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5 “天下十三省,冷不過樺皮嶺”看張家口草原天路最東端的守護者如何戰“疫”

樺皮嶺,位於河北省張家口市崇禮區最北端,草原天路的最東端,主峰海拔2128.7米。這裡有北方最純粹的冬天,年均氣溫0度,最低零下40度,<strong>一年積雪時間長達150多天

,常年大風不止,冬春季節尤為強烈。

新冠肺炎疫情防控阻擊戰打響後,張家口市公安局崇禮分局按照市局的部署,第一時間在242省道啟動了樺皮嶺疫情防控檢查站。在這座張家口市海拔最高、位置最偏、條件最苦的檢查站,駐守的6名公安民警配合衛生防疫部門連續戰鬥了二十多天。回望堅守在這裡的每一天,的確令人難忘:他們迎風向前,踏雪而上,用滿腔熱血抵禦凜冽寒冬,用錚錚鐵骨守護群眾安危,用忠誠使命築起了一道人民群眾生命安全和身體健康的安全屏障。

“天下十三省,冷不過樺皮嶺”看張家口草原天路最東端的守護者如何戰“疫”


“我們6名民警帶著防護用品、方便麵和暖壺就衝上了一線,但當晚只有5輛車通過,後半夜氣溫降至-35攝氏度,我們一會兒擠在警車上取取暖,一會兒下車使勁兒跑一跑、就這樣捱過了那個風雪交加的無眠寒夜……”

“您好,請把車停在路邊,配合測量一下體溫,謝謝!”

“您好,請注意佩戴口罩,保護自己也是保護他人。”

“您好,這裡雪多路滑,注意慢行。”

……

“勸導、檢查、疏導,不分晝夜,是我們每一名駐站民警的日常。”張家口市公安局崇禮分局國保大隊民警、疫情防控檢查組負責人劉海雁說,“1月31日檢查站啟動以來,我們6名民警24小時嚴防死守,配合衛生防疫部門對過往車輛和人員進行體溫檢測和信息備案工作,最大限度地降低疫情傳播風險,確保群眾出行安全。”

“天下十三省,冷不過樺皮嶺”看張家口草原天路最東端的守護者如何戰“疫”

剛開始工作的時候是最艱難的。接到命令當天晚上7時,6名民警全部準時上崗。因為任務急,時間緊,站點沒有固定設施,只能邊工作邊解決。那時,大家最大的後勤保障只有一輛警車,車上裝著幾箱方便麵和幾個暖壺。

“天下十三省,冷不過樺皮嶺”看張家口草原天路最東端的守護者如何戰“疫”

劉海雁說,那是最難捱的一個晚上,車不多,只有5輛車通過。後來半夜下起了大雪,狂風席捲著雪花呼嘯著在山腰中來回穿梭。

“沒有車通過的時候,我們6個人擠在車上取暖,水都不敢多喝一口,這麼冷的戶外,上廁所是個大問題,怕車沒油了,就熄了火,下去使勁跑一跑,跳一跳。就這樣堅持到天亮,每個人的腿還是凍得發麻的。”

捱過無眠的寒夜,第二天劉海雁他們早早地起來,還要提前做好檢查站各項檢測、勸導、保障等疫情防控工作。

在樺皮嶺路段,每天等到太陽出來後,車輛才漸漸多了起來。

“車多了,感覺和人們說說話,還熱鬧點,還暖和些。”劉海雁說,來到樺皮嶺,大家都說,直面疫情的危險不是他們的最大敵人,寒冷才是。

每天因為長時間在冰天雪地裡執勤,民警們的口罩不一會兒就凍得僵硬無比,腳都不同程度的浮腫和凍傷了。更重要的是,因為天氣冷,手機被凍得早早地關了機,沒地方充電,經常處於失聯狀態。

臨近中午,樺皮嶺溫度零下13度。這,是一天中的最高溫。

就是在這樣艱苦的環境下,6名民警連續奮戰,咬牙堅守,全力以赴,沒有絲毫鬆懈。截至2月23日,樺皮嶺疫情防控檢查站共檢查車輛473輛,人員955人,救助車輛20輛,人員44人。

“天下十三省,冷不過樺皮嶺”看張家口草原天路最東端的守護者如何戰“疫”


“一輛小車在下山時不慎陷入雪坑,眼看著方向失靈、車輪打滑,隨時有傾覆翻滾下去的危險!我們在崗民警迅速組織救援,先把傾斜的車推直,用鐵鍬鏟開積雪,再在懸空的車輪下墊起木板、紙箱;一、二、三!一、二、三!雖然我們都戴著口罩,但大夥一塊兒推車的喊號聲卻響徹山谷……”

