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釜山行》這類電影展現了人類的陰暗醜惡,那有什麼用呢?

U好記性


影片無情地將人性的醜惡展現出來,但是也宣揚了善惡終有報的道理。

韓國的災難片對人性的描寫非常真實,就如題主說說的《釜山行》。


看完電影后並沒有對喪屍的殘暴所嚇到,而令人心有餘悸的是災難下醜惡的人心。


那為什麼災難片都要記錄人性的陰暗醜惡呢?

其實就是想通過人性來側面映襯正義。

無論是《流感》、《隧道》、《摩天樓》,這些電影都是通過描寫人性的醜惡來表達令人感動的一面。

這樣的描寫方式更顯高級,引人深思。這才是一部災難片的靈魂所在。

就拿《釜山行》來說,我認為這部電影所要表達的東西就是:善惡終有報。

劇中最具代表性的人物就是:石宇、胖子大叔、榮國。





石宇為了女兒,大叔為了妻子,榮國為了愛情。

在災難來臨時他們都義無反顧地和喪屍作鬥爭。並且三人知道其他人被困車廂時,他們不顧危險與喪屍搏鬥。

奈何過了躲過殘暴的喪屍,卻過不了陰暗的人心。令人心寒。

影片中用人心的陰暗折射出那一點溫情。

  • 老奶奶

老奶奶知道自己的姊妹因為那群人的冷漠而死在喪屍手裡,她痛心不已。

她能分清楚善惡是非,於是打開車廂門和那一群冷漠的人同歸於盡,那群人也最終遭到懲罰。

  • 乞丐

乞丐好幾次面臨生命危險,都是石宇和胖子大叔把他就下來的。

雖然乞丐戲份不多,但是他心裡清楚孰是孰非。他知道石宇和胖子大叔是善良的。

在盛京和秀安面臨生命危險的時候,他克服恐懼義無反顧地衝上去和喪屍搏鬥,為兩人的逃離爭取了時間。是的,他在報恩。為了報恩他克服了死亡的恐懼。儘管人性醜惡,但我們依然看到了令人動容的一幕。

試想如果這個車廂裡面的人都是無情的,那還會有人逃出來嗎?
最後盛京和秀安成功逃脫了,他們兩人的存活就是大家一起用生命的代價換來的。

雖然結局很悲慘,但是兩人身上寄託了了太多的希望。


而結局那裡士兵沒有開槍這個設定,就是為了留下希望,影片更多的是折射善惡有報的道理。

一部好的災難片並不需要有多宏大的場面,而是要有一定的“溫度”。儘管人心冷漠,但是我們依然能感受到溫暖,我認為這才是最珍貴的地方,也是必不可少的東西。


嗑瓜子影視醬


劇中小女孩在危難時選擇和大家在一起,選擇把座位讓給老人,我們會看到我的社會還是有希望的,我們的花朵還在愛著這個世界。人之初,性本善,我們是否應該反思我們是不是還會有愛的能力?!

不知道看過的人有沒有注意到其中一幕,當男主和其他一行人終於擺脫喪屍,回到火車時,已經在火車的人被煽動不給開門的場景(與其說被煽動,不如說被挖掘出了內心的真是一面),棒球隊的小女孩因為心愛的人還在外面,極力要開門,其他人因為沒有親人而將姑娘綁了起來,那種醜惡的面孔比喪失更讓人寒心,更讓人噁心。

可是就在他們以為安全躲過喪屍,併成功趕走死裡逃生的英雄們的時候,一個大媽打開了喪屍撞擊的大門。因為大媽的姐姐在外面,一直無動於衷的大媽為什麼做這樣的事情,我想那也是源於心裡對親人的愛!棒球小子在女孩被感染也沒能扔下女孩,那也是對女孩的愛。

男主自己被感染義無反顧自殺的行為也是愛。只是這種愛是本能的愛,是人性本身具有的,與我們的大愛無緣,與我們的道德無關!

