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你知道八十年代的電影製片廠有哪些,哪些演員出名?

用戶774513997598


那時中國電影真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各大電影製片廠快馬加鞭爭上游,各種題材的電影紛紛上馬,這就給青年演員們提供了展現自己的巨大舞臺

唐國強絕對是當時最紅的青年電影演員之一。他在《南海風雲》、《小花》、《今夜星光燦爛》、《孔雀公主》等一系列優秀影片中擔任男主角,被陳沖取了個“奶油小生”的稱號。

另外還有著名的北影三花——張金玲、李秀明、劉曉慶。是各大電影廠最搶手的熱門演員。他們主演的一系列影片如《大河奔流》、《甜蜜的事業》、《從奴隸到將軍》、《孔雀公主》、《原野》等,都廣受好評八十年代長影廠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電影演員,如宋曉英、遲志強、姜黎黎、傅藝偉、汪寶生、陳國軍、張百爽、林強、寇振海等。

八十年代的上影廠可以說是群星璀璨,不僅有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張瑞芳、孫道臨、秦怡、白楊、仲星火等,還有以向梅為代表的中年演員,以及一大批青年演員:張瑜、郭凱敏、龔雪、達式常、趙靜、吳海燕、馬曉偉、毛永明、陳燁、張芝華、陳鴻梅、劉信義、王偉平、殷亭如、張閩、鄔君梅等。而隨著87版《紅樓夢》的熱播,一批紅樓女兒如陳曉旭、鄧婕等也開始走紅。

張國立

從皇帝到平民,張國立能上能下,能官能民,能古能今,遊刃有餘,戲路可謂寬廣,演技爐火純青! 一個被演員事業耽誤的優秀主持人,說的就是張國立吧!

陳寶國

從《大宅門》到歷史劇《漢武大帝》,再到連續劇《茶館》,陳寶國總是帶著一種純爺們的氣概,偶爾霸氣、偶爾匪氣,但更多的是錚錚的骨氣,讓觀眾們看得痛快淋漓,更讓女性們怦然心動。

周潤發:

70年代末—80年代前期TVB頂級當家小生

電視劇經典代表作:

《上海灘》飾許文強 (1980年)

《火鳳凰》飾倪駿(1982年)(與鄭裕玲、苗僑偉合演)

《千王群英會》飾阿龍(1981年)(與謝賢、汪明荃合演)

《笑傲江湖》飾令狐沖 (1984年)

《新札師兄續集》飾張竟成(1985年)(與梁朝偉、任達華合演)

《家變》 (1977年)(與汪明荃、任達華、石修合演)

《網中人》飾程緯(1979年)(與鄭裕玲、任達華合演)

《鱷魚潭》飾歐陽漢(1981年)(與鄭裕玲、呂良偉合演)

《孤城客》飾柳遲(1982年)

《楊家將》飾呂洞賓(1985年)(與五虎將、鄭裕玲等合演)

《天降財神》飾天日(1983年)(與梁朝偉合演)

《北斗雙雄》飾於凡(1983年)(與梁朝偉、任達華合演)

生日:1955年5月18日

出道及成名經歷:1974年考入TVB第三期藝員訓練班,1976年主演電視劇《狂潮》成名,1980年《上海灘》使周潤發成為一個家喻戶曉的人物。1985年離開TVB,進入影壇發展,後來成為國際巨星

梁朝偉:

80年代TVB頂級當家小生,“五虎將”之一。1984——1989年TVB首席小生,是TVB史上第一個百萬包薪的藝人,很多人亦稱其“五虎首將”

電視劇經典代表作:

《絕代雙驕》飾小魚兒 (1988年)

《新札師兄》飾張偉傑 (共3部 1984、85、87年)

《鹿鼎記》飾韋小寶 (1984年)

《倚天屠龍記》飾張無忌 (1986年)

《俠客行》飾石中玉、石破天 (1989年)

《楊家將》飾楊七郎 (1985年)

《大運河》飾張三郎(即歷史上的“虯髯客”)(1987年)

《天降財神》飾郭克松 (成名作 1983年)

等等

生日:1962年6月27日

出道經歷:1982年考入TVB第十一期藝員訓練班,同年出道


成名經歷:1983年參演電視劇《天降財神》,3月份播出後由新人躋身為當紅小生







演藝生涯簡介:1984年的《新札師兄》讓梁朝偉成為香港家喻戶曉的人物,1988年的《絕代雙驕》更讓梁朝偉成為大陸家喻戶曉的人物。1989年底與TVB滿約,離開TVB轉向影壇發展,碩果累累,現為國際影帝,中國的巨星。

八十年代是個星光璀璨的年代,著名青年演員層出不窮,實在太多了,還有許多遺漏的,歡迎大家補充。


樂笑影觀


八十年代的電影製片廠有哪些?哪些演員出名?

