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现在的孩子,该不该有一个“快乐”的童年?

土豆不番茄


我觉得这个问题是个“伪命题”。

首先,什么叫做“快乐”的童年?对于孩子来说,玩乐是天性,一切新鲜的,好玩的都能吸引孩子,打闹嬉戏更加能让孩子释放出天性。而学习是个枯燥乏味的过程,虽然说有些孩子能找到学习的乐趣,但是那是极少数别人家的孩子,对于我们大多数普通家庭的孩子来说,每天周而复始的学习是个非常难受的过程,要想快乐,不学习就很快乐。

现在很多人在喊减负,要还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我就想问问他们,怎么减负?少学习,少布置作业,课外活动多等等,这就叫减负吗?把孩子们在最适合学习,最应该学习的时间大部分用来玩乐,来一个所谓的“快乐”童年,是对孩子负责任吗?

其次,童年快不快乐,家庭氛围很重要。一个温暖有爱的家庭是诞生快乐的摇篮,也是孩子快乐的起源,真心想要孩子快乐,首先就要营造一个温馨的家庭氛围。对给孩子鼓励,支持,多陪伴孩子,让孩子在爱中成长,这样的孩子怎么会不快乐!家长对孩子的引导也很重要,合理的安排学习时间,劳逸结合,寓教于乐,让孩子在学习中慢慢发现成长的快乐!

再一个,要正确看待课外补习班和特长学习。有的言论说,现在孩子学习很紧张,不应该上补习班或者学特长占用孩子时间,不应该增加孩子的负担。作为我个人来说,我现在最后悔的就是以前没有学过特长,小时候父母也不重视特长培养,每次放学,放假,周末,除了玩还是玩,现在长大了,才发现自己什么都不会是多么悲哀。看着同龄人悠闲的画画,优雅的弹琴,我除了羡慕还是羡慕。这些特长可以用来作为生存之道,也可以作为闲暇时的消遣。什么都不会,只会玩手机,一天天时间飞快流逝,却变得越来越空虚,越来越茫然。

孩子闲暇时在干什么,决定着这个孩子将来能走多远。人家在补习班学习,你在玩;人家在学羽毛球,篮球,游泳,你在玩;人家在学钢琴,古筝,小提琴,你还是在玩,快乐吗?当然快乐,因为玩总是快乐的。可是等到成年,看着别人在球场驰骋,在泳池畅游,在音乐中陶醉,大放光彩的时候,你只能说,我都不会耶!快乐吗?个中滋味恐怕只有自己才知道了!

最后,激烈的社会竞争,不允许单纯快乐童年的存在。这个道理谁都懂,没有必要啰嗦,所有人都知道:“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这句话,付出才有回报,谁也不希望自己的孩子被淘汰。

所以说,童年的“快乐”与“不快乐”不是绝对的,而是相对的。所谓吃得苦中苦,方为人上人,只有经过童年时的努力,打好坚实的基础,一直努力向上,才能换来人生真正的快乐!


奇奇兔妈妈


童年每个人都只有一个,我的话,会让我的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的,当然快乐并不代表随便他怎样,只要快乐就行,该管的还是需要管的,比如说现在的兴趣班,我不会强烈要求孩子必须去哪个兴趣班,我都是根据孩子自己,他喜欢哪个我都会让他试试的。别人的童年我不知道,但是我孩子的童年不想给他太大压力。尤其是幼儿园的三年,而对于小学六年,我感觉现在小学生真的普遍好累好累,我不想孩子那么累,目前孩子只有两个兴趣班,都是他自己喜欢的,小学时期我只会让他多一个兴趣班的,所谓兴趣班,都是根据他自己的的喜好,我是不会强加什么兴趣给他的。


哎小小米粒


其实不太喜欢聊这种话题,我属于你说的那类情况,也就是孩子周末会安排不少的学习班和兴趣班,比如我们最忙的时候,从周五晚上开始,到周六上午、下午和晚上,再到周日的上午和下午都有额外班,只不过有的时间长有的短,有的是兴趣类的有的是文化课类的。孩子只有周日下午的后半段和晚上时间是自由支配的。

怎样?很符合你说的这种情况吧?