人性經不起考驗,在最危難的時候我們無權責怪任何人。

《釜山行》給了我們在危難時刻看待人性的態度,而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不被挖掘出來的人性,在道德的掩蓋下還是那麼的友好。魯迅先生的“人血饅頭”也許講出了國民的劣根性,《釜山行》卻講出了人性。如果你一輩子裝好人,那麼你就是好人。所以,請不要考驗人性,讓我們都是好人。





蕭然講電影


像《釜山行》這類災難片很多,而且很多都很優秀,就像題目所說的,這類電影揭露了人性醜惡的一面,讓觀眾對人性看得更加透徹,甚至對人性產生了厭惡。


但是,諸多的災難片,真的都只是為了揭露人性的醜惡嗎?在小編看來,大部分優秀的災難片,其實主要目的不是揭露人性的醜,而是要弘揚人性的善,甚至是放大了人性的善。


看一部電影,正確的態度應該是,要能發現影片帶來的積極、正能量的影響,而不要過多的關注影片的消極意義。


回到題目中來,不知道觀眾朋友們有沒有發現,不管是《釜山行》,還是近期的《寂靜之地》,或者《負重前行》之類的電影,它們都是恐怖片外殼包裹的父愛的故事。


不可否認,有些喪屍片確實只是在探討面對喪屍如何自保的問題,而《釜山行》、《負重前行》這些電影,則是反其道而行之,展現了世界末日來臨,人們是否可以為了家人犧牲自己。這些電影向我們展現了一個偉大父親的形象,在恐怖片外殼的包裹下,這份感情反而變得更加的真摯,更加難能可貴。


試問一下,現實生活中,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嘔心瀝血、不辭辛勞,不求任何回報?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而放棄更好的工作,選擇陪伴孩子成長?有多少父母,為了孩子而放棄去外地打拼的機會,選擇離孩子更近一點?你養我小,我陪你老。親情的故事生生不息,永不落幕。


以上純屬個人見解,希望能解題主的疑惑,也希望大夥在看電影的時候能更多的發現影片中的積極意義,弘揚正能量。


影評叫獸


《 釜山行》這部電影作為一部喪屍題材的影片,但是其中最恐怖的情節卻不是喪屍以及蠶食人類的血腥場面,而是而是在面臨災難的時候所暴露出來的醜陋人性,是那副自私自利的醜惡嘴臉。

這些都會讓人想揭開在生活當中那些所謂的正派人士、一天滿口仁義道德的人的真實嘴臉,看一看到底是怎樣的,是否也如同電影當中的金常務、冷血的乘客們一樣,實際上都是自私自利的人,掩藏著內心的醜陋。在這部影片當中讓我感到細思恐怖的細節一方面是電影畫面所帶來的衝擊感,而另一方面則是人性泯滅。

當男主角石宇帶著女兒和惶恐的人群奔跑出地鐵站的時候,看到了一群軍人,本以為看到希望的他們卻不知軍隊早已轉化為喪屍,軍隊的職責在一瞬間就被轉化了。

男主角石宇打電話給上司詢問是否還有安全的地方,而在這其中閔太尉的回答無疑的體現了政府在這次事件當中只顧著明哲保身,只想著自己的性命,並沒有把人民放在首要位置,在大義的面前他們只顧著自己的利益,側面的反應出了韓國的黑暗,如果連政府都拋棄他們,謊報逃生信息那麼有怎麼會有生路呢,讓人心生恐怖之情。

當男主角帶著女兒和眾人來到金常務所在車廂的時候,金常務為了自保鼓動眾人封鎖車廂的大門,由此可在當生命和道義之間,人性是經不起任何考核的。

所以這部電影提現了在災難面前,人類的醜惡的一面,也是給人類的一個很好的反面教材,讓人們去反思!





KK玩電影


看完《釜山行》,半天的時間,鬱郁的樣子。沒有恐懼,也許是韓國人跟中國有著同樣膚色的關係,我有強烈的代入感。  電影的開篇,一輛畜牧車行駛在告訴公路,黑影衝撞向前車玻璃,司機有些恐懼,下車查看發現是一頭鹿時,埋怨晦氣。畜牧車開走後,鹿屍慢慢移動,扭動脖頸,站了起來。怪誕的一幕,預示著影片接下來更大的災難。

  可是,寫字樓裡,證券基金經紀人石宇面對電腦屏幕上“水庫魚群因不明原因死亡”不以為然,也不會顧及“散戶的利益”,讓助手將股票全部拋掉,惟利是圖、滿足物慾,也預示著接下來的殭屍災難即將來臨。

