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苏先生读史|薛福成: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工商业的发起者


苏先生读史|薛福成: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工商业的发起者


薛福成(1838年4月12日—1894年7月21日),出生于书香门第、官宦之家。近代散文家、外交家、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资本主义工商业的发起者。

自幼即受时代影响,广览博学,致力经世实学,不做诗赋,不习小楷,对八股尤为轻视。


苏先生读史|薛福成: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工商业的发起者


薛福成一生撰述甚丰,著有《庸庵文编》四卷、《续编》二卷、《外编》四卷、《庸庵海外文编》、《筹洋刍议》十四卷、《出使四国日记》六卷、《续刻》、《庸庵笔记》、《出使奏疏》二卷、《出使公牍》十卷等书。

1838年4月12日,薛福成出生在无锡宾雁里一个书香门第 。父亲薛湘,本以举人身份充任官学教谕十二年,1847年因得中进士,便到镇江当府学教授。

薛湘特别擅长八股文的写作,其文章风格独特,时人称“薛调”。后升任湖南安福县令。薛福成的母亲顾氏,因丈夫长年在外,便担当起家庭的重任,她操持家政,孝敬公婆,爱护子女,善待邻里,是位典型的贤妻良母。

1850年,薛福成全家都到了镇江,与父亲团聚,12岁的薛福成便在镇江府学署苦读八股文章。年幼的他心中的梦想就是中秀才、成举人、中进士、点翰林,在科举道路上不断拼搏。

第二年,父亲离开镇江到湖南安福县任县令,薛福成和母亲、姐姐、哥哥、弟弟又回到无锡家乡。

面对着内忧外患的局势,在社会上掀起一股讲救经世实学的新风,薛福成慨然立志,致力于研究经世实学,以备国家有朝一日用人之需。

一方面准备考试,另一方面研究中国两千年来成败兴废的原因,研究兵法、战阵、天文、阴阳、地理形势。


苏先生读史|薛福成: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工商业的发起者


1858年春,他与弟弟薛福保双双考中秀才,在北京任工部员外郎的大哥薛福辰回无锡探亲,薛福成便与薛福辰一起到湖南看望父亲,不久,父亲因病去世,兄弟俩忙着处理父亲的后事。

1860年春,无锡已为太平军占领,母亲带着家人已离乡逃难,伯母一家则死于变乱。长兄薛福辰又被太平军抓住,后被释放出来。

兄弟赶到苏北宝应的东乡才找 到了离散的家人。父亲病死,家庭遭难,接二连三的变故使薛福成真正感受了社会动荡乱离之苦。

英法联军火烧圆明园,攻入北京城,咸丰帝仓皇逃出皇宫,奔往热河,列强签订了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深重的困难,使薛福成忧心如焚。薛福成更觉得必须读书砺志,具备真才实学,以便挽回那令人震眩的时变。


苏先生读史|薛福成: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工商业的发起者


1865年,清廷命两江总督曾国藩指挥湘军北上剿捻。曾国藩是向西方学习船坚炮利的洋务派的代表人物,被朝野视为“晚清中兴四大名臣”之一。

曾国藩率军北上剿捻,沿途遍贴了招纳贤才的榜文。薛福成于是将自己多年来社会问题的思考与解决社会危机的办法细细道来,写下了一万多字的《上曾侯书》,集中写成了“养人才、广垦田、兴屯政、治捻寇、澄吏治、厚民生、筹海防、挽时变”的八条对策。

当曾国藩的座船沿运河途经宝应时,他由大哥薛福辰陪同,冒着风雨谒见曾国藩,将万言书恭恭敬敬地递上去。曾国藩读了他的上书,赞赏不已,立即延揽薛福成为自己的幕僚。从此薛福成跟着曾国藩走南闯北,与一群才华横溢胸怀大志的幕僚朝夕晤谈。曾国藩酷爱围棋,每日清晨, 都要请有相同嗜好的薛福成与之对弈,不但切磋棋艺,更注意交流对诸如“兵事、饷事、吏事、文事”等军国大计的种种设想。

