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不少老年人说要抱团养老,能行的通吗?

不到景点看风景


想法是好的,但真做起来挺难,几乎不可能。抱团养老,每个成员的脾气秉性不一样,生活习惯不一样,经济状态不一样,把这些各方面都不同的人聚在一起养老,谈何容易!


静美绿洲


我读中学时,一女生在河边洗衣服,肥皂掉到河里面去了。河水很深,几个女生一商量决定一个拉一个潜到河里去捡。说好了无论如何不能松手。后来来了一个男生,听她们一说吓了一跳,他潜到水里把肥皂捡上来了。

你说老年人抱团养老能行吗?就像这几个女学生能把肥皂捡上来吗?[流泪][流泪][流泪]


用户6341768444149


我对养老的理解是不能自理以后才算是真正意义上的养老,他们的抱团养老实际上是又 能唱又 能跳又能干活的组成一个团队,过退休后的幸福生活,我跟一个唱歌的团队旅游了一次,他们说冬天去海南,夏天去山东海边,还 问我会不会烙葱花饼,我说会,结果家里有事没能成行,短期一块玩是很愉快的


用户2248072076479


不少老年人要抱团养老,能行得通吗?

老年人抱团养老,能不能行得通,关键在于如何“抱团”。老年人年纪大了,社会阅历丰富,历经人世沧桑,一般对社会人情世故看的都比较明白,也淡泊名利 。

如果一群老人抱团养老的目的,是为减少给孩子们带来的不必要的麻烦和负担,以至于为减少孩子们家庭的生活压力和拖累,让孩子们能集中精力放在学习和工作上,是值得提倡的。

一、利用社区的老人活动场所,一群老人聚拢起来,组织成一个“大家庭”,进行养老,还是能行得通的。

1.每个老人都保持自己与儿女通讯,且24小时不间断。

为什么每个老人要和子女保持良好的通讯关系呢?

①有些老人毕竟年迈,人老体虚,患病的几率在大大提高。从安全起见,需要和子女有密切的通信联系。

②经常与儿女间自由的通讯,既了却老人与子女间的相互牵挂。

③老人经常同子女通话,也十分有利于身体健康。

2.一群老人包团养老好处在于:

①老人之间的相互抱团,说明他们之间相互都比较了解,且心气相通。

②既然能抱着一团的老人,说不定,老人与老人的经历和性格也大致相当。

③老人之间能抱成团的,说明年龄相差不大,可以100%的肯他们都是同一个时代的人。他们的言语和行为方式,彼此之间都能互相接受和尊重。

④这些抱团的老人,始终会处在一个无忧无虑的、“没大没小”的、毫无拘束的,自由自在的环境中。既利于心理健康,也利于身体健康。

⑤能抱团养老的老人,自然而然会形成一个大集体。这样的话,谁有了困难、谁有了疾病,大家都会同心协力的帮助和照顾。

3.一群老人抱团一起养老,需要一个认真负责的社区领导干部,对老人做些日常的管理和护理工作。

①统筹规划管理好老人们的日常开支,和经济支出。

②监督老人们日常生活起居和身体锻炼。

③规划好老人的一日三餐。

④组织老人出去旅游,参观学习。

⑤对有特殊的兴趣爱好的老人,鼓励他们去上老年大学;并讲他们的特殊专业知识,多加推荐给相关部门,在他们力所能及的情况下,做些对社会有益的事,即满足他们的愿望,也有利于他们的身心健康。

二、利用社区原有的养老院,一群老人聚拢起来,组织成一个大家庭,进行养老,也是能行得通的。

1.现有的养老院,可以腾出一个相对独立的养老场所,提供这些抱团的老人养老。

2.一群抱团的老人在养老院里养老,同样需遵守养老院的纪律规则。

3.养老院,应积极的提供以抱团老人养老的休戚相关的服务内容。

以上还有很多情况和内容可以列举,老年人要抱团养老,既利于老人的身心健康,也利于社区“模块化”的具体管理,也能适当的节约成本。 更利于社会的安定团结。所以说,老人包团养老,是行得通的。