  石宇是一個不稱職的父親,他與妻子分居兩地,對女兒秀安不夠關心,拿回已經買過一次的電子產品,送給孤僻的女兒。

  秀安要去找媽媽,於是,石宇帶著女兒開始了這趟屍山血海的釜山之行。

  一個闖入列車的少女,是這場災難的開始。感染了殭屍病的少女,咬傷了列車乘務員,於是殭屍越來越多,整個列車上的人們開始了拼命的逃亡之路。其中,故事中的主角們,有人為了保護別人的生命奮力抗爭,也有人為了獨自求生將他們推向殭屍。在這個被恐怖籠罩的列車上,有謀害,有絕望,也有溫暖和援助,常務的自私可惡,顯得那麼真實,就像我們周圍見過的一部分人一樣。胖大叔的粗魯直率,讓人不由自主地就為之起敬。棒球社的學生們,一開始膽怯,後來的勇猛,珍熙和英國的純美愛情,在這場災難中不免讓人淚溼衣襟。流浪者的惶恐無助,邋遢的外表與最終犧牲自我保全別人的舉動,讓人動容,擋住殭屍掩護聖經和秀安離開時回望的眼神,有著令人感動的光彩。秀安,因為缺失父愛母愛而孤僻的小女孩,卻從未缺少善良,她給奶奶讓座,她要告訴逃亡的人們安全的通道,她跟爸爸說“就是因為你只想著自己,媽媽才會離開我們”,影片中,用這個孩子的口吻到處善惡,似乎更讓人有了思考的空間,如果是大人對大人的教導,肯定會被演成聖母婊的樣子吧。身懷女兒的聖京,柔弱的女子,在慌亂逃亡中扶起摔倒在地的秀安,並在以後與殭屍的抗爭中,展現出美麗和力量。石宇,代表了大多數人物的一個角色,從一開始的冷漠到被感染,為了不傷害孕婦和女兒,他在變成殭屍理智尚存時,選擇跳下火車。

  影片最後,沒有弘揚正義般地讓士兵立馬解救倖存下來的聖京和秀安,而是安排了救援士兵打算射殺的場景。女孩在黑暗隧道中唱著歌走來,光明到來。她唱著給爸爸的歌,可是,爸爸已不再。

  《釜山行》的成功在於,在一個恐怖籠罩的車廂中,有人性的黑暗,也有人性的溫暖,令人百感交集。在對冷血殘忍的失望中,又有一些讓人欣慰的地方。雖然,影片最終的結局讓人痛惜,但是聖京女士和小秀安從黑暗的隧道中走出的時候,似乎又給了人們希望。

  在這場恐怖、溫情、冷血、貪慾等交至的喪屍之戰中,體現了對人性的反思。有網友說,《釜山行》又甩出中國電影好幾十條街,也許,在當今恐怖電影發展勢頭下,能夠激發人們反思與探討的作品,才是最優秀的藝術作品。

《釜山行》的成功在於,在一個恐怖籠罩的車廂中,有人性的黑暗,也有人性的溫暖,令人百感交集。影片最終的結局讓人痛惜,但是聖京女士和小秀安從黑暗的隧道中走出的時候,似乎又給了人們希望。也許能夠激發人們反思與探討的作品,才是最優秀的藝術作品。

這些都基本本質上,你就說你看見一大堆人不像人東西不像東西,你害怕😱嗎?

在現實生活中,人們似乎感覺不到對自己太多的危險,但是當危險真正到來時,你們會不會選擇放棄一些東西,去讓他人得到解救呢?《釜山行》這部影片就是表達了當真正的災難到來時,人們面對災難該如何去抉擇。

人性本惡,難以趨勢!




