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刘备和宋江是不是一种人?

亲娘嘞说不定影响仕途


在我看来,大多数不喜欢刘备的人,无非是受了太多地摊文学的荼毒。

在他们心中,刘备是假仁假义的伪君子。刘备的皇亲身份是捏造的,刘备最擅长两件事:一是哭,二是逃跑。

包括《三国演义》中的刘备在他们眼中也是极尽虚伪之事。因为小说为了塑造鲜明的正反派形象,制造矛盾冲突,所以老罗很努力的把刘备的形象刻画的伟光正。

这就导致这种刻画某种意义上起到了反效果。

鲁迅先生就曾批评过罗贯中刻画人物有问题:

「至于写人,亦颇有失,以致欲显刘备之长厚而似伪,状诸葛之多智而近妖。」

意思是,为了凸显刘备的仁德宽厚,用力过猛,反倒让人觉得不真实,虚伪。为了凸显诸葛亮的智慧超群,同样用力过猛,以至于把诸葛亮妖魔化。

当然,最让人无语的“官方黑”则是电视剧《新三国》,这部剧直接就公开把刘备刻画成了一个外表忠厚,满嘴仁义,实则内心城府极深,甚至有点阴险狡诈的人。

所以到了现在,很多人愿意去相信刘备的仁义是假仁义。是他成就霸业的一种韬晦之计。

所以自然会有人把“虚伪的”刘备和宋江相提并论了。

这其中《新三国》、一些地摊文学、很多不负责任的史评人、甚至是罗贯中都是有责任的。

比如“三让徐州”,历史上只让了一次。这就足以体现出了刘备的仁义。但老罗却强行让刘备让了三次,这种强行加戏的做法反倒是让人怀疑刘备的动机。

包括什么当众摔孩子实际上是为了收揽人心。

白帝城托孤实则是为了试探孔明虚实。

有些是无中生有,有些则是网友自己加戏。

话说回来,这口锅让老罗背其实是不合适的。毕竟人家就一个写小说的,又不是写史书的。咱不能把屎盆子都扣人家头上。

只能怪这届网友理解水平太肤浅。一来想得太多,二来把小说当史实。

要问刘备有没有城府和野心,毋庸置疑,肯定有。否则一个傻白甜不可能白手起家,成就一番霸业。

但要说刘备是不是假仁义,我觉得不是。

刘备一生奉行的准则就是以德服人。事实上他也的确做到了。

你要说他是假仁义,他装了一辈子,那他就是真仁义。

包括历史上确有其事的白帝城托孤,退一万步讲,就算是刘备下了个套试探孔明,我觉得这也不算是虚伪。更应该叫一种智慧。

老子白手起家,奋斗了一辈子,好不容易做了皇帝,如今就要嗝屁了,儿子又是个不争气的窝囊废,我试探一下你怎么了?满足一下好奇心也是好的啊!


芒果不盲了


一个是水浒传中的绝对主角,是梁山108将中排名第一的人物,是梁山招安的主导者,也是征田虎、方腊、大辽,最终打败方腊的指挥者,他就是宋江。

一个是善于待人,有百折不饶之力,最终夺取西川,建立蜀国的开国皇帝,可以和曹操分庭抗礼的刘备。

《水浒传》的作者是施耐庵,《三国演义》的作者是罗贯中,二人都是元末明初的小说家,一种主流说法是二人还是师徒关系,施耐庵是罗贯中的老师。

写于同一时代的两本书,虽然一本是写的宋朝,一本写的是三国,但其中价值观和写法套路确实有相似之处,但这并不能说明宋江和刘备这两人就有什么相似之处。

自古有个说法,刘备的江山是哭来的,宋江的梁山是骗来的,但是两个历史的风云人物成事都有一个特点,靠的都是一个字——义。那么满口仁义道德的刘备和宋江,到底有多少差距?

其实这两个人原本没有任何可比性,虽然历史上都曾有这两个人物,但是宋江无论是在水浒传中,还是在民间的传说中,他就是一个彻头彻尾的土匪,水浒传中他是被一杯毒酒要了性命,而在民间传说中,他是被张叔夜抓了之后,直接被朝廷干掉。

和刘备相比,宋江根本就不够格,大家试想,一个土匪,还不是成功的土匪,而另一个是开国皇帝,能比吗?

