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廣州社區防控有六大硬核做法

24日,廣東宣佈新冠肺炎疫情應對級別由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省級一級響應調整為二級響應。

  廣州作為一座千萬級人口規模的超大城市,外來人口占比接近四成,截至目前,廣州全市定點醫療機構未出現院內感染,死亡病人為零,定點集中收治醫院醫護人員零感染,時隔兩天後全市新增病人再次歸零。

  社區是疫情聯防聯控的第一線,也是外防輸入、內防擴散最有效的防線。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國都要充分發揮社區在疫情防控中的阻擊作用,把防控力量向社區下沉,加強社區各項防控措施的落實,使所有社區成為疫情防控的堅強堡壘。

  廣州如何做到“外防輸入,內防擴散”來迎接此次大考?“三人小組”走訪機制、“人防+技防”快速收集數據、在職黨員下沉社區一線、城中村分類施策、對隔離人員上門服務、落地宣傳打通“最後一米”……廣州社區防控六大硬核做法,以繡花般的精細和韌性,織起一張防疫安全網,築牢社區第一線“防火牆”。

  做法1

  首創“三人小組”走訪機制

  入門入戶及時排查社區疫情風險

  “您好!我是都府社區居委會的工作人員,今天再來探體溫,看看有沒有發燒?”1月29日,正月初五的這天上午,越秀區北京街都府社區的“社區力量三人組”再次來到從湖北迴來的社區居民處瞭解情況。人手不足、信息不足、行程未報……為了更加全面地建立市民健康管理臺賬,社區工作人員只能靠人力一步一個腳印走訪摸查。早在1月24日(除夕),越秀區就開展社區“三人小組”入戶走訪工作機制,落實“一人一冊”健康管理。“我們是全省首創街道、公安、社區衛生服務中心的‘三人小組’,每天上門排查,入戶探訪,從年三十到現在,大家都堅守崗位沒有放過假。”都府社區主任鄭江虹稱。

廣州社區防控有六大硬核做法

  “三人小組”模式在全市推開的過程中,廣州各區街社區執行時也因地制宜進行“創新”,如荔灣區衝口街在“三人小組”基礎上加派1名熟悉情況的出租屋管理員,組成“3+1”模式上門。在番禺區大石街,針對居家隔離和醫學觀察的居民,街道按照一戶隔離對象“五個一”模式(即黨員幹部、網格員、出租屋主、社區警力、社區指導醫生各1人)配置隔離工作組,“五人小組”各司其職,與每一戶隔離戶都建立了微信群,跟進具體情況。

  廣州市副市長黎明在廣東省疫情防控新聞發佈會上介紹,為了精準切斷疫情傳播源,廣州市藉助大數據手段,開展疫情發生地來穗人員的健康排查。全市11區組建以街道幹部、社區醫生、民警為主的小分隊進行入戶走訪。“三人小組”的成員角色分明:社區衛生服務中心人員擁有醫療衛生專業知識,負責健康觀察並做好造冊登記;鎮(街)村(居)人員熟悉當地情況,負責向居民做好解釋;公安民警有執法權,若遇到不配合人員有權採取強制措施。

  隨著社區摸查的紮實推進,來自廣州市衛健委的數據顯示,通過監測、排查主動發現的病人,在確診病例中的比例逐漸升高。在疫情最初,新增病例全都是病人自己就醫被發現。到2月初,全市主動排查出來的新冠肺炎患者比例提升到七成多。2月12日以來,100%的新增確診病例都是主動排查發現。

  做法2

  黨建引領疫情防控

  在職黨員下沉社區一線

  隨著疫情防控的深入推進,廣州宣佈全市所有居住小區(村)實施嚴格管理。全市11個區共7295個社區(村),1144個行政村。誰來站崗把關?誰來入戶摸排?這對於任何一個城市來說,都不是一件易事。但是,廣州有一支特殊的隊伍——在職黨員。

