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1 隋“四大名將”之一的賀若弼,忘記父親的刺舌警告,也以誹謗罪誅

賀若敦,是北周的著名將領,以勇敢善戰聞名,武功卓著,聞名於世。生於西魏文帝大統十年。賀若本是鮮卑語,意為“忠貞”。據說,北朝孝文帝因為他的祖先對北魏有“忠貞之節”,遂賜以賀若為姓。

賀若敦本來就是個口無遮攔的直性子,後來,因為對朝廷賞賜不公而心存不滿,不分什麼場合和人員,總愛大發牢騷。

隋“四大名將”之一的賀若弼,忘記父親的刺舌警告,也以誹謗罪誅

武成二年,由於北周的屬地湘州被陳朝將領侯真、侯安包圍,斷絕了糧道,賀若敦奉命率領六千兵馬渡過長江,救援湘州。因為連戰皆勝,賀若敦便有輕敵之心,結果陷入陳軍重重包圍之中連退路也被斷絕。但是賀若敦畢竟是有作戰經驗的將領,他百般設計與敵人周旋。在內無糧草、外無救兵的情況下,居然和陳軍相持一年多。陳軍見難以吃掉賀若敦,也不再想與他周旋下去,便讓開了道路,放賀若敦回到北周。

當時,北周大權都掌握在宇文護手裡,他以失地無功為名,罷免了賀若敦的官職,除名為民。不久,賀若敦又被重新起用,歷任金州總管、中州刺史,但他自負有功,難以忘懷湘州之役,在自己陷入重圍的危機情況下,還能夠全軍而還。不但沒有得到獎賞,反被除名,那些和自己資歷相當的人都當上了大將軍,而自己僅僅是個刺史而已。於是,賀若敦心裡不免心存怨氣。

隋“四大名將”之一的賀若弼,忘記父親的刺舌警告,也以誹謗罪誅

這一天,宇文護的使者到賀若敦的軍中辦事,談起此事,賀若敦居然對著使者大吐怨言。使者回去後就向宇文護說了,結果,宇文護大怒。召他回朝,逼令他自殺。

賀若敦在臨死時,把兒子賀若弼叫到跟前,囑咐他說:“我因為口舌而有殺身之禍,我兒今後說話,一定要多加考慮,不能隨便說話。”說罷,就用錐子把他的舌頭刺出血來,以此來告誡賀若弼,要慎重說話。

這時,賀若弼已是二十二歲的青年人了。他看到父親的痛苦下場,連忙點頭,表示記住此話。

隋“四大名將”之一的賀若弼,忘記父親的刺舌警告,也以誹謗罪誅

賀若弼少年時期好讀能學,頗顯才具,很有些文韜武略。和父親一樣,弓馬嫻熟,胸懷大志,為人慷慨尚氣節,同時,又博覽群書,在當時就有很高的名望。後來,被周武帝時期權勢很大的齊王宇文憲所看中,讓他到齊王府做記室,管理王府的文書工作。不久,以文武才幹,被封為當亭縣公,官至小內史,從而成為皇帝親近的一名官員,參與一些機要大事的處理。

開皇八年冬天,隋朝發兵八路,大舉攻陳,賀若弼任行軍總管,征戰中屢建奇功、受隋文帝優詔嘉獎,加位上柱國,晉爵宋國公,官至右領軍大將軍、右武侯大將軍。貴盛極於一時,位高望重。得到的賞賜最為豐厚,家中珍玩財寶不可勝數,奴僕成群,僅是地位較高、穿著華麗的就達數百人。然而對於父親的慘痛教訓,他遂忘卻了。

隋“四大名將”之一的賀若弼,忘記父親的刺舌警告,也以誹謗罪誅

年輕時,賀若弼還能記住他父親的教訓和臨終的囑咐,經常以<strong>“君不密則失臣,臣不密則失身”這樣的做人原則來約束自己,事前三緘其口,向來不敢輕易說話。可是時過境遷,自己給隋朝立功無數,居功自傲,早就無所顧忌了。

賀若弼又自視文武才略朝中無人可比,便有了當宰相的心思。一個被他認為“只會吃飯”的蘇潁為相已令他憤然,待到楊素為相後,他依然只是個將軍,便再也按捺不住,頻發怨言。

楊素正受隋文帝寵愛,素來嫉妒賀若弼的大功,從中陷害,隋文帝便把賀若弼免官。免官後他依然故我,怨言不止,便在開皇十二年(592年)被捕下獄。公卿大臣都迎合權臣的意思,要求將賀若弼處死。

隋“四大名將”之一的賀若弼,忘記父親的刺舌警告,也以誹謗罪誅

隋文帝因而問賀若弼說:“大臣們主張按照法律辦事,你還有什麼活下去的理由嗎?”

