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古代人真的分辨不出來“男扮女裝”嗎?

沁新菜菜


古裝劇裡,我們總能看到一些搞笑的鏡頭,比如男主走投無路,於是披上女人的衣服男扮女裝,沒想到這樣的裝扮還真能騙過別人。那麼在古代男扮女裝,真的不會被發現嗎?

唐朝天寶年間,長安的一個戲班子裡湧現出一個美人,此人風姿綽約,且能歌善舞。長安的文人騷客可不是沒有見識的土包子,儘管如此,這些文人們還是被她的美貌所征服,紛紛寫詩寫詞讚美她。然而,這個轟動全城的美人,其實是一個男人,而且不是青春年少的男人,而是一個年過五十歲的老男人。等那些文人騷客知道真相後,居然沒有人惱羞成怒,反而又開始讚歎這位伶人的化妝技藝。

南宋時期,江南也有這樣一位美人,明明是男人,卻偏偏喜歡做女子裝扮。索性這位男子容貌俏麗,姿態也是楚楚動人,平時日常生活也同女子一般,喜歡做針線活。為了生計,這位美人跟著戲班子到處演出,在臺上飾演了一位傾城美人,令臺下的無數男子都看直了眼。有位闊少對他一見鍾情,也不和人打招呼,直接抬著花轎把他搶回了家。等闊少發現這位美嬌娘其實是男兒身後,只能惋惜的悄悄將他送走。

上邊兩位都是屬於顏值高,自帶女裝技巧型,下邊這一位就不同了。根據史料記載,歷史上有這麼一些人,從小就開始裹腳,學習女工,平時都是寡婦裝扮。富裕人家需要教女工,就會僱他們,沒想到這反而是引狼入室。這夥人至少有十幾個,行走在四十五個州之間,見過他們的人不少,但都沒發現他們是男扮女裝。

現在想來,古人分不清男扮女裝也不是什麼稀奇事情,畢竟那個時候的男人有幾個會穿著女裝出門,又有幾個男子會裹腳?想不到,所以也就認不出了。






簡述秘史


一般都是分辨不出來的。

主要有這麼些原因:

在古代,分辨是男是女,通常是通過服飾的差異來區分,而受男尊女卑的思想影響,男女的衣服必須要分開,不可摻雜、逾越,即便是號稱最開放的盛唐,當太平公主著男衣,也被認為是“服妖”。

受這種觀念的影響,人們在潛意識裡都不會認為有人敢女扮男裝,甚至都想不到會有這種情況的發生。

以唐朝為例,當時女子的服裝主要有衫、襖、裙、半臂幾種形式,而男性的服裝主要為袍、衫。當唐朝的人看到一個穿著長袍的人站在他面前,他不會去想著這個人穿上女裝會是怎麼樣子,而是直接認為他是個男的。

還有,古代的一些貴公子,可能是保養的比較好,皮膚可以跟千金小姐差不多,所以見到一些唇紅齒白、身材嬌小的“貴公子”,古代人只能通過他的衣著來辨別。

可能是受北方遊牧民族的影響,也有些女子長的比較“粗狂”,這時女扮男裝,可以達到這樣的效果:“雄兔腳撲朔,雌兔眼迷離;雙兔傍地走,安能辨我是雄雌?”



在一些影視劇,有這麼一個經典(老套)的橋段:發現女子女扮男裝,往往是因為她的帽子被弄掉了,然後頭髮散了,接著就發現了原來她是女扮男裝。

你還別說,這種橋段的設計還是很有依據的:

不是說帽子掉了、頭髮散了,看著有點像女人了,就說是女扮男裝,而是因為男子的束髮方式決定的。古代男子的束髮,即便帽子掉了,只要不用手去拆,頭髮是不會散的;如果頭髮散了,那一定是束髮方式有問題。


金兔歷史


古代有一些女扮男裝的現象,例如巜梁山伯與祝英臺》,祝英臺化作男兒與梁山伯同窗三年,梁山伯居然沒認出來;

又例如花木蘭替父從軍十年,居然騙過了所有的將士;

人們不禁疑惑:這是真的嗎?通過聲音、鬍鬚、上廁所,胸部特徵也能看出來呀!