可是让你失望的是孩子会因为又可以去学这些东西而刚到高兴——比如平日里上学起床还是有点困难、拖拉的,但是周六的起来去上辅导班的时间却要比平日还要早,他却能非常痛快的起来。

而且所有课程都是征求孩子意见才决定是否要学的。

直到孩子去年,也就是五升六的时候,我给孩子停了2个课,到目前为每周孩子只剩下5个课了。

我不知道你说“快乐”是指什么。

是你的快乐还是孩子的快乐?
或者说是是你认为的快乐还是孩子认为的快乐?
在我看来,学习本身是辛苦的,但是不应该是痛苦的,换句话说是完全可以做到辛苦但并快乐着的。是我们很多大人,自己主观上先认定了学习本身就是不快乐的,所以孩子学得越多他就越是不快乐。

但是我想说,只要你愿意,你是一定能够把那些浪费掉的时间(包括吐槽、抱怨时间)用来去解决这些问题,然后你就会发现原来让我们感觉的辛苦的甚至是痛苦的事情,其实也有很多有趣的东西,而这一切只靠孩子自己去挖掘显然得看运气,但是多数人运气并不好——所以孩子们越学越孤单、越学越难过……

可是你知道给孩子奖励的时候是奖励一套卷子去做是怎样的一种体验吗?

你知道你催促着孩子早点睡他却跟你讲着再做一题就睡是什么体验吗?

……

没有孩子天生就一定会享受学习的,他们无不适受着自己父母的耳濡目染、上行下效的影响——他们的爸爸妈妈认为学习是痛苦的,他们也就会认为是痛苦的;他们爸爸妈妈认为学习是快乐的,他们就相信学习一定能够找得到让他们快乐的……

发现了一个“奇怪”的现象吗?

如果我们把题主你的观点,和你说的“身边亲人或者同学或者朋友”以及我这类的人的观点都拿出来的时候,你应该会发现这样的一个问题:

什么都没做的人,或者根本都算不上去做过的人,却总愿意去指点那些在做着诸多努力的人……

我这些年没少见过试图跟我聊聊“快乐”是个什么东西的人,但是我发现他们几乎都错误的把“不学”、“少学”等当成了“快乐”,把学尤其是多学当成了折磨……

我谢谢这些人的好意,但是我绝对不会在跟这样的人有过多的交集,因为我不需要身边有这样的负能量的人。而令我高兴地是,身上充满积极、乐观、正能量的朋友们这些年却是在越来越多!

“你们”总是试图说服“我们”,而“我们”却从未想过要说服“你们”什么……你不觉得奇怪吗?


随便看看微笑不语


首先每个人都有童年,70、80、90后童年大多是无忧无虑快乐的成长的,如今生活条件的提升和时代的进步导致现在的孩子童年都是在补习班、特长班里度过的。

前些日子看到一个段子孩子的作文题目是七彩的童年,孩子写不出来,家长问为什么写不出来啊,孩子回答我的生活根本没有彩色,是啊,越来越多的作业越来越多的特长班还有和同龄人的比拼,哪有七彩的生活,我小的时候和伙伴们跳皮筋、丢沙包,男孩子在田野里奔跑,童趣十足,现在的孩子也应该亲近大自然,学习的同时享受生活中的美好,有一个有趣的童年也是日后美好回忆的积淀。




我丢掉了一个早晨


有了孩子之后我就开始关注孩子的教育,也分享一下我的观点吧。

首先,什么是快乐的童年

相比我们小时候,现在的孩子似乎忙碌了很多,从出生时就有各种早教班,幼儿班有各种兴趣班,上学之后还有各种辅导班。孩子们每天忙活在幼儿园和兴趣班之间,不像我们小的时候,放了学就可以疯玩。似乎,孩子们不如我们小的时候快乐。但,真的是这样吗?

