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從這場疫情來看,覺得還是鐵飯碗最可靠,大家說呢?

宏常


什麼都是自己選的 企業高工資 還是尋軌公務 想去那個 自己去 哪有想要都歸你


綠野紅牛


作為一名國企員工,因為這次疫情,我確實感受到了在國企工作的好處。就拿大家最重視的工資和是否失業來說,我們單位在這段時間裡,工資全額照發,一分沒扣;企業資金實力比較雄厚,也不存在倒閉的風險。

公司通知的2月3號開始在家遠程辦公,坦白講,對於大多數員工而言,工作強度、工作量比平時小多了。但是,2月10號發工資時候,全額照發的當月工資。

昨天跟我媽聊語音,得知我弟春節前被廠里扣押了4000多的工資,說要去廠裡再上一個月的班,這筆錢才能拿到手裡。但疫情還沒過去,老家那邊交通管制,家裡不打算讓他再去了。我媽感慨,說還是國企好,不會扣發、少發一分錢的工資。

下面來具體說說“鐵飯碗”這個問題。

一、一般來說,“鐵飯碗”具有較強的穩定性和保障性

根據百度百科,鐵飯碗通常是指通過有人事管理權的人事組織部門辦理吸收、錄用幹部審批、勞動局辦理招工等手續在黨和國家機關、軍隊、人民團體、科學、文化等部門和國有企業事業單位中擔任一定領導工作或管理工作的具有幹部編制、工人編制的體制內工作人員。

能稱得上鐵飯碗的單位,其最顯著的特點就是強穩定性、強保障性,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1. 工資發放及時、程序規範,不拖欠工資、不隨意扣發工資。

  2. 不輕易裁員,員工基本不用擔心失業。比如國企,即使面臨較大的經營困難,通常也會採取重組合並、自然減員等的方式來維持運轉,對於不得不待崗的人員,通常也會發放一定標準的工資。當然,國企下崗的情況也有,只是相對外企、民企來說,比較少。

  3. 辭退員工時候,會嚴格按照法律規定給予補償。原單位曾有一個女員工,犯了比較嚴重的錯誤,被辭退時候,公司還是照樣給了N+1補償。

  4. 注重職工的勞動防護,能給員工較強的職業安全感。比如國企,一般都有工會,工會會監督行政班子落實職工保障的一些措施,比如按時發工資、發放福利等。公務員、事業單位更是不用說。


二、是否適合“鐵飯碗”,因人而異

看到上邊的那些,可能有人會說了:既然鐵飯碗這麼好,大家都去吧,別考慮其他性質的企業了。

但是,也不是每個人都適合鐵飯碗。我的一個朋友,考上了廣州的公務員,但做了兩三年就辭職了。他說工資太少了,而且體制內太沉悶,一眼看到頭,沒意思。後來他去了深圳創業,不到一年時間,積累了很可觀的財富。如今,也是幾千萬的身家。他說如果當初沒跳出體制,這些財富是完全不可能實現的。

所以,“汝之蜜糖,彼之砒霜”。是否適合鐵飯碗,確實因人而異。有些人不喜歡體制內的條條框框——比如國企,要執行“三重一大”,執行嚴格的工作流程和審批制度。

再說晉升問題,鐵飯碗單位往往審核程序比較嚴格,也更看重資歷。民企會有大把20多歲的總經理、總裁、董事長,但在國企,這個幾乎是不可能的。沒有一定的資歷,幾乎沒可能做到高層領導。

三、隨著時代發展,“鐵飯碗”也會有風險

鐵飯碗的穩定、可靠,也是相對而言,並不絕對。

  1. 鐵飯碗同樣具有履職風險。比如這次疫情期間,湖北黃岡的原衛健委主任唐志紅因為抗疫工作不力、一問三不知,而迅速被免職。

  2. 鐵飯碗同樣具有失業風險。春節前,我的一個同事說他以前工作的那家央企的區域公司,因業務量萎縮,宣佈裁掉1/3的員工。


所以說,“鐵飯碗”的穩定、可靠也都是相對的,並非絕對。一個人只有努力打磨自己的能力,不斷提高在職場生存的情商,才是長久吃飯的憑仗。


聞知


我表姐是在國稅局工作已經十幾年了,老實說,作為一個女性,能在事業單位工作,似乎成了大部分女性向往的工作,原因很簡單,工作穩定,工資高且發放準時,有公積金,各種福利一樣不少,而且,下班後,還能兼顧照顧孩子,確實是一份很理想的工作。


但是,事實上真是這樣嗎?

