟對小國寡民來講足於自豪了。
需要關注的是撲正熙這樣的人物,雖然誕生於美國的保護之下,但他並未全盤接受西方的價值理論。他認為:沒有經濟發展民主是不可能的,貧窮只會使國家脆弱,因此他把發展經濟而不是發展民主當作頭等大事。這一點比許多崇拜西方民主的呆子們聰明。韓國經濟的成功表明了政府幹預,積極主導,只要符合本國的國情,也不失為一條好辦法。西方世界也並非完全是市場經濟,特朗普現在的做法簡直是用整個國家的權力來干預世界經濟,維護美國經濟的。韓國經濟雖然還行,但假如任特朗普任意盤剝與日本肆意制裁,恐怕也經不起幾次震盪。
天太2
支撐經濟發展有幾個要素:第一:土地,第二:生產,第三:分配
先說土地
土地不是泥土,而是可以用於工廠建設的土地和土地下蘊藏的各種資源,不要小看這兩者,對於工業發展來說很重要,例如中國的江浙兩省都很發達,但江蘇的經濟發展潛力和規模都高過浙江,其中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江蘇多為平原,擁有工業發展不可或缺的土地資源,可以大規模興建工廠倉庫,而浙江多山,交通不便,工業很難發展起來。
土地下的資源就更不用說了,中東地區在發現石油資源以前就是不毛之地,聖經上記載“流淌著牛奶與蜜糖”,簡直和說夢話一樣,水都喝不上,還想著牛奶。但石油時代到來以後,立馬身家暴漲,比之國內的拆二代不逞多讓,從此以後,不用幹活也能錦衣玉食,除了羨慕嫉妒恨不知道說什麼好。
再說生產
生產是改變經濟狀況的不二法門,不管有沒有資源,都的生產。決定生產有幾個因素,首先是人口,過去我們總是認為人口是負面資產,人口太多導致我們國家經濟貧弱,其實這是一種錯誤的觀點,人的確消耗資源,但人也是生產的主體,沒有人誰來勞動,沒有勞動又何談價值,過去是因為經濟凋敝,沒有工作機會,對人力缺乏需求,就認為人口是負資產,現在生產發達,勞動力緊缺,又開始放開計劃生育,說來說去,不是人口的問題,而是需求變化使然。
除了人口,現代生產還需要技術,先進的技術不僅能夠提高生產效率,還能生產處更好的產品,從而創造更多價值。歐美髮達國家都走到了技術前列,所以產品賣的貴卻賣的好。技術從哪裡來呢?兩個辦法,一個苦心孤詣,自主鑽研,這個做法看起來高大上,實則千難萬難,要知道,現代工業可不是愛迪生那個年代,坐家裡靈機一動,就發明出個專利,而是需要千人萬人緊密分工,多次試驗,才有一點點進步,如果不幸把技術方向走錯了,還白搭大量的時間金錢;第二個辦法省事,拿來主義。花錢引進或者去偷,這辦法來的快,來的容易,但技術這玩意不是珠寶首飾,到誰兜裡就是誰的,偷只能偷一時,偷不了一輩子,最終還是要靠自己。
那麼如何擁有自己的技術呢?也是兩個辦法,興辦教育培養人才;加大技術投資。
歸根到底,生產做的好不好,還是人的問題。
至於分配,等會再說!
