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雙一流的學生是否從整體能力來講,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

鴨一嘴


毫無疑問要強一些,你這無疑就是拿石頭和雞蛋相比較。能夠考入雙一流學校的學生,在個人素養和綜合能力方面肯定要優於普通的學生。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些學生以前非常不錯,考取了雙一流學校,但是經過4年的學習之後,或者是他放棄學習了,可能比一般的大學的學生還要差。



80師說


雙一流的學生是否從整體能力來講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雙一流院校的學生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畢竟人往高處走,水往低處流。

但是隻要努力,普通大學也可以非常優秀;如果不努力,名校的也可能墊底。

我的理由有以下幾點:

1.高考是選拔的方式,能夠考入雙一流大學的學生,都是相當優秀的。

當然不排除,高考沒考好,進了普本通過努力也非常優秀的;更不排除進入雙一流名校,不努力變差的優秀生。當然優秀的人扎堆,肯定大多數都是優秀的人。環境很重要。

2.人以群分,物以類聚

舉個很簡單的例子,就拿高中班級來說。為什麼擠破頭想進火箭班或者特優班呢。不用多說,這樣的班級裡都是拔尖的人。優秀的班級裡更容易走進名校,雙一流高校;而相對普通一些的平行班級,也會有進入名校的,相對人數較少。這樣的方式也能看得出來,優秀的人組成的團體肯定整體實力強於一般的普通的。

或者說,為什麼要上名校呢?你想去上,就說明你心裡已經有底了。不光裡邊的學生學習好,師資力量,教育硬件,都是比一般學校好。

在優秀的環境中,人與人之間的影響和促進都是正向激勵。更容易,三人行必有我師。

3.找工作的時候,單位也更願意要雙一流大學的學生,並且薪酬也相當高。

這也從側面證明了雙一流的學生整體能力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畢竟面試先看學歷,再看能力。從概率上來講,名校更容易招到有能力的員工。

不過,只要努力,普本也能出優秀的人;如果不努力,再好的一流學校,一樣出差生。學校可能無法更換,但是努力在自己手上。普本的同學,可以通過努力學習。用考研的方式進入雙一流大學。事在人為,想成為什麼樣的人,就看自己怎麼利用自己的時間了。

以上就是我的個人觀點,歡迎大家留言討論!


學思而勤行


雙一流的學生從整體上確實要優於大部分普通大學的學生。

中考和高考的選拔機制,加劇優質教育資源的不均衡,考上211比例5%,考上985比例2%,普通大學成大學教育普及化的主力軍。

從小學到大學畢業,學生們經過至少兩道篩選器。第一道篩選器是中考,第二道篩選器是高考。每道篩選器都設置了複雜的參數,其中最重要的參數是"分數",雖然分數不是衡量學生的唯一標準,但卻是非常重要、也相對公平的標準。

分數類似於貨幣,很多情況下,可以交換教育資源,雙一流大學的學生通過寒窗十二年,用高考分數證明自己的實力,當然除了分數,還有更多高考升學路徑。

第一道篩選器:中考

每年中考,在中考分數的作用下,大約50%的學生不能進普通高中,他們被分流到職高、技校。

職高的學生有一部分有機會考取普通本科院校,而大部分會考入高職高專。進入高中的學生分佈在省重點高中、市示範高中、普通高中。這些絕大多數是"分數"的槓槓在起作用,我們必須承認這一點。

隨著綜合素質教育在學校的普及,成績優秀的學生,不僅分數高,而且綜合素養也很不錯,體育、藝術、科技、口才演講等。高分的背後,體現了強大的自我管理、自律、自學、抗壓能力。這些能力廣泛的分佈在優秀高中,以及部分普通高中的優秀學生群體中,而他們的高考目標就是雙一流大學,或者原來的985、211大學。

這世界很冷酷,不是因為它很冷,而是因為你不夠強!

第二道篩選器:高考

高考雖然一直作為人才選拔的機制,但是隨著高校的擴招,大學越來越普及化,但是好大學依然很難考,不會普及化。據數據表明,全國大學錄取率81%,211錄取率5%,985錄取率2%。因此大部分學生在所謂的普通大學。

目前雙一流大學高校數量是49所,雙一流學科95所,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國普通高等學校2688所(含獨立學院257所)。雙一流大學的佔比非常低。

相比普通大學,國家對雙一流大學會投入更多的教育和科研經費,這對於雙一流的學生來說就有了更好的學習平臺,整體能力遠超普通高校的學生。

總結

從自身綜合能力上來講,雙一流的學生都是身經百戰,經過國家和政府人才選拔制篩選後的優秀人才。

從資源投入上來講,雙一流的學生大部分來自重點高中,或者普通高中的尖子生,從高中到大學,他們得到的關注和教育資源一般會優於普通大學的學生。

所以,雙一流的學生的整體實力要強於普通大學的學生。這是他們拼搏努力的結果!同樣,普通大學的學生也可以很優秀,只要心中向陽,陽光為你燦爛!


幸福觀察


最起碼,人家分數線比普通大學高得多,人家是千軍萬馬過來的。


落葉的聲音


從整體上肯定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