影樂電影剪輯


一直對“喪屍”情節有點牴觸,所以直到最近才看完了大熱的《釜山行》。

跟我想象中略有不同,不是我想象中的血腥噁心的畫面,也沒有驚悚恐怖,相反結局還很感人。就像你說的,這部電影給我印象最深的一點就是揭露了人性的醜惡。

在喪屍圍城的危急關頭,在是生還是死的抉擇時刻,每個人的本性都赤裸裸的表現出來。原本這個世界上就沒有人願意死,但是區別就是道德理智有沒有戰勝生存的本能,有沒有勇氣去為了保護別人而勇敢的面對死亡。

男主石宇,在整部電影中有一個清晰的轉變過程。剛開始,他只顧自己和女兒,只要兩個人安全,他人的死活與自己無關。後來,看到胖大叔一邊照顧自己懷孕的妻子還在拼命救人時,心靈受到了極大的震撼,從一個純粹的利己主義者轉變成了一個猶豫搖擺的中間主義者。最後,胖大叔為了救大家獨自一人抵擋一群喪屍的攻擊,最終被感染,這時的石宇毅然決然的擔負起了救人的使命,繼續帶著活著的人逃生,直到最後,為了保護女兒和孕婦,選擇了犧牲自己。

我想,就連石宇自己,也沒想到有一天自己會有這樣的勇氣吧。

影片中,有很多分佈在這樣三個不同層面的人,純粹的利己主義的人,搖擺不定的人,可以為了別人犧牲自己的人。映射的正是現實世界中的人性。人性的惡並不是絕對的,在特定的條件下是可以轉化為善的。

我想,導演之所以毫不避諱的把人性的惡展現在我們面前,一方面是具有現實的批判意義,讓我們清清楚楚的看到人性的惡,另一方面也是要告訴我們,善與惡,只在我們的一念之間。

白巖松在《幸福了嗎》開篇就講了什麼是信仰,為什麼我們要有信仰。我覺得,所有揭露人性之惡的電影,都不單單只是為了讓我們看到惡,而是讓我們在清晰的善惡對比之中,讓我們堅定對“善有善報”的信仰,讓我們心中的惡少一點點,善多一點點,這也正是電影這種藝術形式最重要的意義所在,你覺得呢?


一道彩虹


然這是一部喪屍題材的電影,但是隱藏這部電影裡面的內涵卻很“韓國”——深刻的反應了在災難面前對於人性的考驗!這也是這部電影非常吸引人眼球的一個大看點。將人性剖析的十分真實卻有恰到好處:陰暗、善良、堅強。和好萊塢的喪屍片不一樣,比起好萊塢更多的英雄主義打喪屍,最後獲得一個比較完美的結局,這部電影中喪屍的橫行直接擊潰了人們內心的防線,令人崩潰,也讓人性的善和惡展現的淋漓盡致。自私黑心的高速巴士公司金常務和遏力保護他人的摔跤手尚華構成了鮮明突出的對比,也讓大家明白,人之所以為人,與喪屍的區別是在於人是有感情的、有智慧的高等動物,是在於對於弱者的保護和不拋棄,是在於對同類人的援手以及對陌生人的信任,而不是隻憑著本能去尋找食物的行屍走肉。相比較於金常務和尚華這兩個角色,更加具有代表性的便是證券經紀人石宇這一角色。在塑造這個角色上也是這部影片的重要表現部分,石宇從一個普通平庸乃至自私的形象到戰勝了人性的弱點變成一個光輝無私的形象,就是一場華麗的蛻變,也給予石宇樹立了複雜人性中和善的那一面,這也是這部影片非常大的一個亮點。除開角色部分,《釜山行》的人物感情線也是很吸引人的一點。影片中包含了數條任務感情線:血濃於水的父女情、青澀美好的學生時代戀情、夫妻之間的美好愛情、姐妹之間的難捨深情,甚至壞到極致的金常務,在被感染之後,導演也給他安排了一條渴望歸家能見到母親的情感線。這些恰到好處的煽情線索揪緊了觀眾們的心臟,也賺足了觀眾們的淚水。這些感情線索也是要表現在災難之下,人類情感的爆發以及人性醜惡的暴露。整體來說,這部電影給我們帶來了十分大的驚喜,無論是從敘事的情節,還是從精緻的特效來說,都已經有了媲美好萊塢的功力,十分期待韓國電影的下一部爆發!