  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責任。2月初,廣州市委組織部下發《關於全市各級黨組織和黨員在打贏疫情防控阻擊戰中堅決做到“令行禁止、有呼必應”的通知》,要求全市26萬名在職黨員要服從社區黨組織統一調度,積極協助、指導、幫助社區開展疫情防控工作,主動加入黨員責任區、黨員突擊隊,積極參加社區組織的黨員包片、包戶、包人,廣泛動員群眾、組織群眾、凝聚群眾,築牢群防群治的嚴密防線,成為帶領居民群眾堅決打贏疫情防控的“領頭羊”和“主力軍”。

  作為省市政府所在地,越秀區黨政機關集中,人口稠密,防控壓力較大。全區2500多個黨組織始終戰鬥在防疫一線,動員3萬多名在職黨員支援社區防控工作。以建設街為例,有19個為開放式(可圍蔽)無物管的小區,但社區工作者僅68人。早在1月底,建設街就在全街動員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成立“黨員突擊隊”,按照社區黨組織的統一調度,參與防控工作。截至目前,建設街7支“黨員突擊隊”共約685人,參與服務約2568人次。

  節後返穗人員開始增加,為助力基層疫情防控,作為外來務工人員大區,目前,白雲區2000餘名區直機關在職黨員也已回到社區報到,33名第一書記全部返崗駐村,深入疫情防控一線,針對即將來臨的“返工潮”做好全方位應對。目前,白雲區全區22個鎮街原有的166支村(聯社)黨員突擊隊轉化為疫情防控黨員突擊隊,另發動鎮街機關、社區、“兩新”組織黨員,新成立283個黨員突擊隊,共有13408名黨員參與。發動區直單位在職黨員回社區參與工作,2225人第一時間與社區聯繫、參與活動。

  做法3

  分類施策精準有效

  城中村防疫考驗城市韌性

  廣州城中村眾多,當中外來人口多、人口密度極高、同時實施開放式管理,村民的安全防範意識也相對薄弱。可以說,城中村將社區防控難度提上了新高度,極其考驗城市韌性。面對上述情況,廣州的城中村疫情防控工作採取分類施策,讓“外防輸入”精準有效。

  廣州白雲區三元里街有6000多名湖北籍人員租住,其中5100多人居住在松柏崗社區。今年春節,松柏崗社區有4900多名湖北人回老家探親。隨著節後返工潮的到來,疫情防控難度將大大增加。居住在松柏崗社區的來穗人員大多來自湖北省洪湖市螺山鎮,針對這一特點,三元里街黨工委、辦事處將工作關口前移,發函慰問洪湖市螺山鎮黨委、鎮政府,雙方建立聯防聯控機制,確定聯絡員,建立微信群,互通疫情動態,互換防控經驗,第一時間通報返程情況。通過聯動,三元里街對返穗的湖北籍人員做到心中有數,應對有招。對即將到來的返穗大軍,三元里街建立“街黨工委—社區黨組織—小區黨支部(業務會黨支部)—網格黨小組—‘五長’隊伍—樓(巷)長—黨員突擊隊—社區志願者—社區居民”的疫情防控網絡,重點做好居家隔離人員的生活照料幫扶工作。

  位於海珠區鳳陽街的中大紡織商圈,登記在冊的湖北籍來穗人員有5萬多人。春節前,大部分人返鄉過年。廣東省啟動重大突發公共衛生事件一級響應後,鳳陽街當即與中大國際創新谷紡織產業聯合會、轄內各經濟聯社商量,敲定商圈59個批發市場開市至少推遲到二月下旬後,發出《致準備前往中大紡織商圈及五鳳、鳳和村務工人員的一封信》,讓已返鄉的湖北籍從業人員安心在家等待消息。同時,善待湖北籍人員,在紡織商圈,留下來過年的來穗人員開不了工,短期內沒有收入來源,街道與各聯社及物業方商量,採取減租免租等措施,共渡難關。通過這種分類施策,有效防止返工人員聚集引發疫情的輸入和擴散。

  做法4

  隔離病毒不隔愛

  關注隔離人員需求主動上門服務

  “真的很謝謝你們,特別是在這種緊要關頭,不但沒有歧視我們,還給我們提供這麼多幫助!”這幾天,因從湖北返回需隔離的黃埔區長洲街住戶丁先生在長洲街“一幫一服務隊”的幫助下,終於順利度過了14天的居家隔離期。

