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春秋战国第三章郑庄公“克段于鄢”

背景:郑国是春秋时期非常重要的一个诸侯国,公元前770年,郑国第二代国君郑武公继位。他在周平王东迁时,因护驾有功被封为卿士,受赏大片封地。此后他励精图治,国势迅速壮大,他娶了申国国君的女儿武姜为妻,并先后有了儿子庄公和共叔段。生庄公时,武姜难产,所以武公就给大儿子取名为寐生。因为寐生险些让武姜难产致死,所以庄生的母亲十分的讨厌他而偏爱次子共叔段,并想立共叔段为太子,但是武公一直没有同意。公元前743年,武公去世,寐生继位,史称为郑庄公。而他的母亲几次三番挑唆次子共叔段挑战郑庄公的权威。


春秋战国第三章郑庄公“克段于鄢”


<strong>1多行不义必自毙

庄公即位之初,武姜就请求他把富饶的土地京地封给共叔段,庄公同意了,共叔段也被称为京城太叔。共叔段仗着母亲的疼爱不把哥哥反放在眼里。到了京地后他处处招兵买马,积蓄力量。

郑庄公从小就清楚自己的母亲讨厌他,明白母亲不满意自己继位,所以心里对母亲和弟弟是有所戒备的。他看出了弟弟心里打的小算盘,但是没有说破。

大夫祭仲也看出了共叔段的野心,劝谏庄公“在一个国家里,如果一座城邑高于城墙超过了三百丈,这个城邑就会成为国家的隐患,威胁到君王的地位。按先王的规定,大城面积不能超过国都面积的三分之一,中等不超过五分之一,小城不超过九分之一。现在的京邑太大了,违反了先王的规定,会使得京邑的实力让您难以控制”庄公回答说:“母亲非要这么做,我怎能不听从啊。”祭仲说到:“姜氏(即武姜)和共叔段从来没有满足过,不如早给共叔段另外安排个相对容易控制的地方,不能让他的势力四处延伸。您想一想吧,野草尚且难以除掉,更何况您那备受母亲宠爱的弟弟呢?”庄公答道:“此刻我无法下手除掉他。如果那不仁之举做多了,他必会自取灭亡的,等着看吧。”

没过多久,共叔段又强迫西边和北边的城邑听命于他,大夫公子吕面谏主公,“一个国家不能有两个君主,您打算怎么办?如果您想要把国家交给共叔段,那么我就去服侍他;如果不是这样,请您立即铲除他,不要等到老百姓有背叛之心再做决定。”庄公说:“不要急,再过一段时间他就会尝到恶果了。”

后来贪婪的共叔段把一些属于双方共管的地方收为己有,公子吕又一次劝谏,“现在可以动手了吧?共叔段已经占领了太多的地方,再这样下去,他会得到更多百姓的拥护。”庄公说,“不行仁义之人,不会有人拥护,即使地盘再大,也有崩溃的那一天。”

郑庄公一再忍让,并不意味着他天理会惩罚弟弟,而是把心情隐藏。作为国君,郑庄公不能因为共叔段的挑衅而将自己的喜怒哀乐表现出来,更为关键的是,共叔段毕竟是自己的弟弟,如果因为他不守规矩就把他加以惩处,有悖孝悌之礼。如果一直迁就他,纵容他,仍他做出更出格的事他的野心不就暴露无遗了吗。

带了公元前722年,共叔段已经修好了城池,储足了粮草,制造好了武器,训练好了士兵,时刻准备袭击郑国国都。武姜也做好了准备,准备打开城门,与他里应外合。庄公知道了对方进兵的日期,立刻找到了公子吕,对他说,“可以动手了。”庄公派公子吕带领战车二百乘袭击了京邑,共叔段的百姓纷纷背叛了他,孤立无援的共叔段无奈只得率兵逃至鄢城,但庄公穷追不舍。后来共叔段出逃共国,在那结束了自己的生命。在国内,庄公将勾结共叔段篡权的母亲武姜软禁了起来,彻底消除了后患。

这场政治战役中,庄公成为最后的赢家,他老谋深算,在不动声色地“克段于鄢”处理好内政之后,庄公致力于国家经济和军事发展,终使郑国成为一代强国,为后来的争霸中原打下了基础。公元前721年也就是平叛后的第二年庄公起兵攻打了邻国卫地,走上了扩张道路。

<strong>2郑庄公掘地见母


春秋战国第三章郑庄公“克段于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