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恢復留級制,是利大於弊,還是弊大於利?

吳霞體檢及AI教育


當年我讀書的時候就有留級制度,每班都會按照一定的比率進行留級,那時候被留級是一種很丟臉的事情,至於留級之後是不是就能把成績趕上來,那不好說。我曾和留級生一個班過,留級生的成績也就一般,處在中等水平,也有些留級生還是在班級排名墊底,個別留級生留過二三年,都不見成效,後來,因為年齡太大,也就允許讀高一年級了。

現在教育制定不讓留級,有些孩子成績非常不理想,家長就特別想讓孩子留級,認為在學習一年,把知識鞏固一下,會更好。於是,就會想辦法給孩子開休學證明,或者調到其他學校去,就為了留級。

小學的知識,尤其是一二年級,知識點很少,孩子學不好,有多種原因,並不是靠留級,多學一年,就能把成績提高上去的。總之,留級不是讓孩子提高成績的法寶,留級也會讓孩子感到自卑,說不定還會被人嘲笑。


沛澤媽讀心理


我認為國家恢復留級制度是利大於弊。我是從事基礎教學工作的。從我的親身經歷來說,每個孩子智力發展的水平,略有不同。總有那麼幾個孩子,智力發展水平跟不上,大多數的孩子。或者說總有那麼幾個孩子,他們的學習習慣,跟不上年級所需要的學習習慣的要求。如果恢復留級制度。他們需要再等待的時間,停留一段時間。可能他們人生就會發生翻天覆地的變化。當然了,我們國家實行的是九年義務教育,每個孩子的義務教育時間是9年,如果每個孩子都隨便留級,這樣也打亂了國家義務教育的秩序。但從孩子的長遠發展來說,我覺得還是利大於弊。


墨客98


教育恢復留級制,不存在利弊的問題。很多事情不是非利即弊的。

我在讀中學的時候,是允許留級的,而且老師還會勸學習不好的學生留級。我的一名同學被老師勸留級後,感覺自尊心受到挫傷,至今仍然耿耿於懷。

我成為老師的時候,已經不允許留級了,學生學成啥樣也必須繼續跟著學。

如今又允許留級了,不存在好與不好的判斷。

學生是否留級,一般的判斷是語文、數學、外語三大主科學得不好,其它方面未必也差,比如有的學困生學生體育很好,百米總是學校第一,足球也踢的不錯,還有的學生有藝術天賦,簡譜很快就掌握了。

正如加德納多元智能理論所說的那樣,人的發展總是有強項和弱項。

但是沒有哪個家長會因為體育、音樂歷史不好而留級。

說明人們顧忌的還是考試分數。

我瞭解到的情況是,厭學的學生靠課餘時間補課幾乎無效,留級自然可想而知。

另外,留級本身對學生的心理會產生負面作用,這也是不容忽視的。

不是所有學生留級都無效,

應該有個別學生由於疾病或家庭原因,導致學習跟不上,是應該留級的。

最後需要說的是,老師千萬不要把留級當作變相驅逐後進生的手段。


管窺蒼穹


我初中就留過級,怎麼說呢?

我當時是成績實在跟不上去了才留的級,但留級後雖然我這個情況有所好轉,但成績跟的上也是暫時的,到一年後,也就是快初三了,我的成績問題又來了,再加上當初我家又走了個人,這無疑是雪上加霜,然後自那以後,成績徹底上不來了。

從我自身的經歷看,留級雖然有助於成績提高,但終究治標不治本,最主要的還是引導孩子好好學習,讓他們有上進的心,留級並不是長久之計,不僅多浪費一年,相反還對那些成績突出的是種疏忽。因為他們少了一個對手,他們就可以對競爭越來越不在意,從而對那些尖子生停滯不前——他們越來越不在乎學習,對那些留級的來說,除了打擊,就是治標不治本


彩虹六十號


教育恢復留級制,肯定是利大於弊。但目前教育管理模式下不易操作。因為現在中小學校絕大部分是市、縣統一考試,一張考卷決定一切,考核到了校長和學校,也考核到了老師和學生。這試卷出得非常靈活有創意,每個題目都讓人動一下腦筋,就是所教學科老師都不能有把握得滿分,很多學生都考不及格,甚至是考幾分或十幾分。這樣的考試怎麼確定留級的標準呢?