韓國面積狹小,資源有限,交通不便,既沒有工業發展所需要的石油,金屬,也沒有做燃料的煤炭天然氣,大多數工業資源需要進口。除此以外,北邊的兄弟還虎視眈眈,隨時想要咬他一口。
怎麼看,都是窮國的標準樣板,但就是這麼一個四六不著的半島國家,卻用短短几十年時間,發展成為人均GDP超過3萬美元,整體規模力壓俄羅斯的世界第十一大經濟體。
韓國能有今天的成就,主要靠三個方面:
(1)美國援助
南北分治後,北朝的日子遠遠好於南朝,上世紀60年代,在蘇聯的幫助下,北朝早早過上了米飯加肉湯的美好生活,而南朝還在為了吃飽穿暖鬧騰不休,絲毫感覺不到自由社會的溫暖,這一現狀讓美國大為光火,認定再這麼發展下去,不等北朝進攻,南朝就主動投降了,於是慷慨撒錢,協助南朝發展經濟。
據統計,1945年-1970年美國對韓援助總額為37.87億美元,國際社會其他援助為6.26億美元,兩者共計44.13億美元。44億美元放在今天,連個省級首富都算不上,但在當時可是一筆鉅款,讓一窮二白的韓國得到了急需的啟動資金。
錢很重要,但韓國更需要的是自主造錢的能力,美國當然懂這個道理,在援助資金的同時,還提供了大量的技術援助,並無償轉讓了許多技術。
許多人諷刺國內汽車抄襲國外品牌,殊不知韓國許多產品就是靠抄襲起家,現代就是個例子,早期造車,誰的都抄,這是後發工業國家的通病,也是必由之路,任何創新都是從模仿開始,彎道超車、跨越式發展,那都是騙小孩子的玩笑話。
有錢有技術,韓國的工業從無到有,開始發展。時至今日許多韓國大企業,都起家於美國的援助。
除此以外,美國在半島的駐軍還給韓國帶來了一項隱形福利,那便是不需要過分擔心國家安全,這就省去了大筆軍費開支,對於經濟起飛階段的韓國,至關重要。
(2)宏觀調控,埋頭苦幹
朴正熙上臺後,韓國政治趨於穩定,韓國政府出臺了一系列刺激經濟發展的方針政策,最具影響力的莫過於若干個“五年計劃”。
不要以為只有社會主義國家才有計劃經濟,計劃和市場都是手段,後發國家要想追趕發達國家,光靠市場經濟自由發育是遠遠不夠的,即便能夠發展,也因為資本的短期逐利屬性變得難以掌控。朴正熙深刻理解這一點,所以從一開始就從頂層設計方面做到高瞻遠矚,將韓國經濟的發展定為外向型,對內通過國家投資扶持,拉動增長,培養核心競爭力,對外大力出口,賺取外匯。
方向確定了,剩下的就是具體執行方案,朴正熙採取了十分務實的國家主義做法,以補貼的形式大力扶持國內大企業,按照美國的標準,這都是違反市場經濟原則的,但對當時的韓國來說,沒有國家的支持,放任自由發展,可能永遠也發展不起來。今時今日韓國的優勢項目,例如鋼鐵、造船、化工、半導體、汽車等,都源於這段時期的國家政策。
而韓國人的苦幹精神,也在這段時間得到了充分發揮,要知道,歐美已經發展了上百年,基礎雄厚,想要迎頭趕上,就要付出代價,比如說別人不想幹的髒活累活,你來幹;別人不想生產的低利潤產品,你來生產。通過生產過程中的學習,努力創新,最終超越對手,成為行業領先者,這是後發國家經濟發展的必由之路,也是唯一的道路,我們現在也正走在這條道路上。
同屬中華文化圈的韓國,是典型的苦幹一族,其吃苦耐勞的精神,甚至在我們之上,經歷幾千年的貧困,一旦看到翻身富裕的機會,哪個人都不願錯過,加之政府對內實行政治高壓政策,避免了國民將過多經歷放在爭鬥上,韓國經濟得到平穩運行。
正確的政策導向,穩定的政治環境,加上底層為了改變命運,不惜一切的努力奮鬥,共同造就了韓國的“漢江奇蹟”。
(3)平穩的政治演變
韓國雖然是美國指導下建立起來的民主國家,但無論是開國的李承晚,還是後來的朴正熙,都是實質上的獨裁者,伴隨他們的集中精力辦大事的政治制度,能夠有效調配資源,確立方向,避免爭議帶來的浪費,對於國家早期的發展是十分有利的,但隨著經濟的發展,其死板僵化的弊端也逐漸暴露出來。
但韓國的國運還不錯,雖然出現了“光州慘案”以及軍人政變上臺等嚴重的政治危機,卻也最終完成了政治上的轉變,1987年盧泰愚頒佈《6·29宣言》,開啟了韓國的民主化之門,1988年漢城奧運會的召開,打開了韓國現代化的新局面。
為什麼要把這一部分單獨羅列出來,這就要回到前文說的經濟發展第三個主要因素:分配。
眾所周知,任何一個經濟體,在經歷了開始階段的高速發展以後,都會逐漸減速,這是經濟發展的普遍現象,也是必然結果,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例如經濟基數太低、技術模仿帶來的後發紅利耗盡等等,這時候,科技創新、效率提升就成了拉動經濟增長的新引擎。
降下來並不是壞事,關鍵是,降下來以後如何保持經濟繼續發展。
分配的作用就登場了。
分配有幾個作用,第一,有效的分配能夠讓社會各階層共享經濟發展紅利,保持社會安定,拉動社會消費,促進經濟進一步增長;第二,有效的分配能夠調配社會資源,提高資源利用率,避免浪費。
打個比方,就好比一個人工作很繁忙,時間排的滿滿的,但還是忙不完,這時候,就要從時間安排上想辦法了,怎麼樣合理安排時間,才能讓自己保持充足休息的同時,還能做更多事情?