特別是現在播出的影視劇顯得更假,雖然穿的是男兒裝,但演員的臉那麼白嫰,又沒有鬍鬚、喉節、胸部那麼飽滿,說話的聲音那麼悅耳,是個傻子都能看出是個女扮男裝的"貨",由此得出結論,古代女扮男裝的故事都是假的,完全看得出來。

這裡面有一個影視劇誤導問題:

第一,導演為了讓觀眾知道:這是一出女扮男裝的戲,故意暴露演員的女性特徵,讓觀眾更直觀地瞭解劇情;另外,突出女性穿男裝的美學效果,更能抓住觀眾眼球,提高收視率;

第二,女演員為了求美,以及今後再次出鏡,不會允許化妝師把自己畫得過於男性化;

古代女子如果真想作男身打扮,外人是很難看出來的。她們會從以下幾個方面刻意隱瞞:

第一,風吹日曬,儘量把自已曬黑,讓皮膚變得粗糙。

第二,上廁所不與男人同步,儘量錯開上廁所時間。

第三,說話儘量用後位發音,以顯得低沉渾厚。

第四,舉手投足作男兒氣概。

第五,一旦暴露給個別人發現,動之以情,曉之以理,甚至釆取果斷措施:以死相威協。

至於喉節、鬍鬚等方面就不用說了。年青男人沒鬍鬚,喉節不明顯的也有。相反,有些女人毛髮旺盛,唇毛異常明顯,骨骼也粗大。

(圖片源於網絡,感謝原作者!)





春秋風雲


1:古代人與人之間有一定距離,沒有那麼多的親密動作,所以不容易發現。在古代,受儒家理學等思想的影響,人與人之間的交往是有一套比較規範的禮儀,所以在很多情況下是不能做出太親密的動作的,無論是男男之間亦或是男女之間。因此即使女子女扮男裝,在古代也難以被發現,因為很少有人會有冒犯的動作。同時著裝又是一種社會秩序,表明了權力與身份的地位,不同的地位之間不可以逾越,否則就要受到處罰,正所謂“男女授受不親”,同時在服裝上規定了“男女不通衣裳”。

2:古代普遍男性思維中無女子著男裝意識。同樣是因為一些綱常倫理,大家潛意識裡面都認為不會有人女扮男裝,甚至根本就想不到這種情況會發生。因此當人們看到一個身著長袍的人站在面前的時候,第一個想法絕對不會是去想他穿上女裝的樣子,而是直接認為他是男人。這個不難解釋吧,就算是混裝盛行的今日,你在街上也不會認為你看到的人都是變裝的吧。

3:歷史流傳故事告訴我們,女扮男裝是可行的。在古代,我們知道比較著名的女扮男裝有“梁山伯與祝英臺”“花木蘭代父從軍”等等,這些故事既然在古代可以流傳,這就說明了在古代有一些古人是想到了有人可能有這麼個女扮男裝的情況,而把這個故事記錄下來,這是說明在古人眼裡這種情況是可行的。畢竟如果是一種不可能的情況,又有什麼記載的必要呢?

以上便是我的一些想法,希望對您有所幫助,也歡迎在評論區留言,我們可以進行更深層次的討論。







蘑菇雅說


經常在看古裝劇的時候覺得,編劇是拿觀眾當傻子嗎?這麼明顯的女人怎麼就像男的了?但其實在古代真的女扮男裝是看不出來的。因為古代雖然也有化妝品,但其真實的作用並沒有那麼好,不可能像現在的化妝品一樣,可以畫的水嫩亮白。但對於電視劇來說,像不像男的不重要,只要觀眾覺得好看就可以了,更何況,一個角色如果真的完美的塑造出來,那效果未必就很好,對於電視劇就不要再苛求了,我們還是來說一說真實的男扮女裝吧。

古代的女子都十分的保守,不管年紀多大,有沒有嫁人都是不能隨便出門的。這一點從女子出嫁時就能看出來,就是嫁人都要蒙著一塊紅布,除了自己的丈夫不能給別人看。而在很多男人的心中也不會認為有女人會扮成男人的樣子出來瞎跑。因此,如果他們看見一個長得像女人的男人也只會覺得這個人比較柔和。而且古代對於規矩和制度是有著很嚴格的管理的。女子和男子不能坐在一起,也不能說笑。女子的衣服有女子衣服的穿法,男子的衣服有男子衣服的穿法。要想說從中看出有什麼不一樣的地方真的很難。

