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劉備和宋江是不是一種人?

親孃嘞說不定影響仕途


在我看來,大多數不喜歡劉備的人,無非是受了太多地攤文學的荼毒。

在他們心中,劉備是假仁假義的偽君子。劉備的皇親身份是捏造的,劉備最擅長兩件事:一是哭,二是逃跑。

包括《三國演義》中的劉備在他們眼中也是極盡虛偽之事。因為小說為了塑造鮮明的正反派形象,製造矛盾衝突,所以老羅很努力的把劉備的形象刻畫的偉光正。

這就導致這種刻畫某種意義上起到了反效果。

魯迅先生就曾批評過羅貫中刻畫人物有問題:

「至於寫人,亦頗有失,以致欲顯劉備之長厚而似偽,狀諸葛之多智而近妖。」

意思是,為了凸顯劉備的仁德寬厚,用力過猛,反倒讓人覺得不真實,虛偽。為了凸顯諸葛亮的智慧超群,同樣用力過猛,以至於把諸葛亮妖魔化。

當然,最讓人無語的“官方黑”則是電視劇《新三國》,這部劇直接就公開把劉備刻畫成了一個外表忠厚,滿嘴仁義,實則內心城府極深,甚至有點陰險狡詐的人。

所以到了現在,很多人願意去相信劉備的仁義是假仁義。是他成就霸業的一種韜晦之計。

所以自然會有人把“虛偽的”劉備和宋江相提並論了。

這其中《新三國》、一些地攤文學、很多不負責任的史評人、甚至是羅貫中都是有責任的。

比如“三讓徐州”,歷史上只讓了一次。這就足以體現出了劉備的仁義。但老羅卻強行讓劉備讓了三次,這種強行加戲的做法反倒是讓人懷疑劉備的動機。

包括什麼當眾摔孩子實際上是為了收攬人心。

白帝城託孤實則是為了試探孔明虛實。

有些是無中生有,有些則是網友自己加戲。

話說回來,這口鍋讓老羅背其實是不合適的。畢竟人家就一個寫小說的,又不是寫史書的。咱不能把屎盆子都扣人家頭上。

只能怪這屆網友理解水平太膚淺。一來想得太多,二來把小說當史實。

要問劉備有沒有城府和野心,毋庸置疑,肯定有。否則一個傻白甜不可能白手起家,成就一番霸業。

但要說劉備是不是假仁義,我覺得不是。

劉備一生奉行的準則就是以德服人。事實上他也的確做到了。

你要說他是假仁義,他裝了一輩子,那他就是真仁義。

包括歷史上確有其事的白帝城託孤,退一萬步講,就算是劉備下了個套試探孔明,我覺得這也不算是虛偽。更應該叫一種智慧。

老子白手起家,奮鬥了一輩子,好不容易做了皇帝,如今就要嗝屁了,兒子又是個不爭氣的窩囊廢,我試探一下你怎麼了?滿足一下好奇心也是好的啊!


芒果不盲了


一個是水滸傳中的絕對主角,是梁山108將中排名第一的人物,是梁山招安的主導者,也是徵田虎、方臘、大遼,最終打敗方臘的指揮者,他就是宋江。

一個是善於待人,有百折不饒之力,最終奪取西川,建立蜀國的開國皇帝,可以和曹操分庭抗禮的劉備。

《水滸傳》的作者是施耐庵,《三國演義》的作者是羅貫中,二人都是元末明初的小說家,一種主流說法是二人還是師徒關係,施耐庵是羅貫中的老師。

寫於同一時代的兩本書,雖然一本是寫的宋朝,一本寫的是三國,但其中價值觀和寫法套路確實有相似之處,但這並不能說明宋江和劉備這兩人就有什麼相似之處。

自古有個說法,劉備的江山是哭來的,宋江的梁山是騙來的,但是兩個歷史的風雲人物成事都有一個特點,靠的都是一個字——義。那麼滿口仁義道德的劉備和宋江,到底有多少差距?

其實這兩個人原本沒有任何可比性,雖然歷史上都曾有這兩個人物,但是宋江無論是在水滸傳中,還是在民間的傳說中,他就是一個徹頭徹尾的土匪,水滸傳中他是被一杯毒酒要了性命,而在民間傳說中,他是被張叔夜抓了之後,直接被朝廷幹掉。

和劉備相比,宋江根本就不夠格,大家試想,一個土匪,還不是成功的土匪,而另一個是開國皇帝,能比嗎?