明白這個道理,分配的意義就說清楚了,他不直接創造價值,但能夠促進價值的創造。
韓國的民主化在政治的變革下,實施完成,相當於完成了經濟增長的最後一道難題:社會分配,從此以後,經濟發展邁入良性軌道,再無隱患。
韓國經濟的發展歷程,是世界經濟發展中的一個亮點,不要因為人家規模小,就小看,要知道,國土面積是韓國一百七十倍的俄羅斯都被踩在腳下了,什麼西班牙澳大利亞等老牌強國也被甩開,短短几十年能做到這一步,簡直不可思議。
當然,韓國經濟也不是沒有隱患,例如其外向型經濟容易遭到外部環境的影響,一旦國際經濟形勢變化,其發展必然遭到影響,再比如其工業和製造業規模有限,供應鏈受制於其他國家,除此以外,北方的安全問題始終是韓國的一大隱患,夾在在大國之間的外交關係,也是起起伏伏,但這一切,都無法掩蓋韓國經濟幾十年來取得的進步。
日慕鄉關
1960年以前韓國只是一個漁港和農業產品集散中心,經濟並不發達,也沒什麼工業。
韓國是發達國家,但全國人口加起來也就5000萬出頭,面積也才10萬平方公里,所以船小好調頭。其實經濟起飛主要也就依靠出口和投資。
韓國的經濟和人口幾乎都是集中在以首都首爾為核心的首都圈裡。 首爾市的人口超過1000萬,而以首爾市為核心的韓國首都圈(由首爾、仁川和全部的京畿道以及忠清南道天安市與牙山市還有江原道春川市組成),總人口達2,400萬,而經濟佔比則突破了一半。
地處東亞地區的韓國,是繼日本之後的又一個亞洲發達國家。韓國只用了短短十幾年時間完成了工業化,其中半導體銷售額居世界第1位。這當然和美國扶持關係很大。
三星集團是韓國最大的財閥,其中三星電子是三星財團最大的利潤池,佔了整個三星集團的90%體量。我們都想當然的認為三星電子是韓國的,三星電子的成就是韓國的,但是如果我們看到三星電子的股權結構,我們就會知道三星其實是美國人的。三星電子是在美國的上市公司,三星電子的股份55%是外資,其實大部分是美資,美國華爾街金融資本在控股三星電子,比如花旗銀行和摩根斯坦利。三星電子的發展有棒子的智慧和勤奮,但是與三星電子背後的美國資本扶持密不可分。 韓國和美國有特殊國家關係,以色列和韓國都是美國資本重點扶持的國家,都因為以色列和韓國擔負了美國全球霸權的支點,美國為了維繫支點對美國的忠誠,所以必須在資本、技術和市場上傾力扶持,很多後發國家與韓國、以色列的最大差異就是因為他們不是美國的嫡系殖民地,所以他們很難跳脫中等收入陷阱,而韓國可以的最根本原因就是它是美國的嫡系殖民地,美國給予韓國和以色列的援助是其他後發國家難以企及的。 三星電子和蘋果公司的競爭反映了其背後美國金融資本和工業資本之間的博弈,三星電子背後有美國金融資本撐腰,當然三星電子也得益於美國工業資本的全球分工戰略。
三星電子的股權結構中我們可以看到: 主要股東和相關利益者 15% 國內機構 14% 國內私人 3% 庫存股 12% 外資 55% 我們看到就普通股,其實三星電子已經被美資掌控了,外資控制了三星電子52%的普通股;在享有利潤分配的優先股,三星電子的80%被美資控制了,三星電子豐厚的利潤被美資獲得。 不過韓國政府對三星有極端保護,三星集團在控制韓國政府,反過來韓國政府在保護三星集團,但是我們要看到美國和韓國的國家關係,三星電子的資本、技術和市場其實都是被美國掌控的,特別是技術和市場,美國給予了三星許多國家無法享受到的低價技術轉移和研發合作,三星電子的世界市場是美國主宰的,所以韓國政府對三星電子的保護是要打折扣的。 【圖片】 我們看到三星集團老闆李氏家族對三星電子的股權並不多,李氏家族和相關利益者的股權才是15%,不過三星集團的其他企業(三星人壽保險、三星火災保險)也對三星電子持股,間接包含了李氏家族對三星電子的持股比重。 李健熙(Kun-Hee Lee 三星集團的掌舵人)的個人股份才是3.43%,他的妻子洪羅喜(Ra-Hee Hong)持股0.74%,他的兒子也是未來的接班人李在鎔(Jae-Yong Lee)持股0.57%。 目前三星電子的最大持股方是國家養老基金持股6.72%,三星人壽保險持股6.56%,這是2014年的股份,記得2012年三星電子最大的持股方是美國花旗銀行持股5.65%(記憶有模糊,可能不準確)。