在疫情期間,表姐單位收到當地政府通知,需要協助做好當地的防疫防控工作,去到一線崗位,在這大半個月,每天早出晚歸,甚至有時候回到家已經十點多了,孩子都睡熟了,每天和孩子見面的時間不夠1個小時,天天如此。

我表哥比較喜歡折騰,當年,他也有機會進去國企單位工作,但是,被他拒絕了,因為他不喜歡天天做著重複性的工作,太單調,因此,他自己出去廣州闖蕩,和朋友做起紅酒批發生意,已經做了七八年了,公司規模也不算太大,三十幾個人,一年賺個幾十萬很正常,平時,他也好少在公司,都是交給下屬打理,一個月也就去一次,看一下當月的報表就行了。

況且,他把這些年賺到的錢,都做理財了,雖然疫情期間,他公司不能正常營業,但是,公司目前的流動資金足夠他能撐下去,一時半會倒不了。

所以,鐵飯碗固然穩定可靠,但是,也有大家看不到的一面,應該權衡其中的利弊。

1、鐵飯碗穩定,可靠。

我想這句話,應該是我們父母說的最多了,讀大學的時候,就叫我們好好讀書,將來考上公務員,就前途無量了,哪怕找對象,都是倍有面子。

通過這次疫情,我們也可以看到,在私企工作的朋友,因為延遲復工,在放假期間,其實是沒有工資的,遇上有良心的老闆,能發放基本工資,已經謝天謝地了。但是,公務員呢,這段時間,同樣是放假,但是工資是照領,確實讓不少朋友眼紅。

2、現在公務員並沒有以前那麼清閒了。

我們對公務員的印象,或許存在一些誤解,上班時間不用很準時,稍微晚點也可以;工作也不用做的太認真,能交差就行;上班時間喝喝茶,吹吹水,一天就過去了。

那種現象已經是過去式了,他們也開始業績考核,每天都有任務指標,下班前要寫工作表,對當天的任務進行一個總結。別看很簡單的樣子,當你每天去寫這些報表的時候,其實是跟企業的運作模式是差不多了。

3、一個蘿蔔一個坑。

公務員每個崗位的設置都是有規定的,就是說,上面有人退休了,有位置空出來了,下面的人才有晉升的機會。很多人在單位工作一輩子,有可能就是在同一崗位,每天做著同一件事,做著一輩子。在單位,你有能力,但是沒有多餘的位置,你怎麼升上去?唯一辦法就是等。

而企業不一樣,雖然工作不太穩定,但彈性很強,和個人能力匹配度很高,只要你有能力,你為企業創造利潤,工資拿多少,你說了算。

總之,公務員這鐵飯碗工作,固然是穩定,但是,並不適合所有人。

作家鄭淵潔曾說過,“鐵飯碗的真實含義不是在一個地方吃一輩子飯,而是一輩子到哪兒都有飯吃。”

溫少爺:專注於職場與個人成長分享,關注我,我們一起迭代,一起成為職場達人。希望我的回答對您有所幫助和啟發。【隨手點個贊,對溫少爺是個鼓勵!】


溫少爺


是的,這位朋友說的很對。舉幾個例子吧!

  • 我是在個體戶企業上班的,現在停工了。發工資無望,而且還要自己交社保醫保。苦的很。現在家裡面還剩下幾千塊錢了,也不知道疫情何時結束。沒有收入的我不知道怎麼度過這波衝擊。
  • 我現在有點存款還算是好的。我有一個以前的同事,他剛貸款買的車。花光了他所有積蓄,還刷了一部分信用卡。現在兜裡連一百塊錢都沒有了。他也是幹臨時工的。上個月工資也沒有發。一家三口人加上他老爹,被封在老家村子裡面了。糧食也沒有了,菜也買不起。極度危險。面臨著快要餓死的境地。
  • 我一個親戚在事業單位,合同工,沒編制。目前工資照發。年底發了兩萬多元年終獎什麼的。度過此次疫情毫無壓力。
  • 我的老婆是在一個私營工廠上班。買五險一金還比較正規。但是疫情發生以後,對生產影響極大。目前工資沒發,也不知道能發多少。

