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濟南市新媒體產業現狀評判研究

研究單位:文化產業動能轉換與生態系統(山東大學)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

【導讀】本研究報告由文化產業(山東大學)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主任昝勝鋒領銜起草,聯合《創意中國調研報告》編委會、中國文體產業管理創新論壇組委會、濼尚有道文化產業規劃團隊共同完成。文化產業(山東大學)山東省文化科技重點實驗室以前瞻性、創新性研究成果服務中國文化產業高質量發展,始終加強文化科技創新成果的宣傳和推廣,落地服務鄉村振興、新舊動能轉換、黃河流域生態保護與高質量發展等國家重大戰略,陸續發表相關最新研究報告。相關研究報告及互動信息請登錄網站http://www.cslab.sdu.edu.cn。

一、發展成績

近年來,濟南市深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大精神和關於推動媒體融合發展的系列講話精神,深入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市委關於加快媒體融合發展的各項要求部署,堅持以內容建設為根本,不斷鞏固壯大主流宣傳思想文化陣地,以新技術、新產業、新業態、新模式為核心,以知識、技術、信息、數據等新生產要素為支撐,創新生產理念、傳播方式、交互模式,進一步提高全市新媒體產業的競爭力、影響力和傳播力,助力推進濟南市傳統媒體和新興媒體融合發展工作。

優勢業態體系初具雛形。依託數字技術、信息技術、顯示技術,充分整合互聯網、寬帶局域網、無線通信網等渠道,全市初步形成了以網絡視聽、自媒體、短視頻、在線教育等為核心的優勢業態體系,視頻、音頻、語音、知識型信息、專業課程內容全面覆蓋電視、電腦和手機等終端設備。湧現出一批以數字化產品、網絡化傳播、個性化服務為特色的新媒體企業,濟南出版有限責任公司依託數字出版中心,打造齊魯刷刷印POD按需印刷、電化教育綜合平臺等線上線下綜合性經營平臺。何仙姑夫作為中國最早、山東本土成長的短視頻品牌,其推出的貝殼視頻通過良好的內容管理、品牌包裝、商業變現,上線後每月播放量超10億,連續數月穩居短視頻行業榜單前三名。

重大項目建設穩步推進。全市以建設“新媒體之都”為目標導向,充分發揮中國新媒體發展年會永久落戶優勢,集聚新媒體產業優勢資源,持續推進重大項目建設。齊魯融媒產業基地依託高新區軟件開發和大數據技術優勢,目前已入駐孵化涉及新媒體、信息與大數據、人工智能、文化旅遊、培訓教育等領域的27家媒體企業,成為全省第一個面向新媒體產業的孵化器。在建的中國(唐冶)國際新媒體產業園以新媒體服務系統技術研究與工程開發為核心,佈局新媒體展示、孵化創客、技術研發及數據集成等六大中心,努力打造國際複合型新媒體產業園。中國(濟南)新媒體產業園、山東數字傳媒產業園、濟南媒體港新媒體產業孵化器等項目正有序籌備中。

新舊媒體融合逐步深化。全市依託省市兩級臺網資源和貝殼視頻等優勢渠道,實施內容生產和技術研發雙輪驅動,打造涵蓋“內容、渠道、平臺、服務”四位一體的新媒體生態體系。濟南廣播電視臺依託新媒體中心加快推進傳統媒體與新興媒體融合發展,搭建“濟南網”和“無線濟南”兩大新媒體平臺,媒體、政務、電商三大信息技術平臺,聯合微信公眾平臺、騰訊企鵝號、鳳凰號、今日頭條、搜狐號等第三方媒體矩陣,打造地方媒體全新生態。

產業綜合效益日益凸顯。在廣電行業經營狀況整體下滑的大趨勢下,濟南廣播電視臺近年來著力發展新聞客戶端、短視頻、直播等新業務,進一步延伸全媒體產業發展鏈條,營收實現止跌反彈、逆勢增長。一方面結合當前消費熱點,梳理定位細分頻道、頻率、新媒體等資源,消減頻道節目趨同化傾向,提高節目品質、延長產業鏈條,為全市傳統媒體轉型升級提供了路徑參考。另一方面,濟南廣播電視臺依託無線濟南、天下泉城、叮咚FM等APP,打造具有國際視野、與世界接軌的節(欄)目,大力弘揚泉城傳統文化,宣傳濟南國際形象,引導市民提升生活品味和文明素養。

、存在問題

產業規模效益有待提升。全市新媒體產業規模較小,市場主體以中小企業為主,具有核心競爭力的民營傳媒企業尚未形成集群效應。傳統媒體亟待創新發展模式,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相統一。

資源創意轉化有待加強。在點對點、微傳播、碎片化、娛樂化的媒體傳播趨勢下,濟南市特色文化資源、歷史資源、科教資源、人力資源優勢尚未能轉化為新媒體創新優勢,原創精品規模有待增量,精品內容有待提升。

運營開發模式有待創新。傳統媒體戰略轉型意識與有效供給思維亟待強化,中小型新媒體企業與資本市場、技術要素的對接有待加強,融資渠道、產品研發、商業推廣等方面的創新力度不足。

管理體制機制有待優化。傳媒集團傳統條塊分割和區域聯合發展的矛盾較為突出,這一矛盾阻礙了媒體融合發展進程,使得媒體企業難以跨區域尋求更廣泛的市場,限制了信息、媒介、服務的跨區域拓展整合。

三、發展趨勢

媒體產品供給更加精準。伴隨大數據技術的廣泛應用,新媒體傳播對象與用戶畫像更加清晰,信息獲取的視頻化將是未來主流傳播趨勢,視頻類信息產品熱度將繼續保持,並進一步提升信息產品與用戶個性化需求對接精準度。

媒體服務效能穩步提升。在信息公開、輿情應對、政務服務需求不斷升級的背景下,新型溝通機制將加速構建政務新媒體矩陣,體系化建設與社群化運營將會為媒體產業提供大量的產品渠道與效能提升需求。

媒體傳播方式多元互動。媒體受眾的自主觀念意識不斷提高,正從信息被動接收者逐漸轉變成信息的發佈者、選擇者。這將倒逼媒體內容生產環節、推送渠道的迭代升級,並進一步推動以內容、平臺為承載的商業模式創新。


濟南市新媒體產業現狀評判研究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