廣州社區防控有六大硬核做法

  說起居家隔離,丁先生一開始還有點擔心:居住證到期,需要及時去辦理;一個人獨居,買菜做飯都成問題;從武漢返穗,常常擔心自己染病,心理壓力巨大……然而,丁先生的居家隔離剛一開始,長洲街組織的“一幫一服務隊”就讓他徹底放下了包袱。

  在瞭解其生活需求和困難後,街道根據省公安戶政部門相關指導意見,為丁先生提供了居住證延期簽註服務。生活上,服務隊更是對丁先生做到了大事小事“一個電話搞定”,先後給他送過菜、肉等日常食品。“後來他們探訪次數多了,我還跟他們聊家常,現在我們都已經成為好友了!”

  隔離病毒,但不隔離關愛,特殊時期,廣大社區工作人員儘量將居民的需求想在前面。2月7日晚上,白雲區金沙街金藤社區為社區35戶進行居家隔離的居民送上湯圓,讓他們足不出門也能過上暖心的元宵節。

  在廣州,長洲街、金沙洲街的做法是一種普遍現象,大批基層幹部、在職黨員、志願者到社區,幫隔離人員測體溫、買菜、買藥、倒垃圾、送快遞,做到“有呼必應”。

  與此同時,廣州市調動了社工力量“線上+線下”參與疫情防控。截至2月8日,210個“廣州社工紅棉守護熱線”投入接線服務社工2640人次,累計服務市民66954人次,跟蹤服務的困境人群34425人次。市民政局還發動社會組織提供專業服務。設立應對疫情心理援助熱線,向公眾特別是特殊群體、社區(村)居民提供心理支持、心理疏導服務,預防和減輕心理壓力。

  做法5

  “人防”+“技防”

  技術賦能助力疫情防控阻擊戰

  近一個月以來,通過微信“穗康”小程序預約口罩、查看中籤情況,已成為越來越多廣州市民的“例牌動作”。隨著該小程序的進一步完善,在預約口罩前必須通過“穗康”申報登記近14天離、返穗情況和健康狀況。這也是“穗康”小程序當初“橫空出世”時肩負的一大使命。

  記者瞭解到,以“穗康”四大主要功能之一的“疫情線索上報”為例,首先上報的線索最基本的是要有具體地址,更好的是有人員電話。線索上報後會由政數局進行信息的經過清洗、去重,再分發到基層,由各區的“三人小組”進行線索核查。

  大數據賦能疫情防控,讓“穗康”小程序發揮著大作用。隨著復工復產的來臨,廣州迎來一大批外地抵穗人員。2月20日,天河區率先試點上線“穗康碼”電子健康通行證,該區居民和擬返穗人員可通過“穗康”微信小程序“我的穗康碼”模塊自行填報健康信息,獲取個人“穗康碼”,作為疫情期間電子健康通行證,在全市範圍內互信共享使用。在這背後,不為人知的是,穗康小程序從確定方案到上線,前後不到三天,很好地詮釋了“廣州速度”,穗康第一天上線,點擊量就達到1.7億次。

  而在荔灣區南源街荔港南灣社區,如今每一棟居民樓下,都張貼了一張小小的二維碼,街道工作人員巡查時,只要拿出手機一掃,樓內哪些房屋是出租屋,居住人員的基本情況,房東、物業的聯繫方式等,均可一目瞭然。“我們不再需要每次巡查都帶著紙質材料核對。”南源街來穗人員和出租屋服務管理中心荔港南灣網格員李湛亮高興地表示,現在他們每天的巡查效率大幅提升。“電子化的手段上來了,我們需要專人帶路、詢問的情況也減少了,這樣既提升了效率,也最大限度地避免了人員接觸,降低了感染風險。利用數字化的新管理模式,我們可以更好地打贏疫情攻堅戰。”

  “人防”+“技防”,讓廣州在社區疫情防控中有了制勝的精準武器。

  做法6

  宣傳入門入戶

  打通社區“最後一米”

