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提升獼猴桃果實的品質與產量

獼猴桃無公害栽培技術與有機栽培技術,是現代較為先進的新型栽培技術。

通過這兩種栽培技術的運用及病蟲害防治的合理實施,獼猴桃種植生產的果實品質優良,純綠色無汙染,且顯著提升了獼猴桃種植產量,為獼猴桃種植企業創造了更多的經濟效益。詳情如下:

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提升獼猴桃果實的品質與產量

1 獼猴桃無公害栽培技術

1.1 果樹栽培基地選擇

無公害栽培技術應用的最大優勢,是生產的水果產品是純綠色的,沒有任何有害物質。因而,無公害獼猴桃栽培基地的選擇需保證種植區域沒有生態汙染問題,種植土壤的性能、營養以及排水等達到優良水平。果樹栽培基地要選在周圍環境空氣質量良好,水源、土壤沒有汙染的區域。土壤條件要保證土質肥沃、水利設施完善、土壤營養充足、透氣性良好。

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提升獼猴桃果實的品質與產量

1.2 獼猴桃栽培品種優選

應用獼猴桃無公害栽培技術,需因地制宜地優選獼猴桃栽培品種,根據栽培種植地的種植環境特點,選擇適宜種植生長的獼猴桃品種,以促進獼猴桃質量、產量的提升。對於湖南省慈利縣地區的獼猴桃無公害栽培基地,紅心獼猴桃、米良1號獼猴桃以及黃心獼猴桃都是適宜種植的優選品種。

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提升獼猴桃果實的品質與產量

1.3 無公害栽培環境控制

在獼猴桃栽培種植前,需整理和調控栽培環境。要合理控制栽培環境的溫度、溼度以及光照強度,保證這些因素在獼猴桃無公害栽培期間能夠保持相對穩定的狀態。同時,合理分配獼猴桃栽種的密度,保持栽種分佈均勻,並設置好條溝挖掘的位置。

1.4 獼猴桃栽培期間的肥水管理

1.4.1施肥管理

獼猴桃無公害栽培技術應用中,施肥管理是保證果實品質和產量的關鍵環節。施用的肥料為農家肥和有機肥料,適當添加一些無公害化肥,以保證獼猴桃健康生長、果實飽滿。在採摘獼猴桃果實後,需進行基肥處理。基肥施用量要充足,至少要達到總施肥量的60%。在獼猴桃第二年發芽階段進行第一次追肥處理,獼猴桃果實生長期間進行第二次追肥。

兩次追肥的肥料施用量基本相同。

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提升獼猴桃果實的品質與產量

1.4.2水分管理

獼猴桃果實生長需要保證水分充足。充足是指土壤中水含量能夠滿足果樹生長的基本需求,不是越多越好。水分過多容易導致果樹死亡、病蟲害概率增加等問題。利用現代灌溉技術對獼猴桃土壤含水量進行科學控制,其中微噴灌溉技術和滲灌技術是無公害栽培常用的灌溉技術,且水資源利用率高、節水環保效果好。獼猴桃萌芽期、花期、果實膨大期以及封凍前期,都需要進行水分灌溉,以保證充足的水分。在具體栽培期間,需根據氣候和降雨量合理控制水分。

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提升獼猴桃果實的品質與產量

1.5 果樹整形修剪管理

果樹整形修剪管理是為了保證果樹的果實能夠吸收充足養分,保持果實生長狀態均衡,提升果實發育質量。在冬季,要根據果樹樹枝上的發芽量進行合理修剪,控制樹枝的發芽數量。獼猴桃果樹的母枝留芽7~10個,中枝留芽5~8個,短枝留芽2~4個,具體的留芽數量可以根據果樹栽培的實際情況具體控制。在夏季,根據果樹生長的情況進行抹壓、摘心,並對樹枝分佈進行梳理和綁蔓,使樹枝分佈疏鬆適宜,保證所有果實都能得到充足養分,並提高通風效果。

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提升獼猴桃果實的品質與產量

2 獼猴桃有機栽培技術

2.1 有機栽培基地選擇

有機栽培種植基地的環境溫度要適中,溼度要偏高。種植基地水利設施要便利,根據種植地區氣候特點,有效調控溫度,低溫霜凍都不利於獼猴桃的生長。此外,要保證種植區域陽光充足,土壤條件優質,砂壤土最佳。

