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淄博醫生濟南戰“疫”日記|一定要勝利歸來,一個都不能少

時間:2020年2月12日 星期三

淄博医生济南战“疫”日记|一定要胜利归来,一个都不能少

趙美玲大夫在病房內查看病人的情況。

根據省指揮部統一部署,今天醫院安排我和張偉、曾慶蕾、董明霞及市傳染病醫院兩名醫護人員赴省胸科醫院,開展新冠肺炎患者的集中救治工作。

下午1點,市衛生健康委通過視頻為我們舉行了簡短特別的送行儀式。肖洪濤院長叮囑我們:“只有保護好自己才能更好地為患者服務。”他表情凝重,語氣深沉,飽含關切和希望。我的眼圈一下子就紅了,眼淚開始打轉。

作為本次淄博市醫療救援隊組長,我默默在心裡說:“感謝醫院各位領導的關心和信任,請放心,我一定保護好大家,發揮所能,不辱使命,我們一定要勝利歸來,一個都不能少!”

時間:2020年2月17日 星期一

淄博医生济南战“疫”日记|一定要胜利归来,一个都不能少

摘下面罩之後,臉頰、鼻樑、耳後揪心的疼。

淄博医生济南战“疫”日记|一定要胜利归来,一个都不能少

今天下午3:00,從酒店坐車去上班,天氣很好。陽光透過車窗灑在身上,感覺好久都沒有享受這陽光了。雖然只有短短15分的車程,我還是盡情享受著藍天、白雲、陽光。若不是疫情,這麼好的天氣,路上早已車水馬龍、熱鬧喧囂。

3點半,到醫院開始打掃房間的衛生,然後進行消毒,核對明天的用藥,外出取藥,往汙染區傳遞東西。我們一個小組7個人,在組長的帶領下分工合作、配合默契。

晚上8點到凌晨0點,進入病房工作。今晚看兩個重症的病人,其中一位80多歲的老太太,心率一直不穩定,要時刻關注病人的生命體徵和病情變化。從交完班的那一刻,我進入真正的戰場,厚重的防護服下,說話都困難,但還是要堅持完成各種操作,輸液、抽血、餵飯、喂藥、翻身、護理記錄,記錄每小時的生命體徵,總結每小時的出入量,處理臨時醫囑。身上汗流浹背,護目鏡結滿水汽,直往下淌。每次操作都不敢呼吸,怕氣息影響視線。透過護目鏡,努力睜大眼睛,仔細瞅,任何一項操作都要反覆核對很多遍,生怕影響診療效果。

不知不覺間就到了換班的時間。脫下厚重的防護服,取下口罩的瞬間,才覺得臉頰、鼻樑、耳後揪心的疼。原來,鼻樑和耳根已經壓破皮了,脖子上也勒出了深深的紅印,雙手浸泡得慘白。換上便裝,突然感覺虛脫了一般,異常痠軟無力。喝點水,休息片刻,凌晨4點到早上8點,還有戰鬥,病人還在那裡等著我。除了治療和用藥,病人還需要我們的鼓勵和陪伴。

早上交完班,回到酒店已經上午10點了,這個長長的夜班總算結束了。

我做了一個甜甜的夢,疫情結束了,病人們都康復了。我看到了他們那燦爛的笑臉,大家再沒有愁容。我們一起站在太陽底下,撒開了自由歡快的雙腳,大口呼吸著戶外新鮮的空氣,風吹拂著我們的臉頰,路邊的花都在精神抖擻地朝我們微笑……夢中,我的眼淚從眼眶裡奔湧而出。