以前的中小學生留級制度,大概是二十世紀七、八十年代,那時候沒有市、縣統考,都是本學校同學科老師出試卷,平時上課講什麼就考什麼,試卷以書本知識為主,自己說了算。絕大部分學生都能考及格(60多分),每班有一、二個,最多有二、三個不及格的學生,那一定是太貪玩調皮或智能差的。留級生的壓力大呀,老師同學異樣看待,家長也抬不起頭,自己也覺不好意思!

現在中小學校之所以不能實行留級制度,是與當前學校考評機制有很大關係。每學年期中、期末市縣統考,絕大部分學生都不及格甚至得幾分或十幾分,那學校各學段幾乎百分之七、八十留級生,那政府還怎麼辦學?

留級制度是利大於弊,應該是大家共識,這個怎麼操作?是一個大的複雜的教育工程,要改革學校考評制度,科學評價學校、校長、老師和學生,要有利於教育長遠發展,有利於培養國家人才……

總之,中小學考試不能讓大部分學生不及格甚至低分,要鼓勵大多數,要實行留級制度,要給予太調皮貪玩的那些學生以必要的懲戒,成績很差,還繼續升級,不以為恥,還滿不在乎!懇請教育主管部門領導,辦人民滿意教育,為國家民族將來著想,多培養出科技、教育、軍事等各方面世界頂尖人才。謝謝能堅持看完此文不怨絮繁的讀者!


安峰閒人


當然是利大於弊,舉一個例子,我們學校的老教師曾經這樣說過“:現在師大剛剛畢業來實習的學生,大部分人的講課水平,知識的熟悉程度完全不如90年代師大,師專實習生的水平,大學不像過去管的那麼嚴了,很多課老師把你放掉了。”


第五閱覽室


我建議在九年義務教育階段,給孩子一次留級的機會,會改變一大批孩子的生命軌跡,為國家多培養出一批人才。

原因是,一,現在小學招生在年齡上存有較大的弊端。比如,八月初生年滿六週歲,和九月初生年滿七週歲的孩子,同時招入一年級,年齡相差整一年的孩子,接受同樣的知識,孩子這個階段的大腦接受能力肯定不一樣,小一歲的孩子學起來會很吃力,很多孩子跟不上學習進度,這也是很多孩子學習不好的主要因素。當然這是泛指,也有特例。

二,有些孩子大腦開發晚,接受知識的能力慢,跟不上正常的學習進度,學習成績落後。

三,有些孩子比較調皮,不知道學習,不願意學習,學習成績不好。這也是孩子成長過程中的一個階段,隨著年齡長大,會改變。

孩子因為這幾種因素,跟不上學習進度,學習成績不好,應該給孩子一個留級機會,不然會誤他們一生。


如意125025957


我也認為恢復留級制利大弊。有些學生由於基礎未打堅實卻升到了上一級,其結果對新課更是學不懂,於是就破罐子破摔,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混到畢業走向社會,無知識無技能無職業則成了三無者。這樣其對社會造成負擔這乃為弊。若讓其留級將未學好的知識重新學一番,這樣基礎知識學紮實了,每上一級則輕鬆了,有可能成為有用之人這就是利。


書藝1713


關於學生留級問題的思考:據我二三十年的教學經驗總結,百分之九十幾的留級生,記憶力差、思維遲鈍或偏激、綜合能力差,創造力更缺乏。因此,留級生對於社會貢獻來說意義不大。再說,任何團體、機構、組織、民族、國家僅需要少數精英,但需要多數普通勞動服務者。


無名之始1


我認為利大於弊,文化課要讓孩子學紮實,將來孩子才能夠有效地報效祖國,否則誤國誤民。孩子小小年令無力就業,早早遊蕩社會,於國於家百害無益。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