2.2 有機栽培品種優選

有機栽培品種選擇,要求抵抗力強、產量高、苗木根部發達、嫁接成活率高,根據種植地區情況合理選擇品種。

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提升獼猴桃果實的品質與產量

2.3 有機栽培施肥管理

獼猴桃果樹栽培需進行人工授粉。苗木栽種期間,要準備好授粉株。在果樹栽培期間,進行合理的施肥管理。幼樹生長時,採取少量多次的施肥管理策略,每次施用少量的氮肥、磷肥,施肥次數控制在5次/年。果樹成年後,進行追肥管理,追肥次數控制在3次/年,追肥施用尿素、磷酸鈣複合肥,每667㎡施用量控制在35kg左右。果樹發芽後,觀察樹葉發育情況,完全發育後施用三元複合肥,開花時期施用磷肥與鉀肥,結果後施用三元複合肥。

2.4 有機栽培水分管理

在獼猴桃果樹生長時期,合理控制水量。溫度升高增加灌水量,降雨量多時不灌水,並根據水量及時排水。冬季氣溫下降時,需要提前澆水。

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提升獼猴桃果實的品質與產量

2.5 有機栽培整形修剪管理

有機栽培期間,整形修剪管理是為了促進獼猴桃果實更好地生長,提高產量與品質。在栽培期間,根據樹枝生長的情況,通過整形修剪合理控制樹枝分佈均勻性,保留主幹與母枝,剪掉其餘多餘的樹枝。同時,將弱枝、病枝以及枯枝全部剪掉,促進果實營養吸收均衡,保證獼猴桃果實顆顆飽滿、壯碩。

2.6 果實採收

獼猴桃在果樹上生長時,容易出現腐爛現象,且獼猴桃貯存難度較大。栽培期間根據獼猴桃成熟情況進行提早採收。在獼猴桃果實生長至8分熟時,就可以進行果實採收。這時果實偏硬,不易損壞和腐爛。同時,要對採收的果實進行防腐保鮮處理。

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提升獼猴桃果實的品質與產量

3 獼猴桃病蟲害防治技術

3.1 獼猴桃常見病蟲害

常見病蟲害類型是獼猴桃栽培期間病蟲害防治的重點。其中,根腐病、根結線蟲以及潰瘍病等是獼猴桃的常見病蟲害。根腐病是一種真菌傳播病害,具有喜熱、喜潮溼特性。病原真菌通過根尖侵入果樹,患病後果樹根莖外表面出現開裂、脫皮以及腐爛等現象,會導致樹根死亡。根結線蟲主要存在於土壤中,可大量附著於果樹根部,抑制根部生長,使果樹幹枯。潰瘍病是一種細菌病害,通過枝幹侵入果樹,患病後樹皮會脫落,枝幹逐漸乾枯直至死亡。

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提升獼猴桃果實的品質與產量

3.2 獼猴桃常見病蟲害防治技術

栽植時應注意選擇地點,考察氣候、環境以及土壤等條件。獼猴桃忌旱澇炎熱的天氣,喜歡疏鬆肥沃的砂壤土。特別注意,要避免在鹼性土壤和乾燥的地塊栽植。平時注意檢查,防止根結線蟲病等蟲病的病原進入園內,做好檢疫工作。提高栽培管理技術,強化苗木抵抗力,在施肥時全面施肥,補充樹苗需要的各種元素,如氮、磷、鉀、鈣和鐵。綜合提高抵抗力,及時做好防水、排水工作,注意及時整理修剪枝幹,疏花疏果,提高結果能力和果實品質。施藥時要科學合理,同時利用病蟲害的天敵捕殺病原,保護樹苗。使用科學技術如利用燈光吸引蟲群聚集捕殺、清洗植物傷口、鬆土深翻等方法減少病蟲害。

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提升獼猴桃果實的品質與產量

4 結語

獼猴桃的營養豐富、口感美味,還具有醫藥功能,對人們的身體健康有較大助益。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的科學應用,能夠提升獼猴桃栽種果實的品質與產量。在無公害和有機栽培技術應用期間,需要嚴格按照技術規範進行應用,保證栽培技術有效發揮作用。同時,要根據當地獼猴桃病蟲害特點,有效防治常見病蟲害。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