现在的孩子不快乐吗?早教班、兴趣班让他们不开心吗?不得不承认,不论是早教还是兴趣班,都融合了寓教于乐的理念,孩子们还是以玩为主,在玩耍中学习的。那种不快乐的看法,是我们大人在对比自己童年时得出的结论。

再说一下辅导班,对于好的学生开始,辅班可以让他们的成绩锦上添花。对于差一点学生,通过辅导班的辅导,弥补他们学业的不足,达到雪中送炭的效果。人,都是好面子的,都希望自己的成绩得到别人的认可,被同龄的伙伴羡慕。

从这几个方面说,没有任何理由说现在的孩子不快乐。

其次,要不要学各种才艺

我是农村出来的孩子,就是网上流传的那种没有体育课的孩子,我小的时候几乎没有音乐课,没有美术课,没有劳动课,偶尔有也没有专门的老师进行系统的教。上大学的时候,有各种歌唱比赛,我不敢参加。有各种舞蹈协会,我也不敢参加。那个时候觉得还好,毕竟大部分人都不会报名。大部所以公司的任何晚会我只有一个角色,就是观众。我唯一参加的活动就是大合唱,因为人数不够,那种没有任何才艺的自卑,只有自己知道。

还记得向往的生活第二季最后一期吗?Baby问大华,小时候喜欢学小提琴吗?大华说,不喜欢,是父母逼他学的。Baby有问大华,感激父母吗?大华说,非常感谢。如果没有年幼时父母的坚持,哪里有今天的大华,哪里有今天的朗朗。每一个成功的人,背后都有一对狠心的父母。

这个社会发展的太快,已经不是我们小时候的时代了。所有的孩子都在学才艺,都在参加辅导班,我们不学,就会被落在起跑线上。艺多不压身,趁着有时间,趁着有精力,多学点东西,总是好的。


五月的妈妈


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是家长和老师们所共同追求的目标。

现在的孩子们,被繁重的课业辅导和没完没了的兴趣培训班所累,本该享受童年纯真的他们提前承受了没必要的负担。很多孩子变得近视、驼背、沉默寡言,这是违背教育规律的做法,所以必须纠正!

家长们要多拿出时间来陪伴孩子,陪伴他们学习,陪伴他们健身,带孩子外出旅游。让孩子充分感受到父母的爱。孩子的兴趣辅导要适量适度,不能过多占用孩子的课外时间。

老师们要注意学生作业的布置。作业布置要分层,根据学生的具体情况来布置。尽量减少抄写重复的作业,适量增加活动体验类的作业,以促进孩子们的学习兴趣!

让我们一起努力,让孩子过上快乐幸福的童年!



初中语文找老孙


应该

自己家有孩子的或者身边有孩子的可以看看。现在的孩子都变成了学习的工具,或者说是完成父母愿望的工具。在学校放学后回家也是不厌其烦的写各种作业,周末补习班更是一个接着一个。哪个孩子是笑着去补习班的,都是愁眉苦脸的被家长带去。

回想我们的童年,虽然物质条件比不上现在的孩子,但是起码那个时候的我们是真的快乐,没有现在这么大的学习压力,也不需要和别人家的孩子相比较。放学之后就是我们的天堂,男孩们在一起到处疯跑,女孩子跳皮筋踢毽子,虽然玩的也都很简单,但是那是发自内心的一种快乐,即使现在回想起来也会很美好。

谁又能保证现在的孩子们长大之后回忆他们的童年是什么样的?没完没了的特长班,听着妈妈夸着别人家的孩子怎样怎样。这样的童年到底是幸福还是不幸呢?

虽然社会很残酷,没有好的成绩,没有高人一等的特长可能会让孩子在择校就业上有阻碍,但是这不能成为孩子快乐童年被残忍剥夺的借口。

我们谁去打开心扉的和孩子聊过,设身处地的现在孩子的角度想过?漫无止境的学习也许会培养出一个听话的考试机器,但是绝对不会培养出一个活泼开朗的人,当被动学习变成习惯,也许久而久之他们也就习惯了这种生活,变得不再向大人诉说自己内心真实的想法,因为说了也白说,可能还会换来一顿说教。

其实,学习和玩耍并不相冲突,只要掌握好一个度就可以了,学习要适度,理性的看待补习班的作用,不盲目跟风,别人的孩子干什么自己的孩子就必须做什么,在保证完成学习的前提下让孩子去释放天性,倾听孩子的心声,陪伴他做他喜欢的事情,让她在一个放松快乐的环境下健康成长。

作为家长,不要一味地要求孩子的学习,更多的关注孩子内心的成长与健康也是至关重要的。不要让孩子长大后回忆自己的童年都是无奈,每个孩子都只有一个童年,不要让本该充满欢声笑语的年纪让沉重的书包压弯了腰。


幸福就像番茄锅


谢谢您的提问!

