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3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你可能想不到。

有一個詞語叫做“血濃於水”,在古時候親人走失,往往採用滴血認親的方式。

若有血緣關係,滴入的血就會衝破水的阻隔融合在一起. 人們之間所有的感情比做水,而父母對自己孩子的感情則為血。血比水濃,故父母之情,世間無與倫比,其通常比喻骨肉親情間難以割捨。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

與自己有血緣關係的人,自然會很親近,這是一種“親情”所在。而且在成長過程中,也會相伴左右,公共見證美好的時光。

而沒有血緣關係的人,也可以成為“親戚”,那就是通過婚姻這條紐帶。婚姻把互相相識的兩個人聯繫在了一起,然後又把兩個家庭聯繫在了一起。隨後,大家就以“親戚”相稱。

但在眾多的親戚當中,也會存在不親近的人,只是在家庭聚會的時候會見面,平日裡很少聯繫。還記得爺爺說過一句話,在四川這邊是這樣說的:“一輩親,二輩表,三輩四輩認不到”。意思很簡單,第一代人很親近,當子女出生後,雙方的子女就沒有那麼親近了,只能用老表來衡量,再往後,基本就不聯繫了,不走動了。親戚也就這樣結束了,所以呢,親戚要常走動,才會親。

對於親戚中的人際關係,也有一句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其中還有一個,很少有人第一時間想到,那就是舅媽。姨夫,姑父,舅媽這三個人,是不怎麼親的。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


姨夫,有兩種不同含義。第一種是妻親的姊妹夫,指妻子的姊夫/妹夫,也就是姨子的丈夫。因為姨子分大姨子、小姨子兩種。所以姨子的丈夫也有大姨夫與小姨夫之分。

第二種是母親的姊妹夫,指媽媽的姊夫/妹夫,也就是姨母的丈夫。因為姨母分姨媽、姨娘兩種。所以姨母的丈夫也有大姨夫與小姨夫之分。

姑父是父親姊妹的丈夫,亦稱“姑丈”、“姑爸”、“姑爹”,在南方也有叫“姑爺”、“姑丫”的。

舅媽是是舅舅的妻子,母親的兄長叫舅伯/舅爸,兄嫂叫舅媽/舅姆/妗媽/妗姆。有些地區(例如:華北地區、閩南地區)又叫妗媽。

姨夫,姑父,舅媽之間有一個共同點,那就是通過婚姻關係,才成為一家人的。他們在之前的生活,是完全與這個家分開的。姨夫,姑父在沒有遇到小姨和姑姑會前,是不認識我們的。彼此之間沒有童年的記憶,沒有共同的回憶,自然也就不會很親。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


所以這句俗語有時候也說成:“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舅的媳婦”。老祖宗說這句話是針對普遍存在的一種現象而言,但也不是絕對的。

因為家家有本難唸的經,每個家庭有每個家庭的具體情況和人物關係。就好比古今令人頭痛的婆媳關係,大多數是很難和諧相處的,因為觀念和生活習慣不同,她們本是互不相識的兩個人,只是因為一個男人才成為一家人的。

但也有模範婆媳關係,猶如親生女兒和母親那般和睦共處,而且彼此之間的感情還很深厚。姨夫,姑父,舅媽其實也一樣,正所謂不是一家人,不進一家門。

農村俗語“人有三不親,姨夫姑父”,還有一個是誰?


既然成為了一家人,其實缺少的不是親情,而是彼此之間的相互溝通和了解。在不斷磨合之後,感情也就自然產生了。而且在這個過程中,需要自己更加去主動一些,畢竟作為家庭的一分子,付出之後總會有回報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