韓國人的一生一定會經歷五件事,分別是生老病死和三星。韓國是財閥國家,三星、LG、樂天等財閥壟斷了韓國絕大多數資源,韓國政府也重點扶植三星等大公司,以此提高韓國GDP。三星等公司也很爭氣,在國際上具有極強的競爭力。三星倒了,韓國經濟幾乎會徹底崩潰,幾十年內很難翻身。
三星不只是賣手機的,三星旗下的子公司包括三星電子、三星航空、三星物產、三星人壽等80多個,涉及電子、機械、化工、金融等諸多領域,這麼說吧,只要能賺錢,三星幾乎都會涉足。2018年美國《財富》雜誌公佈的世界五百強公司,三星旗下三家子公司位列其中,三星電子以2119億美元的營業額位居12位,比蘋果公司低一位,三星人壽排421名,三星C&T排458名。
三星一共有40多萬名員工,每100個韓國人就有1人在三星公司工作,三星每年的銷售額約為3000億美元左右,約佔韓國GDP的25%。三星電子是三星集團旗下最大的子公司,並且是全產業鏈,屏幕、內存條、芯片等,三星電子都可以自己製造,儘管三星手機在中國的銷量大幅度下降,但是三星手機全世界銷量仍然是第一。三星電子在內存和OLED屏幕方面處於壟斷地位,三星提供了全球70%左右的DRAM內存,30%的NAND存儲芯片,OLED屏幕佔據了整個智能手機市場的61.1%,小尺寸OLED屏幕佔據了93.3%的市場,柔性屏更是佔據了94.2%的市場。
三星營業額佔韓國經濟總量的25%,為韓國提供了大量稅收和工作崗位,如果三星倒下了,韓國會產生大量失業,民眾的福利待遇也會大幅度下降,韓國政府也將面臨倒臺。三星倒了韓國也就倒了,所以韓國不會允許三星倒下,而且三星集團本身能力出眾,在科技領域處於領先地位和壟斷地位,因此可以獲取鉅額利潤。
1938年3月1日,三星前任會長李秉喆以30000韓元在韓國大邱市成立了“三星商會”。李秉喆早期的主要業務是將韓國的乾魚、蔬菜、水果等出口到中國的北京及滿洲里。
1938年3月1日李秉喆在日治朝鮮大邱成立的“三星商會”
1950年代逐步擴展為製糖、製藥、紡織等製造業,並確立為家族制企業。
1951年1月,三星Moolsan(現稱為三星物產)成立。
1953年8月,第一製糖株式會社成立(已經成為一家獨立的公司,並不再隸屬於三星集團)。
1954年9月,第一毛織成立。
1958年2月,收購安國火災與海上保險(於1993年10月更名為三星火災海上保險)。
1963年7月,收購東方生命保險(於1989年7月更名為三星生命保險);收購東花百貨(現稱為新世界百貨,並不再隸屬於三星集團)。
1965年10月,收購世韓造紙(於1968年8月更名為全州造紙,現已經不再隸屬於三星集團);9月,三星開辦中央日報(現已不再隸屬於三星集團);4月,三星文化基金會成立。
1966年5月,成立中央開發(也就是三星Everland)。
1968年11月,成立高麗總醫院(1995年更名為三星江北醫院)。
1969年成立三星電子。1980年代三星電子以賣冰箱為主,1986年時李秉喆成立三星經濟研究所。
1973年8月,公司宣佈了第二個“五年管理計劃”,為這些業務領域制定了目標,並使三星進入造船工業。在此期間,公司還採取步驟,增強公司在世界市場的競爭力,將其製造過程從原材料生產,集成到最終產品生產。
結果,許多新的公司誕生了,其中包括1974年成立的三星重工業,以及三星造船廠(三星收購了Daesung重工株式會社後成立)、1977年成立的三星精密機械株式會社(在1987更名為三星Techwin)。
1978年,三星半導體以及三星電子成為兩個獨立的實體,同時也開始向全球市場提供新產品;4月,三星電子開始出口彩色電視機,三星造船廠成立(在1983年被三星重工業兼併),三星精密化學成立;2月,三星綜合建設成立(在1995年12月被三星物產兼併)。
1982年6月,三星綜合進修學院(人力資源中心) 成立;4月,湖巖美術館開放;2月,三星Lions(專業棒球隊)成立。2006年,三星集團成為全球第35大經濟體。
2010年三星旗下的智能手機將有50%的採取Android操作體系,全面轉投Android這個最火的開源平臺。