八十年代製片廠有:北京電影製片廠;八一電影製片總廠;上海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等。演員出名的有:

劉曉慶,

生於1951年,重慶涪陵人,1970年畢業於四川音樂學院附屬中學,1971年擔任成都軍區話劇團演員。1980年起成為北京電影製片廠演員,作為演員的劉曉慶,十餘年來先後主演過《小花》《瞧這一家子》《原野》《北國紅豆》《火燒圓明園》《垂簾聽政》《芙蓉鎮》《春桃》《大太監李蓮英》《心靈深處》《無情的情人》《大清炮隊》等多部影片,曾獲得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女配角獎、第十一屆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第七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等,在國內外所得的獎項加起來有18個之多,可謂大陸電影演員之冠。

金鑫,1952年3月出生於上海市。1977年畢業於上海戲劇學院表演系,同年分配到上海人民藝術劇院任話劇演員。1981年他在故事片《路漫漫》中飾演主要角色“朱華”,該片獲1981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他被評為1981年八一電影製片廠最佳男演員。此後他在故事片等片中扮演男主角,其中《布穀催春》和《老闆哥與電妹子》分別榮獲1982年和1984年文化部優秀影片獎。

鞏俐,1987首次被導演張藝謀選中出演抗戰愛情片《紅高粱》中女主角“九兒”,一位能幹的農村婦女,從而正式進入娛樂圈開啟了與第五代導演長達十五年的合作旅程;該片獲得第38屆柏林國際電影節金熊獎,成為華語影壇首部獲得歐洲三大國際電影節最佳影片獎的,且同時獲得了1988年中國電影金雞獎與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影片。

斯琴高娃,1982年因在影片《駱駝祥子》中成功塑造了女主角虎妞的銀幕形象,展現了角色的複雜性格和鮮明色彩,1983年獲第三屆中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女主角獎和第六屆中國電影百花獎最佳女演員獎,後主演影片《似水流年》,於1985年獲第四屆香港電影金像獎最佳女演員獎,是中國電影家協會第一屆理事。

還有張國立,張豐毅,龔雪,陳曉旭等。






影娛自樂


長影廠、八一廠、北影廠和上影廠這4家品牌底蘊厚,知名度更高,在全國範圍內影響力更大;其它幾個西影廠、珠影廠、瀟湘電影廠和峨嵋電影廠

張豐毅:出生年月:1956.09.01 星座:處女座身高:1.82米,代表作《駱駝祥子》《霸王別姬》

張國榮:出生時間:1956年9月12日,暱稱愛稱:十仔 哥哥 榮少,個人身高:1.75米,星座:處女座,逝世時間:2003年4月1日,代表作《胭脂扣》《霸王別姬》

林青霞:1954年11月3日生於臺北,星座:天蠍座,身高:1.68m ,體重:50kg(最重),血型:B型代表作《東方不敗》《窗外》

鐘楚紅:英文名:Cheire Chung,生日:1960年2月16日,星座:水瓶座 ,身高:1.65m ,體重:50kg 代表作《縱橫四海》

秦漢:曾用藝名:康凱、孫戈本名:孫祥鍾 英文名:Chin Han 祖籍:浙江紹興,家庭: 父親是抗日名將孫元良, 代表作《汪洋中的一條船》

王祖賢:星座:水瓶座 ,身高:172CM ,體重:57KG,三圍:85-63-85,代表作《倩女幽魂》

陳曉旭(已離世):代表作《紅樓夢》

陳沖(目前在美國):代表作《小花》

劉曉慶:代表作《小花》

潘虹:代表作《井》

鞏俐:代表作《紅高粱》

周星馳:英文名: Stephen Chow ,出生年月:1962年6月22日,血型:A 型,身高:174釐米,代表作《大話西遊》《功夫》

成龍:英文:Jackie Chan,本名:陳港生、房仕龍,出生日期:1954年4月7日,肖:馬星座:白羊座,血型:AB 身高: 169cm 體重:63kg 嗜好:汽車,緩步跑,代表作《醉拳》《警察故事》

歸亞蕾:出生日期:1944年06月02日,國家或地區:中國臺灣,身高:164 釐米,體重:51 公斤,血型:O ,代表作《家在臺北》《煙雨濛濛》

梁朝偉:英文名稱:TONY LEUNG 生日 1962.6.27 身高:174CM 星座 巨蟹座,代表作《花樣年華》《無間道》

劉德華:英文姓名:Andy Lau,籍貫:廣東新會,出生日期:1961年9月27日,星座:天秤座,生肖:牛,身高:174cm,體重:68kg,血型:AB,代表作《暗戰》《無間道》