所以說,鐵飯碗還是比較靠譜的。發工資還是比較有保障的。因為國家不缺錢。建議大家都去考公務員。這樣面臨危機的時候才能平安度過。前幾天新聞不是報道有一個女的,在微信群裡曬他當官的老公,發的東西嗎?你看看待遇多好啊!所以一定要找個鐵飯碗的工作。

時不我待,朋友們必須雄起,才能在這個社會立於不敗之地。


煙言演咽


這要看什麼鐵飯碗,通過這次疫情隔離大家都不能出門,最好的鐵晚飯應該是教師。國稅。又用不用上一線去抗疫情,尤其教師,這種情況下只需要學生放假,老師也就跟著回家等待消息。工資照發。我嫂嫂和外甥媳婦都是教師。我哥是公務員還得每天去檢查包村的疫情防控工作,遇到突發問題還得去處理。但教師只需要待在家裡幾天可以了!可是好多年輕人還不願意當老師,總覺得這個行業沒發展前途。工作穩定,收入穩定就可以了。難道還想幹啥?是不是夢想升官發財!哪有那麼容易的事!


天漢曙光


我作為名國企員工,在這次疫情之前,幾乎每天都在為溫水煮青蛙一樣的工作生活和沒有升職希望的崗位而不斷焦躁著,辭職創業的念頭每天都在敲打著我空虛的內心,但我知道自己是個思想上的積極者,行動上的拖延症患者,說白了還是沒有本事,離開了現有單位和工作我可能混的會越來越底層。就這麼猶豫躊躇著,疫情就爆發了。初六那天單位領導親自打電話說考慮疫情的嚴重性,女同志都有孩子需要照顧,所以輪流值班先不考慮我了,至於具體復工的日子到時候再通知,先安心在家裡休息吧。掛了電話我就突然思緒萬千,如果我是個創業者或是私企員工可能根本不會有這種待遇,工資照發,福利照有,假期給足。單位每年都會發很多口罩,以前覺得好多餘,動不動就當垃圾扔了,現在想想是真蠢。

當然如果直說透過疫情看鐵飯碗是真好,還是有些片面,因為有很多成功的金領或精英人士基本不會受到影響,人家的年薪也是我們這種人一輩子企及不到的。但是作為普通人來講的我,如今這樣很好,不愁復工的危險,不愁不開工沒有收入,家庭也能照顧的周全。但人還要居安思危,不能只看眼前,疫情過去後各行業復甦了,我們這些溫水裡的青蛙猶如曇花一現,還是要跳出舒適圈,不斷提升自我,迎接未來的挑戰的。


奧仁媽媽


從這次疫情,一下體驗到副業或者福副業的重要性了。

多少人在家裡沒收入的時候,做副業的人照樣一直有收入。副業剛需是2019年的名詞,很多人都不屑一顧,可是疫情期間,你會發現朋友圈都是在做副業的人,滿滿的都是,為什麼呢?因為都沒錢了。很簡單的道理,都窮了,沒收入了,很多家庭的存款支撐不了多久的。

所以副業一下重要了。

我自己也在做副業,通過副業去年賺了三十多萬,翻身農奴把歌唱。把債務也都還清了。

今年疫情,無所謂,每天都有千八百的收入,不在乎這些。人這一輩子,一定要有一個副業去做的。

加油兄弟們。


拼命的Li先生


豈止是可靠,簡直就是完美。

我媳婦兒在物業公司上班。年後回來,她一直在做社區疫情防控相關工作。前段時間,部分企業開始復工,他們單位幫業主辦理出入登記卡。

她帶的口罩是單位發的,同事一直都說是三無產品。一位業主大姐估計也看出來了,問我媳婦兒,你們怎麼帶這種口罩?

媳婦兒無奈地回道:“藥店買不著,單位就只給發了這個。”

大姐聽完後,也沒說什麼就走了。不到5分鐘,大姐又回來了,手裡拿著一把N95口罩,給媳婦兒和同事1人分了5個。

我媳婦兒非常感激,要給大姐錢。大姐人很好,說什麼也不要,還安慰我媳婦兒:“我家裡還有不少呢!”

