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紫金e評:審時度勢,傳統民俗也需因“疫”而變

昨天是農曆二月二“龍抬頭”,按照老例,家家戶戶都得吃“龍菜”、沾“龍氣”討個吉利。在減少聚集的防疫要求之下,市民不再扎堆兒湊熱鬧,不少餐館裡的傳統“龍菜”也有了小份版本。一些老字號餐館的傳統小吃已經備好了貨,不少餐館還特別推出半成品和小份菜,讓市民宅在家裡也能輕鬆圓了念想兒。

二月二“龍抬頭”是傳統民俗節日,象徵著冬去春來,萬物生機復甦,各地民眾有理髮、“吃龍菜”、“吃龍食”、起龍船、開筆禮等習俗。而這些活動大都要出門辦理,在往年很容易做到,但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間,這就成為了一道難題,大家都出門的話,就會形成人群聚集,增加病毒感染、疫情傳播的概率。可見,商家推出的半成品和小份菜,既能滿足市民宅家過節的需求,又可減少市民出行、排隊扎堆等問題,乃是適宜的變通措施。

往年市民都喜歡在老字號聚餐、購買產品,如此就會造成人群聚集、排隊等現象,不利於疫情防控,今年這些老字號紛紛因“疫”而變,採取半成品、小份菜,提前分裝、分時段預約領取的方式銷售,並支持外賣平臺和店內送餐、線上購買、無接觸配送。此外,消費者需在隔離帶外排隊,間隔一米、有序購買,如果遇到客流高峰店家還會採取限制進店人數的方式,方便市民安心購買。這些措施能夠避免人群扎堆,符合疫情防控要求,充分保障市民健康安全。

由此可見,傳統民俗雖然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民間基礎,很多習俗延續至今,已經深深烙印在民眾的心裡。但是,這些傳統民俗並非無法變通,在非常時期,也需要以人為本,以保障民眾的健康安全為第一原則,因“疫”而變。在疫情期間,很多傳統習俗都被迫改變,民眾也沒有啥怨言,普遍都能接受,即為例證。

類似變通做法,在其它行業也有呈現。比如哈爾濱市倡議市民二月二不出門理髮;黑龍江規定理發店每次接待1人,顧客需提前預約;上海老飯店創新推出“一人食盒”,幫助復工職工解決就餐問題;武功山景區因客流爆滿,緊急停售當日景區門票、索道票,景區限流人數下調至3000人,關閉線下售票窗口。商家、景區採取諸如此類的變通策略,既能穩步推進復工復產,滿足市民過節和生活需求,又有效避免人群聚集、排隊,不失為次優選擇。

疫情對美容美髮、餐飲、旅遊等行業造成重大損失,社會秩序被攪亂,老百姓的正常生活都受到較大影響,非常不便。如今,全國各地疫情形勢有所好轉,處於防控復工兩手抓的關鍵階段,一些關係民生經濟、生活服務的行業,正在逐步復工復產之中,以緩解防控物資供應壓力,保障民生日常所需。但是,疫情拐點未至,仍然不可掉以輕心,需要保持高度的警惕性,採取安全穩妥的防範措施,杜絕人群聚集現象,避免疫情再次反彈、蔓延。(江德斌)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