另外就是古代不分男女都是長髮及腰,從背面看一個不戴帽子的書生,其實也會有些像是女子。這也就導致了男女的區分困難。因此,古時候的人們往往都是戴著符合自己身份和性別的帽子,用來區分。歷史上男扮女裝最成功的例子就是花木蘭了吧。花木蘭之所以在軍營中生活那麼久還沒有被發現,是因為長期的軍隊生活早就讓她的皮膚變得像是一個男子。可能最初的花木蘭是很柔美的,但那麼長時間的行軍早就將她變得不像是個女子。加上在軍隊裡洗澡是一件很困難的事情,往往要看老天爺給不給面子,因此才能在軍營裡呆那麼久而不被人們發現。

其實現在也有很多的女孩子在剪了短髮後多了一點男生的樣子,更是有很多的男生越長越像女孩子。人之相貌本身就與人的先天發育和心境有關係,相貌醜了一點再加上短髮和偏中性的嗓音,在現在也是很難分出男女的。有時候我們在路上看到一個人穿著中性的服裝,一時很難分辨是男是女,更何況是在那個人人都是長袍加身的古代呢。





榮腦村小榮


要分析分辨出的可能性有多大,我們沒有當時的人來告訴,只能根據史書記載的各種現象來一一分析了。

古代的“男尊女卑”

在古代,社會觀念“男尊女卑”,所以在街上女子應該很少直白的盯著一個男人看,這就大大減少了男扮女裝之人被發現的可能性。如若是男子發現有些異常,若是怕得罪人也是沒有膽子去求證的。


“男扮女裝”的人的身份

如非必要,“男扮女裝”的扮相是很少見的,若是個人喜好,在等級森嚴的古代,一般發生這種情況都會被視為異類,用古人的話說是有礙風化,所以不但個人會小心翼翼的隱藏,就連官府鄉鎮也會為此隱藏。如若是貴族玩樂所致,礙於身份等級,發現了也會當作沒發現,避免惹麻煩。


"女扮男裝"的流行

在唐代,一方面受胡人風氣的影響,胡服的奇特,便於穿脫,方便勞動,一方面在上層貴族中,女子將身著男裝視作一種流行的日常穿搭,也間接推動了民間女子的裝扮潮流。在風氣如此開放的時候,男扮女裝的接受程度應該也會更大一些。


綜上所述,“男扮女裝”被發現的可能性應該是很大的,只不過人民的接受程度和社會制度限制了這種信息的傳播。再不然,若男子長得十分的女相,扮女裝那就全無發現的可能了。


你有什麼看法,歡迎在評論區留言,一起探討!


納蘭伈伈


估計是會比較難發現的。古代生活都比較艱苦,人都比較黑,加上幹活,皮膚其實人人都差不多,。女扮男裝只要這個女的骨架足夠大,那她在那時候就能變成他,因為這體格才是那時男女區別的一個明顯位面了。

女扮男裝多是無奈之舉,最出名的便是花木蘭了。花木蘭家裡沒有男丁,一把年紀的老爹要被準去充軍,這就算不戰死也是回不來的了,於是花木蘭女扮男裝,替父從軍。征戰十餘年,立下赫赫戰功(花木蘭一定很壯,不然立啥功?),凱旋歸鄉。

以下截採自原文,請賞析:

可汗問所欲,木蘭不用尚書郎,願馳千里足,送兒還故鄉。

爺孃聞女來,出郭相扶將;

阿姊聞妹來,當戶理紅妝;

小弟聞姊來,磨刀霍霍向豬羊。

開我東閣門,坐我西閣床,脫我戰時袍,著我舊時裳。

當窗理雲鬢,對鏡貼花黃。

出門看火伴,火伴皆驚忙:同行十二年,不知木蘭是女郎。

這裡描述的是花木蘭凱旋後回京領賞拒絕當官衣錦還鄉的情景,親人們熱情地歡迎她的歸來,她回到自己的閨房,脫下他的戰袍,穿上她的衣裳,梳了個標準女頭髮型,化了個淡妝。這出門讓兄弟們一看,兄弟們都傻了眼,一起打了十二年仗,都看不出這是個女的!

