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广州“小汤山”战疫记

新冠肺炎疫情发生以来,根据“四集中”救治原则,广州地区患者集中收治于广州市第八人民医院(下称“广州八院”)。其嘉禾院区关停其他科室,1100多名医务人员投入战斗,不舍昼夜。

截至2月24日24时,广州八院已累计收治确诊病例297例,占广州确诊病例数的86%。最高峰时,同时有234名患者在这里接受治疗。目前,已有183名患者从这里治愈出院。

这里是医务人员与死神抢夺生命的战场,也是患者治愈身心创伤的港湾。2月10日以来,南方日报记者连续蹲守在广州八院嘉禾院区,进隔离病房、探医护住地、访患者故事,直击广州疫情防控最前线,记录这段惊心动魄又温暖感人的历史。

广东疫线报告 | 广州“小汤山”战疫记

“我们这其实就类似‘小汤山’,只不过是早就建好的。”广州八院感染二科主任王建说。

疫情发生后,广州八院腾空嘉禾院区,集中力量收治新冠肺炎确诊患者,这里成为广州阻击新冠肺炎疫情“主战场”。

走进广州市白云区嘉禾街的这座医院,院内没有了其他患者,显得安静而空旷。

平静之下,暗流汹涌。

医务人员竭尽全力救治病患;患者面对死亡威胁,渴望活下去,渴望重新舒畅呼吸。医患携手,一起熬过艰难的日子。

疫情发生以来,这座广州版“小汤山”医院,是如何与新冠病毒作战的?记者的蹲点调查,勾勒出广州八院一个月来的战疫记。

有备之战

1月17日,广州最低气温降至10℃。广州八院ICU主任邓西龙感到,新开辟的ICU隔离病区的那一晚尤其寒冷漫长。

当晚,一通电话响起:珠江医院收到一例与武汉相关的不明肺炎患者,请求转院。

这是广州报告的第一例新冠肺炎疑似患者。医院立即出动负压救护车与负压担架床,前往接收患者。因患者最初的不配合,邓西龙带着一线值班医生在寒夜里等了三四个小时。

做检查、留标本、送检上报,处理完毕已是凌晨3时。走出医院大门,邓西龙深吸了一口气:“一场大战真的要来了。”

该例患者最终排除新冠肺炎。但在邓西龙看来,这是一次演练。1月20日,当广州市首例新冠肺炎患者从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转来时,ICU团队的应对已经有条不紊。

彼时的广州八院,已完全做好了“应战”准备,场地、设备、人员早已全部到位。

2019年12月31日,武汉市卫健委发布首个关于该市肺炎疫情的情况通报,已发现与华南海鲜城相关的27例不明原因病毒性肺炎病例。

武汉的通报,未引起社会太多重视,但对广州八院而言,无异于正式拉响“新冠警报”。

看到零星的新闻报道,凭着31年的传染病防治经验和敏锐嗅觉,院长雷春亮已经有了防控预案。

在此前埃博拉防控时期储备物资基础上,医院购置了大批防护服、N95口罩等防护物资,开始培训医务人员,准备腾出一栋楼的负压隔离病房。

元旦后,雷春亮更是“一天一个会”部署防控工作,调动起全院的力量做好准备。

对广州八院来说,这并不是第一次在“大战”中站在最前沿。

广东疫线报告 | 广州“小汤山”战疫记

在2003年的非典时期,广州八院作为广州唯一的传染病院,是国内收治病人最早之一,也是全省收治病人最多、收治时间最长的医院,创造了95%的治愈率。

“如今的市八,早已不是当年的市八。”邓西龙自信地说。非典后,医院对发热门诊、隔离病区进行改造,增设ICU。此次集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的住院楼1号楼,就是为了应对各种新发突发传染病而建。

感染二科主任王建说,非典时期发现,治疗中供氧很重要。非典后,医院建了中心供氧系统,每间病房都有中心供氧设施。

每年冬春季节,广州八院都会开展疫情应急演练。甲型H1N1流感、登革热、埃博拉、H7N9禽流感……一次次考验中,广州八院训练有素,沉着应对。

2014年,广州3万多登革热病人中,1万多名收治在这里;防控埃博拉输入风险时,又是广州八院全院腾出病区接收疑似患者。

“每到大战,全院动员早已成为传统。”邓西龙云淡风轻地说,“新冠肺炎也就是一个传染病,按平时准备的去做就可以了。”

