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食堂宁愿倒剩饭剩菜也不会多给学生?

无悔的辉


其实不管是学校也好,外面打工的饭堂也好,都是一样的。

以前在学校打菜,特别是打肉的时候,打菜的阿姨看着还是很年轻的,打个肉手抖得不行。

其实也有人说过,她会不会对自己孩子也一样的呢,打菜也那么少。我想肯定不是的,因为她的孩子不是全部学生。

也有问过打菜的人,为什么会这样子。

1、每天吃饭的人数不确定,要留着到最后,避免来打饭的人没有得吃。

2、老板规定一天开支那么多。对员工有硬性要求,所以打得都会很少,除非遇到很好的老板,舍得花钱。

3、预留着最后会有一些可以给他们工作人员吃。

4、和人也有关,少数打菜的人,还是挺好的,毕竟也只是少数。


那个小欣欣


中国人吃饭,业务上是吃“面子”,普通人是吃“口味”。

中国人的口味可不是岛国那种大家都吃鱼就能解决掉的,记得刚进大学第一次宿舍人一起吃饭,川菜馆子,还不是很地道的那种,一道宫保鸡丁,浙江人说辣,湖北人说甜,我说菜里没放盐,最后都是勉强吃完的。食堂饭那就更不用说了,一楼是本地口味,二楼是适应各地口味,一年之后我们就全在一楼吃饭了,越是适应各地就越是各种不满、不爽,众口难调。

我相信倒掉饭菜的人在家里大多并不是浪费饭菜的人 ,主观上确实每一年都有一批新生会不断的适应新环境而浪费不少粮食,不过食堂也太不负责了,至少菜要新鲜、放心一点吧,烂菜很多我就不说了,米饭有时夹生、鱼肉一夹都是糊的,各种蛋白质的、补铁的、人身体遗留物的“附加食品”是常事,吃不下倒掉难道就是不应该了?

日本人做饭不一定好吃,但是对饮食的态度一定非常好,物产不丰富造就了对食物尊敬的民风,这点上来说,中国人确实很难会对食物有尊敬的感觉,只会说几句”厨师的手艺真好,这顿我请“、”这家店味道不错啊,下次再来“,而一旦菜不好吃,大多数人还是选择不吃完就走人吧。

我觉得想让中国人节约粮食,这个话题比”如何让中国人不随地吐痰“更难解决,个人素养的提高可以避免道德问题,但口味上的差异却不是这个范畴里的。


功夫零基础学


这个问题让我想到我上中学时的情景:二十三年前,我在我们乡镇的一所中学就读,那时候我们大部分同学在学校寄宿。关于三餐问题:一般是米自己带,菜汤学校有偿提供。记得当年的菜汤是这样卖的:每个学生在放学之后,都拿着一个杯子去学校的食堂去买菜汤,一瓢一毛钱,运气比较好的同学可以多搞到几根菜,一些颜值比较高一些的同学甚至连一些豆腐干也能盛到一些。但颜值严重“欠费”的,像我这种款式往往只能得到非常单纯的汤,菜几乎是舀不到的……中学三年,我比较节俭,一顿饭最多让卖菜汤的阿姨给两瓢汤,大多数我都是花一毛钱就可以凑合了。



因为米是自己带的,米饭是自己用饭盒装生米,自己估计好饭盒中的水量之后,再把自己带有编号的饭盒放到学校食堂的超大型炊具中加热炊熟(可能是学校的炊具不太先进,所有总有一些饭盒里的饭很难炊熟)。当我们上午或者下午放学的时候,食堂里的干饭炊熟了,食堂阿姨也把菜汤搞定了。吃着夹生的干饭和“纯洁无菜”的菜汤,我至今想来胃部都有点隐隐作痛。

当我们吃完饭,把饭盒和杯子拿到食堂门口的水池清洗的时候,发现食堂的几个阿姨正在把菜汤倒入大型的垃圾桶中。那时候我心中就在想:为何食堂的阿姨宁愿倒掉多余的剩汤剩菜,也不会多给我们一些汤和菜?后来,一位同学的一席话打消了我心中的疑团:“其实,一些学校的食堂和周边的一些养猪场形成‘商业合作关系’,这些剩菜剩饭倒在垃圾桶里并非真的浪费掉了,而是让养猪场的个体户过来运走……”

当我考上师范院校之后,我们学校每个月会免费分63元的饭票给学生,拿到饭票的同学,可以在放学之后在学校食堂买到饭菜。师范院校的食堂阿姨可就比中学时代的那些卖菜汤的阿姨要厚道多了——买五毛钱的菜,给非常多的量,有些女生一顿饭只需要花0.8元-1元钱(干饭5毛钱,稀饭3毛钱,菜5毛钱)差不多就把一餐搞定了;一顿1.5元的蛋炒饭,就可以让我们吃得肚子滚圆滚圆的。当然,师范院校也有类似的大型饭桶摆在食堂门口,而一顿饭过后,那些塑料桶里也会装满剩菜剩饭,这到底是为什么呢?