影探視頻推薦


說說我的看法,最近受疫情影響,很多人可能會重溫這部韓國電影,揭露人性中的惡究竟有沒有意義?我以為善惡本來就是一體兩面,如同陰陽,是既對立又統一的辯證關係。

首先,揭示人的惡,更加讓我們覺得善的可貴。

正如魯迅先生說過:“悲劇就是把美撕毀給人看”。《釜山行》這個電影中,很殘酷也很真實的揭露了人在極端狀態下的各種面孔,自私的,利己的,但是最後男主角為了女兒而犧牲自己,又讓我們看到了人的自我犧牲精神,讓我們感到溫暖。

導演為什麼要這麼拍?因為善惡有對比,才能彰顯人的選擇的重要性,提醒我們保持善念,善讓世界變得更美,而自私則讓人們陷入絕境。在災難面前,只有團結,只有互助,人類的命運是共同體,你不可能靠犧牲別人來成全自己。

第二、基於藝術的真實,讓電影反應生活

有人曾經說過:“真實,自有萬鈞之力”,把殘酷的真相告訴你,才是真正的“善”。

人們不能夠靠粉飾太平來獲得真正的心安理得,說真話,說實話,是尊重生命,是尊重現實,藝術創作也是這樣,編劇要按照真實來塑造人,來表達自己,才是有價值的。

允許真實表達,是人類集體的進步。

比如我告訴你:偷了東西是可恥的,殺人是犯法的,亂吃野生動物會有報應得。

藝術揭露真實給你,是一種預警。

第三、災難片存在的意義是一種未雨綢繆

無論是《釜山行》還是《傳染病》,還是我們中國自產的《大明劫》,存在的意義就是未雨綢繆。

比如《大明劫》這部講述明朝時期吳又可醫生治瘟疫的故事。儘管醫生提前給了大家預警,也有人站出來阻撓,來自權威的阻力,還是各種勢力的博弈,儘管吳又可醫生奮力醫治,最終還是在不可抗力下,變成了悲劇。

但是留給了我們《瘟疫論》這樣的醫學經典,這在歷史上都是領先世界的成就。

所以,揭露醜惡,揭露殘酷,如同失敗和磨難一樣,是為了讓你變得更強更好。

總結:所以像釜山行這類災難片,拍這種人性的自私,醜惡,於我們都是提醒、警示,希望我的回答對你有用。

關注我,願我的文字帶給你價值。


守一心解


與其說《釜山行》這類電影是故意去展現人類的陰暗面,不如說是導演和編劇用影視手段設置了一個極端情況來討論人性的複雜。這種電影往往是災難題材的電影,一場突發的危機導致全球或一個國家或地區的人類面臨生存挑戰。《雪國列車》、《後天》這些電影都是。

其實跟建模或做實驗挺像的。正因為我們平時一般是遇不到喪屍屠城、海水淹城這樣的情景,所以通過影視手法(比起讀書或聽書,影視會更有沉浸感和代入感)虛構並搭建這樣的場景,然後把人放進去。人面對極端情景的反應多出自本能,且個性和經歷的不同也會導致反應很不一樣。這是這類電影最有意思的地方。

以《釜山行》為例,有題主說的惡人,為了保命堵著門不讓別人進來;但也有為了救別人忍痛離開自己懷孕的妻子的好人。然而好與壞更多的難道不是人性的兩面嗎?所謂惡人只是出於生存的本能,他也只是為了活下去好去見在家等他的親人;所謂好人也有因為要保護自己人而做出自私的決定。

也許更多地思考人性的多面性、甚至可以自問假如自己處於相同情景會做出什麼樣的選擇,這樣會讓這類電影看起來更有意思一些吧。





貝爾milk


導演延相昊慣於用獨特的視角審視和批判韓國的現實社會,在《釜山行》中這種味道亦展露無遺。影片自.上映以來好評如潮,溢美之詞就不必多說了,除了震撼的觀影體驗,帶給人的對於人性的思考尤為深刻。災難對於親情、友情與愛情的考驗,那些背叛與利用、憐憫與同情、自私與慷慨,直抵人心。

影片抨擊了集體無能,大眾的不安和恐懼心理,同時小小的嘲諷了一下政府。影片結局,只有女孩和孕婦走出隧道,獲得新生,暗喻生命的延續,也在表達那麼多人的犧牲是值得的,因為最值得生活的生命活了下來。影片全程無笑點,影片隨著男主人公攜女兒秀安上車後,令人窒息的緊湊劇情,電影一層層、一步步將人性的醜陋在危機時撕的粉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