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們那農村酒席是什麼樣的,都有什麼菜?

鄉間小徐


關於農村的酒席,我是純農村的,發表點自己看法:

一、我們老家是四川宜賓的偏遠農村的,我們那個地方酒席,大多以自家院子壩壩席為主,其主要常用菜品如下:

80年代時,那時我還小:

1、葷菜:豬肉(為主)、雞肉或者鴨肉

2、素菜:蘿蔔、白菜、土豆、粉絲或者面、木耳、海帶

備註:那個時候比較貧困,一桌最多8個菜,而且只有一個葷菜,大多僅只有豬肉,(紅燒坨子肉)一般這個菜靠後幾個菜上桌,被譽為貴菜。所以那個時候,我們都喜歡吃酒(吃宴席),這個才來,尤其小孩,大家瘋搶,不到2分鐘,肉全部吃光,大人就最後泡油

3、時代的發展,社會進步,農村生活改善後,現在我們這裡吃席

光葷菜就多了幾種了,比如魚、雞爪、鴨肉、稍微好點的家庭,還配有蝦,部分海鮮品。

素菜也多了很多吃法。以上我們這邊的農村席的菜品。

二、南方福建廣東等地,就是農村席大多以海鮮品清真為主

就算前些年比較貧困時,南方葷菜以魚為主,素菜很少吃綠葉類,如今的常用席菜有

葷菜:鯉魚、鯽魚、蝦類、鮑魚、螃蟹、豬肉類、部分有鱔魚等

素菜:苕皮、粉類、蘿蔔、胡蘿蔔等,一般最後上一個麵食包子饅頭窩窩頭類的,加一些花生湯。

備註:尤其福建這邊吃法,一個菜一個菜上,邊吃邊邊上,吃完的就拆走,不想內地,一吃就直接上滿桌。其實我個人喜歡福建這邊吃法,浪費比較少!

三、北方農村席上的菜品:

結合了內地西南方向的菜品加上南方的還要外,主食,他們少不了麵食!這個就比較簡單理解。

1、北方吃席最講究大吃大喝,北方人豪爽,主味偏鹹口,但是上菜也有講究的,

2、北方出了少不了的麵食味,還有一個重頭戲就是糕點。

以上是我長這麼大,吃到見到的農村的酒席菜品文化情況。總之,隨著農村步入小康,大多農村吃的都是五花八門了,吃的味道和菜品美觀都不遜色五星級酒店,各位夥伴,以後有機會歡迎來宜賓蜀南竹海吃宴席,我是竹海萱萱歡迎你!





鄉知好貨


最少十六個菜,最多20個菜,都是雙數!!


夢軒164581765


我們那辦,紅白,喜事,都是由村裡德高望眾的隊長給出面主持,誰家辦事了,不用找,忙活人自然上,由隊長按排,由年輕的帥哥、美女端盤子,叔叔,阿姨們切菜做飯,能說會道的陪客人,由親屬,和隊裡財物,記帳一一

盤子,碗,桌,凳子,彩條布大棚,外租,帶廚師,一共幾百元搞定。

農村嗎,都養豬,辦事基本都殺豬,或先殺只羊慰勞忙活人。

一般是一桌八個人,十個菜,十全十美,豬臉,豬肘,豬手,獵肝,雞(農村小笨雞),魚,(糖醋魚丿,大蝦,地瓜丸,獅子頭,,一湯(冬瓜,牛肉湯)一一隨吃,隨忝菜,管你吃好,主食、,大米飯,或餅。

酒,啤酒,雪花啤酒,白酒,(純糧低度白酒),讓你放開量喝一一

當然那場面,老少爺們,叔叔阿姨,在彩條布大棚裡,吃的熱火朝天,可謂酒足,飯飽,喜歡哪個味道,再給打包送點,這就是農村的純樸民風。

當然,根據條件來,也有更好的,也有稍差點的。





農村達人224


應該是魚,並且到最後,農村人都求吉利。


謝良清


這個好像沒有什麼固定答案吧!畢竟時代在變,每個家庭的條件也不一樣。也沒有什麼必不可少的菜。

只能說在特定的年代裡,相對而言會有一道菜,非常普遍,以至於到現在我們都印象深刻。

那麼不妨回憶一下我們小時候。坐席的時候都有什麼菜,我說說我們陝西這邊的。


有一道菜都叫東方不敗,知道是什麼菜嗎?當廚子的都知道,就是油炸花生米,因為這道菜基本上都會剩,而剩下來的不會倒掉,收集起來可以重新再上桌,小時候吃這道菜我們都是用手抓的,筷子很難夾到。