而在數百年後出生的一個人物則因為長城救人於危難之間而聞名於世,他就是梁山起義軍的首領宋江,宋江在一百單八將穩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綽號呼保義,為人急公好義,常救人於危難時刻所以又號及時雨,人稱孝義黑三郎。

宋江之所以落草為寇,主要是因為他私放晁蓋等人,此後被閻婆惜捉住把柄,以至於殺了閻婆惜後連夜逃走,輾轉周折上了梁山。

其實劉備和宋江之間的差異是非常大的。

當年宋江為了將霹靂火秦明留到梁山上,他設下一條計謀,故意讓小卒裝作秦明的模樣,穿了秦明的衣甲,頭盔,騎著秦明的馬匹,橫著狼牙棒直接到了青州城下,然後殺了不少的人,當時燕順與王矮虎等人帶著五十餘人助戰,併到秦明家中捉了他一家老小,如此殘殺百姓,燒燬民屋,為了逼人入寇而害的人家破人亡之人,實在不怎麼樣。

《三國演義》中,劉關張三人義結金蘭,劉備說他們是“義同生死”,後來劉備也確實是這樣對待兩位弟弟的。關羽敗走麥城被殺之後,劉備不顧西蜀國內孱弱,以及以諸葛亮為首的文臣一脈的反對,仍然調集大軍征討東吳,哪怕最後兵敗夷陵,他也從沒後悔過來為關羽報仇。

劉備不僅對結拜的兄弟仁義,對下屬同樣如此。

徐庶因母親被曹操所擄,不得不辭別劉備,這時孫乾密謂玄德曰:“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盡知我軍中虛實。今若使歸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見元直不去,必斬其母。元直知母 死,必為母報仇。力攻曹操也。”

而玄德曰:“不可。使人殺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絕其子母之道,不義也。吾寧死,不為不仁不義之事。”眾皆感嘆。

再看看同樣的仁義道德籠絡人心的宋江。

反過來看宋江,打著替天行道的旗號,卻做著狗屁倒灶的事情。為了把人上梁山,可謂用盡了手段。盧俊義本來大財主當得好好的,硬是被宋江、吳用在家裡偷摸寫了首反詩,被逼無奈只能落草為寇。

宋江是見人就給銀子,初期發育階段。酒一喝高張口就是,我那黑旋風李逵兄弟,我那神行太保戴宗兄弟,還有我那亂七八糟一大堆兄弟。

後期就是送人頭,送了所有兄弟的性命,換了個一官半職。宋江最大的成就是什麼?無疑是帶領梁山軍幹掉方臘之後,被朝廷封賞為武德大夫、楚州安撫使,兼兵馬都總管。

這麼說吧,哪怕到了地下,劉關張三人見面,肯定是抱頭痛哭:“大哥我對不起你,丟了荊州”,“二哥我沒能給你報仇,我恨啊”,“兩位弟弟,哥哥讓你們苦了啊”。而宋江見了其它107,起碼有一大半都要再打死他一回。

如果劉關張三人都穿越回《三國演義》的開篇,關羽和張飛哪怕隔著千山萬水,也要找到劉備,接著跟隨。而梁山一百單八將穿越的回《水滸傳》開篇的話,肯定第一回就是林教頭、魯智深、扈三娘等人齊聚鄆城縣,共誅宋押司。

也許劉備一生費盡心機,用盡心力謀劃了一個後漢室,但是仍然心中有義氣。在那個爾虞我詐的三國時代,一個光桿司令是怎麼拉起隊伍抗衡列強的,也許就是那一顆真誠而閃爍的心吧!

在《水滸》中,到處是仁義道德義薄雲天,可最後,一個有大部隊的宋江如何成了光桿司令,也許就是那一顆見到名利黑眼變紅眼,紅心變紅心的虛偽內臟吧!