而在数百年后出生的一个人物则因为长城救人于危难之间而闻名于世,他就是梁山起义军的首领宋江,宋江在一百单八将稳坐梁山泊第一把交椅,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绰号呼保义,为人急公好义,常救人于危难时刻所以又号及时雨,人称孝义黑三郎。

宋江之所以落草为寇,主要是因为他私放晁盖等人,此后被阎婆惜捉住把柄,以至于杀了阎婆惜后连夜逃走,辗转周折上了梁山。

其实刘备和宋江之间的差异是非常大的。

当年宋江为了将霹雳火秦明留到梁山上,他设下一条计谋,故意让小卒装作秦明的模样,穿了秦明的衣甲,头盔,骑着秦明的马匹,横着狼牙棒直接到了青州城下,然后杀了不少的人,当时燕顺与王矮虎等人带着五十余人助战,并到秦明家中捉了他一家老小,如此残杀百姓,烧毁民屋,为了逼人入寇而害的人家破人亡之人,实在不怎么样。

《三国演义》中,刘关张三人义结金兰,刘备说他们是“义同生死”,后来刘备也确实是这样对待两位弟弟的。关羽败走麦城被杀之后,刘备不顾西蜀国内孱弱,以及以诸葛亮为首的文臣一脉的反对,仍然调集大军征讨东吴,哪怕最后兵败夷陵,他也从没后悔过来为关羽报仇。

刘备不仅对结拜的兄弟仁义,对下属同样如此。

徐庶因母亲被曹操所掳,不得不辞别刘备,这时孙乾密谓玄德曰:“元直天下奇才,久在新野,尽知我军中虚实。今若使归曹操,必然重用,我其危矣。主公宜苦留之,切勿放去。操见元直不去,必斩其母。元直知母 死,必为母报仇。力攻曹操也。”

而玄德曰:“不可。使人杀其母,而吾用其子,不仁也;留之不使去,以绝其子母之道,不义也。吾宁死,不为不仁不义之事。”众皆感叹。

再看看同样的仁义道德笼络人心的宋江。

反过来看宋江,打着替天行道的旗号,却做着狗屁倒灶的事情。为了把人上梁山,可谓用尽了手段。卢俊义本来大财主当得好好的,硬是被宋江、吴用在家里偷摸写了首反诗,被逼无奈只能落草为寇。

宋江是见人就给银子,初期发育阶段。酒一喝高张口就是,我那黑旋风李逵兄弟,我那神行太保戴宗兄弟,还有我那乱七八糟一大堆兄弟。

后期就是送人头,送了所有兄弟的性命,换了个一官半职。宋江最大的成就是什么?无疑是带领梁山军干掉方腊之后,被朝廷封赏为武德大夫、楚州安抚使,兼兵马都总管。

这么说吧,哪怕到了地下,刘关张三人见面,肯定是抱头痛哭:“大哥我对不起你,丢了荆州”,“二哥我没能给你报仇,我恨啊”,“两位弟弟,哥哥让你们苦了啊”。而宋江见了其它107,起码有一大半都要再打死他一回。

如果刘关张三人都穿越回《三国演义》的开篇,关羽和张飞哪怕隔着千山万水,也要找到刘备,接着跟随。而梁山一百单八将穿越的回《水浒传》开篇的话,肯定第一回就是林教头、鲁智深、扈三娘等人齐聚郓城县,共诛宋押司。

也许刘备一生费尽心机,用尽心力谋划了一个后汉室,但是仍然心中有义气。在那个尔虞我诈的三国时代,一个光杆司令是怎么拉起队伍抗衡列强的,也许就是那一颗真诚而闪烁的心吧!

在《水浒》中,到处是仁义道德义薄云天,可最后,一个有大部队的宋江如何成了光杆司令,也许就是那一颗见到名利黑眼变红眼,红心变红心的虚伪内脏吧!

