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2.24 京東物流被傳上市的背後,“經濟效益+社會效應”的雙贏示範

前不久,有消息稱:


京東物流已經與多家投行接觸,就公司首次公開募股進行初步討論。據悉,京東物流此次的募集規模為80億至100億美元,估值或不低於300億美元。

計劃在2020年下半年在香港或者紐約上市!

事實上,早在京東物流剛獨立運營的時候,劉強東接受採訪時就曾經公開的說過:


“可以確認的是京東物流正在進行融資,而且未來也會獨立上市,因為外資企業也可以在中國做物流,所以京東物流不排除在境外上市,包括香港。”


京東物流被傳上市的背後,“經濟效益+社會效應”的雙贏示範

儘管京東官方對此次的上市傳聞表態不予置評,但在外界看來,十年磨一劍的京東物流,已經到了上市的最佳時機。


01

疫情下的大考

鍾南山親筆題詞感謝

在這次疫情下,我們看到非常多的企業和個人紛紛捐款捐物,體現出在災難面前的強大凝聚力。但是,大家都忽視了一個問題,那就是所有的捐贈物資,需要物流企業才能順利運抵湖北。

該怎麼辦呢?

在“四通一達”紛紛放假的背景下,京東物流承擔起來運送物資的責任!

京東物流被傳上市的背後,“經濟效益+社會效應”的雙贏示範


1月31日,廣州醫科大學附屬第一醫院鍾南山院士團隊打電話諮詢京東物流馳援武漢特備通道,想捐贈100臺製氧機給武漢漢口醫院,希望京東物流幫忙運輸。

2月2日上午,這批物資順利抵達武漢漢口醫院,僅僅用時36小時!

聽到這個消息,鍾南山院士親自揮筆寫下“感謝京東心繫醫療救助一線,以最快的速度將急需醫療物資送達武漢。”

成為唯一一家受鍾南山親筆題詞感謝的企業!

事實上,這只是京東物流在這次防控疫情上的一個縮影。根據相關的報道顯示,在短短的幾天裡,京東物流就幫助運送了超過40噸、數百萬件的救援物資。

發揮了極大的“社會效益”。

而在這背後,除了要感謝京東所具有的社會責任心之外,還要歸功於京東物流所具備的“三大實力”。

第一,遍佈全國的倉儲中心,以及強大的幹線、支線配送能力;第二,快捷的反應機制和資源統籌調配能力,前方擁有很強的決策應變權;第三,大數據備、發貨,供應鏈物流和無人物流的科技賦能。

受這次疫情考驗,京東物流的物流配送能力再次得到檢驗。而且,京東物流體現出的社會責任感必然加深外界對其品牌的好感。


02

扭虧為盈

戰略轉型初顯成效

2007年,京東宣佈自建物流。儘管在當時不被看好,但隨著時間的推移該筆投資的價值得到了顯現。

不過,京東物流依舊被視為電商業務的服務部門。


京東物流被傳上市的背後,“經濟效益+社會效應”的雙贏示範


2017年,京東物流開始了獨立運營之路,向社會開放配送貨和倉儲服務。為此,京東物流的首要目標就是在五年內,將來自京東商場的內部訂單佔比下降到50%。

也就是說,京東物流的目標就是打造成為屬於全社會的物流科技服務商!

效果怎麼樣呢?


先說業績。

2019年第二季度,經過長達12年的虧損,京東物流宣佈實現盈虧平衡。曾經差一點讓劉強東不堪重負的物流業務,如今終於顯現出揚眉吐氣的榮光。

那麼,為何京東物流能夠扭虧為盈呢?

一方面,是燒錢的倉儲建設已經接近佈局完成;另一方面,隨著逐漸擺脫對京東自營業務的依賴,規模效應開始顯現,履約成本持續降低。

除此之外,京東物流在管理上進行了大刀闊斧的改革。

比如,採取高管末位淘汰制,降低薪酬支出的同時優化管理層級;比如,取消快遞員底薪,下調公積金繳存比例,通過改變提成的方式刺激員工為企業賺錢。

儘管這被外界吐槽為“終於開始向兄弟們動手了”,但毫無疑問的是,降本提效讓深陷虧損的京東物流,看到了盈利的曙光。

京東物流被傳上市的背後,“經濟效益+社會效應”的雙贏示範


再說戰略轉型。

一方面,京東物流加緊擺脫對京東自營業務的依賴,加快個人件和商務件業務的拓展。為此,京東物流發起了“千縣萬鎮24小時達”計劃,重點針對下沉市場的城區及周邊城鎮進行佈局優化;


另一方面,堅持“體驗為王、效率制勝”的核心戰略,推動一二線城市用戶體驗的持續改善,與順豐在內的物流公司搶市場。

另外,還加強無人配送、數字化、大數據以及5G網絡,通過科技賦能增強物流競爭力!

當然最為重要的,還是“供應鏈產業平臺”的打造。

具體來說,就是打通產地與銷售地的網絡,除了“最後一公里”之外,還要聚焦於“最早一公里”的建設,實現產業鏈的一體化。

進而為京東物流構建起強大的生態護城河!


03

以謀求上市為契機

藉助資本力量實現再次騰飛

可能有人會問,為什麼已經扭虧為盈的京東物流,還要尋求上市呢?

在我看來,主要有三個方面的原因。

京東物流被傳上市的背後,“經濟效益+社會效應”的雙贏示範


第一、重資產的物流行業,需要不斷的資本投入。

除了京東物流之外,像“四通一達”和“順豐”這樣的快遞公司,如今都已經尋求登陸資本市場。究其原因,除了為股東建立起退出機制之外,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通過資本市場為其“輸血”。

這些企業都尚且如此,“更重”的京東物流,更需要資本市場的力量。

需要特別指出的是,京東物流的上一次融資是2018年2月,由高瓴資本、紅杉資本和騰訊產業資本領投。但是,這筆融資如今已經過去了差不多兩年。

第二,基礎設施的建設基本完成,如今可以說是“名利雙收”。

一方面,京東物流已經成功驗證其具備盈利能力;另一方面,趁著此次疫情下,京東物流在個人用戶和企業用戶上,都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


建立起了良好的口碑和形象。

第三,登陸資本市場也符合開拓國際市場的需要。

從長遠來看,隨著京東物流不斷加深在生產、流通、消費等多領域的存在,未來其將繼續加強在供應鏈物流網絡的搭建、智慧網絡的探索,進而實現“個人—企業—行業—社會”的協同發展。

當然,也是開拓國際市場的需要。


分享到:


相關文章: