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双一流的学生是否从整体能力来讲,优于大部分普通大学的学生?

鸭一嘴


毫无疑问要强一些,你这无疑就是拿石头和鸡蛋相比较。能够考入双一流学校的学生,在个人素养和综合能力方面肯定要优于普通的学生。

但凡事都有例外,有些学生以前非常不错,考取了双一流学校,但是经过4年的学习之后,或者是他放弃学习了,可能比一般的大学的学生还要差。



80师说


双一流的学生是否从整体能力来讲优于大部分普通大学的学生?

我的答案是肯定的。双一流院校的学生优于大部分普通大学的学生。毕竟人往高处走,水往低处流。

但是只要努力,普通大学也可以非常优秀;如果不努力,名校的也可能垫底。

我的理由有以下几点:

1.高考是选拔的方式,能够考入双一流大学的学生,都是相当优秀的。

当然不排除,高考没考好,进了普本通过努力也非常优秀的;更不排除进入双一流名校,不努力变差的优秀生。当然优秀的人扎堆,肯定大多数都是优秀的人。环境很重要。

2.人以群分,物以类聚

举个很简单的例子,就拿高中班级来说。为什么挤破头想进火箭班或者特优班呢。不用多说,这样的班级里都是拔尖的人。优秀的班级里更容易走进名校,双一流高校;而相对普通一些的平行班级,也会有进入名校的,相对人数较少。这样的方式也能看得出来,优秀的人组成的团体肯定整体实力强于一般的普通的。

或者说,为什么要上名校呢?你想去上,就说明你心里已经有底了。不光里边的学生学习好,师资力量,教育硬件,都是比一般学校好。

在优秀的环境中,人与人之间的影响和促进都是正向激励。更容易,三人行必有我师。

3.找工作的时候,单位也更愿意要双一流大学的学生,并且薪酬也相当高。

这也从侧面证明了双一流的学生整体能力优于大部分普通大学的学生。毕竟面试先看学历,再看能力。从概率上来讲,名校更容易招到有能力的员工。

不过,只要努力,普本也能出优秀的人;如果不努力,再好的一流学校,一样出差生。学校可能无法更换,但是努力在自己手上。普本的同学,可以通过努力学习。用考研的方式进入双一流大学。事在人为,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就看自己怎么利用自己的时间了。

以上就是我的个人观点,欢迎大家留言讨论!


学思而勤行


双一流的学生从整体上确实要优于大部分普通大学的学生。

中考和高考的选拔机制,加剧优质教育资源的不均衡,考上211比例5%,考上985比例2%,普通大学成大学教育普及化的主力军。

从小学到大学毕业,学生们经过至少两道筛选器。第一道筛选器是中考,第二道筛选器是高考。每道筛选器都设置了复杂的参数,其中最重要的参数是"分数",虽然分数不是衡量学生的唯一标准,但却是非常重要、也相对公平的标准。

分数类似于货币,很多情况下,可以交换教育资源,双一流大学的学生通过寒窗十二年,用高考分数证明自己的实力,当然除了分数,还有更多高考升学路径。

第一道筛选器:中考

每年中考,在中考分数的作用下,大约50%的学生不能进普通高中,他们被分流到职高、技校。

职高的学生有一部分有机会考取普通本科院校,而大部分会考入高职高专。进入高中的学生分布在省重点高中、市示范高中、普通高中。这些绝大多数是"分数"的杠杠在起作用,我们必须承认这一点。

随着综合素质教育在学校的普及,成绩优秀的学生,不仅分数高,而且综合素养也很不错,体育、艺术、科技、口才演讲等。高分的背后,体现了强大的自我管理、自律、自学、抗压能力。这些能力广泛的分布在优秀高中,以及部分普通高中的优秀学生群体中,而他们的高考目标就是双一流大学,或者原来的985、211大学。

这世界很冷酷,不是因为它很冷,而是因为你不够强!

第二道筛选器:高考

高考虽然一直作为人才选拔的机制,但是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越来越普及化,但是好大学依然很难考,不会普及化。据数据表明,全国大学录取率81%,211录取率5%,985录取率2%。因此大部分学生在所谓的普通大学。

目前双一流大学高校数量是49所,双一流学科95所,截至2019年6月15日,全国普通高等学校2688所(含独立学院257所)。双一流大学的占比非常低。

相比普通大学,国家对双一流大学会投入更多的教育和科研经费,这对于双一流的学生来说就有了更好的学习平台,整体能力远超普通高校的学生。

总结

从自身综合能力上来讲,双一流的学生都是身经百战,经过国家和政府人才选拔制筛选后的优秀人才。

从资源投入上来讲,双一流的学生大部分来自重点高中,或者普通高中的尖子生,从高中到大学,他们得到的关注和教育资源一般会优于普通大学的学生。

所以,双一流的学生的整体实力要强于普通大学的学生。这是他们拼搏努力的结果!同样,普通大学的学生也可以很优秀,只要心中向阳,阳光为你灿烂!


幸福观察


最起码,人家分数线比普通大学高得多,人家是千军万马过来的。


落叶的声音


从整体上肯定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