童年的快乐很重要!

任何时候孩子都应该有个快乐的童年。

谈到孩子快乐的童年,有可能有很多家长都会把孩子童年的快乐与学习联系在一起!但在这里我想说的是:孩子得快乐与学习并不矛盾。最重要的是我们如何培养孩子学会快乐,如何避免负面情绪,如何让孩子在壮大自己的同时感受快乐!

人的一生学会快乐自己肯定是一门学问,那么如何培养孩子学会快乐呢?这就需要我们给孩子一个乐观的性格,积极向上的心态,与人为善的习惯,时刻感恩的心理,并且让孩子在追求卓越的同时感受快乐!

那么如何让孩子避免负面情绪的产生呢?这就需要我们在日常的成长中引导孩子培养正能量的思维,让孩子有正确的荣辱观,价值观,学会善良,因为善良带给人的快乐是人性中最大的快乐!然后告诉孩子随时懂得感恩,因为感恩能让我们消除烦恼与焦虑。同时在孩子心里埋植自律的种子,建立规则意识,一个人如果守规矩,讲原则,守底线那就不会平添烦恼,不去自寻烦恼人就会快乐!

孩子在成长的同时要学习生存的技能,吸入大量的知识。那么在学习知识与技能的同时会不会学的快乐?这个很重要,那么又该如何让孩子在快乐中学习呢?这就是一门学问了!我的观点是让孩子在学习够得到赞美与奖励,并且要循序渐进的递增学习的量,通过让孩子因为学习获得的奖励与快乐激发孩子学习的动力,然后再逐渐的让孩子懂得学习的重要性,并且偶尔的让孩子用掌握的知识证明自己的能力与价值,久而久之学习就让孩子真正的获得了成就感无价值感!因此学习就变成了孩子实现成就感与价值感的一种习惯。让这个习惯成为孩子一生的学习动力。为什么有些人爱上了学习?原因是他感受到了因为学习带来的愉悦。

让孩子有个快乐的童年是对人类最大的善待!孩子不快乐并不会因为要学习什么?要完成什么?要掌握多少知识?而造成的。

影响孩子不快乐的原因是,你对孩子的期望与你给孩子的理念出现了偏差,所以你的孩子不快乐!

在这里我想说给孩子一个快乐的童年很简单,也不影响他的健康成长!其实孩子的快乐源自于你给他的文化与理念!



孙向波


如果快乐是指随心所欲地玩,那么这种快乐童年,是一种摧毁;但同样,如果只有一直的学习而没有玩,那么这种童年时不快乐的。

丹尼尔戈尔曼在著作《情商》中说过:当代儿童无形中成为经济和技术进步的受害者--个人是赞同这一点的:

因为经济的进步某程度上给我们带来了更强烈的社会竞争,为了让孩子适应这种竞争,所以许多家长不断地给孩子提前教育,给孩子满上各种补习班;

因为技术的进步给我们提供了便利,某程度上让我们变得懒惰--过去我们自己教育孩子或者让孩子自行发展,而现在即便在家也可以不落下任何课程学习,这就让家长希望孩子无时无刻都可以通过可能的路径进行学习,增值自我。


快乐童年,不是单一的快乐

越来越多地心理学研究指明孩子的早期发育需要快乐这份心理营养,以构建他们的世界观--这是一个快乐的世界;而即便是教育局,也指明了幼儿在幼儿园时期应该以玩为主,不能进行提前教育。

但我们解读这里面的“快乐”的时候,是有误解性的,实际上这个快乐是有前提的:因势利导的快乐玩耍。

试想,如果漫无目的地让一个孩子在环境中上蹿下跳,孩子是快乐了,某程度上身体运动智能也发展了,可是这样的快乐对于环境中的他人来说是一种灾难,长期以往对孩子来说也是如此。