2012年6月,三星成為微軟Windows Phone 8的首撥合作OEM廠商;8月24日,三星卻宣佈其全球第一家體驗店在澳大利亞悉尼開張營業。
2013年5月,三星宣佈他們在5G移動通信技術領域的研發工作取得了突破性進展,最高下載速率達到1Gbps……
在1983年12月成功開發出64K DRAM(動態隨機存儲器)VLSI芯片,並因此成為世界半導體產品領導者。
仁川廣域市人口300萬,是韓國第三大城市和第二大港口。仁川地區總產值為697億美元。仁川作為東北亞的中心城市,擁有最先進的大型國際機場。如今,仁川的汽車、鋼鐵、傢俱、玻璃等工業非常發達。此外,仁川在金融、文化、通訊、教育研究及交通等方面取得飛躍發展的充滿活力的城市。從這些城市和三星的歷史和現狀,就可以一窺韓國經濟發展的脈絡,過程,雖然每個城市和企業各有自己的特點,但是大體上可以看出整個韓國經濟發展的過程已經為什麼,有什麼,是什麼。簡單說,美國人就是韓國人的大股東,提供了資金,技術,市場……但是一些韓國大企業在美國的扶持下,逐漸站穩腳跟,積累了資本,技術……2000年8月,三星康寧德國子公司被評為外國人投資企業最佳企業,並慶祝公司成立6週年……
萬里之外AkLzz
韓國真正的經濟起飛是從上世紀70~ 80年代開始的。
我們可以看下面這一個數據圖,韓國經濟在七八十年代才開始飛躍發展。
而經濟增長的發力是有周期的,韓國經濟真正開始顯現態度增長,應該是往前再推10年,也就是上世紀60年代。
1962年到1996年的34年時間中,韓總人均國民生產總值從87美元增長到了10,548美元,34年間增長了超過120倍。
韓國的經濟產業結構在過去的半個世紀中發生了重大的改變,其中最顯著的就是農業在韓國GDP的比重不斷快速下降,如今韓國的農業比重在國民生產經濟中的比例僅僅只有2.3%。
而說到使得韓國經濟有一個如此巨大改變的最大功勞者,可能就有必要提到朴槿惠。
當然並不是說,朴槿惠使得韓國的經濟在過去幾十年間得到了飛速發展,而是她的父親,朴正熙。
在朴正熙之前,韓國屬於經濟的恢復期。
受二戰影響,韓國的經濟遭到嚴重破壞,更是因為朝鮮戰爭之後,恢復中的韓國經濟更是雪上加霜。
但是因為美國通過佔領區救護資金和經濟協助處的支持,向韓國提供了大量的經濟援助,包括糧食救護用品,生活必需品,能源通信設備,建材等經濟援助緩解了物資供應短缺。
同時,韓國本國政府在大韓民國成立之後,就確立了自然資源,國有重要產業國營和消滅封建土地所有制的原則,新成立的政府成功穩定物價,發展農業和這種消費品,按照耕者有其田的原則,韓國開展了土地改革。
dan1在朝鮮戰爭中,韓國的經濟再次遭到摧毀,85%的金屬工業,80%的機械工業,15%的化學品和65%的紡織工業全部遭到破壞,韓國國民物價倍增。
若非是聯合國和美國提供經濟援助和貸款,恐怕韓國政府早已墜入深淵。
而且即便如此,1954年到1957年,韓國出現了年均40的通貨膨脹。
在這種情況下,韓國在實施經濟開發計劃之下,也取得了高速的經濟增長和奠定堅實的經濟發展基礎。
這是後來得以使得韓國經濟高速增長的一個重要前提。
朴正熙時期,飛速崛起
朴正熙通過政變上臺之後,全力發展韓國經濟。
1961年朴正熙上臺,至韓國長達18年之久到1979年,也正是在這一時期出現了所謂的漢江奇蹟。
韓國經濟改變低資產,低生產,低收入的惡性循環。
同時也改變第一產業比重過大的狀態,為二三產業解放勞動力。
為了經濟發展,他將主要決策部門合併成為經濟計劃院,常務副總理制定和實施經濟發展計劃,等同於舉全國之力發展經濟。
同時他將商業銀行進行國有化,組建一批專業化銀行,發展出口導向的外向型經濟取代了以前的進口替代政策。
同時韓國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發展勞動密集型產業,把經濟中心發展到鋼鐵,造船,有色金屬,石油化工,汽車製造,電子產業為重點的資本密集型重化工產業中。
即便從今天來看,這些仍在決定了韓國目前的經濟發展向。
這些政策的成效是顯著的,1962~1979年韓國經濟高出了,年均9.8%的增速,19 65~1980年,韓國絕對貧困人口的比例從40%下降到10%,第一產業比重大幅下降……