“您好,這裡不能通行。草原天路方向已經禁行。”2月20日下午1時,來自北京的3位遊客本打算駕車去往樺皮嶺草原天路遊玩,正在執勤的民警安治國對他們進行了提示。

樺皮嶺位於草原天路的最東端,素有“春有山花夏有詩,秋樺冬雪醉人間”之美譽,很多遊客特意選擇冬季到這裡賞雪景,練滑雪,然而,今年的疫情形勢嚴峻,很多景區早已臨時封閉。

“每天都有幾批人是來這裡滑雪的,但是,沒辦法,只能耐心勸說,等疫情過了再來。”劉海雁說,“除了配合疫情檢查,咱們執勤民警每天還要負責路面積雪清掃工作,在關鍵地點鋪設防滑氈,保障過往車輛人員的行駛安全。即使這樣,每天都有車輛打滑陷入雪坑裡。”

2月18日,一輛小車在下坡時不慎陷入雪坑中,眼看方向失靈、車輪打滑,馬上有傾覆翻滾下山的危險……劉海雁說,“聽到動靜後,我們在崗的民警帶著防疫工作人員、路過群眾都跑了過去,大家把傾斜的車輛推直,用鐵鍬鏟開積雪,在懸空的車輪下墊起木板、紙箱。”

“一、二、三……”雖然大家都戴著口罩,但推車的聲音卻響徹山谷,經過十幾分鐘的努力,車子終於安全駛上了地面。

“天下十三省,冷不過樺皮嶺”看張家口草原天路最東端的守護者如何戰“疫”

臨別的時候,這輛車的遊客執意要將隨著帶著的食物、防護物品都留給檢查站,被劉海雁婉言拒絕。

“你們真的太辛苦了,警察同志們,這些東西你們比我們更需要啊。就當是我們也為疫情防控工作做點貢獻把。”這名遊客一再堅持,最後趁著大家沒注意,放下東西就走了。

劉海雁說,這幾天,過往的群眾都知道了這個檢查站,這裡也不斷收到“好心人”送的防護物品、生活物資,很多人沒有留下名字,只是告訴民警,保護好自己。

寒冬中,一幕幕溫情上演,聽著一聲聲感謝的語言,一句句暖心的慰問,大家感動並激勵著,覺得再苦再累也都值得。

雖然,風雪又至,寒夜又至,但奮戰不會停……


“我們的生活用水每天要到山下去拉,灌上水拉上來得50分鐘,等把水拉上山時,水已經凍上了一層冰。”劉海雁說,“因為長時間不回家,換洗衣服都沒拿,民警安治國的家屬曾給他送過一次衣服,看到這裡的執勤條件時禁不住哭了出來:‘這是什麼環境,你還騙我這裡美的很……’”

2月4日,崇禮區政府用最快的速度將附近的幾間房屋簡單修繕,並陸續配齊了爐子、煤炭、蔬菜、米麵等生活物資,從那時起,大家才有了落腳的地方,從能吃上了一口熱乎飯。劉海雁說,“但是,因為附近沒有井,他們生活用水仍然每天都需要到山下的獅子溝鄉去拉,每次就得50分鐘,等水拉上山時,水已經凍上了一層冰。”

凜冽的寒風吹散雪花,卻吹不彎值守人的腰桿。

“我不冷,我先上!”、“又過來一輛車,我去吧!”、“多檢查一個人,就能保障更多人的平安”,這是這些天執勤民警說的最多的話。

“我們這個檢查站的民警配置應該是全市平均年齡最小的,6個人,人均年齡30歲,90後佔一半,都未婚,為什麼?年輕,抗寒!”劉海雁說,原有的“三班二運轉”機制不適合這裡,長時間戶外值守,大家身體難以承受,腳都不同程度凍傷了,後來採取提高輪換頻率的方法執勤,分三個班,每兩小時一換崗,現在已經適應了。

“時間一長,我們也習慣了,條件苦點,沒啥,我們還年輕,怕什麼,只要能守崗盡責,對於警察而言,就是一份光榮。”90後的民警劉雲琛說。劉雲琛家住張家口市區,因為未婚,在父母眼裡還是個未長大孩子,想父母的時候,給他們打個電話。他的手機屏保,是一家三口合影的笑臉,燦爛極了。

劉海雁說,因為長時間不回家,換洗衣服都沒拿,民警安治國的家屬曾給他送過一次衣服,看到這裡的執勤條件禁不住哭了出來:“這是什麼環境,你還騙我這裡美的很。”

<strong>“苦是苦,可肩上的責任遠遠大於這裡的苦寒。警察是什麼,就是哪裡需要,我們就到哪裡去。”民警安治國說。

料峭寒風迎面起,淚入眼角。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