還有一道菜叫錢盤子,蒸熟的糯米粉加上白糖做的,上面還有一些配料,比如棗,青紅絲,花生米等,我爸最愛吃的就是這道菜,現在農村也很常見。

當然還有一道菜,小孩們都不愛吃,就是那種又肥又大的豬肉片子,因為太肥了,小孩們都吃不下,現在已經很難見到這到菜了,取而代之的是梅菜扣肉或者粉蒸肉。


還有其他的,比如一些豆芽炒粉條兒,丸子大燴菜,韭黃炒雞蛋。這都是過去的一些菜,並不是很受歡迎。

具有鮮明對比的是,以前的菜有很多是素菜,而現在農村坐席很多都是肉菜,像牛肉,雞肉魚,大蝦等,不過近幾年有一道菜,卻比較火,叫鍋盔夾辣子,這道菜甚至成了壓軸菜。

你們那裡有什麼菜是必不可少的呢?歡迎交流!


鄉村小二哥


我們四川如今的酒席有傳統的老三樣,用醃菜蒸的豬肉,再加上現代的各種炒菜。


y異x鄉r人


大家好,我是高老慢,我來回答這個問題,在我們老家農村,最近一些年,酒席大都是孩子結婚才會張羅的比較盛大。

過去的時候村裡誰家有紅白喜事那都是全村老百姓的事,家家戶戶都會來幫忙。男的幫忙劈柴,搭鍋建灶,結婚一般都是秋收後,當院裡冷,男的們還得搭大棚,這都好幾天之前就得開始準備,女人們就得去幫助給新人做被子,做新衣裳。

結婚的頭兩天,大家就開始忙活菜了,村裡人都會來,幫著殺雞,洗菜,燉肉,家庭條件好的,還會殺頭豬,來款待大家。



東北酒席的菜,那是有講究的,一般條件的家庭,在這一天也會把菜做的“亮堂”,每一桌大概坐10到12人,但上菜一般都是16個菜或者18個菜,16就是要順,18就是要發的意思,也是主人感恩村裡老少爺們的一片心,讓大家都吃好喝好,同時也寓意小兩口和睦和條件越來越好。



這16個菜,一般都會葷素搭配,大菜就是葷菜,一般必備的是燉雞,燉魚,四喜丸子,鍋包肉,紅燒肘子,醬豬蹄,還有東北的酸菜血腸五花肉,醬牛肉,溜肥腸,再來個掛漿拔絲地瓜,芹菜粉,蒜薹炒肉,西紅柿炒雞蛋,尖椒幹豆腐,農村大醬拌涼菜,清蒸大蝦。……


辦這樣的酒席分工明確,有人放桌子擺放桌椅,有人負責發放瓜子糖塊和香菸酒水,有人負責切菜改刀,年輕力壯的負責端菜上菜,有專門的幾個大師傅炒菜,有專門負責燒火的,有專門人負責放炮接新娘的,有張羅事帶著新人敬酒的,那是要多熱鬧有多熱鬧。

酒席期間來的賓客都得喝點酒,喝高興了東北人會划拳,還有唱歌送祝福的,新人挨個桌子敬酒,這是現在,一桌敬一次,以前那一桌有多少個人,新郎新娘得給每個賓客點菸還得挨個敬酒。


酒席過後剩菜會有人打包,親戚鄰居們分別拿回家去吃,過去農村窮,到現在也是這樣,沒有浪費現象。大家一起動手幫著收拾桌子刷碗刷盤子,年輕人就鬧洞房,歲數大的三個一群,五個一夥打撲克,打麻將。玩到晚上再喝一頓,這時候都是比較親近的人,直到深夜才睡去。


第二天甚至第三天,年輕力壯的也會再來幫忙,撤大桌面,撤褲子,撤大棚。這種酒席,也會讓村裡的鄉親們更和睦更融洽。


高老慢


一個雞,一個鴨,一個肘子,一個魚,我婆婆過生還有一雙鴿子,共二十二個菜,其中有三個菜才是小萊,份量還多,所以說過了倒的都不少,其實倒得多心痛,農村人死要面子,但大多數都這樣。還是有人去包席,錢還是差不多,就不累。家頭辦就鬧熱兩三天,大多數都圖個高興。


手機用戶59228813181


你們那的農村酒席是什麼樣的?都有什麼菜?