《三国演义》是一部英雄史诗,《水浒传》是一本厚黑学专著。拿宋江和刘备比,绝对是对刘备的一种侮辱。就像有人拿吴用跟诸葛亮比,是对诸葛亮的侮辱一样。


次等文案


我感觉刘备和宋江不是同一种人。

首先,志向上,刘备的目标始终是光复汉室,成为像他老祖宗刘邦和刘秀一样的人。即使他屡战屡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但仍然屡败屡战。可以坚韧不拔,百折不饶。经过四五十年的四处奔波与奋斗,终于由编履小民成为割据一方的霸主,在六十岁的花甲之年建立了蜀汉政权。

而宋江确不是这样的人。首先在他杀死闫婆惜,流落发配,中途被梁山所救邀请他加入,而那时他没有加入。直至写反诗被举报后,才加入梁山。

又到后来接受宋朝诏安,替北宋建功立业。宋江,他从来没有以天下为已任的大志向,他想得到只是一个通往向上的通道,成为一个大宋的有为的官员,而不是推翻当已经腐朽的宋王朝。

有人说啊,宋江和刘备,都会假仁假义。其实古代的政治人物,作秀是必要。仁义,如果都装都不想装了,就像项羽一样,杀了几十万降卒,烧了阿房宫,连仁义都不要,一味地报复,百姓怎会选他?但宋江的仁义是对草莽英雄的,不是对百姓的,而他这些草莽英雄参杂不良的,有的照样是百姓口中的天杀的,同一些大宋的官员相差不大。而刘备的仁义,不只是对他的下属,也是对百姓。在曹操杀到新野的时候,他先让百姓先走,自己留后。可以说,这也是宋江只能在梁山一地替天行道,而刘备可以雄霸一方,据巴蜀而虎视中原。因为一个得民心,一个不得民心。

另外两个人情义上,是不同的。宋江,有呼保义,及时雨的称呼。但是在他接受诏安建功立业之后,征辽征方腊时候,只存27将,可以说是在当年兄弟的尸体上摘取自己的功名。

最后毒死了唯他是从的李逵,以防自己被奸臣高俅,蔡京毒死,李逵造反破坏自己的忠义之名。

而刘备,在闻关羽张飞死后,不管诸葛亮,赵云等许多人的反对,明知对自己的大业不利,仍然要报复东吴,最后死在白帝城,可以说不负兄弟情义了。


小小书生说史


两人有共同点,但绝不是一类人。

刘备和宋江是有共同点的——假仁假义。

刘备一直以汉室宗亲自居,其实是八竿子打不着的亲戚,甚至有可能都是假的,之所以说中山靖王刘胜之后,可能也是因为刘胜太能生了,据说有几十个儿子,别人想查他的真伪也不好查。



整天嚷嚷着忠于汉室,结果在汉献帝只是禅让而不是死了的情况下就自立为帝了。

忠于汉室不够,我要成为汉室。

正所谓我不嫁豪门,我就是豪门,大概刘备也这么想。


宋江也是整天满口仁义道德,替天行道,其实就是个官迷,为了当官,接收招安,害死众家兄弟。

但是两个人又不是同样的人,把宋江跟刘备相提并论,其实是对刘备的侮辱。

宋江一刀笔小吏尔,没有什么大的智慧,也没什么政治智商。刘备则不同,卖草鞋起家,最终也算是建立了自己国家,三分天下,政治眼光和才能都是当时一流的。

所以他们俩肯定不是一类人,宋江在刘备年前,也就是跳梁小丑的角色罢了。


历史漫漫潭


宋江与刘备,是同一种人。两人都是想自立为王,但没有人脉和基础,于是到处行善交友,打出自己仁义的名声,让天下人信服,让各路英雄前来追随!