《三國演義》是一部英雄史詩,《水滸傳》是一本厚黑學專著。拿宋江和劉備比,絕對是對劉備的一種侮辱。就像有人拿吳用跟諸葛亮比,是對諸葛亮的侮辱一樣。


次等文案


我感覺劉備和宋江不是同一種人。

首先,志向上,劉備的目標始終是光復漢室,成為像他老祖宗劉邦和劉秀一樣的人。即使他屢戰屢敗,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但仍然屢敗屢戰。可以堅韌不拔,百折不饒。經過四五十年的四處奔波與奮鬥,終於由編履小民成為割據一方的霸主,在六十歲的花甲之年建立了蜀漢政權。

而宋江確不是這樣的人。首先在他殺死閆婆惜,流落髮配,中途被梁山所救邀請他加入,而那時他沒有加入。直至寫反詩被舉報後,才加入梁山。

又到後來接受宋朝詔安,替北宋建功立業。宋江,他從來沒有以天下為已任的大志向,他想得到只是一個通往向上的通道,成為一個大宋的有為的官員,而不是推翻當已經腐朽的宋王朝。

有人說啊,宋江和劉備,都會假仁假義。其實古代的政治人物,作秀是必要。仁義,如果都裝都不想裝了,就像項羽一樣,殺了幾十萬降卒,燒了阿房宮,連仁義都不要,一味地報復,百姓怎會選他?但宋江的仁義是對草莽英雄的,不是對百姓的,而他這些草莽英雄參雜不良的,有的照樣是百姓口中的天殺的,同一些大宋的官員相差不大。而劉備的仁義,不只是對他的下屬,也是對百姓。在曹操殺到新野的時候,他先讓百姓先走,自己留後。可以說,這也是宋江只能在梁山一地替天行道,而劉備可以雄霸一方,據巴蜀而虎視中原。因為一個得民心,一個不得民心。

另外兩個人情義上,是不同的。宋江,有呼保義,及時雨的稱呼。但是在他接受詔安建功立業之後,徵遼徵方臘時候,只存27將,可以說是在當年兄弟的屍體上摘取自己的功名。

最後毒死了唯他是從的李逵,以防自己被奸臣高俅,蔡京毒死,李逵造反破壞自己的忠義之名。

而劉備,在聞關羽張飛死後,不管諸葛亮,趙雲等許多人的反對,明知對自己的大業不利,仍然要報復東吳,最後死在白帝城,可以說不負兄弟情義了。


小小書生說史


兩人有共同點,但絕不是一類人。

劉備和宋江是有共同點的——假仁假義。

劉備一直以漢室宗親自居,其實是八竿子打不著的親戚,甚至有可能都是假的,之所以說中山靖王劉勝之後,可能也是因為劉勝太能生了,據說有幾十個兒子,別人想查他的真偽也不好查。



整天嚷嚷著忠於漢室,結果在漢獻帝只是禪讓而不是死了的情況下就自立為帝了。

忠於漢室不夠,我要成為漢室。

正所謂我不嫁豪門,我就是豪門,大概劉備也這麼想。


宋江也是整天滿口仁義道德,替天行道,其實就是個官迷,為了當官,接收招安,害死眾家兄弟。

但是兩個人又不是同樣的人,把宋江跟劉備相提並論,其實是對劉備的侮辱。

宋江一刀筆小吏爾,沒有什麼大的智慧,也沒什麼政治智商。劉備則不同,賣草鞋起家,最終也算是建立了自己國家,三分天下,政治眼光和才能都是當時一流的。

所以他們倆肯定不是一類人,宋江在劉備年前,也就是跳樑小醜的角色罷了。


歷史漫漫潭


宋江與劉備,是同一種人。兩人都是想自立為王,但沒有人脈和基礎,於是到處行善交友,打出自己仁義的名聲,讓天下人信服,讓各路英雄前來追隨!

