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复工时布草老板的灵魂三问:员工何时到位?要不要加工.

2020年的开端被突如其来的疫情打乱,纺织人翘首以盼的“开门红”似乎也成了“镜花水月”


复工时布草老板的灵魂三问:员工何时到位?要不要加工.


随着各地纺织市场有序复市,布老板们也发出了不同的心声!有时候只能感叹“计划赶不上变化”,谁都没有料到今年的疫情让整个纺织行业的复工时间延期再延期,让回家探亲过年的外地员工无法按时上岗,也让原本扑朔迷离的2020年更是蒙上了一层阴影!


据企业反映,当前企业面临的主要问题主要集中在:员工无法到位、物流交通受阻、企业订单不确定等几方面因素,因此对于开工后会遇到的一系列问题:


员工何时到位?要不要给员工涨工资?要不要低价囤入原料?


员工何时到位?


老生常谈,复工最重要的当然就是工人能否全部到岗,而在织造厂中,绝大多数是以外来人员居多。在走访中发现,以本地员工为主的企业,在21日基本已经全部到岗,3月之前的开机率可以提升至9成偏上。但以外来员工为主的企业,均表示3月初恢复产能的可能性较大,尤其是技术工,没有到岗,对企业影响较大。


一位后整理企业的负责人就表示,2月开工的可能性还是较低的,尤其是主要岗位的技术人员是外来人口,现在并没有返回盛泽,即使返回,还要隔离14天,对企业的影响是很大的。现在这个情况下,重新再招也不一定能招到对口的本地的人员,招工问题依旧是“老大难”。


复工时布草老板的灵魂三问:员工何时到位?要不要加工.


据了解,从全国最大的专业市场盛泽开市情况来看,市场经营户复工复市率达8成,不少纺织老板都认为2月底可全面复工复市,厂里的员工会基本到位,车间会恢复往日“轰隆隆”繁忙的景象。


要不要加工资?

纺织行业作为一个劳动密集型行业,人工支出一直是老板们的大头。随着企业复工,一年一度的抢人大战也就要上演!不少纺织企业开出高薪、提供住宿、五险一金、体检等各种福利政策来吸引工人。无论是技术工人、管理人才、业务精英都是纺织企业找寻的对象。


困扰纺织老板的一个问题来了,今年这种行情,工人好招吗?要不要加工资?


回顾2019年,苏南地区工人月平均工资已经上涨至8000元左右,但是受到中西部经济发展的影响,外地工人在减少,本地工人老龄化现象明显,这就导致了“招工难”现象屡见不鲜。今年在疫情的影响下,不少外地的务工人员不能顺利到岗,导致人力供需或将失衡,短期内用工问题较为突出。


“最近我们也在观望中,现在本地员工都到岗了,外地员工到了4成,机器也开了不多,工人铁定缺,但是今年压力普遍比较大,涨不涨工资很难说,先看看。”一纺织老板陈总表示。


复工时布草老板的灵魂三问:员工何时到位?要不要加工.


对于纺织老板而言,今年上半年业务开展本身就比去年压力更大,如果因为缺工而继续上调工人工资,会导致成本压力更大,因此现阶段观望心态占据主导。“看别人涨不涨,如果大家都涨,那只能涨了。才刚开工,市场还不明朗!”沈总表示。


要不要买原料?


疫情造成了大部分企业的现金流停滞,生产链断裂,对于很多企业而言,活下去最重要:现金,还是现金!


小编在与一些老板交谈中,超8成企业表示,相比较有风险的投机操作,还是比较看重按部就班,不敢多赊欠,也不敢多拿钱去买原料,这也导致了近期即使工厂陆续恢复生产,但是对原料的采购动作并不多。据中国绸都网监测调研,江浙地区涤纶长丝的产销在1-3成,较往年同期偏低。


“开工后,我们接了些新单,但是今年单量不如预期,我们也不会多囤原料,按照订单采购。”一生产仿真丝的杨总表示,“虽然省外物流还没有多恢复,但是大厂如恒力、盛虹等有自己的物流团队,所以我们并不怕原料紧张。”


此外,对于原料厂家而言,阻碍其产销好转的最大“拦路虎”——下游生产厂家的负荷还处于低位,因此对原料的需求也就难以好转。


复工时布草老板的灵魂三问:员工何时到位?要不要加工.


一位市场人士也表示目前下游产能恢复缓慢,放假前厂家基本有半个月以上的备货,也就是在3月上旬前,对原料的刚需比较弱,估计除非织造厂家需求恢复较好,顺利去库存,才能刺激纺织老板对原料的采购积极性。


原料持续跌价,采购仍以刚需为主


对于织造企业来说,除人员之外,则是订单和原料了。要生产,就要原料。


复市第一天,江浙地区涤纶长丝成交清淡,产销仅在20%左右。可见,市场对于原料的需求在预期之中--低!


2019年,说到原料,企业的措施基本以刚需为主,不会多囤。一方面,2019年行情被誉为“最差的一年”,企业库存高企,订单难接,没有过多的资金去购买原料,可周转的钱都会合理分配,不会将鸡蛋放在同一个篮子里;另一方面,涤纶长丝的价格在2019年一直处于下跌态势,甚至刷新多年的低位,成本面波动不断,布老板们自然对此失去了信心,“买涨不买跌”这种心理在去年失了效。


复工时布草老板的灵魂三问:员工何时到位?要不要加工.


今年由于疫情爆发,下游织造厂家复工不断延迟,而上游聚酯厂家却在不断生产,没有市场的涤纶长丝,在近阶段又开始下跌。其中,FDY产品较年前下降了300元/吨左右,POY产品较年前下降了120元/吨左右,DTY产品较年前下降了200元/吨左右。


复工时布草老板的灵魂三问:员工何时到位?要不要加工.


在行情未知,以及原料持续跌价的形式下,即使短期内物流影响了原材料的供应,但目前织厂开机率不足,加上年前已经屯好1-2个月左右的量,目前布老板们对原料的采购依旧是“刚需”二字!


“对原材料还是按订单操作,这段时间不会囤很多的。”

“现在整体开工都不高,所以对原料需求也有限。”

“不会加大采购,还是以刚需为主。”


无论如何,当下的纺织老板仍然面临两大战疫:战胜新型冠状肺炎疫情和下定决心复工。毕竟如果再不生产的话,很多企业都等着中国的原材料进行再生产,也有不少企业赶着交付订单,减少外贸订单面临丢失的可能。


总体来说,复工了就有希望,需求账户间恢复,相信春暖花开之时,就是纺织市场告别寒冬之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