但不同的是,刘备的能耐远超宋江,或者说,宋江只是刘备的一个模仿者,模仿刘备的为人,模仿刘备的发家史。

刘备凭着仁义之名和一张特别会忽悠人的嘴,笼络了关羽、张飞、诸葛亮等一群原始合伙人,自己当起了ceo,然后一步步把蜀国做大做强,然后称帝。因为各种原因,最后刘备还是憋不住了,不听劝告,结果葬送了大半基业,含恨而终。

宋江前期也是和刘备玩的一样的套路,甚至比刘备玩的更出色!刘备前期的合伙人一只手都能数过来,但宋江却集合了108名好汉,个个有惊人艺业。

然而宋江没有刘备坚定,也没有刘备越挫越勇的精神。他和宋朝几场战争下来,发现造反没有想象的那么容易,正好这时朝廷来招安,宋江也许觉得,当不了皇帝当个大官也挺好的,也算带兄弟们发家致富奔小康了。

宋江接受招安,然而他没想到的是,朝廷的招安只是要慢慢磨死他!最后玩不转政治的宋江,被奸臣昏君害死,那些跟着他的弟兄们,也大多下场很惨。

所以,宋江与刘备太像了,可以说是一类人。但宋江的各方面都远不如刘备!











壳飞文化


截然不同的两个人。

刘备和宋江似乎在个人事业发展上都有着巨大突破,从草根到一方诸侯,但不同却是由表及里的。

出身不同决定着志向不同

刘备为汉景帝儿子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虽然到了刘备,家道中落,与母贩履织席为业,过着一般平民的生活。但毕竟是皇室宗亲,刘备必然内心高傲,志向远大。

宋江,江湖人称“及时雨”,为郓城县一名押司小吏。卑微的出身和基层公务员职位,决定着他内心深处还是想在大宋谋个功名,因此又叫“宋功名”。

发展规划不同

刘备小时候与同宗小孩在树下玩乐,指着桑树说:“我将来一定会乘坐这样的羽葆盖车。”

可以说刘备的一生都是为了成就霸业,从而坐上这座羽葆盖车,旗号便是“光复汉室”,作为刘氏宗亲,也是名正言顺。

宋江虽然也有浔阳楼题反诗的反叛精神,多次打退朝廷镇压。

但初时作为一个孝义双全的押司,宋江没上梁山就注定了他血液中的招安意识倾向,最终将大旗“替天行道”为“顺天护国”。

性格不同

刘备折而不挠,败不气馁,为了成就霸业这一目标而始终不懈奋斗,可以说是柔中带刚。

刘备在诸侯混战过程中屡屡遭受失败,所以先后依附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

通过坚持不懈的努力,刘备于赤壁之战后,先后拿下荆州、益州,建立了蜀汉政权。

宋江

是在没有上梁山的时候是一个小小的官,平时在生活中就是被夹在中间生活,对什么事情都是不敢去做,这就表现出他懦弱的个性了。

时而自尊,时而自卑;时而崇高,时而卑下;时而像个领袖,时而像个奴才。

成就事业不同

刘备,建安二十四年秋,自称汉王于汉中。章武元年(221),刘备通过37年的努力,终于在61岁,于成都进号为帝

。东拒孙权,北抗曹操,三国鼎立局面形成。

晁盖死后,宋江坐上第一把交椅,封一百单八将,两胜童贯、三胜高俅以及天下八方十位节度使,梁山事业发展到了鼎盛。但宋江带领下的众好汉,始终割据在梁山,打得也是保卫战,兵马最多数万人,范畴只算初具规模的农民起义军。

因此宋江是不能和刘备相提并论的。


点亮万家灯火


这二位人物都是我们古典四大名著里的人物, 刘备是出自《三国演义》,宋江则是出自《水浒传》。要说他们是不是同一种人,我们先来分析下他们各自的人物性格跟优缺点。下面我跟各位一一道来。

先说说宋江,他表字公明,排行第三,原籍为山东郓城县宋家村,江湖人称“及时雨”,又号“呼保义”。因为他面黑身矮,人又唤他做黑宋江;又且于家大孝,为人仗义疏财,人皆称他做“孝义黑三郎”。他原本为郓城县的押司,因为私自放了晁盖等人,被阎婆惜抓住了把柄,因此杀了阎婆惜连夜逃命,后来辗转上了梁山,在晁盖死后当了山大王,为起义军的领袖,为一百单八将的老大,为三十六天罡星之首的天魁星。