朴正熙之後,科技發力
以及後上臺的文人總統金泳三,提出了新經濟發展5年計劃,開始面向21世紀發展,成為發達國家做準備。
1996年韓國成為OPEC的第29個成員國,1997年亞洲經濟危機體現韓國,但是在IMF體制下,金大中政府對企業進行大刀闊斧改革,迅速成長成長成為東亞最早從金融危機中恢復的國家。
21世紀韓國更把發展高科技提升為國家戰略,在2003年後實施第2次科技立國戰略,通過科技創新和產業升級,韓國的電子,汽車和鋼鐵產業實現了新的飛躍。
2006年韓國已經在半導體,手機,液晶顯示器,互聯網普及率,和造船業的競爭力,在Imd科技競爭力排名中世界第一,技術競爭力世界第一,科學競爭力世界第七。
亞洲金融危機出口,韓國的大力發展文化產業,文化產業在韓國政府的扶持下蓬勃發展,形成韓流……
影響東亞,甚至東南亞各國。
2010年,韓國文化產業佔世界文化產業市場的份額為2.2%,全球排名第九,尤其是遊戲產業為重要支柱,是韓國文化產業的出口主力,2012年韓國遊戲產業的出口在韓國文化產業出口總額比重為57%。
總結
由於韓國是出口導向型經濟,我們也就明白,為何這個韓國這樣一個小小的國家,經濟發展如此之巨大。
關於勞動力問題的解決方案,雖然韓國早期大力發展你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是由於韓國始終在不斷去降低第一產業的比重大幅度解放了勞動力,使得更多原本的農業人口成為工人,這也是為什麼雖然國小人少還服兵役,但是韓國仍舊有大量勞動力的原因……
此外,科技文化的發展,對密集勞動力的需求程度也在逐漸變得不那麼飢餓了!
2011年,韓國經濟對外依存度高達113%以上。韓國不僅出口向外,因為韓國國土面積狹小,資源貧乏,所以農產品和工業原料在韓國的進口中也有極大比例。
韓國雖然是一個小國,但由於自己發展的外向型經濟和多次政府主導下的經濟改革,順應歷史變化,和世界潮流,積極加入各種國際經濟組織,努力發展國際貿易。
抓住發展重要各類外向型現代化工業,實現科技戰略,新世紀以來,積極發展高科技和文化產業,使得韓國成功步入發達國家之中……
歷史好奇怪
在二戰後發展起來的國家中,韓國是為數不多的翻越高收入之牆成為發達國家的經濟體,創造了媲美西德“萊茵河奇蹟”的“漢江奇蹟”。
然而在上世紀50年代初,韓國還是一個在貧困線下掙扎的小國,數以百萬的韓國國民在貧困和失業的泥潭中掙扎,短短几十年,就搖身一變成了高收入國家。
韓國經濟高速增長期是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那時“大韓民國”出了一位截止目前都很有爭議的人物———朴正熙。
朴正熙是1961年“軍事政變”上臺,他的前任尹潽善是依靠民眾的街頭運動迫使李承晚辭職就任韓國第二屆總統。他的運氣很糟糕,只幹一年,就被朴正熙的“軍事集團”趕下臺。朴正熙成為“大韓”第三任總統,一直幹了19年到1979年遇刺身亡。
韓國的史書和民坊對朴正熙時代褒貶不一,反對派黨群稱他領導的政府是“軍閥專制的獨裁政府”。可偏偏就是朴正熙的“獨裁”,把韓國帶入經濟發展的快車道。
朴正熙上臺前,韓國的人均收入不到90美元,比北面還要窮苦。朴正熙被槍殺的1979年,韓國人均收入達到了近2900美元翻了32倍。
朴正熙執政後,發展國家經濟為第一要務。政權的高度集中保證了他的政令暢通。外交上依靠美國敦促日本改變對韓態度,這一步現在看來很正確。
日本殖民韓國35年,對韓國的一切瞭如指掌。戰敗後的日子退出韓國,留下的日企變成擺設。那時候韓國回到了“農耕時代”,日本卻因為美國的別有用心放松管制,藉機成為世界經濟強國。急需開拓國外市場,朴正熙政府恰到好處與日本改善關係,擱置歷史發展經濟。兩國各取所需才有了韓國的“漢江奇蹟”。
1965年,韓日建立外交關係,這對韓國經濟發展很重要。《日韓請求權協議》的簽訂,讓日本人投資韓國吃了定心丸。
朴正熙打開國門招商引資,鼓勵國內的民營企業發展外向性經濟,政府從中擔保讓韓國的私企蓬勃發展。朴正熙政府幫扶了一大批私企成為跨國公司,這對當時的韓國經濟發展起了重要作用,同時也埋下了“財閥干政”伏筆。總之,韓國經濟在朴正熙執政期進入了工業化時代,為韓國未來經濟發展奠定了基礎。可以說沒有朴正熙的強權政治,沒有與日本改善關係建立外交關係的高瞻遠矚,或許就沒有今天發達的韓國。