原来,不是所有的师范生都会呆在食堂进餐,有些家庭条件不错的男生把63元的饭票全都送给了班级中自己看得比较顺眼的女生,自己则去学校旁边的饭店吃饭。而学校的食堂因为估计的饭量是全体学生的饭量,这就难免导致饭菜剩余的现象。当然,剩余的饭菜无法“循环使用”,所以也只能倒掉了。

如何避免学校食堂的浪费现象呢?欢迎留言探讨。


微雨润苗


我来谈谈我们县的食堂,我县学生食堂不能外包,由学校经营,只能保本经营,下面我就谈谈我县县城学校和农村学校的食堂经营。

先说说县城学校食堂

我校就是县城中学,有初中也有高中学生。每天中午和晚上有2000多学生吃饭,通校生和住校生都可以刷饭卡吃饭,学生食堂饭菜不能过夜,吃不完的只有倒掉。由于学校自办食堂,坚持保本经营,所以学生饭菜质量比较好。但是,由于通校生人数不是很固定,所以有时候晚上的饭菜的确可能有剩。如果是最后时段去买饭菜的,如果有剩,食堂阿姨就可以给学生多一些菜,不过一般以吃完为原则。多数情况下,最后饭菜卖完了,就卖面🍜给学生,所以一般不会剩饭菜的。

再说我县农村中小学。

农村中小学由于人数就只有200人~500人,每个月交一次餐费,仍然是学校自己经营,不能盈利。农村中小学的学生人数是固定的,所以每天基本不会剩下饭菜的。

题主说的可能是学校将食堂承包出去了。

如果是食堂承包给外面的老板,那么就成了商业行为,就像外面餐馆一样,就是剩得再多也不会给学生多一点。

我个人认为,中小学食堂最好由学校经营,教育局监管,这样质量比外包要好很多。


平淡是真oymlq


你才懒不都这样了。买菜来卖饭的,卖水果的。卖粮食的不都这样。卖电器的,卖衣服的,卖什么玩意儿卖鞋的。还买鞋的人卖不动的,你知道他怎么说。

用剪刀剪血窟窿。唉,我不想听了。卖菜的买水果来卖不完的那叫他拿棍打我垃圾桶都倒了。他们卖西红柿卖不完的应缴塔。心脏都黑化了。

你看看开饭店里到晚上啦,大童小童的网垃圾疼的当我下属道理我都能。我们口口声声说哦,便宜你们都不要不要了,你们都来捡,凭什么就不给你们。他们买白菜都卖不完了,拿罐头砸了。还要卖苹果的,卖不完拿刀削成块块。

诶呀,我早都发现了。一个字宁可倒了也不给你吃。


可可我可我不要可我不


其他学校我不太知道,但是在我们新东方烹饪学校对于食堂管得比较严格,不会出现这种情况的。也可能是我知道的太少。学校食堂的师傅特别在乎学生,是因为有督察办,学生只要一般人问题都会往下查,食堂也是有自己的KPI的。,并不是外包性质的,所以说这种现象可能会很少。


zhoumeng2020


这个问题让人想起了课本里,美国经济危机好多人饿死,还有大量的牛奶被倒掉的情况。


竹林里的小溪水


因为,我国的食堂都是用农事生产才能吃的,如果我们的饭菜不够不能现在就去采的,如果客人等不及了,那又怎么办呢?所以才不会多给学生。


17707303691


没啥奇怪的。

这和资本主义世界爆发经济危机时处理(大量倾倒销毁)库存积压商(产)品的原理如出一辙……

其原因不外乎是费力最少,效果最好呗——


醉心创作


现在的生活水平高了,学校食堂的菜单选择也是多样化,不像我们以前上学,就三个菜,每个菜打一点,饭是自己带米每餐自已弄好交到饭堂阿姨那里,统一饭盒蒸,每天多少学生吃饭,都是一清二楚的,所以菜是一点不剩的,哪像现在每天吃饭人数的流动也比较不稳定,菜量上就可能不好估量,所以先打饭的学生菜量上可能比后面打饭的学生菜量少,这样的话能保证后面来的每个人都有菜有饭,后来人数上少了菜打的打多了也是避免过度浪费,再说了无论怎么样,每个行业都有自己的行规,不然的话社会稳定因素在哪?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