時間:2020年2月18日 星期二

淄博医生济南战“疫”日记|一定要胜利归来,一个都不能少

昨天我和另外兩名醫生值重症病房的夜班,下午3:30接班,今天11點才回到宿舍。目前,病房收治了29位病人,其中包括重型7人、危重型3人。這個夜班的任務很艱鉅,有創機械通氣支持治療的患者是位88歲高齡的老奶奶,已經合併心肌損傷、腎損傷、肝功能異常,需要持續血液淨化治療。治療難度很大,隨時可能出現危及生命的情況。還有一位84歲的老奶奶情況也不樂觀,有慢性房顫病史,感染新冠病毒後出現急性心肌梗塞,心功能差……要警惕惡性心律失常、心跳驟停。

其他幾位重型病人,雖然年齡不大,都在四五十歲左右,但是有嚴重的氧合障礙,多數心理焦慮,急需心理疏導。

危重患者的病情總是瞬息萬變的,84歲的老奶奶,凌晨出現了快速性心律失常,心率最快140-150次/分,呼吸頻率快,血氧下降,我們立即在床旁行心臟超聲檢查,評估心功能狀態、容量狀態,調整呼吸機參數。採用有效藥物治療之後,老奶奶心率很快恢復正常,氧合呼吸明顯好轉,心裡頓時成就感滿滿。

清醒患者在重症病房其實很煎熬,看到各種疫情新聞的報道,心裡異常焦慮。好幾位淄博患者也住在這裡,知道我們是老家的醫生,就像見到了家人一樣親切,昨晚有人在不斷自責:“我們造成這麼大麻煩,真是辛苦你們了!”

我聽後心裡一酸,趕緊安慰他們:“人吃五穀雜糧,哪有不長病的?只要遵從醫囑,按時服藥,堅持做心肺功能鍛鍊,合理飲食,保證良好心態,一定會好起來的。我們一起努力!”

回到宿舍已經是中午11:00,這時候才感覺到雙腿已經異常沉重,但回想患者那種對生存的渴望,對醫生護士的依賴,心理酸酸的,暗下決心,一定盡我所能幫助他們渡過難關。“受任於疫虐之際,奉命於危難之間”,作為重症人奔赴一線挽救生命,責無旁貸!剛剛看到第六版新冠肺炎診療方案印發了,馬上學習武裝自己,以更好的理論和技術水平服務患者。

時間:2020年2月19日 星期三

淄博医生济南战“疫”日记|一定要胜利归来,一个都不能少

張偉(女)跟同事們在病房中合影。

剛剛上完一個夜班,昨天下午3點出發,到今天上午10:00才回到賓館。進隔離區的班次是晚上8點到凌晨,凌晨4點到早上8點,熬了一個通宵。

整個人塞進密不透風的防護服裡之後,我找不到比“熬”更貼切的字了。最後一次進去,感覺呼吸不暢、頭疼、心率加快,身體達到了承受的極限。真想靠近窗邊,呼吸一下新鮮空氣。

我問了一下其他人,大家都是這種感覺。我開始慢慢調整呼吸,自我調節。不一會兒,呼叫器響了,我們一個個又像戰士一樣,忙碌在病房裡。

昨晚的病人年齡都在40歲左右,都用著經鼻高流量吸氧,其中一個是高流量與面罩及無創機械通氣輔助呼吸交替使用。接班後,我發現3個病人都有不同程度的焦慮與恐慌。其中兩位患者,一直在看手機、搜資料,對相關信息非常敏感,對自己的病情非常關注。另外,一位患者則對自己用的高流量氧濃度、輸入的血漿非常關注。瞭解情況之後,我請他們放下手機,跟他們溝通起來。“關注疫情信息是必須的,但過度關注會讓你們壓抑得喘不過氣來,心理壓力會轉化成身體壓力,然後導致免疫力下降、入睡困難,這對你們的恢復沒有好處,黨和國家對你們都非常關注,一定要相信醫生,相信自己,相信我們的國家,好好配合治療。”

經過一番溝通,幾位患者慢慢放鬆下來。看他們躺好,我關上燈,輕輕地走出病房。不一會兒,我聽到了他們沉睡時的鼾聲,這是我聽到最動聽的聲音了。

(記者 李波 整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