周潤發:暱稱:發哥,小馬哥,英文名:Chow Yun fat,生日:1955年5月18日,生肖:未羊,星座:金牛座,身高:1.83米,代表作《縱橫四海》《上海灘》

張曼玉:生日:1964年9月20日,籍貫:上海,身高:169cm,生肖:龍,星座:處女座,血型:O,學歷:中學畢業,代表作:《阮玲玉》《甜蜜蜜》《花樣年華》

梅豔芳:英文名:Anita Mui,生日:1963年10月10日,祭日:2003年12月30日,生肖:兔,身高:170CM,體重:100磅,代表作:《胭脂扣》

李連杰:生日:1963年4月26日,血型: AB型,身高:169cm,體重:65kg,代表作:《黃飛鴻》《少林寺》

……

還有好多,胡軍、范冰冰、李冰冰、孫紅雷、黃曉明、趙薇、陳道明、郭富城、楊紫瓊、章子怡、金城武、葛優等等


影視拳拳


八一電影製片廠出了《白求恩大夫》《狼牙山五壯士》《林海雪原》《烈火真金》

長春電影製片廠 《明天回答你》《士兵與元帥》《大渡河》《媽媽你在哪裡》

我最有記憶的是八一電影製片廠的《閃閃紅星》潘冬子。

出名的有:葛優的爸爸—葛存壯,陳佩斯的爸爸—陳強,劉曉慶,唐國強。






追影逐劇族


八十年代的時候,電影製片廠有:

1. 西安電影製片廠

2. 上海電影製片廠

3. 長春電影製片廠

4. 北京電影製片廠

5. 八一電影製片廠

6. 珠江電影製片廠

7. 峨眉電影製片廠

8. 瀟湘電影製片廠

這八大製片廠都是比較出名的電影製片廠。

八十年代的比較出名的演員我列舉一些:

1. 張曼玉

2. 李若彤

3. 曾華倩

4. 米雪

5. 趙雅芝

6. 李賽鳳

7. 馮寶寶

8. 林青霞

9. 王祖賢

10. 朱茵

11. 周慧敏

12. 關之琳

13. 鄭佩佩

14. 劉曉慶

15. 白楊

16. 白凡

17. 陳寶國

18. 陳道明

19. 陳建飛

20. 陳銳

21. 陳少澤

22. 遲重瑞(這個大家應該沒有不知道的,這就是《西遊記》唐僧的扮演者)

23. 徐敏

24. 楊在葆

25. 張鐵林

26. 唐國強

27. 李連杰







我的主頁更精彩


中國的幾個主要大製片廠本質上沒有區別。

屬於國家一級(其實就是幾個區域性跨省級別的電影廠)故事片廠有以下:

北京電影製片廠

上海電影製片廠

西安電影製片廠

珠江電影製片廠

八一電影製片廠

娥眉電影製片廠

長春電影製片廠

瀟湘電影製片廠

真正要說的,有巨大影響力的還是前面提到的九大電影製片廠,只有這九大廠有自己的簡稱,他們是:

北影

上影

西影

珠影

八一

峨影

長影

瀟湘

其他廠的簡稱只是自己用,沒那麼出名。

當然,各廠的區域性劃分,還是主要發揮了各自的地理區域性優勢,總的說起來,各廠還是有一些特點:

北影:大製作,歷史題材很佔優勢,在首都北京,合拍片也比較多,比如《末代皇帝》。

上影:上海題材,改革題材,手法想對較為自由。

西影:包辦西北題材,第五代的發祥地,《老井》《紅高粱》……西影的地域特點還是比較明顯的。

珠影:廣東題材,和上影一樣,處於改革前沿,手法相對較新。

八一:軍事題材,主旋律。

峨眉:沒什麼太大特點,不過有一些新奇商業片在九十年代初很流行。

長影:主要是主旋律,這就是他的特點。

瀟湘:沒有什麼特點……


多趣影視分享


前段時間,爆火一句網絡語“我胡漢三又回來了”!那這句網絡語最初來源於哪裡,你們知道嗎?

