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蘇-27側衛重型戰鬥機,不老的經典,空中裝備現代化的功臣


說到蘇-27戰鬥機,大家應該非常熟悉,這是一款上世紀70年代研製的重型戰鬥機。蘇-27戰機的研製非常坎坷,其原型先後製造了17架,其中有一半以上在試飛過程中發生重大飛行事故,後期的定型試飛中,蘇-27戰機不停的修俢補補,最終於1985年正式裝備當時防空軍。

今天與大家分享一些蘇-27戰機的原創圖片,同時與大家聊聊這款戰機。上世紀80年代,當時很多加盟共和國和一些中東國家,東區國家,開始大量裝備米格-29戰機,這款戰機也是當年蘇制戰機最火的機型。而蘇-27戰機由於性能先進,當局並未在國際軍工市場上推銷這一戰機。

作為一款空重16噸的重型戰鬥機,蘇-27戰機的最大起飛重量達到30噸。圖片中前面引導的汽車是東風標緻207汽車,在蘇-27戰機面前就跟個小玩具似的。

通過圖片中機務人員與蘇-27戰機的比例,可以看到蘇-27戰機體型相當龐大。這也是全球現役主流第三代重型戰鬥機中,最高大的一款。另外由於氣動設計的優異,蘇-27戰機的線條給人一種完美的感覺。很多70後和80後的軍迷第一次見到這款戰機就被它的外形深深迷住。

作為蘇制第三代重型戰鬥機,為了在作戰性能上達到美國F-15重型戰鬥機的水平,蘇-27戰機的雷達罩直徑接近1米,然而由於當時國產的航電系統水平一般,蘇-27戰機早期的戰場感知能力非常一般。但是這一原始設計為後來的蘇-35戰機和我國的殲-16戰機打好的基礎。


為了保證戰機的航程,蘇-27戰機的內部載油達到9.4噸,這也是目前唯一一款日常飛行訓練無需攜帶副油箱的機型。其單機轉場航程達到3500公里,正常作戰半徑約1350公里,重型戰鬥機不是吹的。與之相比美國空軍的F-15戰機,日常起飛訓練副油箱不離身,空中加油機日常保障也非常頻繁。

為了保證蘇-27戰機優異的機動性,蘇-27戰機使用了兩臺推力達到122千牛的AL-31F渦扇發動機,這是近幾十年最經典的一款俄製軍用發動機,大量應用到蘇-27戰機的改進型號。我國大量進口的蘇-27戰機,蘇-30MKK戰機,早期國產的殲-11A戰機,大批量生產的殲-10A/B/C/S戰機使用的發動機均離不開AL-31F渦扇發動機的功勞。可以說近30年,AL-31F渦扇發動機撐起我國空防的大半邊天。

我國空軍是上世紀90年代初引進蘇-27SK和蘇-27UBK戰機的,經過多年的使用,這批戰機對於我國空軍和海軍航空兵而言,不管是整體作戰水平的提升,還是我國後續國產戰機的研製與生產。蘇-27戰機起到了關鍵的作用。當然我國當年引進這些戰機也花費了巨大的經費。


從平臺性能上看,以現在的標準,傳統的蘇-27戰機的機載航電系統和機載武器已經遠遠落後,蘇-27戰機自身的機動性也有一些缺陷。但是這款戰機的整體設計,特別是大航程,大載彈量,大空間的特點,對於後期多款俄製戰機和航空工業的國產戰機的改進型號研製生產,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所以在整體設計上,可以說蘇-27戰機經過這麼多年的磨練,依然是一款不老的王者。這款改變我國空軍裝備落後的功臣,蘇-27側衛重型戰鬥機註定要成為一款經典的重型第三代戰鬥機。對於中國軍迷而言,蘇-27戰機不應該被人遺忘。同時也希望今後在一些航展和空軍基地開放日上,能多看到國產的殲-11系列和殲-16系列。這些戰機雖然已經不是蘇-27戰機,但是可以稱得上蘇-27戰機國外的一大分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