何由之
韓國經濟是怎麼發展起來的?靠的當然是韓國人。人才是生產力發展中最能動的因素,經濟的發展不是坐等靠,終究是靠人的發展而得來的,當然也有外部環境和對機遇的把控。韓國可謂是一個由窮國發展成為發達國家的典型代表,韓國在剛建立時的“家底”在世界上簡直就是貧農的感覺:1948年韓國在半島南部建立,韓國的總面積約為10萬平方公里。韓國的地形是以山地為主,約佔三分之二,平原面積比較狹窄,數塊小型平原主要分佈於南部和西部,比較知名的就是韓國首都所在的漢江平原。韓國的耕地面積約為1.7萬平方公里,韓國2018年的人口約為5100萬,如果從人均耕地的角度來看,韓國是世界人均耕地面積最少的國家之一。韓國農業的稟賦實在談不上好,或者叫很差,由於三面環海,漁業資源豐富,另外現在韓國水稻和薯類能夠做到自給,蛋類和砂糖也能做到自給,其他80%以上的糧食需要進口,另外像牛肉、禽肉、奶類、水果蔬菜等依然需要大量進口。正是因為這樣的原因,所以從歷史到現在,泡菜在韓國一直比較流行,沒辦法,農業資源稀缺。
另外,韓國的礦產資源很少,韓國至今也沒發現啥油田,能夠開發的礦產更少,主要的工業原料(約90%)主要是依賴從國外進口。在1953年,由於戰爭等因素,韓國當時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GNP)只有67美元,可謂窮的冒煙的一個國家,而在2018年韓國的人均GDP已經達到了31000多美元,早已經是發達國家中的一員。那韓國的經濟是如何做到從“醜小鴨”到“白天鵝”的逆襲的呢?這裡不得不提一個人,那就是朴正熙(1917年-1979年),他是韓國曆史上執政時間最長的總統(第5至9屆總統),也是朴槿惠的父親。
朴正熙出生於窮苦人家,自幼好武,有強烈的的愛國思想,後來他從軍,在1959年他擔任了韓軍第6軍管區司令。1961年5月16日凌晨,他率領大約3500名軍人發動了軍事政變控制了當時的首爾,當時的駐韓美軍高層要求當時的韓國總統尹潽善對這場軍事政變鎮壓,在5月17日,美國第八集團軍決定聯合韓國第一野戰軍一起鎮壓這場軍事政變。尹潽善要求當時的韓國軍隊不要自相殘殺,隨後韓國的一部分軍隊開始支持朴正熙,韓軍第一野戰軍司令李翰林中將也被軟禁,駐韓美軍鎮壓的計劃泡湯。朴正熙開始重組韓國政府,取得了執政地位,從1963年到1979年朴正熙一次身亡的這段時間,他一直擔任韓國總統。
當時朴正熙面臨的是一個極度貧窮的韓國,韓國本身的農業資源是極為稀缺的,但是在那個時代,韓國的農業就業人口約佔一半以上,1961年韓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人均GNP)只有82美元。一個國家內部的各個地區一般也有自己的特色產品和比較優勢產品,比如有的地區適合種紅棗,有的地區適合種地瓜等等,通過產業分工,國內貿易也就開始了蓬勃發展,整個財富在整體上也就是相應地增加了。根據經濟學上比較優勢理論,一個國家在國際貿易中也有自己的比較優勢產業,通過積極發展的自己的比較優勢產品,也能促進一個國家經濟的發展。通過不斷摸索,並且結合韓國的本身情況,韓國確定了發展外向型經濟的模式,朴正熙在重視韓國的鄉村發展以及環境的綠化的同時,確立了非均衡發展、政府主導、出口主導的發展戰略。韓國的大企業(財閥)受到大力和重點的扶植,依託大的企業來撬開國際貿易的大門,韓國的大企業也成為了韓國在國際貿易中的“中流砥柱”,湧現出一批大型的跨國企業。如今韓國雖然中小企業在數量上佔90%以上,但是韓國財閥經濟在韓國依然佔有最重要的分量,在2012年韓國十大財團的資產佔到了韓國當年GDP的85%。