在宋江上梁山之初就表露过自己想归顺朝廷的私心,其中有些兄弟也是知道他的这个想法的。其中有个人称‘入云龙’的公孙胜,此人能掐会算,才能出众。他早早就看透了宋江的为人,所以早早的离开了宋江。之后宋江为了吸引朝廷的注意,就开始剿匪,以至于原本的梁山好汉死的死,伤的伤的,他这样做的目的,无法就是想有朝一日归降朝廷,增加跟朝廷谈判的筹码。但是根据书中的介绍梁山可以算是一个易守难攻的地方,朝廷想攻取此地也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可见此人为了自己的目的,把自己兄弟的性命踩在脚下。有人就会说了宋江老大对好汉兄弟们讲义气呀,这是讲义气吗? 宋江实则是把兄弟当成实现个人野心的筹码,李逵和扈三娘是工具,秦明和林冲是工具,晁盖也是工具,需要的时候把你当兄弟,不需要你的时候就一脚踢开,甚至要你的性命。同时他还喜欢自诩“替天行道”,打江州是公报私仇,打祝家庄、东平府、东昌府都是为劫掠粮草,在青州更是大肆屠杀百姓,什么替天行道,根本不存在的,就是为了一己私欲。



再说说刘备,字玄德,根据《三国志·先主传》介绍,刘备是汉朝的宗室,汉中山靖王刘胜的后代,东汉末年幽州涿郡涿县(今河北省保定市涿州市)人。他可以说贵为当今天子的皇叔,却仕途并未那么顺利,曾经参加过黄巾起义,一起反对董卓,不过奈何天下大势已去,也是屡屡碰壁。后来刘备先后依附了公孙瓒、陶谦、曹操、袁绍、刘表等多个诸侯,才开始有了自己的建树。这也多亏他的二位好兄弟关羽张飞,以及后来笼络到的其他三位上将。先说说桃园三结义,其实那个时候刘备也是在伪装自己,在刚开始遇到关张二人的时候,他空有一个皇叔的头衔,可以说是强行与二人拉上关系的。 以及临终托孤诸葛亮,也有试探诸葛亮有无异心,想将王位赠与孔明,但是孔明感念刘备的三顾茅庐,知遇之恩。可以说,刘备在最早的时候也是有着一定的私心,还将自己伪装成为一个感叹苍生的豪杰。在后来已经为荆州之主的时候,刘备也开始慢慢的有所改变,改变了自己的格局。为何说他后期格局有所改变呢?说真的,刘备在最强势的时候,如果不是刘备后来贸然的为了帮助兄弟复仇,说不定真的会改写三国最后的历史。不过刘备帮张飞关羽报仇也是表现了自己对兄弟情同手足的内心。


综合来看,我认为宋江此人虽说对好汉们“义气深重”,但是却是带着很大的私心。虽然以不择手段的权术之道笼络了人心,最终却在更加残酷的政治斗争中断送了性命,还拉上了众多兄弟陪葬,所以他只能算是一个私心很重的小人物,一个伪君子!而刘备却能在屡战屡败中顽强生存,在群雄逐鹿的乱世依靠人格魅力吸引了诸葛亮、关羽、张飞、赵云等一大批仁人志士为共同的理想奋斗,最终三分天下改写历史。所以如果要把这二人放在一起比较的话,他们无论在能力还是品德上都不是一个等级的,不会是同一种人。


8090看看


刘备与宋江根本不是一类人!

(一)两人出身不同!刘备出身汉室宗亲,虽然到他这一代家道中落,让他只能织席贩履,但是昔日祖先的荣耀和大汉王朝的辉煌,一直让他热血沸腾!宋江只是郓城小吏,虽然出身地主家庭,但是与皇室宗亲相比,总是差距太大!

(二)两人追求不同!刘备自从出道之日起,一直以匡扶汉室为己任,虽然暗藏称帝之心,但始终心怀天下!宋江虽然在江湖上号称及时雨,但是他最终的目标只是“封妻荫子,青史留名”,在个人追求上就输了一大截!

(三)两人水平不同!同样是拉拢人心,刘备就善于借助汉室宗亲的招牌,用仁义的好人设吸引各路人才,他吸引人的最大资本正是复兴汉室的政治正确与精神情怀!宋江虽然号称及时雨,但是他拉拢人的资本只是对别人物质上的小恩小惠,缺少精神与大义上的追求!