  “近期請您少出門,勤洗手,出門務必戴口罩。大家同心協力戰勝疫情!”“正在珠江大道步行,穿黑色上衣藍色牛仔褲的這位朋友,我們是珠江街網格中心,正在進行防疫巡查,現發現你未戴口罩,疫情期間請你把口罩戴好才上街,謝謝你的配合!”……這些防疫宣傳話語和提醒從天上飄來,不少市民在家中或外出的時候都可聽見。防疫期間,天河區、南沙區的街道社區都運用了無人機喊話,這種新奇的防疫宣傳方式,效果相當不錯。

廣州社區防控有六大硬核做法

  在廣州,既有大量外來人口聚集的城中村,又有人口密度極高的高檔社區。如何讓防疫知識走向千家萬戶,基層工作人員可謂絞盡腦汁:創新各種宣傳形式,讓社區防疫宣傳“戰術”跟得上潮流、接得了地氣,如通過抖音短視頻實現“潮”傳播,將防控工作做得更細緻、到位。

  在天河鳳凰街轄內居民群眾的手機裡,經常會飄來一段段抗擊新冠肺炎的客家山歌。原來,鳳凰街根據轄內戶籍居民大多屬於客家人的實際情況,組織轄內的山歌愛好者等創作、錄製疫情防控客家山歌小視頻《眾志成城抗疫情》《雨後太陽會出來》等,將疫情防控的內容巧妙融入,小視頻短小精悍,歌詞通俗易懂。從化區錄製本地白話、本地客家話、呂田話三個版本的防疫宣傳視頻,用街坊最熟悉的口音解讀防疫知識。

  此外,海珠區鳳陽街還製作《鳳陽防疫disco》,用幽默有趣的歌曲形式向大家傳遞中大紡織商圈、康樂村、鷺江村的現狀,並宣傳防疫知識,獲得市民熱贊。

  南沙區欖核鎮發動鎮內資源創制順口溜、快板、打油詩等宣傳廣播語音,每天用方言在村級黨建大喇叭裡廣播。南沙街坊說:“喇叭的聲音響亮親切接地氣,老遠就能聽見,效果很不錯。”

  廣州各區積極開展的疫情防控宣傳工作,不斷創新宣傳形式,通過創作老百姓喜聞樂見、通俗易懂、接地氣的宣傳,入門入戶,打通了社區防控的“最後一米”。

  專家點評

  中共廣州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黃麗華教授:

  社區重要性在這場防疫戰中得到充分體現

  “疫情防控是一場人民戰爭,必須緊緊依靠人民群眾,其中非常關鍵的一點就是要把社區這道防線守嚴守牢。”中共廣州市委黨校公共管理教研部主任黃麗華教授指出,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的戰爭中,社區的重要性得到了充分體現。

  “我們可以看到,‘三人小組’入戶走訪工作機制,是為了適應突發事件應急管理對回應效率的需求而建立的響應機制,通過高度整合街道、公安、衛生等不同體系的管理服務力量,將在常態管理中呈碎片化狀態的條塊關係,轉變為應急管理狀態下一體化的工作流程,在問題發現與問題處置之間實現了無縫隙聯結,可以讓不同部門不再各管一攤、多頭指揮,而是形成系統合力,壓縮工作流程,有利於突發緊急情況的即時溝通處置,提高了響應效率。”

  黃麗華指出,在職黨員下沉社區參與一線防控工作,一方面,作為應急機制,有效推動工作力量下沉,根據社區疫情防控工作的實際需求,統籌公務員和黨員幹部,進一步充實社區防控力量,切實為社區分擔工作壓力、解決實際問題。另一方面,這也反映了廣州市構建“令行禁止,有呼必應”基層黨建工作格局所取得的成效。“近年來,廣州市加強黨建對基層治理的引領作用,以構建共建共治共享的社會治理格局為目標,大力推動在職黨員到社區報到,提高了在職黨員參與社區服務的自覺性,充分發揮了黨員在基層治理中的作用,在基層治理能力和水平方面有顯著提升。從這次疫情防控過程來看,公務員及在職黨員進社區為基層治理起到了很好的‘保駕護航’作用,在今後的基層治理中還要不斷優化公務員及在職黨員進社區的機制,這也是完善‘不忘初心、牢記使命’長效機制的重要內容。”

(來源:2月25日《信息時報》第A4/5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