它最初是來源於紅色電影《閃閃紅星》中大漢奸胡漢三的臺詞。

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的不是帥哥,不是美女,而是這位“大漢奸”胡漢三的扮演者——劉江。

劉江,原籍遼陽,1958年,劉江由廣州軍區話劇團調到八一電影製片廠,開始了電影演員生涯。二十多年來,他先後參加了《海鷹》、《回民支隊》、《赤峰號》、《突破烏江》、《鄂爾多斯風暴》、《苦菜花》、《地道戰》、《閃閃的紅星》、《火娃》等十餘部影片的拍攝。成功地塑造了一系列具有鮮明個性的反面人物形象。

大家都知道,那個年代的電影,大多以紅色正劇為主,而容易火的也是些正派演員。而劉江之所以能憑藉反面角色殺出一條血路,正是由於他不輕視任何一個角色的精神,正如他所說:“沒有小角色”。

劉江沒有受過戲劇和電影表演的專門訓練,他之所以能創造出象《赤峰號》中的李艦長、《地道戰》中的湯司令、《閃閃的紅星》中的胡漢三這樣活靈活現的反面人物形象,主要是依靠長期的舞臺實踐和豐富的生活積累。例如,在扮演胡漢三這個角色的時候,他就調動了與這一形象有關的大量生活積累。特別是把他在東北拉鋸戰地區耳聞目睹的還鄉團反攻倒算、燒殺搶掠的暴行,以及在廣西剿匪時抓到的一個用人心泡酒喝的惡霸地主兼土匪的形象,做為塑造人物的依據。從而,使胡漢三這個復辟狂的形象躍然銀幕,給人們留下了極為深刻的印象。

劉江在扮演形形色色反面人物的時候,不僅力戒臉譜化,而且十分注意角色各自的特點,努力做到千人千面。他扮演的《海鷹》中的中正號艦長,和《赤峰號》中的要塞司令,都是國民黨高級軍官,而且兩部影片同時拍攝,弄不好非常容易雷同。但由於劉江對這兩個人物不同的經歷、教養和性格特點做了認真深入的分析,把握住了人物不同的性格基調,結果,同是國民黨軍官,一個趾高氣揚、狡猾陰險,另一個卻老眼昏花、語無倫次,不僅毫無重複雷同之感,而且每一個人物都有自己豐滿的血肉,成為活生生的“這一個”。


週週八卦


八十年代國內比較出門的電影製片廠:

八一電影製片廠他是我國唯一一個軍隊電影製片廠

《路漫漫》—唐國強

《祁連山的回聲》—倪萍

上海電影製片廠

《大橋下面》—張鐵林 龔雪

《巴山夜雨》—吳永剛

長春電影製片廠

《殘雪》—斯琴高娃

《丹鳳朝陽》—餘長春

西安電影製片廠

《愛情與遺產》—韓月喬

香港最出名

邵氏電影製片廠

《賊王之王》—謝賢

《南北少林》—李連杰

嘉禾電影

《快餐車》成龍 洪金寶







不在懷念


過去兩年時間,我看了1000多部老電影,所以對這個問題,還是有發言權的。

八十年代,絕對是中國電影的黃金時期。在這個時期,湧現了一大批有顏值有演技的青年演員。

比如因主演《小花》而聞名全國的劉曉慶、陳沖、唐國強。

陳沖和劉曉慶憑藉電影《小花》和《瞧這一家子》雙雙榮獲第三屆大眾電影百花獎。

唐國強絕對是當時最紅的青年電影演員之一。他在《南海風雲》、《小花》、《今夜星光燦爛》、《孔雀公主》等一系列優秀影片中擔任男主角,被陳沖取了個“奶油小生”的稱號。

另外還有著名的北影三花——張金玲、李秀明、劉曉慶。是各大電影廠最搶手的熱門演員。他們主演的一系列影片如《大河奔流》、《甜蜜的事業》、《從奴隸到將軍》、《孔雀公主》、《原野》等,都廣受好評。

張金玲、李秀明、劉曉慶

那時中國電影真可以說是百花齊放,各大電影製片廠快馬加鞭爭上游,各種題材的電影紛紛上馬,這就給青年演員們提供了展現自己的巨大舞臺。

先從新中國成立的第一家電影製片廠長春電影製片廠開始說起吧。

八十年代長影廠培養了一大批優秀的青年電影演員,如宋曉英、遲志強、姜黎黎、傅藝偉、汪寶生、陳國軍、張百爽、林強、寇振海等。

然後是上影廠。八十年代的上影廠可以說是群星璀璨,不僅有老一輩表演藝術家張瑞芳、孫道臨、秦怡、白楊、仲星火等,還有以向梅為代表的中年演員,以及一大批青年演員:張瑜、郭凱敏、龔雪、達式常、趙靜、吳海燕、馬曉偉、毛永明、陳燁、張芝華、陳鴻梅、劉信義、王偉平、殷亭如、張閩、鄔君梅等。