七年下来,薛福成成为五品候补同知(候补知州,不是实职)。


苏先生读史|薛福成: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工商业的发起者


1872年3月12日,曾国藩在南京病死,幕僚们各奔东西,薛福成因资历尚浅,也没有显示过人的才学,又没有靠山,所以未被朝廷录用。这样,薛福成只能将一腔抱负暂且收起,在帮助曾国藩的长子料理完丧事后,便雇了两辆马车,载着自己珍爱的书籍和文稿,径向苏州驶去。

1874年底,同治帝病故,四岁的光绪帝载湉登基。薛福成遂应诏陈言,挥笔疾书,将自己为补救时弊、变通旧法的对策,概括成“治平六策”和“海防密议十条”,然后将这洋洋洒洒的万言书请丁宝桢转呈。

薛福成的陈言疏,字字意新而确,笔达而圆,事事从浅处、显处着笔,洋洋洒洒、浩浩落落、易晓易行。它在朝廷影响极大,两宫太后面谕军机大臣将陈言疏发给各衙门商议。

薛福成也一夜知名,李鸿章立即延请他加入幕府,薛福成从此成为李鸿章的智囊人物,给李鸿章出谋划策。

在这段长达10年的北洋李幕中,薛福成十分活跃,帮助李鸿章处理了不少棘手的事情,最值得一提的是处理总海防司一职之争。

1879年,担任海关总税务司的英国人赫德装出热心为中国办事的模样,一再给清廷上有关筹建海军的条陈,其目的是要控制中国的海军。清政府决定让赫德兼任总海防司,负责添购舰艇、选用洋将,总管中国的海防。

薛福成便对李鸿章分析不能任命赫德担任总海防司的理由,薛福成认为,只要清朝总理各国事务衙门正式行文通知赫德,表明总海防司这一军事要职十分重要,要赫德亲赴海滨专司练兵。薛福成料定,贪财成性的赫德在这种选择中决计不肯舍弃总税务司这 一职务而去就任实地操练海军的总海防司的苦差使。朝廷使命赫德为总海防司一事就成了一纸空文。

李鸿章听了连连点头,便叫薛福成起草给清廷的奏折,陈述由赫德兼任总海防司的危险,提出补救之策。朝廷依计行事。中国的海军大权终于没有为外国人所控制。


苏先生读史|薛福成: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工商业的发起者


薛福成的才华卓著,薛福成终于被朝廷实授为四品宁绍台道,从此,他彻底告别了盘桓近二十年的幕府生涯,在晚清政治舞台上一显身手。

1884年,薛福成在进京陛见之后,立即南下赴任。道台是中级地方官员,薛福成出任的宁绍台道,不仅要监察宁波、绍兴、台州三府的官吏,要“备兵防海”,保卫地方安全。

刘秉璋在宁波设立由薛福成负责的海防营务处,凡是巡抚的号令、方略,前线的战守机宜,全部由营务处传递或处理。

1884年8月23日,法国舰队发动突然袭击,击沉了福建水师的七艘兵舰。清廷被迫向法国宣战,中法战争正式开始,紧邻福建的浙江上空战云密布,薛福成进一步加快设防的步骤。

薛福成采取的主要措施是:第一,通过钉桩、沉船,安放水雷来堵塞镇海海口,以防敌舰侵入,对前沿的炮台、工事作进一步的加固和伪装,巩固防务,并迅速完成电报线从宁波架到镇海的工程,使前线与杭州、宁波可以瞬息呼应,指挥便捷。