媳婦兒工作的小區算是比較高端的,小區業主裡有很多體制內的人。這位好心的大姐,就是其中之一。

我聽媳婦說完這件事,當時就很無語。要知道,我為了買口罩,騎單車跑了20來家藥店,最終還是沒買到。最後只能在一個便利店,買了幾個防塵的湊合用著。


大學畢業後,家裡讓我考公務員,我當時還瞧不上,死活都不去。後來隨著閱歷的增加,我才發現自己對體制內工作存在很多的誤解。


第一,關於收入。

很多人覺得公務員工資不高,實際上他們收入一點兒都不低。在任何地區,當地公務員的收入都屬於中上水平。

我有個同學,對外宣稱月工資4000。而實際上,如果算上績效,年終獎、補貼津貼、各種福利,年入10萬以上。如果在私企打工,這個收入至少要在效益不錯的企業,混到中層以上才能有可能拿的到。

第二,關於鬥爭。

這個不多說。肯定是有的。但什麼樣的單位,沒有明爭暗鬥呢?

在體制內工作,只要不犯原則性錯誤,不管怎麼鬥,都不用擔心丟了工作。而在私企呢?哪怕你能力再強,只要站錯了隊伍,都要被掃地出門。

第三,關於能力。

很早以前我看過一篇文章,裡面有這樣一句話:“一流的人才在軍界,二流的人才在政界,三流的人才在商界。”當時我很不以為然,現在卻越來越認同這句話。

我有一個表姐夫,30多歲就坐上了某部門副局長的位置。我跟他打過幾次交道,用一個詞來形容就是“舒服”。他思維縝密,情商極高,說話做事滴水不漏。

在體制內混到一定高度的人,能力都不差,甚至可以說很強。其實想想也知道,在幾百人競爭同一個崗位的情況下,能夠脫穎而出,能力又能差到哪呢?

第四,關於穩定。

在我以前的認知裡,我一直把“穩定”和“不思進取”劃等號。真是大錯特錯。

穩定,就是穩定,和不思進取無關,而走不走出舒適圈也無關。穩定,意味著抗風險能力強,意味著旱澇保收,意味著有人給你兜底。


總而言之,體制內工作,對於很多人來說,幾乎就是完美的工作。無論你有沒有背景,無論你有沒有抱負。


最後,再多說兩句。很多人不理解:為什麼疫情還沒得到完全控制,有那麼多人就著急復工。還說什麼“留得青山在,不怕沒柴燒。”

這麼說吧,如果我一個月拿萬兒八千的退休金,或者不管去不去工作,工資都照發,不擔心被裁員,不用怕被降薪,我也不著急。

如果一直不復工,有些給人打工的底層勞動人民,因為房貸、車貸愁得睡不著覺,只能坐以待斃;而體制內工作的人,就算天天在家睡大覺,工資一分都不會少,坐以待“幣”即可。

一字之差,天差地別。


劍心職場


我是體制內員工,是的不假,工資應該沒有問題,但是你知道嗎,從大年初二,到今天,我已經三十多天沒有回家了,傳說中的每天三百給我們無緣,三倍工資,給我們無緣,我們冒著生命危險在防疫,在農村一線,受著村民的不理解,暗罵,明罵,還有當面羞辱。這還不是最難過的,村口冷風凜冽,一個塑料棚,一茶瓶熱水,一包方便麵,我們吃了多少天,,,,,如果可以不去防疫,我寧願倆月工資不要。但是,我們沒有退縮,沒有逃避,我們迎難而上,顧不了父母妻兒,顧不了偶患重病,只能堅持,別無選擇,,,,,看到你發這樣的問題,唉,心裡有點酸楚。不是每一個體制內的人都那麼幸福,不是每一個體制內的人都那麼順暢。


寵辱不驚59


我老婆之前在韓企,現在在中糧集團,聽她前同事說,這個月開始減薪了,突然宣佈的,獎金都沒有了,還裁員了一些人。

我在國企,這個月到手1.2萬,比我預期的要好。國企工作工資雖然不太多,還是挺穩定的。那些退休的同事經常出去玩,有退休金挺羨慕他們那個生活的。

說真的我在廣州生活,國企的工作在普通人眼裡挺差的,有一次我座網約車回家,跟司機聊天,後來他說他在廣州科技城的某公司工作,問我說做什麼的,我說我在國企工作,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可能跟我沒有共同語言[捂臉]。。。也許是我的收入都沒有人家談下一單生意的零頭多,所以瞧不起我吧。

在國企久了就沒什麼追求,工資夠用就好,未來也不用擔心,撐不者餓不死的狀態,也算是一種自我安慰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