可後續並沒有想象中那麼幸福,據記載,花木蘭回鄉沒兩年便去世了。也許是打仗留下的舊疾;也許是欺君落下了懿旨(她可是領了賞面了聖才回家的,在古代管你是誰,天子最大,而何為欺君,就是你的情況和天子知道的不一樣或者他看不出來你不一樣後來被發現了都算欺君之罪。);當然也有可能又女扮男裝去了。

她為了父親,變成了他。這是孝順的榜樣,俗話百行孝為先,所以她的故事流傳至今,被無數人讚頌。

只是若沒有戰爭,這人世間又該有多麼美好!







每日收藏夾


在古代真的還是分辨不出來,分辨不出來有以下這幾點。

第一點就是在古代的人,各種思想還是很保守的,女扮男裝的事幾乎就沒有考慮過,所以也不會特意去在意或區分。花木蘭倒是個特例,而且上戰場都沒被發現。


第二點就是,古代的富貴家庭裡的公子的皮膚和千金小姐幾乎都差不多,而且在古代你見到一個穿著打扮很清秀的,還留者長髮的,你都很難分辨處男女。第三點就是,在古代男子成年會把頭髮盤起來,然後根據自己的身份地位帶不同的頭飾,所以女子女扮男裝一般都是帶帽子。


歷史看官說


這是一個有兩種答案的回答,一是可以看的出來,二是看的出來。所以思考這個問題主要是看你是從哪方面想的,有多種的想法自己說法來看待這個問題。

       還有就是古代在我們印象中的女子都是大門不出,二門不邁的你應該想她們有沒有必要女扮男裝出門,在古代大戶人家的小姐都是出門有人陪著的。她們出門都是需要待著那種可以遮蓋住自己臉的帽子的,不讓任何人看到自己的長相。

       古代是一個很講究禮法的社會,一般女子都不會出門的,很害怕遇到其他男子衝撞了自己閨中名譽,幾乎都是不出門的,除非一些平民的女子因為迫不得已的才會出門。

在古代,想看出來還的確沒想象中那麼簡單。首先因為古代人的各種思想還是很規範,對於男扮女裝或者女扮男裝的事,古人幾乎就沒有考慮過,所以潛意識裡就沒有做區分的意識,所以很容易接受。其次,古代的貴公子的皮膚真的可以和千金小姐的皮膚很像,所以見到一個唇紅齒白了,身材嬌小的“貴公子”打扮的人站在你面前的時候,作為一個古代人,你是很難分清他是男是女,這個時候你只能根據他的服飾來判斷他的性別。

不過要注意,一定要皮膚比較好的,最起碼不能太差。古代一個五十歲的老漢,如果想裝扮成窈窕淑女,自然也是不太現實的再有,古代女子女扮男裝一般都是戴帽子的。男子成年之後就會把頭盤起來,梳四方髻(滿清之前各個朝代也許不同,但大同小)然後再根據自己的身份地位戴冠、巾幘或者一塊麻布,女性則根據年齡、出嫁與否以及身份梳各種髮髻。


隆乾


想要區分男女主要在膚色、喉結、服飾、外貌等方面。

古代男子科舉考試需要長時間的讀書,做幾年或幾十年的宅男,所以皮膚會顯得白皙與女子區別不大。

現在大家大都學過生物學,知道發育有一個過程,有的男人會喉結明顯一些,有的不太明顯一些。

服飾是最容易改變的,在古代除了一些不能用的只要有錢想穿什麼都可以。

外貌古往今來有多少男人比女人還像女人,總有些長相奇特的存在。在古代男女都是長髮,只要梳髮髻一樣就可以的。

還有一個方面敢女扮男裝的大都屬於比較高級的官宦家族女子,她們長期在閨中待嫁大門不出二門不邁,很少有人認識,即便被認出來了也會被當事人難得糊塗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