苏先生读史|薛福成: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工商业的发起者


第二,利用1846年时中英签订的一个保护舟山的旧约来“以夷制夷”,遏制法国对定海的进犯,使法国不能以定海为侵略基地。

薛福成急请朝廷通知英国公使要遵守旧约,反复劝谕宁波的英国领事向英国政府进言,并且由幕僚起草,自己反复修改,写成《英宜遵约保护舟山说》,文章对英国朝野晓之以理,即像英国这样的头号强国必须按照国际公法遵守旧约,同时又动之以利,强调假如法国占据定海,香港的贸易必定会衰落,英国利益大受损害,然后将文章译成英文后,寄往伦敦各个报馆刊登。

经过这番活动,英国朝野果然舆论哗然,纷纷要求履行旧约。英国驻上海总领事也奉政府之命,与法国驻华公使达成了英国不宣布保护舟山以妨碍法国行动,但法国也决不进攻舟山的秘密协议。

由于定海始终在中国手里,没有成为法国的侵略基地,对浙东沿海的防卫成功起了十分重要的作用。第三,以一定的酬报预先雇定上海熟悉甬江水道的四位外国领水员,使他们保证不给法舰领航。

同时将法国在宁波的传教士集中到宁波城北或者迁往上海,派兵保护,暗中监视,清除隐患。薛福成通过实施这些措施,大大提高了浙江的防务水平。

1885年2月底,法国远东舰队头目孤拔亲率军舰四艘,驶向镇海。法国舰队在镇海口外一直停泊了45天,直到中法和谈告成后才退往外洋。在这场中法战争中,法国陆军在越南、台湾等地屡次被中国军队杀得大败,而法国海军起初全歼福建水师、击败南洋水师,气焰甚为嚣张,然而法国舰队却在镇海口屡战不利,损失惨重,遭到了意外的失败,这是薛福成和广大爱国军民尽忠报国、精心筹防、抗击法军创造的佳绩。


苏先生读史|薛福成: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工商业的发起者


薛福成娴熟洋务,关注国际大事。1875年,朝廷在遴选出洋的使节时,洋务派大员丁宝桢、郭嵩焘就先后上疏,保荐薛福成,说他博学多通,识略闳深,精习西洋地势制度,可胜任公使。朝廷对薛福成也更看重了。

1889年5月,薛福成以三品京堂候补的身份担任出使英、法、意、比四国大臣。他与自己精心挑选的随员黄遵宪、许珏、钱恂等人就旅途见闻进行议论,认识到世界之大,认识到香港、新加坡的发展在于洋人善于经营商务,一定要学习西方, 以商务为本,不可闭关独治。

集中精力考察欧洲的社会得失,通过对议院、工厂的考察。起草了给英国外交部的照会,援引国际公法和各国惯例,声明中国有权派遣领事分驻英国属地。

1891年秋天,由薛福成推荐,黄遵宪担任驻新加坡总领事,同时清政府也颁布了几条保护归侨的规定,对于海外华侨,不管出洋已经多久,只要愿意回国谋生置业,一律与内地人民同等看待,绝不允许任何人加以刁难或歧视。

1894年3月,《续议滇缅界务、商务条款》签订不久,薛福成任职期满,1894年5月25日晚,他离开巴黎,径往马赛,登上了归国的轮船。7月1日傍晚终于抵达上海。

薛福成本来就疾病缠身,一路上又饱受红海的酷热和闽洋台风之苦,弄得困顿不堪,所以一到上海就缠绵病榻,7月20日,他忽然感染了流行性疫病,如同雪上加霜,便猝然与世长辞,终年57岁。

任浙江宁绍台道时,于官署之后建崇实书院,后来成为宁波图书馆。鼓励子孙奋发读书,光耀门庭。


苏先生读史|薛福成:洋务运动的主要领导者之一、工商业的发起者


薛福成的《筹洋刍议》触及了早期改良派关注的各个问题,对中国思想界的影响也是极其深远的。

《筹洋刍议》与冯桂芬的《校 庐抗议》,陈虬的《庸言》、郑观应的《盛世危言》等一起,被人们公认为19世纪后叶中国思想理论战线上的重要成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