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从这场疫情来看,觉得还是铁饭碗最可靠,大家说呢?

宏常


我的感觉,铁饭碗更像一个紧箍咒。

斯仪,毕业即进入国企,薪酬逐年上升,交通通讯补助、远程补贴、住房补贴、年津贴、过节费……额,每年女孩子还有卫生费一百八十块钱。一开始的时候我满意,父母满意。

十年职场后,哪怕经历这次疫情,我坚持认为国企“铁饭碗”更多时候是束缚。

斯仪去年回家之前,年终奖、一月份工资、春节费用已全部结清,二月份工资我敢保证一上班肯动发放。怎么说呢,对于工资,我从来不用看工资单。

在国企,薪酬体系有一套现成的表格,全国统一,局部地区调整补助。这套表格全公司透明,甚至每年人力资源会有专门的培训,只要岗位定了,级别定了,是你的肯定少不了,各类考核系数由不同人负责,人力资源造表、财务发放,我的主管领导,或者说总经理都不太会关注员工的工资。想涨工资很简单,提高级别就可以。

完全符合铁饭碗的标准。在我们企业一辈子退休的人很多,每年企业还有退休干部活动……

不想跳槽?

大企业难免有大企业病:机构臃肿、流程冗杂、混日子得过且过的员工跟激情四射认真负责的同事差别不明显……

大企业的制度非常完善,凡事讲究流程。事前有计划,要立项,有准备工作;事中有追踪、考核、监督;事后有评价、总结……看起来特别正规科学!

问题来了,事情很急,没有计划,不能组织资源;一件事需要很多领导签批,急死了办事人员只认签批流程不管事情轻重缓急。比如合同用印:先要项目团队签批、然后公司签批,然后再发起用印审批再来一遍签批过程;注意每次签批需要五个以上的领导……然后好容易签完了,印章管理人不在?印章不在?不是人家上班时间……

人员鱼龙混杂,各科室关系……谁是谁的侄子,谁的妻子、某某领导的亲戚……一不小心得罪人了都不知道。比较郁闷的是关系户还容易升职,真不知道哪一天你将面对一个一问三不知的领导。

环境是人的第二老师。很多人变得越来越淡定。是的,是淡定,再紧急的事情都能云淡风轻地面对和处理!

你的能力在市场上是否有竞争力。铁饭碗的稳定性有多久我不知道,但我知道在这样的环境工作得越久,人将越发丧失斗志。

不想、不敢在国企呆下去,我怕自己废了

个人是终生学习拥趸者。我相信职场的前进需要更多地付出,更重要的是更多的成长。

逆水行舟,不进则退,绝不仅仅是口号。每年有成千上万的毕业生涌入职场,他们拥有更旺盛的精力,更加灵活的处理问题的思路,他们学会更先进的知识……却需要更少的薪酬。相对于他们,我不敢说自己一直有竞争力。

百年老店终究是少数,百岁人生确是越发成为可能……市场竞争下没有哪一家店能承诺永久长青,一旦解散倒闭,我不敢认为,自己在这个市场上还有足够的竞争力。

李笑来老师说,七年就是一辈子。他投资、写书、讲课、经商……再想想自己,一辈子在一家单位做了一件事!

不想留有遗憾!

不是说一辈子服务一家企业就不好,日本有很多这样的企业。员工的忠诚度我也认为是一项优秀的品质。

只是,人生,三十年、六十年、一百年,实在是太长了,在这太长的人生里经历过于单调的生活,内心里会不会有一些遗憾?

这个世界很精彩,更多的尝试,更多的行业才是我们能与世界发生链接的方式。

写在最后,国企相对无言还是讲究论资排辈的地方,足够长的工龄更加容易获得岗位上升和薪酬的提高。而这反过来却又成了一道制约。

所谓,机会成本,国企十年职场,给予我的,是束缚,是紧箍咒……我期待自己有一天攒够足够的勇气。

这里是斯仪先生职场笔记,喜欢总结分享。更多交流,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