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推行“一条龙”农机作业-大众日报数字报

泰安

□ 本报记者 姜言明 曹儒峰

本报通讯员 陈广建 刘含赟

2月18日,在新泰市果都镇段孟李村农田里,三个人、一台机,润都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陈宝正指挥农机手深耕土地。“现在劳动力少,镇里组织合作社按片包村,村干部引导着我们逐个地块耕地。我们合作社负责周边11个村的耕作任务,既降低了风险,也提高了生产效率。”陈宝正说。

和往年相比,今年的春耕生产显得尤为特别:为减少农业人员生产性聚集,最大程度推进机具组织化、信息化、规模化生产,泰安市农机部门引导各地重点发挥全市666家农机专业合作社和农机大户主力军作用,采取“社包村、村分组、组联户”的方式,推行春耕、春播、施肥、植保环节“一条龙”作业模式,让农户不出门、不扎堆、不聚集,以最少的人员参与推进春季生产。

据泰安市农机发展中心副主任邢介斌介绍,为应对当前实际情况对农机维修、农资供应、技能培训等带来的困难,泰安市以乡镇为单位,依托网络、微信等信息化载体,建立农机综合服务平台,组织农业技术人员线上答疑、开展培训。截至2月17日,共培训农机技术人员3200余人次,检修机具9500余台套。

农机在防控疫情方面也派上用场。无人植保机、自走式高杆喷雾机、背负式果园植保机,这些原本只能在农田里看到的农业机械设备,却“奔走”在很多乡村的街道上。在肥城市安驾庄镇的村居街道,农机手正忙着用自走式高杆喷雾机进行喷洒消毒。

“我看到镇上志愿者用喷雾器进行消毒,觉得咱们合作社也得为家乡的疫情防控出点力,所以我们主动联系了镇农业办,根据各村消杀需求,列出作业计划,从1月28日开始无偿提供高效植保机械,每天出动2台车4名农机手,对附近30个村进行消毒作业。每天出动2台设备,可以对7个村的主要街道进行喷洒消毒,提高了消毒效率和效果。”肥城市地龙农机专业合作社理事长汪西军说。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