而在幼儿园里,他们也是快乐地玩耍,但是有老师的指导,进行有目的的学习,最基本的是给他们建立了“学习是快乐的”的一种价值观。

所以,我们不能把快乐童年,就等同于让孩子什么都不学,只是随心地玩;快乐童年,应该是在发自内心的快乐的前提下学习,在守规则的情况下玩,在有引导下的情况下玩。

当情绪占据主导地位,智力可能毫无意义

当情绪占据支配地位时,智力可能毫无意义,这同样是丹尼尔戈尔曼所描述的,不过不同的是,上面那句话是他的推测,而这句话是他的研究成果。

不断地给孩子上各种补习班,是在不断强化孩子的智力发展,在学业上的高成就,只能证明孩子能胜任教授等专业性的工作,但如果以此为一个“成功人生”,具备“社会竞争力”的条件,那显然是不足的。

孩子固然是有情绪的存在,而当孩子的负面情绪占据主导地位的时候,孩子的智力可能就显得那么“无用”。

举个例子,某个孩子对父母的安排不满,但他无从反驳,在这种情绪下,首先他的学习效率是极低的,因为他抗拒;即便强压下来,那么他也必然会因此而产生被动攻击(可能是把学习内容搞砸,小错不断)。

而戈尔曼则提了另一个例子:一次车祸中,健康的夫妇二人和脑瘫的女儿一同跌落河里,但夫妇二人竭力把女儿推上了岸边,最终女儿得以存活,而夫妇二人则长眠河底。

用理性来思考,两个健康的成年人其社会价值肯定大于一个脑瘫的儿童;用感性的角度来思考,父母的爱是伟大的。而这份爱,让父母克服了对死亡的恐惧。

这份爱同样也是情绪的一部分,在这份情绪的支配下,他们的理性就失去了意义。

同理,孩子如果被负面情绪所支配,他们的智力就难以发展。

让孩子快乐地学习,学习得快乐

学习是可以在快乐中进行的,幼儿园给我们证实了这一点,而学习的目的,也理应是帮助孩子获得快乐的人生。

例如某个孩子在数学上有所建树并为之感到快乐,成年后他成了一个会计师(与数学相关的职业),这份工作同样让他感到快乐,而不是埋怨。

而一些家长不断给孩子满上补习班、兴趣班的时候,往往忽略了孩子是否快乐,或者说孩子把快乐建立在哪一个层面。

依据马斯洛的需求金字塔,人的需求从:生理需求、安全需求、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需求,五个层面中不断提升。孩子同理,他们有这社交需求、尊重需求和自我实现的需求。

孩子的成长过程,是不断追求认同的过程,而健康的是最终实现自我认同,不健康的是一直在追求他人的认同。即把价值观建立在对自身认同上,还是建立在依附他人认同之上。

为什么要提到这一点?

因为一些家长会误以为满上的辅导班的孩子是快乐的,那是因为一开始孩子在追求父母的认同,某方面取得成就的时候,他们第一时间向自己的父母展示、分享,当他们发现父母因此快乐,他们也就快乐。

当然,这是一个必经过程,只是家长接下来的观念和作为,就决定了孩子的后续发展。

好的家长会告诉孩子,这是你自己的责任,是你自己努力的结果,我为你愿意和我分享这份快乐而高兴;--把快乐“归还”给孩子;

而不好的家长会告诉孩子,我为你的成绩快乐,你的这份成绩建立在不断补习上;--把快乐建立在“成绩”上;

前者让孩子把快乐归于自身,通过学习获得快乐;而后者让孩子把快乐依附在成绩上,通过好成绩获得快乐;

学习是有风险的,你不能保证自己在任何学习领域上永远获得好成绩,一旦遭遇这种风险,前者任然能享受学习的过程,而后者则可能一击击溃。


淅爸育儿记


我觉得快乐的童年和充满补习班的童年听不冲突。如果一个孩子是热衷于补习班,那他的童年就是快乐的。我认为家庭教育是最最最重要的一环,作为父母,我们既想孩子有快乐的童年,也想孩子有所作为。这并不矛盾,取决于你的家庭教育是怎样的,寓教于乐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孩子三岁以内,尽量满足他所有的抱抱和无理的要求,因为这是他建立安全感的重要时期。如果孩子三岁以上,孩子应该要懂规矩了,慢慢跟孩子讲清楚,这个世界不是我们为所欲为的。比如,你不吃饭,妈妈不会追着你去喂。我们都很爱孩子,但是我们必须明白,这个社会的残酷,我们爱并不代表社会会替我们爱孩子,所以规矩要从小懂得。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