再說北影廠,女演員當然力捧北影三花,幾乎所有重要影片全部由張金玲李秀明劉曉慶擔當,另外著名青年演員還有張力維、楊海蓮、張國民、張連文、黃小雷等。如今央視春晚小品專業戶蔡明,當時也在北影廠。

還有峨影廠,也匯聚了影后潘虹、女兒國國王朱琳、駱駝祥子的扮演者張豐毅、武松的扮演者朱延平、顏世魁、雷漢,還有87版《紅樓夢》中寶哥哥的扮演者歐陽奮強等。

而八一廠當時有唐國強、斯琴高娃、洪學敏、寶珣、趙娜等當紅演員。

各大藝術院團的許多演員如王馥荔、程曉英、娜仁花、王琴寶、陳以心、韓月喬、譚小燕、陳肖依、麥文燕、任冶湘、張偉欣(李小璐的母親)、龐敏、冷眉、史鍾麒、張小磊、張甲田以及後來在美國以豪放風搏出位的白靈等,也在八十年代當紅明星的行列。

而北京電影學院畢業的崔新琴(趙薇的班主任)、周裡京、方舒、張鐵林、沈丹萍、劉佳、劉冬、李小力、林芳兵、張曉敏等也成為八十年代電影演員的主力軍。

而隨著87版《紅樓夢》的熱播,一批紅樓女兒如陳曉旭、鄧婕等也開始走紅。

八十年代是個星光璀璨的年代,著名青年演員層出不窮,實在太多了,還有許多遺漏的,歡迎大家補充。


車界老司機


如今的中國電影市場,大多數電影都是由民營公司拍攝製作。著名的幾個電影品牌,吳京自己成立了登峰公司,甯浩是壞猴子影業,沈騰還和倆導演哥們開了個西虹市影業呢......這是中國電影市場化發展十幾年後脫穎而出的電影品牌。

而原有的國有電影製片廠模式,如今有點沉寂了。讓我們回顧一下曾經的8大國有電影製片廠創造過的輝煌歲月

長影廠是中國第1家電影廠,最早是日本侵佔東北成立的滿洲電影株式會社,後來被我東北人民解放軍接收,最早是叫東北電影製片廠,最初主要拍攝紀實電影,比如當時東北土改的歷史進程,以及遼瀋戰役的珍貴歷史畫面,東北電影製片廠都進行過拍攝。

解放後,長影廠(東北電影製片廠)作為我國第一個電影製片廠,創造了建國後中國電影多個第一。

東北是共和國長子,長影廠也是中國電影的長子,所以17年期間是長影廠最輝煌的歷史時期。當時新中國剛成立,長影廠拍攝了大量反映革命戰爭題材的電影,經典佳作層出不窮。著名的《白毛女》、《紅孩子》、《英雄兒女》、《上甘嶺》、《董存瑞》、《平原游擊隊》等都是長影廠出品。

2、北京電影製片廠 文藝為主

北影廠解放前就成立,後來和長影廠一樣被人民接收。它的廠標和長影廠一樣,也是工農兵,前面咱們已經說了,北影廠具有很多長影廠的血統。解放後,有大量來自長影廠的職工援建北影廠。

這在當時的歷史背景下非常常見。就比如說當年的高校建設,也是國家一句話,就把某個高校拆分,去到別的城市生根發芽了。畢竟新中國講究“革命一塊磚,哪裡需要哪裡搬”嘛。

當然,北影廠畢竟是北影廠,並沒有發展成為第2個長影廠。

如果說長影廠的傳統是紅色基因,拍攝了大量革命戰爭題材電影,那麼北影廠後來的傳統就是改編文學名著。

在建國以後,北影廠主要拍攝的電影就是將魯迅、茅盾等作家的經典小說改編成電影。比如《祝福》、《林家鋪子》、《青春之歌》、《革命家庭》、《風暴》、《紅旗譜》等。

當然革命題材的電影也是必須要拍的,北影廠60年代拍攝最著名的電影要屬《小兵張嘎》。不過北影廠的革命題材電影和長影廠拍攝電影風格明顯不同,像《小兵張嘎》這樣雖然也是講述革命戰爭,但是不像長影廠電影那麼宏大,而是更有生活氣息。

在文革結束以後,北影廠繼續延續了改編文學名著的傳統,所以大家都說北影打的是文化牌,講究的是書卷氣。80年代北影廠又陸續把魯迅的《傷逝》,老舍的《駱駝祥子》、沈從文的《邊城》,老舍的《茶館》等名著搬上了大銀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