但不同的是,劉備的能耐遠超宋江,或者說,宋江只是劉備的一個模仿者,模仿劉備的為人,模仿劉備的發家史。

劉備憑著仁義之名和一張特別會忽悠人的嘴,籠絡了關羽、張飛、諸葛亮等一群原始合夥人,自己當起了ceo,然後一步步把蜀國做大做強,然後稱帝。因為各種原因,最後劉備還是憋不住了,不聽勸告,結果葬送了大半基業,含恨而終。

宋江前期也是和劉備玩的一樣的套路,甚至比劉備玩的更出色!劉備前期的合夥人一隻手都能數過來,但宋江卻集合了108名好漢,個個有驚人藝業。

然而宋江沒有劉備堅定,也沒有劉備越挫越勇的精神。他和宋朝幾場戰爭下來,發現造反沒有想象的那麼容易,正好這時朝廷來招安,宋江也許覺得,當不了皇帝當個大官也挺好的,也算帶兄弟們發家致富奔小康了。

宋江接受招安,然而他沒想到的是,朝廷的招安只是要慢慢磨死他!最後玩不轉政治的宋江,被奸臣昏君害死,那些跟著他的弟兄們,也大多下場很慘。

所以,宋江與劉備太像了,可以說是一類人。但宋江的各方面都遠不如劉備!











殼飛文化


截然不同的兩個人。

劉備和宋江似乎在個人事業發展上都有著巨大突破,從草根到一方諸侯,但不同卻是由表及裡的。

出身不同決定著志向不同

劉備為漢景帝兒子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雖然到了劉備,家道中落,與母販履織蓆為業,過著一般平民的生活。但畢竟是皇室宗親,劉備必然內心高傲,志向遠大。

宋江,江湖人稱“及時雨”,為鄆城縣一名押司小吏。卑微的出身和基層公務員職位,決定著他內心深處還是想在大宋謀個功名,因此又叫“宋功名”。

發展規劃不同

劉備小時候與同宗小孩在樹下玩樂,指著桑樹說:“我將來一定會乘坐這樣的羽葆蓋車。”

可以說劉備的一生都是為了成就霸業,從而坐上這座羽葆蓋車,旗號便是“光復漢室”,作為劉氏宗親,也是名正言順。

宋江雖然也有潯陽樓題反詩的反叛精神,多次打退朝廷鎮壓。

但初時作為一個孝義雙全的押司,宋江沒上梁山就註定了他血液中的招安意識傾向,最終將大旗“替天行道”為“順天護國”。

性格不同

劉備折而不撓,敗不氣餒,為了成就霸業這一目標而始終不懈奮鬥,可以說是柔中帶剛。

劉備在諸侯混戰過程中屢屢遭受失敗,所以先後依附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

通過堅持不懈的努力,劉備於赤壁之戰後,先後拿下荊州、益州,建立了蜀漢政權。

宋江

是在沒有上梁山的時候是一個小小的官,平時在生活中就是被夾在中間生活,對什麼事情都是不敢去做,這就表現出他懦弱的個性了。

時而自尊,時而自卑;時而崇高,時而卑下;時而像個領袖,時而像個奴才。

成就事業不同

劉備,建安二十四年秋,自稱漢王於漢中。章武元年(221),劉備通過37年的努力,終於在61歲,於成都進號為帝

。東拒孫權,北抗曹操,三國鼎立局面形成。

晁蓋死後,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封一百單八將,兩勝童貫、三勝高俅以及天下八方十位節度使,梁山事業發展到了鼎盛。但宋江帶領下的眾好漢,始終割據在梁山,打得也是保衛戰,兵馬最多數萬人,範疇只算初具規模的農民起義軍。

因此宋江是不能和劉備相提並論的。


點亮萬家燈火


這二位人物都是我們古典四大名著裡的人物, 劉備是出自《三國演義》,宋江則是出自《水滸傳》。要說他們是不是同一種人,我們先來分析下他們各自的人物性格跟優缺點。下面我跟各位一一道來。