(四)两人能力不同!刘备虽然被《三国演义》刻画成遇事爱哭的中年大叔,但是能得到曹操青梅煮酒的评价,最终能够三国鼎立,建立蜀国,说明他的能力非同一般!宋江与刘备相比,那真的差远了!不仅在招安一事上葬送梁山,而且招安之后,也躲不过朝廷小人的明枪暗箭,最终在征讨方腊时,最终断送梁山好汉的性命!

因此,刘备与宋江根本不是同一种人!一个是心怀大志的皇室英雄,一个是拥有底层人官场迷梦的地方小吏!




猫哥读历史


刘备和宋江既有想性格相同的一面,也有不同的一面。相同的一面一是都想建功立业,名扬天下;二是都善于笼络人心,乐善好施,刘关张三结义,三顾茅庐,刘备扔孩子等都彰显了刘备非凡的亲和力和网络人才的优点,宋江喜欢扶贫济困,也喜欢广交朋友,所以成就了梁山大业。不同的一面一是出身不同,刘备是中山靖王后代,属帝室贵胄,后沦落为织席贩履的小贩,宋江出生于富户人家,从事衙门小吏职业;二是二人的志向不同,刘备的目标是复兴祖业登基称帝,恢复汉室,宋江从小受封建传统教育颇深,忠君报国思想根深蒂固,晁盖死后任梁山首领时积极灌输只反贪官不皇帝的理念,所以他一直想归顺朝廷做臣子报效国家光宗耀祖,没有想到自己做皇帝。




历史鉴春秋


这两位,怎么说呢!

笔者认为虽然不是同类人,却有着许多的相同之处,这里就和各位小伙伴,好好的分享一下。

首先,刘备和宋江,这二位都是以仁义而出名。



刘备那是出了名的仁义道德(倒不是满嘴的仁义道德,各位别想偏了……),比如新野之战中,咱们的刘主公为了满城百姓的安危,竟然不顾自己的性命,和妇孺百姓一同行路,宁可被曹军部队追上,也不肯落下一名百姓。这可是君主仁义的典范啊!

宋江,虽然没有刘玄德那样的势力,也做不了那些为了黎民百姓而牺牲小我的事迹,充其量也只是一个山中大王。可是,人家可是及时雨宋公明啊!先说为了晁盖吴用等人的安危,他可以不顾自己身家性命,冒死去告信,这才使得晁盖众人逃脱了官府的追捕。之后,更是高举“替天行道”的大旗,约束梁山各位好汉,只做劫富济贫之事。这便是仁义之心。



不过,若要说二人的区别,那也很突出。笔者觉得,主要的区别,便是真君子与伪君子之别。

谁更是真君子,非玄德莫属也!

为什么?仅举两个例子。

首先,宋江对待兄弟,绝对是有薄厚远近之分的———比如对待晁盖、卢俊义这些大人物,那是肝胆相照,以命相知。刚才也说过例子,这里不细谈。可是对待小弟小人物,难免有些令人感到龌蹉的地方。想当初,李逵背母上山,遭遇虎虫,惨遭虎口。同时梁山又多了两员好汉。两者事情,一喜一悲,都是兄弟,照理说死者为大,兄弟父母,如同自己父母,可是宋江却只顾着捧着公孙策,那一句哈哈大笑的话语:“被你杀了四虎,今日寨上又多了2个活虎”,着实让人听了作呕。



再看刘备,也举两件事情,一是关羽大意失荆州,败走麦城。刘备当时得到消息之后,哭死当场,之后,不顾一众大臣的阻扰,硬是和还在结盟蜜月期的孙吴撕破了脸皮,最后,硬是顶着大势攻打江东,直接导致了白帝城之难。这便是真的兄弟情深。

另外,再说一个不亲的例子,想当初夷陵之战失利,谋臣黄权投靠江东,众臣子都劝说刘备杀了黄权的家眷,以报其辜负之仇。不曾想刘备却说:只怪自己,当初不听黄权的劝告,才有此一败,是我辜负了他呀!

看到没,这便是真的君子所为,所以,多说无益,谁真谁伪,一目了然。

欢迎小伙伴留言讨论,喜欢我的文字,请关注文人草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