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6 我因為戴口罩,差點兒“毀容”了

最近很多企業在加速復工,無論是乘坐交通工具,還是去辦公區,或是去商場買東西,每個人都要全程戴著口罩,沒有了見到熟人時候的熱聊,只有目光掃過之後的行色匆匆。

我因為戴口罩,差點兒“毀容”了

不復工不能深刻了解一線醫務人員的辛苦,之前看奮戰在一線的醫護人員因為長期佩戴護目鏡和口罩,導致面部過敏,被口罩勒出紅紅的印子,面頰和鼻子磨破皮,甚至壓破起了膿皰,我們只能心疼。現在每天外出,也算體驗了下他們的生活。

雖然普通人戴口罩並不會嚴重到這個地步,但是不少人也會出現面部瘙癢、敏感和痤瘡等問題。“我因為戴口罩,臉上起了好多紅疹子,簡直是毀容了。”提到長時間佩戴口罩,李女士有點沮喪。她想出門,又痛恨口罩,這可如何是好?

有沒有方法可以讓我們健康又舒適地度過這段非常時期呢?

口罩的選擇

有研究調查並報道了SARS爆發期間,新加坡醫護人員對個人防護用品(PPE)的不良皮膚反應的流行率。在定期使用口罩的307名工作人員中,有109人(35.5%)報告使用N95口罩導致痤瘡(59.6%)、面部瘙癢(51.4%)和皮疹(35.8%),所有有皮膚反應的人平均每天使用N95口罩8小時,平均使用時間是8.4個月。

而只使用外科口罩或紙質口罩的工作人員並沒有報告任何不良皮膚反應。

對大多數人來說,一般低風險暴露時佩戴一次性醫用口罩即可。為了減少N95口罩可能帶來的不良反應,我們可以在上班路上戴N95,工作時間換成一次性醫用外科口罩。正規醫用外科口罩的材質是無紡布材質,N95口罩的材質有無紡布、濾棉等,這兩種口罩在親膚度上有要求,一般不會引起過敏。非掛式口罩如綁帶式,也可減少對耳後皮膚的摩擦及壓力。

如何躲避“口罩臉”?

想了解如何躲避“口罩臉”,就得先清楚“口罩臉”的成因。悶熱不透氣引發皮膚細菌感染是主要原因。長期佩戴不透氣的口罩,鼻腔裡呼出的溼氣、交談時的飛沫,會在嘴巴鼻子周圍形成局部潮溼溫熱的環境。

當你吸氣的時候,一些細菌、微塵顆粒物就很容易附著在口罩外表面,而且隨著口罩佩戴時間的延長,人體呼出的溼氣以及隨著吸氣而附著於口罩外表面的微塵顆粒物會在口罩口鼻出氣處交匯,逐漸形成適合病原體生長的培養基。而這些細菌剛好喜歡這種溼熱的環境,所以瘋狂生長,其中就有痤瘡丙酸桿菌、馬色拉菌、蟎蟲等。

口罩長期與面部接觸的話,就會造成臉部被這些細菌感染髮炎,引起過敏,或者是誘發黑頭、閉口粉刺、痘痘、玫瑰痤瘡等皮膚問題,也就是俗稱的“口罩臉”。

我因為戴口罩,差點兒“毀容”了

圖源:圖蟲創意

對付“口罩臉”最好的辦法是儘量縮短佩戴口罩的時間,能居家辦公就不外出,外出辦公就儘量早回家,爭分奪秒減少口罩佩戴時間。如果條件允許的話,在安全防護的前提下,可以找一個空曠通風的地方,每2、3小時摘下口罩讓皮膚透透氣。

如果已經有了痘痘,北京協和醫院皮膚科主任醫師劉潔表示,若出現輕微痤瘡,可外用維A痠軟膏(睡前使用),若痤瘡加重,可外用抗生素,如夫西地痠軟膏、莫匹羅星軟膏。

護膚的時候,可以使用一些含有透明質酸等保溼成分,以及神經酰胺等修復成分的護膚品。避免用過度滋潤的護膚品、厚重的底妝彩妝等。儘可能使用輕薄的護膚品,比如水+乳+防曬,做好清潔、補水和防曬的工作,保護皮膚屏障是最好的防護。

不要覺得現在還沒到夏季,就可以不用防曬。不然,你可能會得到民警大哥的同款“口罩臉”。

我因為戴口罩,差點兒“毀容”了

面部皮膚出現壓痕、破皮,怎麼辦?

由於較長時間佩戴口罩,皮膚組織受壓、摩擦而出現的機械傷害。常見部位有與口罩綁帶接觸的顴骨、臉頰部、耳後,與口罩塑形處接觸的鼻樑部。

我因為戴口罩,差點兒“毀容”了

很多臉大的朋友對此深有體會,戴上3M的N95口罩,立馬能勒出口罩印子,兩根皮筋窟得耳朵特難受。

怎麼辦呢?佩戴鬆緊合適的口罩,或者可調節帶的口罩。佩戴時間不宜過長,如衛生條件允許,2~3小時摘下口罩或適度變換口罩位置使局部減壓。佩戴前可以局部塗抹潤膚劑,減少口罩邊緣摩擦對皮膚的刺激。

對於耳朵的壓迫,我們可以抄下伊利的作業。用包裝盒,把耳戴式轉換成了頭戴式。頭戴式口罩不壓迫耳朵,佩戴時間可以比較長。

手越洗越幹,咋整?

疫情對普通人的傷害,除了造成了無數人的“口罩臉”之外,反覆洗手也讓人們的手越來越幹。

我們要預防新冠病毒,也要保護好自己的皮膚。在疫情期間,每個人一天恨不得把手洗脫皮來消毒。這樣雖然可以做到有效清潔,但洗多了難免會幹燥起皮,再加上天氣乾燥又寒冷,有的人甚至會出現瘙癢、脫皮、皸裂現象。

洗手雖好,可不要貪多啊。洗手液中的酒精具有超強的滲透力,能滲透到細胞內,使其蛋白質凝固變性從而使細胞脫水。因此長期使用含酒精成分的產品擦拭皮膚,會造成皮膚乾燥、脫屑,破壞皮膚屏障,加速皮膚的衰老。

每次洗完手一定要及時塗上手霜。尤其是免水洗手液含有酒精,會加速皮膚水分流失。塗護手霜的最好時機,是在剛洗完手還微溼的時候,護手霜裡面的油脂成分可以將水分保持住。在護手霜的選擇上,保溼成分儘可能簡單一點,像甘油、凡士林等,質地雖稍微厚重些,但修復保溼能力較好。

雖然口罩和消毒劑給我們的皮膚帶來了各種困擾,但它們也能最大程度地保護我們不受新冠病毒的侵擾。大家還是要做好功課,抵抗疫情的時候,養好皮膚,待到春花爛漫時,去秀出最靚的自己。

(本文部分內容綜編自智能皮膚、皮膚科楊希川教授、廣州日報、湖南省人民醫院)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