先說說宋江,他表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為山東鄆城縣宋家村,江湖人稱“及時雨”,又號“呼保義”。因為他面黑身矮,人又喚他做黑宋江;又且於家大孝,為人仗義疏財,人皆稱他做“孝義黑三郎”。他原本為鄆城縣的押司,因為私自放了晁蓋等人,被閻婆惜抓住了把柄,因此殺了閻婆惜連夜逃命,後來輾轉上了梁山,在晁蓋死後當了山大王,為起義軍的領袖,為一百單八將的老大,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在宋江上梁山之初就表露過自己想歸順朝廷的私心,其中有些兄弟也是知道他的這個想法的。其中有個人稱‘入雲龍’的公孫勝,此人能掐會算,才能出眾。他早早就看透了宋江的為人,所以早早的離開了宋江。之後宋江為了吸引朝廷的注意,就開始剿匪,以至於原本的梁山好漢死的死,傷的傷的,他這樣做的目的,無法就是想有朝一日歸降朝廷,增加跟朝廷談判的籌碼。但是根據書中的介紹梁山可以算是一個易守難攻的地方,朝廷想攻取此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見此人為了自己的目的,把自己兄弟的性命踩在腳下。有人就會說了宋江老大對好漢兄弟們講義氣呀,這是講義氣嗎? 宋江實則是把兄弟當成實現個人野心的籌碼,李逵和扈三娘是工具,秦明和林沖是工具,晁蓋也是工具,需要的時候把你當兄弟,不需要你的時候就一腳踢開,甚至要你的性命。同時他還喜歡自詡“替天行道”,打江州是公報私仇,打祝家莊、東平府、東昌府都是為劫掠糧草,在青州更是大肆屠殺百姓,什麼替天行道,根本不存在的,就是為了一己私慾。



再說說劉備,字玄德,根據《三國志·先主傳》介紹,劉備是漢朝的宗室,漢中山靖王劉勝的後代,東漢末年幽州涿郡涿縣(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他可以說貴為當今天子的皇叔,卻仕途並未那麼順利,曾經參加過黃巾起義,一起反對董卓,不過奈何天下大勢已去,也是屢屢碰壁。後來劉備先後依附了公孫瓚、陶謙、曹操、袁紹、劉表等多個諸侯,才開始有了自己的建樹。這也多虧他的二位好兄弟關羽張飛,以及後來籠絡到的其他三位上將。先說說桃園三結義,其實那個時候劉備也是在偽裝自己,在剛開始遇到關張二人的時候,他空有一個皇叔的頭銜,可以說是強行與二人拉上關係的。 以及臨終託孤諸葛亮,也有試探諸葛亮有無異心,想將王位贈與孔明,但是孔明感念劉備的三顧茅廬,知遇之恩。可以說,劉備在最早的時候也是有著一定的私心,還將自己偽裝成為一個感嘆蒼生的豪傑。在後來已經為荊州之主的時候,劉備也開始慢慢的有所改變,改變了自己的格局。為何說他後期格局有所改變呢?說真的,劉備在最強勢的時候,如果不是劉備後來貿然的為了幫助兄弟復仇,說不定真的會改寫三國最後的歷史。不過劉備幫張飛關羽報仇也是表現了自己對兄弟情同手足的內心。


綜合來看,我認為宋江此人雖說對好漢們“義氣深重”,但是卻是帶著很大的私心。雖然以不擇手段的權術之道籠絡了人心,最終卻在更加殘酷的政治鬥爭中斷送了性命,還拉上了眾多兄弟陪葬,所以他只能算是一個私心很重的小人物,一個偽君子!而劉備卻能在屢戰屢敗中頑強生存,在群雄逐鹿的亂世依靠人格魅力吸引了諸葛亮、關羽、張飛、趙雲等一大批仁人志士為共同的理想奮鬥,最終三分天下改寫歷史。所以如果要把這二人放在一起比較的話,他們無論在能力還是品德上都不是一個等級的,不會是同一種人。


8090看看


劉備與宋江根本不是一類人!

(一)兩人出身不同!劉備出身漢室宗親,雖然到他這一代家道中落,讓他只能織蓆販履,但是昔日祖先的榮耀和大漢王朝的輝煌,一直讓他熱血沸騰!宋江只是鄆城小吏,雖然出身地主家庭,但是與皇室宗親相比,總是差距太大!

(二)兩人追求不同!劉備自從出道之日起,一直以匡扶漢室為己任,雖然暗藏稱帝之心,但始終心懷天下!宋江雖然在江湖上號稱及時雨,但是他最終的目標只是“封妻廕子,青史留名”,在個人追求上就輸了一大截!

(三)兩人水平不同!同樣是拉攏人心,劉備就善於藉助漢室宗親的招牌,用仁義的好人設吸引各路人才,他吸引人的最大資本正是復興漢室的政治正確與精神情懷!宋江雖然號稱及時雨,但是他拉攏人的資本只是對別人物質上的小恩小惠,缺少精神與大義上的追求!

