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難過的你會和別人傾訴嗎?我會

<code>難過了你會和別人說嗎?/<code>

在知乎上看到這個問題,我想我會嗎

我的答案是以前不會,現在會

面對這個問題及我自己的經歷,我實在想和大家分享一個內向安靜的我在難過時向朋友傾訴收穫的寶藏

尤其是對那些因為害怕或是怕被傷害而猶豫向外界發射內心信號的朋友

以前我覺得真正能感同身受的概率太低了,並且以前自己確實遇人不淑過,說出來遭到了嘲笑

大學時,由於交往範圍有限,碰上事可傾訴對象限於宿舍。無奈說完後你的傷心成為她人談資

當時確實使我愈加封閉,缺乏對別人的信任。但是畢業後,隨著交往範圍擴大,我遇到很多真誠的人

他們認真聽我傾訴,並且與我共情,給我提建議。

我發現打開心扉收穫的實在比因為膽怯營造的安全圈地多得多


交往範圍小意味著遇到可傾訴對象的概率也小,比如大學時期只侷限在宿舍,而舍友本身就是矛盾的產物。

再者,當我選擇不相信他人時,犯了一個邏輯錯誤。錯把那個傾訴對象犯的錯歸結到自己的選擇上而別人的品性差不意味著我選擇傾訴的動機是錯的那問題出在哪裡,我認為是自己的選擇對象是錯的,但我選擇難過時向別人傾訴並沒有錯。



分析下來,我總結了面對這類問題的處事原則,適用於任何環境:

一、擺正心態

你傾訴難過的目的是什麼?即使是信任的人也沒有必須滿足你傾訴目的的義務。不要預設傾訴結果,選擇傾訴就要承擔後果。如果是我,我首要目的是傾訴,我說出來就達到一個目的了,對我來說傾訴就可以減緩一些難過。 其次我希望能得到一些建議或者方法,但是別人沒有義務給我一份完美的答案,我願意聽就意味著朋友說的所有話,包括這過程中對我無用的話。

二、培養自己的判斷能力

主要分為兩點。 1. 學會判斷傾訴對象及傾訴對象的話哪些該聽。首先真誠的對待別人大概率能分辨出哪些才是待你真誠的人。他們也許無法做到感同身受,但會<strong>在意你的情緒與狀態(<strong>真誠在意那種)。我認為能夠做到後者的人已經很值得珍惜了,能夠在意就意味他會做出有助於關係推動的共情,共情就是一種感性的情緒。對於真誠的人我建議大膽傾訴。 2. 判斷她提的建議是否適合自己。如果是個人經歷,判斷情景是否適用於個人情況,適合就試試,不適合就當交流了。

三、自設條件,網絡有緣一線牽

難過的情緒很正常,疏解開就好了。找不到傾訴對象,可以把想說的話寫下來,找個沒人的地方罵出來或者上網傾訴一下讓網絡牽線有緣人幫你想想辦法,最重要的是一定一定不要責怪自己,要愛自己。

最後,結合一下疫情期間更大範圍人群的難過,我完全希望這個群體的人能夠說出來。

因為在網絡這頭的我們願意傾聽你們的難過,我們也許無法趕到你們面前,但互聯網已經能夠傳遞我們的安慰了。


缺物資可以找,缺正義我們還有憤怒,你看,不管這憤怒當下多麼輕飄,甚至有很多阻礙憤怒的力量。

但這份力所能及也確實起到了一點作用,而這一點作用正推動著這個不太完美的社會變好。

<code>一切的一切都要感謝你難過時願意傾訴~/<code>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