有序之战

除夕中午,正去买菜路上的关玉娟接到医院领导电话:准备开辟新病区!关玉娟是广州八院肝病科主任,经历过非典等多场疫情防控战。

前一天,广东新增确诊病例21例,全省已有53名患者确诊,当晚,广东首次启动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

疫情来者不善。“下午去隔离病区准备病房,有空的人接龙。”她停下脚步,在群里发出信息,20多人随即响应。

通氧、铺床、补足药品物资……除夕下午和晚上,关玉娟带领医护人员将空置病房开辟出一个标准的“双通道”传染病收治病区,大年初一就收治了12名患者。

早在去年年底,广州八院就已经作出部署,万一疫情来临,就将1号住院楼200张病床全部用于疑似及确诊患者。这栋五层的负压传染病大楼在去年9月份就腾空了,原本计划装修之后,将东风院区感染科整体搬来,如今正好投入使用。

在关玉娟带领团队开辟新病区前,广州八院已经在源源不断收治新冠肺炎患者。重症医学科团队率先入场。

1月中旬开始,该院第一时间开辟出ICU病区,由邓西龙与东风院区ICU主任李粤平管理,收治重症及危重病人,嘉禾院区急诊团队加入支援。

关玉娟带领肝病科室负责开辟隔离二区,大年初三时妇产科11名护士也加入团队。隔离三区由呼吸科主任莫晓能团队负责管理;隔离四区由中医科主任谭行华负责;隔离五区由感染二科主任王建带领团队收治除ICU外病情最重的患者。

这些主力都是经历过非典的“老将”。

虽然有心理准备,但病人涌来的速度还是让李粤平感到意外。1月21日,她来到嘉禾院区第一天,一楼ICU病区的12间病房就全收满了;1月22日,第二个开科的隔离5区,也是一天即收满。收满一层,就再开一层。一个星期左右,这栋楼5层病区几乎全部收满。

1月27日,广州八院再次关停14个科室,开辟出住院部综合大楼7层楼的病区,腾出600张病床。2月1日,嘉禾院区包括发热门诊在内的门急诊关停,整个院区全部用于收治新冠病毒感染确诊患者。

救护车日夜出动,将确诊患者从四面八方转运而来。全院1100多名医务人员放弃休假,集中居住在酒店,夜以继日地投入战斗。

广东疫线报告 | 广州“小汤山”战疫记

有防之战

“6床,气管插管!”2月14日,ICU隔离病区6床患者病情急转直下,一天之内肺全部“变白”。

17时许,医生决定给患者气管插管。10分钟内,ICU医生黄煌快速穿上全套防护服,戴上正压头罩,进入隔离病房。

这是最危险的操作,患者如果呛咳,产生的气溶胶极易传染医务人员。但做了科学、充分的防护,黄煌没有害怕。

非典的教训是深刻的。17年前,医院没有独立收治的病房,医务人员穿着普通的隔离衣或白大褂,一瓶瓶氧气靠医护人员背上病房。面纱口罩不能阻挡飞沫喷溅,不少医务人员被感染。

此次疫情一开始,广州八院的医务人员就做了最科学的防护。“我们按照最高的防护级别来做,最大限度保护医务人员。”广州八院感染病中心主任蔡卫平说。

2万余元的正压呼吸头罩,医院买了100多个。在危险操作时,正压头罩就是保护医护人员的“金钟罩”。

非典时期,蔡卫平身处救治一线,也被感染,经历过难熬的呼吸窘迫。当年喘不过气来的痛苦滋味,至今记忆犹新。

如今,医院的防护设施、病房比当年“好了百倍千倍”,整一栋隔离病房都是负压病房。

蔡卫平说,现在最简单的外科口罩都是防水的,防护服都是“不留死角”。

1个多月来,广州八院累计收治近300例患者,至今无一例医务人员感染。

2月24日,广东将省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一级响应调整为二级,广州迎来正月以来首次交通晚高峰,广州八院在院患者首次降到了100例以内。

广州这座大城,已经开始重新呼吸。

相关链接

迸发“广州力量”!南方日报12个版讲述广州战疫

【记者】李秀婷 朱晓枫

【通讯员】贾卫东

【摄影】张梓望 李细华 郑一见 张迪

【策划统筹】罗彦军 陈枫 秦文纲 赵杨 曹斯

【作者】 李秀婷;张梓望;朱晓枫;李细华;郑一见;张迪

【来源】 阅政观南方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