(四)兩人能力不同!劉備雖然被《三國演義》刻畫成遇事愛哭的中年大叔,但是能得到曹操青梅煮酒的評價,最終能夠三國鼎立,建立蜀國,說明他的能力非同一般!宋江與劉備相比,那真的差遠了!不僅在招安一事上葬送梁山,而且招安之後,也躲不過朝廷小人的明槍暗箭,最終在征討方臘時,最終斷送梁山好漢的性命!

因此,劉備與宋江根本不是同一種人!一個是心懷大志的皇室英雄,一個是擁有底層人官場迷夢的地方小吏!




貓哥讀歷史


劉備和宋江既有想性格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一面一是都想建功立業,名揚天下;二是都善於籠絡人心,樂善好施,劉關張三結義,三顧茅廬,劉備扔孩子等都彰顯了劉備非凡的親和力和網絡人才的優點,宋江喜歡扶貧濟困,也喜歡廣交朋友,所以成就了梁山大業。不同的一面一是出身不同,劉備是中山靖王后代,屬帝室貴胄,後淪落為織蓆販履的小販,宋江出生於富戶人家,從事衙門小吏職業;二是二人的志向不同,劉備的目標是復興祖業登基稱帝,恢復漢室,宋江從小受封建傳統教育頗深,忠君報國思想根深蒂固,晁蓋死後任梁山首領時積極灌輸只反貪官不皇帝的理念,所以他一直想歸順朝廷做臣子報效國家光宗耀祖,沒有想到自己做皇帝。




歷史鑑春秋


這兩位,怎麼說呢!

筆者認為雖然不是同類人,卻有著許多的相同之處,這裡就和各位小夥伴,好好的分享一下。

首先,劉備和宋江,這二位都是以仁義而出名。



劉備那是出了名的仁義道德(倒不是滿嘴的仁義道德,各位別想偏了……),比如新野之戰中,咱們的劉主公為了滿城百姓的安危,竟然不顧自己的性命,和婦孺百姓一同行路,寧可被曹軍部隊追上,也不肯落下一名百姓。這可是君主仁義的典範啊!

宋江,雖然沒有劉玄德那樣的勢力,也做不了那些為了黎民百姓而犧牲小我的事蹟,充其量也只是一個山中大王。可是,人家可是及時雨宋公明啊!先說為了晁蓋吳用等人的安危,他可以不顧自己身家性命,冒死去告信,這才使得晁蓋眾人逃脫了官府的追捕。之後,更是高舉“替天行道”的大旗,約束梁山各位好漢,只做劫富濟貧之事。這便是仁義之心。



不過,若要說二人的區別,那也很突出。筆者覺得,主要的區別,便是真君子與偽君子之別。

誰更是真君子,非玄德莫屬也!

為什麼?僅舉兩個例子。

首先,宋江對待兄弟,絕對是有薄厚遠近之分的———比如對待晁蓋、盧俊義這些大人物,那是肝膽相照,以命相知。剛才也說過例子,這裡不細談。可是對待小弟小人物,難免有些令人感到齷蹉的地方。想當初,李逵背母上山,遭遇虎蟲,慘遭虎口。同時梁山又多了兩員好漢。兩者事情,一喜一悲,都是兄弟,照理說死者為大,兄弟父母,如同自己父母,可是宋江卻只顧著捧著公孫策,那一句哈哈大笑的話語:“被你殺了四虎,今日寨上又多了2個活虎”,著實讓人聽了作嘔。



再看劉備,也舉兩件事情,一是關羽大意失荊州,敗走麥城。劉備當時得到消息之後,哭死當場,之後,不顧一眾大臣的阻擾,硬是和還在結盟蜜月期的孫吳撕破了臉皮,最後,硬是頂著大勢攻打江東,直接導致了白帝城之難。這便是真的兄弟情深。

另外,再說一個不親的例子,想當初夷陵之戰失利,謀臣黃權投靠江東,眾臣子都勸說劉備殺了黃權的家眷,以報其辜負之仇。不曾想劉備卻說:只怪自己,當初不聽黃權的勸告,才有此一敗,是我辜負了他呀!

看到沒,這便是真的君子所為,所以,多說無益,誰真誰偽,一目瞭然。

歡迎小夥伴留言討論,喜歡我的文字,請關注文人草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