朴正熙不僅善於政策刺激,也善於精神鼓動:他提出“對待工人要像對待家人一樣,做工廠的工作要像做自己的事一樣”的口號,大大鼓舞了韓國的工人的生產熱情,也極大地提高了生產效率。到1979年韓國的人均國民生產總值達到了1644美元,韓國成為了一箇中等發達國家。同時韓國也抓住了上個世紀60年代和70年代開始的歐美製造業產業往外轉移的戰略機遇,不斷髮展本國的製造業。韓國在經濟的不斷髮展中也不斷調整,在朴正熙時期,韓國國內市場受到了忽視,過於偏重出口和重工業,在1980年以後韓國也在不斷調整經濟政策。通過不斷的發展,在國際市場上,韓國形成了手機、半導體、電子、汽車、造船等比較優勢產業。
綜合韓國這半個多世紀的經濟發展,我覺得韓國發展經濟有兩大法器,第一就是依靠人的積極性和能動性,第二就是韓國由於國土面積狹小,農業礦產等各種資源比較貧瘠,所以大力發展國際貿易,通過扶植大企業培植和發展在國際上有比較競爭優勢的產業。在2018年,韓國的GDP約為1.6萬億美元,在該年韓國的貨物進口總額約為5352億美元,出口為6048億美元,由此可以看出韓國的進出口經濟在韓國經濟中的比重。在2018年,韓國的經濟總量在全球排名中約為第12位。做個比較,目前全球第三經濟體的日本面積約為37萬多平方公里,全球第四大經濟體的德國面積約35萬多平方公里,兩者在世界大國中的面積並不大,國內市場也不能稱之為巨大,尤其是日本和韓國一樣都是各種資源貧乏,他們對國際貿易都有很深的依賴。比如在2018年日本的貨物進口總額約為7482億美元,出口為7382億美元,德國的貨物進口總額約為12928億美元,出口約為15625億美元。所以,對於這些資源相對貧乏,面積不是太大,不是地大物博的國家來講,發展經濟的一個利器就是國際貿易。
同時韓國還注重自身“品牌”建設,1988年成功舉辦了奧運會,韓國也注重文化發展,近年來韓劇也頗為流行,韓劇表現出的韓國只是藝術化和最光鮮亮麗的一面,其實世界都是現實的,現實的韓國也是競爭壓力很大,蔬菜水果肉類等都不便宜。韓國在經濟發展中也會遇到各種問題,不能過度擴大,也不能刻意貶低。還是那句話,在世界上所有的資源中,只有積極努力的人才是這個世界最核心和最寶貴的的資源。
十三叔看歷史
韓國領土面積10萬多平方公里,人口超過5100萬。韓國是怎樣發展成為經濟強國的?
如果說在亞洲範圍內日本是標準的發達國家,以日本為基線新加坡和韓國也相繼進入了亞洲發達國家水平。韓國是世界20國集團成員之一,他同時也是世界主要的經濟體系。韓國的經濟騰飛不是偶然,在國內他擁有著完善的市場經濟體制。韓國10萬多平方公里的國土面積,僅相當於我國的一個浙江省或是江蘇省面積大小。能夠快速發展成為亞洲的經濟強國和經濟大國,也是其中的因素之一。
二戰之後,日本和韓國都處在破敗之中。但是他們抓住了自我發展的契機,從而在經濟上一下領先於亞洲各國。日本是在上世紀50年代初期美國發動的半島戰爭,美國需要日本作為後勤基地……日本從而在美國的大量投資下經濟迅速得以復甦。而韓國是美國發動的越南戰爭期間,韓國協助美國出兵越南……並且派往近30萬民工做苦力幫助美軍,使得美軍在越南戰爭期間避免了過量的戰爭傷亡。當然作為回報美國在六、七十年代投入鉅額資金幫助韓國國內的經濟建設。
除了美國的鉅額資金幫助,韓國也在走著一條正確的自我發展道路。他首先幫助國內一些大的經濟實體在短的時間內快速騰飛,比如LG集團、三星電子、現代汽車……使得韓國一部分人迅速富裕起來,並且成功的帶動了韓國經濟全面復甦快速發展起來。韓國主要在上世紀70年代崛起,到80年代韓國在亞洲已實現了經濟騰飛。
由於韓國在上世紀70年代經濟的快速發展,從而導致了美國要求韓國開始分擔駐韓美軍的軍費開支。近日特朗普要求韓國在2020年分攤駐韓美軍的50億美元軍費開支,這是之前韓國承擔駐韓美軍的十倍之多。特朗普敢下如此海口,正是看中了韓國經濟強勢的一面……
"水煮老牛"2019.09.22日13:15分發布 圖片來源網絡。
水煮老牛慢火燉
娘呀,看到有人分析這麼多,其實原因很簡單呀。
日韓作為冷戰後對抗社會主義陣營的前沿,是得到了美爹的大力支持的,無論是資本輸入,還是產業轉移。
蘇聯解體,日本崛起,美爹又轉移了汽車,半導體技術給南韓,制衡日本。
中國改革開放,又恰好給韓國提供了傾銷市場。
資本,技術,市場都有了,想不強都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