沿流溯源


抱团养老,只是老人们聚会、休闲、娱乐时谈论的一个话题,一个理想化的设计,真正要付诸行动,不排除会有,但很少。即使组团实施了,最后大都会不欢而散。我也是60多岁的人了,我们十几个要好的老同学经常聚在一起,也谈论过这一话题,结论是行不通。什么人在一起最难搞,老人们在一起最难搞。到老这年龄,脾气、性格,爱好、习惯、口味等等已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生活在一起难免会有磕磕碰碰不开心的事,牙齿舌头也会打架。而老年人在一起不象小孩子、年轻人一会就过去,是最容易生气的,并且还一直记着。所以其它方方面面不说,仅从生活在一起的会发生的大事小事来说,抱团养老是行不通的。


郝楷


抱团养老是年龄接近老年的人一种设想,真正步入老年以后行不通,人的性格各异,人老了以后,性格特点更加突显,更加固执,包容性差,身体每况愈下,老年人在一起,怎么能够融洽,自己都照顾不了自己,怎么能够互相照顾。所以抱团养老,是没进入老年时脑子里的蓝图,不可行。


老黄牛游记


兴趣爱好相同或相近的老人在一起,是开心的,这样的生活也是快乐的,有益于老人的身心健康,况且“抱团养老”多是建立在老人自愿的基础之上,他们往往制订有规章制度,大家能够自觉遵守。因此,关系也能够保持持久。 抱团养老是老人互相取暖,但老人对于情感的需求,决不会满足于这些,他们仍然需要儿女的关爱。因此,并不是让老人“抱团”了就万事大吉了,子女就可以高枕无忧了。老人虽然有了自己的“朋友圈”,但也需要子女的亲情,因此,子女虽然不能和老人住在一起,但必要的探望和电话,则是必须要具备的,如果老人有困难,作子女的也可以“抱团”帮助解决。换言之,老人的儿女也可以“抱团”,比如轮流探望老人,轮流邀请老人外出活动等等。

抱团养老不复杂,也不简单,唯有注入更多的爱,“抱团养老”才能“抱”得更温暖。




请叫我兔女郎


所谓抱团养老,只是民间在讨论,还没有听说过哪儿已经实施了。用哪种形式抱团也是在探讨。老人都是实在力不从心了才想办法,稍微能动弹都是自食其力。现在讨论抱团养老都是假设在健康老人上的,没有从年老体衰,瘫痪半瘫痪,神智晃忽痴呆等等去考虑,所以这种讨论没有实际意义。

我们的同学都有70多岁了,想串联一些同学一起住进一个养老院,大家都说好,但要在80岁以后再说。想想,80岁以后是个什么状态了吧,恐怕那时已不在乎在哪里养老以什么形式养老了,再说自已也说了不算了。

我曾经听一种说法:死不害怕,是怕老,老不死。过去觉得这话不可思议,现在真的切身体会到了。


观1世1界


首先抱团养老咋一听挺好可行,其实真正做起来就不那么容易了,因为生活习惯经济状况不同,这个问题自然而然的就显现出来了。

个人观点可以在家附近考虑那么几个知心朋友平时在一起聊天游玩,吃饭睡觉各回各家,隔三差五的都愿意的情况下可以聚聚餐aa制,免得闹出不愉快,如果有个别人觉得自己吃不了什么可以考虑不去…不要强迫…其实这个问题听起容易做起来很难的…


蛋蛋的二姨姥


抱团养老实际上是很不错的养老方式。但中国人恋家,讲究天伦之乐,很少有人愿意去做。基本上都是嘴上说说,真正实行起来很困难。我对抱团养老调查过,几乎不可能有人去。最好的抱团养老方法是邻居式养老,各人有自己的天地。同天下好过,同间门口不好过。也存在着同余秀华说的,日久不一定生情,生烦恼也不一定。中国人三人以上就容易出问题,人少寂寞,更没有人愿意去了。我叫独身的去,吃住我包都不行。国人安全安求太高,好东西没法兑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