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武清戰“疫”】直面新冠肺炎病毒的“急先鋒”

新冠肺炎病毒,人人談之色變、避之不及。但在武清有這樣一群人,他們不僅每天都與病毒面對面,還要把它們研究清楚,給出“身份”報告,他們就是武清

區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檢測小組的檢驗員。

馮哲是區疾控中心檢驗科副科長、檢測小組組員,三個月前他剛當上爸爸。今年春節,馮哲最大的願望就是帶孩子回老家過年,但突如其來的疫情讓他改變了選擇。本已提前休假返鄉的他,臘月二十六就趕回單位,把老婆孩子留在了老家。“雖然捨不得,但這裡更需要我,等疫情退了我再回家!”馮哲說到做到,一回到武清,他就把家“搬”到了單位,每天早上一睡醒就鑽進實驗室。

【武清戰“疫”】直面新冠肺炎病毒的“急先鋒”

孫梅青是檢測小組組員,丈夫常年在國外,孩子在老家,一家人只有春節才能短暫團聚。面對來勢洶洶的疫情,孫梅青也選擇了留守,她說:“我的職業決定了我必須留下來,家人也十分支持我的選擇。”

和馮哲、孫梅青一樣,疫情發生以後,區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檢測小組全部9名組員都選擇第一時間回到單位,不分晝夜地投入到病毒檢測工作中。有時工作忙的時候,一天只能休息兩三個小時。實在累得不行了,就在椅子上靠一會兒。大家都說,現在的工作,就是直接在與新冠病毒“拼刺刀”。

【武清戰“疫”】直面新冠肺炎病毒的“急先鋒”

隨著疫情的發展,每天送到實驗室的病毒樣本激增,最多的一天超過130例。原本一次病毒核酸檢測就需要3個小時,如果緊急任務來了,這批還沒檢測完,下一批就要馬上開始,檢測的“接力跑”變成了“馬拉松”。面對激增的工作量,檢測小組組員們都“主動”將進實驗室的時間延長,竭力用最快時間給出結果判定。有一次,已經連續奮戰6個小時的馮哲還在工作,實驗室外的同事發現他身體發晃,眼看就要暈倒。大家趕緊催促他出來休息,換其他人接班。可馮哲擺了擺手,硬是咬著牙完成了整個實驗。“我對自己的身體有信心,況且換人還需要多耗費一套防護服!”

【武清戰“疫”】直面新冠肺炎病毒的“急先鋒”

對於新冠病毒的傳播性和致病性,參加過非典疫情防控、做了幾十年檢測工作的檢測小組組長、檢驗科科長王洪最清楚。每次檢測,組員們都要對病毒樣本進行核酸提取、產物擴增等操作,相當於把病毒中最“毒”的部分提取出來、不斷放大。組員們面對病毒的“千軍萬馬”,被感染的風險也會成倍增加。疫情發生以來,55歲的王洪養成了一個習慣,就是每天守在實驗室外,等著最後一名組員出來他才放心。

“最放心不下的就是我的組員,必須看到他們每個人都狀態良好的出來,我心裡才踏實。”其實,王洪的“不放心”都留給了別人,早已過了進實驗室年紀的王洪,現在一有機會就會進到實驗室,和組員們一起檢測病毒。在得知需要檢測人員支援湖北恩施時,他同樣第一時間報了名:“我的技術沒問題,如果有機會,一定去那裡發揮作用。”

【武清戰“疫”】直面新冠肺炎病毒的“急先鋒”

實驗室是負壓環境,普通人進去,時間一長就會頭暈耳鳴。檢測員們每次進到實驗室都要全副武裝,穿戴好防護服、醫用防護口罩、護目鏡等防護裝備。這些裝備雖然看起來很“酷”,但在這樣的環境下,好比穿著雨衣去蒸桑拿,一輪檢測下來,衣服內外全部溼透,臉上、手臂上都是勒痕,要疼上好久。可是,大家都沒有叫過苦、喊過累,而是打起十二分的精神,與病毒展開一輪又一輪的較量。

為了節省換裝時間,組員們還突發奇想,找了很多過期的防護服,即便在實驗室外也套在身上。這麼做,雖然熱一點、笨重一些,但一旦有需要,脫下“外套”就能上陣,節約很多時間。“我們早一分鐘拿出準確的檢測結果,就能讓確診病人早一分鐘接受治療,也能讓排除的疑似病人早一分鐘安心。”區疾控中心副主任於光平說。

【武清戰“疫”】直面新冠肺炎病毒的“急先鋒”

又是一個凌晨,一天的檢驗工作才剛剛結束。但檢測小組並沒有休息,而是照例緊急集合,總結當天的檢測情況。“每天干到凌晨已經成為一種常態,做好監測的同時我們還要做好總結,為全區下一步的防控工作提供決策建議。”王洪說。從1月25日接收第一份疑似病例樣本以來,區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檢測小組已連續奮戰了整整1個月。截至2月24日,他們累計檢測病例樣本843個,正確率100%。


編後語

直面病毒、“亮劍”拼殺,生死之戰、勇者必勝!區疾控中心疫情防控檢測小組的勇士們衝鋒陷陣,與時間賽跑,與病毒面對面較量,檢測病例樣本“零錯率”體現了他們非凡的智慧和勇氣,無私的奉獻和付出,高度的責任和擔當。從來沒有什麼歲月靜好,只不過有人願意為你負重前行。疫情無情人有情,在這疫情防控的關鍵時刻,讓我們眾志成城、共克時艱,齊心協力打贏這場疫情防控阻擊戰,共同迎接美好春天的到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