我是50後,經歷過物資匱乏的年代,家裡一日三餐的飯菜非常簡單,難得有肉吃。因此小時候很喜歡跟著父母去參加親戚朋友的宴請,那裡可以吃到平時難得吃到的菜餚。

那時候農村婚嫁酒席一般是請廚師自己煮,酒席的菜餚規定要有“上四(或五)、下五、四大盤”。



先上“四大盤”:拼盤(花生米和幾種滷製的肉類拼在一起)炒魚片、炒肉片、酸蘿蔔絲。

“上四(或五)”:上四(或五)碗用的是大碗,有捶魚、鳳眼珍珠、肝肺(五花肉燉白菜腐竹)、清燉雞湯(上五的話,會用炸制的肉丸煮的湯)。

“下五”:下五碗用的是稍小一點的碗,有營肉(去皮的五花肉加雞蛋澱粉炸制)、營魚(魚肉加雞蛋澱粉炸制)、扣肉、炸魚頭魚尾、酸菜炒肉。由於大部分人平時都難得吃到這麼好的菜,所以請客的菜餚幾乎吃得所剩無幾,只有炸制營肉、營魚、魚頭魚尾一般會剩下來,每個人發一張草紙,分開來把包回去吃。



吃酒席的時候,四大盤上齊,第一碗菜上桌,就可以開席,開席之前要放開席爆。開席爆一響,所有參加宴席的人才可以動筷子夾菜,喝酒,邊吃菜邊互相敬酒。下五碗的第一碗上桌就可以吃飯,想喝酒的可以開始猜拳。猜拳一般要由東道主先跟坐首席的舅舅發起猜拳,其它桌也可以跟著猜拳。其它酒桌吃完散席了,做舅舅的才可以離席。



農村酒席現在有專人送酒席菜餚,請客的人只要提供場所,送餐的人會連碗筷,桌凳一起送來。東道主準備酒水。酒一般喝白酒,也會準備水酒、紅酒,還會準備飲料、礦泉水。菜餚的碗數沒有變化,質量上有所改變,增加了海鮮的品種,增加了外地購進,平時更少吃到的菜餚,比如(清蒸鱸魚、北京烤鴨、龜類菜餚、海蝦、鮑魚等)減少了土特產的菜餚,比如鳳眼珍珠、營肉、營魚、肝肺等。餐具更漂亮,更大,但裝得沒有這麼滿。剩餘的菜餚有時有一半以上,因為現在的人沒有什麼繁重的體力勞動,平時又吃得好,飯量都不大。剩餘的菜餚,好的(比較好保存的)東道主會打包回去或送人,大部分會倒掉,浪費現象非常嚴重,生活水平提高了,大家也不在乎了。


三酉久


我的老家是河南的!一般結婚辦酒席都是在附近找倆專門做過酒席的大廚,然後在加一個打下手的幾乎就可以開始了。然後大廚們就根據主家提供大致有多少桌客人,開始去買酒席需要的各種菜!我們那一般都是主家找人自己殺豬,客人多的話得需要殺兩三頭,少的話一頭就夠了。在然後就買酒水飲料和香菸了!

到第二天中午就開始迎賓接客了,一早上大廚們就開把忙活了,把雞魚肉比較費工夫的比如整隻雞呀整個魚肘子啊先弄成辦成品吧,到時候加上料一加熱就出鍋了。菜比較好做些吧,都是當時在做也不耽誤的。一般都是在院子裡擺桌子,院子大的擺個十幾張小的擺八張,一個桌子上一般是十八到二十多個菜!一張桌子坐八個人小孩多的坐是個人!我們那辦酒席大致都是這樣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