賀若弼回答說:“臣率領八千士卒渡過大江,生擒陳後主,我想這就是不應被處死的理由。”

隋文帝一聽,十分不悅,說:“這我已經格外重賞,為什麼還要重提這件事?”

賀若弼說:“我雖已經受到格外賞賜,現在還希望能受到格外的優待,使我活下來。”

隋文帝思考了數日,最後還是念他滅陳之功,特令免於處死,削除官爵,除名為民。

隋“四大名將”之一的賀若弼,忘記父親的刺舌警告,也以誹謗罪誅

過了一年,隋文帝終究覺得他平陳的功勳太大,不宜因小過免除,便又恢復了他的爵位。不過隋文帝

對他驕橫自負的性格實在頭痛,不讓他擔任具體職務。不過在每次宴請群臣的時候,待他的禮遇還是很優厚。

開皇十九年宰相高穎得罪隋文帝和獨孤皇后,賀若弼認為他無罪,站出來為他說情,從而激怒了隋文帝,賀若弼又一次被捕入獄。後來隋文帝可能覺得做得過分,又把他釋放了。

隋“四大名將”之一的賀若弼,忘記父親的刺舌警告,也以誹謗罪誅

一天,隋煬帝在東宮時,曾故意問賀若弼:“楊素、韓擒虎、史萬歲三個人都是良將,你怎麼看他們?”

賀若弼毫無顧忌地回答:“楊素是員猛將,但沒有謀略;韓擒虎是員戰將,但不會帶兵;史萬歲是員驍將,別的本領平常。”

楊廣再問:“那麼誰可以稱之為大將呢?”

賀若弼諱莫如深地說:“這就要看殿下的眼光了。”

楊廣不再言語。他明白賀若弼話語之意,就是說只有自己才是大將的材料。隋煬帝對他的驕橫感到無法容忍。所以,他即位之後,就尋找機會想收拾賀若弼。

隋“四大名將”之一的賀若弼,忘記父親的刺舌警告,也以誹謗罪誅

大業三年,隋煬帝巡視北部邊塞,賀若弼隨行。隋煬帝到達榆林,為了向突厥顯示朝廷的威風,命令宇文愷修了一座規模宏大、設施豪華的行宮,隋煬帝這些勞民傷財之舉,引起高穎、宇文弼等許多大臣的非議,賀若弼也私下議論他宴請啟民可汗過於奢侈。隋煬帝得到密奏,便以誹謗朝政的罪名,將六十四歲的賀若弼和高穎、宇文弼三人同時處死,並把賀若弼之妻及其子賀若懷亮沒為官奴。不久,賀若懷亮也慘遭誅殺,家中其他人眾一律被流放邊疆。

隋“四大名將”之一的賀若弼,忘記父親的刺舌警告,也以誹謗罪誅

賀若弼不僅是隋朝的名將,也是中國歷史上少有的名將,他僅以八千人滅亡一個國家,在歷史上,能在如此懸殊的實力對比下,以少勝多,並取得完勝,也屬罕見。然而,賀若弼之死,既不在於功高震主,也不在於“敵國滅,功臣亡”,純屬口舌惹禍。

他早年尚能嚴守父親遺訓,謹言慎行,功成名就後,便驕矜自視,目空四海,隋文帝沒有殺他,已算是深恩厚德了。到了隋煬帝時,即便他小心謹慎,也未必能夠壽終正寢,偏偏又重蹈父親覆轍,胡亂說話,連老父親死前的那一錐,也忘得一乾二淨,他的慘死也就是很自然的事了。

隋“四大名將”之一的賀若弼,忘記父親的刺舌警告,也以誹謗罪誅

賀若弼就是亂說話,才給自己埋下了禍根,最後導致被殺。古語說:“<strong>口開神氣散,舌動是非生。”因為言多必失,人言者,動也。言語隨便,就可能會招來事端,惹來災難。

因言語惹禍,傷害自身的人,難以記數。智者言寡,凡事都審時度勢,慎重說話,謹言慎行。這樣可以避免惹是生非。不授人以口實,對自己終是有益,少說多做應該是所有人遵循的原則。而逞口舌之能一定會損失慘重,嘴上佔了便宜,行事上就會大大吃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